這個端午節,北方「鬥蛋」,南方「掛艾」,樂趣無窮

2020-12-22 情感諮詢鮮先報

北方端午,綁五彩繩,繡五毒兜,吃甜粽鬥雞蛋祛風邪,孩子們會在這一天進行一個活動——鬥蛋,就是蛋頭對蛋頭,蛋尾對蛋尾對碰,單破就下場,勝利者可以吃掉所有的鬥破的雞蛋,象徵著好運連連。

文/情感諮詢鮮先報

鬥蛋。它深得人民尤其是小孩子的喜愛。每到三月初二晚上,母親們都要為每個孩子準備好雞蛋,一人一個網兜是少不了的。

江蘇南通的鬥蛋習俗發生在立夏,每年的立夏這一天媽媽都會為孩子準備好雞蛋鴨蛋鵝蛋各一枚,與別的小夥伴鬥蛋。

蛋的種類可以是雞蛋、鴨蛋或者鵝蛋,而且都要染成紅色,顯得特別喜慶。鬥蛋沒有規則,但多數人在鬥蛋之前都有口頭協定,即是輸方要把鬥輸的蛋獻給勝方。常有大人用鵝卵石或者木頭蛋哄騙小孩子與其鬥蛋,雖然無賴,卻也樂趣無窮。

在喀布爾街頭曾流行一種"鬥雞蛋"的遊戲。攤主通常把煮熟的雞蛋染成鮮豔的紅色,招徠想"打牙祭"的"鬥客"上門。"鬥客"與攤主各自挑選一個堅硬的"鬥蛋"對擊,"鬥蛋"被擊碎的一方算輸。如果"鬥客"贏了,自然可以白吃一個雞蛋;但如果攤主贏了,"鬥客"不僅吃不到雞蛋,還要向攤主支付5阿富汗尼(約合人民幣1.1元)。

不過對於文化差異,南北方截然不同,就像北方吃甜粽,南方吃鹹粽一樣。

南方端午,烏米肉粽非遺糕,繪蛋掛艾祈康健。

烏飯樹葉浸糯米,吃烏米是唐朝就有的端午習俗。在江蘇宜興,鮮肉,火腿,蛋黃做餡,鹹粽配上赤豆糕,桂花糕揉捏成龍鳳呈祥,取意「糕粽團圓」。家家戶戶掛菖蒲燻艾葉,孩子繪製好祈福蛋,盼望著驅邪祛病。

在端午節,人們還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有的還用菖蒲根泡酒,以為喝了能健康長壽。

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民間方士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菖蒲身上這層驅邪避害的文化含義使它成了人們過端午節時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兒時的端午節還記得嗎?這些習俗不能少:划龍舟、鬥蛋、塗雄黃酒...
    雖然不很了解這個節日與屈原的故事與來歷,但為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政治家,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老家農村都會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端午節自己包包子、做艾葉糰子、吃大蒜子、扎粽子、吃雞子(蛋),美其名曰:五子登科。
  • 縱情端午節來歷,賞各地風俗差異,聞艾草粽葉香
    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在這個萬物繁茂、艾草粽葉飄香的時節,更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所以端午節又是驅兇闢邪之日,更是為孩子們通過洗「百草浴」這種形式達到祛病消災的目的。縱情端午節在農村過端午節一般都在農忙時節,這時大人為了搶收種很少在意過這個端午節,最多早早的會扯點五彩絲線放家裡。過節了只有孩子才會最高興,提上籃子在房前屋後採摘艾葉、桃葉、金銀花、菖蒲等草頭,回來放入清水中燒開後洗澡,據說這樣可抵禦邪魔侵襲。洗澡後大人回來會給我們脖頸、手腳都繫上絲線,寓意健康。
  • 兒時端午節 網兜裝起「午時」蛋
    N海都記者 林養東 洪德木 文/圖 海都訊 端午節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龍船」。莆田端午節傳統習俗獨具特色,從五月初一至初五共持續5天。
  • 立夏鬥蛋的由來故事 立夏鬥蛋的傳說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立夏鬥蛋的由來故事 立夏鬥蛋的傳說 在這個季節裡會有不同的感受與經歷,夏季的來臨是伴隨著驕陽與雷雨的,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是有跡可循的,而立夏鬥蛋的由來故事有哪些呢?立夏鬥蛋的傳說有哪些呢?現在就隨我們進入以下文章中深入了解一下吧!
  • 為什麼要過立夏節 立夏稱人鬥蛋習俗是什麼怎麼玩
    對於現代人來說,立夏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但是對於古人來說,立夏是一個節日,那麼為什麼要過立夏節呢?  為什麼要過立夏節?  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於南郊,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到明代民間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俗。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本是古代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的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秋瑾的說法。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節俗內容豐富。賽龍舟與食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習俗,這兩大習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賽龍舟讀博鬥毆 唐代南方居然是這樣過端午節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無論是鹹粽(肉粽、蛋黃粽),還是甜粽(紅棗粽、豆沙粽、鹼水粽),都是端午節桌上必備的佳餚。端午節的習俗由來已久,到現代仍是個相當重要的節日,多少在外遊子每逢端午便格外思念家中長輩親手包的粽子,而端午在唐代更是官民狂歡的節慶,宮廷與民間都有隆重的慶祝活動。
  • 端午節南北習俗各不同 南方吃鹹鴨蛋北方插艾草
    昨天,本報推出「文明河南·情暖端午」活動,不少讀者通過微信、微博、熱線電話與河南商報聯繫,講述了記憶中的端午節。南方吃鹹鴨蛋、賽龍舟這些傳統有上千年了在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上學的小天同學家在浙江省金華市蘭溪縣,她回憶,過端午節要吃綠豆糕和「五黃三白」。其中五黃是指雄黃酒、黃瓜、鹹鴨蛋黃、黃魚、黃鱔;三白是大蒜、茭白、白鯗。
  • 你所不知的端午節習俗 揭秘端午節送蛋的由來
    端午該怎麼過?  掛蛋兜划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端午節是一個重大的民俗節日,端午節活動更是多種多樣,比如門戶掛艾蒿、菖蒲,小兒掛蛋兜、香囊、五彩絲,飲用雄黃酒等,驅邪避毒;有賽龍舟、吃鹹蛋粽子以紀念屈原;小孩鬥鹹蛋比賽等。  關於掛蛋兜,民間流傳著一段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年端午的時候,總要溜到下界播疫害人。
  • 小學生優秀作文:鬥蛋趣事
    小學生優秀作文:鬥蛋趣事說起今年端午節,還真有不少趣事:和爸爸上山摘百草、跟姥姥一起包粽子、與爺爺織蛋袋等等。但是讓我覺得最有趣的莫過於班級舉行的這次鬥蛋比賽了。那是端午節放假的前一天,班主任高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個雞蛋。老師發給我的雞蛋:呈橢圓形,棕黃色;捏在手裡,熱乎乎的;聞一聞,似乎還有一股雞毛味的;仔細看還能看到一些血絲。顯得玲瓏可愛!
  • 中國「最忙碌」節日上線,端午節原來如此有趣
    拜屈原、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放紙鳶、拴彩繩、掛艾草、贈花錢、賞榴花、貼鍾馗……各種文化活動令人目不暇接,充滿樂趣。這個端午節,和藝佳一起體驗端午佳節的魅力!因南方與北方各地習俗的不同,粽子就有著較大的差別,最明顯的便是粽子的在「正統」味道到底是甜是鹹,千百年來南北雙方的小夥伴們一直難以達成共識。端午掛艾文天祥有詩云: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蛋呢?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蛋呢?還有2天就到了端午節,我們在很多超市都能看到有賣粽子,還有賣皮蛋和鹹蛋,我們都知道過端午節都會吃粽子,但是為什麼過端午節還要吃皮蛋和鹹蛋呢?詢問身邊十幾位朋友,他們都難以理解,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皮蛋和鹹蛋。
  • 端午節掛蛋兜的來歷
    神丹蛋俗文化講壇——端午節掛蛋兜的來歷傳說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到端午節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為小孩,輕則發燒厭食,重則臥床不起。母親們紛紛到女媧廟裡燒香磕頭,祈求消災降福。女媧找瘟神論理:「今後不準許你傷害我的嫡親孩兒。」瘟神自知不是女媧的對手,便問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幾個嫡親孩兒?」
  • 端午節習俗我們都了解多少
    端午節習俗我們能知道的就是吃粽子、賽龍舟,那麼除了這些外,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習俗及飲食。端午節風俗風俗一:吃粽子粽子是端午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一場亙古不變的「南北粽子大戰」又要上演。
  • 北方過端午節的4種食物,茶葉蛋是必吃的,孩子喜歡吃最後一種
    還有一些則是為了紀念有些特殊的人,比如剛過去的清明節就是紀念先祖的,而不久之後就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端午節,那各位北方朋友都知道端午節,你們應該吃什麼嗎?下面就讓小編為了大家介紹4種端午節的食物吧!茶葉蛋是必吃的,孩子喜歡吃最後一種。
  • 端午節南北方,過節「差異」巨大!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南北方過端午節有哪些差異」!南北過節差異南北方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 端午,你立蛋了嗎?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雖然大部分同學們早就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吃粽子的歸途,但是也有少部分像官微君這樣沒有回家的孩子(哭)。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幅員遼闊,地域廣大,於是各地都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那麼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們是怎樣過端午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 端午立蛋,你玩過嗎?端午節習俗知多少
  • 風俗 | 端午立蛋,你玩過嗎?端午節習俗知多少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自春秋時代起,端午節一直是我國人民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除端午節外還有「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稱呼。不過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節日裡人們有划龍舟、吃粽子、縫香包等風俗,而遊戲中則以「立蛋」及「浮水針」最為流行,人們通過這些風俗遊戲以祭詩人屈原的清高之節,以驅全年五毒之害。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北方的「三炸」,你了解背後的歷史嗎?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分南方北方兩大地區,尤其是每個地區的不同,他們的飲食也會存在很大的差別了,北方人經常都會選擇吃一些很多的麵食呢,對於他們來講的話,這些麵食也是一個特別美味的食物了,包子饅頭麵條,但是你們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