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林養東 洪德木 文/圖
海都訊 端午節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龍船」。莆田端午節傳統習俗獨具特色,從五月初一至初五共持續5天。
上周六,海都小記者們在恆大御景半島提前過端午節,他們包粽子、「賽龍舟」、鬥「午時」蛋,體驗「莆田特色」的傳統端午節。
鬥午時蛋有妙招 小記者贏禮品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龍船」。莆田端午節傳統習俗獨具特色,從五月初一至初五共5天。家家戶戶按照習俗,用「午時水」煮出的「午時革」沐浴,再以藥草煮蛋,蛋吸入百味草中的藥理性能後,人吃了「午時蛋」,能殺菌、消病、健身,又曰:「吃午時蛋能頂雷陣雨」,吃下可保六月間「打西北雨」不被淋溼而致「風氣」。
活動現場,小記者們各自挑選了一個「午時」蛋,再互相對敲,比比誰的蛋殼最堅硬。「我們小時候經常會這麼玩,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家長黃女士介紹,這個環節富有童趣,也獨具莆田特色,仿佛回到我們那個年代。
來自黃石中心小學三年級的小記者蔣瀚勳是第一次參加活動,工作人員幫他挑了一個蛋。蔣瀚勳用這個午時蛋一路過關斬將,其他小記者的午時蛋一碰他的就破了,讓初次參加活動的他欣喜不已,最終他擊敗其他對手,獲得主辦方準備的一桶進口奶粉。
蔣瀚勳說,一開始他也不知道怎麼鬥午時蛋,玩過幾輪之後發現他的午時蛋較細的一側非常硬,於是每次對碰時就用這一端。其他小記者雖沒贏得禮品,但也玩得不亦樂乎。
團結協作 另類「龍舟賽」更精彩
活動現場,主辦方貼心地準備了另類的賽龍舟——滾報紙比賽。
活動現場,小記者們互相組隊,邀請家人一起參與,他們把報紙粘貼到一起,做成一個大紙圈。隨後,小記者們站在大紙圈內側,向前移動,走過指定的距離。「報紙是用膠布粘貼的,隊員不配合就容易弄破。」移動過程中若大紙圈裂開,隊員就要重新返回原點,修補完後再出發,比賽還未開始,小記者們就互相探討,如何用最少時間走完距離。
「這是一項團體運動,單靠個人無法完成。」逸夫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小記者黃衍和表姐組成了一隊,來回只用了41秒時間,獲得了這項比賽的第一名。他認為,這雖然不是真正的賽龍舟,但與賽龍舟也有相似的地方,同樣需要隊員之間步調統一,否則會破壞紙圈,甚至是絆倒隊友,需要與隊員完美配合才能贏。
親手包粽子 吃起來更香
每年端午佳節,粽子總是少不了。在當天的活動中,海都小記者們也在一起分享了彼此包粽子的快樂,折粽葉,放食料,再把粽葉包起來,看似簡單的步驟,卻難住了不少從未包過粽子的新手。
在玩過了鬥「午時」蛋、賽「龍舟」之後,興致未盡的小記者們緊緊地圍繞在包粽子的桌子旁,好奇地盯著桌子上的各種材料。
「這個要怎麼包呀?」「粽葉紮起來之後,要先放什麼料啊?」……面對著一堆食材,小記者們犯難了。
幸好,有不少家長紛紛在旁邊指導,稚嫩的小手跟著熟練的大手,一步步完成了粽子的包紮,「我要帶回家去,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吃起來肯定特別香。」小記者紛紛說道。
據了解,莆田傳統端午節,兒童中午沐浴更衣後,大人還用提前結成的彩線長網袋裝入「午時」蛋、蜜桃、粽子等,同小絨虎等吉祥物一起掛在脰頸上,垂於胸前,以避邪消災。
孩子們常常會互相比誰的「蛋袋」更為漂亮,誰「蛋袋」裡裝的蛋更多。
本次活動後,小記者們也獲贈了彩線網兜,裡面裝了一串午時蛋,讓家長們回憶童年,小記者了解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