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取「午時水」 臺灣關西水母娘娘廟湧人潮
華夏經緯網6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端午節,不少臺灣民眾放棄中午和家人聚餐,大老遠到關西鎮山區水母娘娘廟取「午時水」,認為是端節時「老天爺給人們最好的禮物!」據報導,「午時水,放再久也不會壞!」當地居民指關西的水質好,仁安裡更有「水倉」之稱,地下水豐沛質優,當地水母娘娘廟的水質最佳,平日就吸引民眾前來取水,端午節取水民眾更是絡繹不絕。23日,不少家住新竹、龍潭的民眾前來,有的用小貨車載著20多個空桶等候,還交換心得,認為「中午11點30分到12點30分的水,最好」,也有人說,只要中午11點到下午1點就可以,也有人說「用午時水煮關西仙草最配!」
-
端午立蛋,包粽子,好運一輩子!——2014級2班端午活動風採
12點的時候,可以將生雞蛋直立,而能把生雞蛋立起來的人,未來一年會有好運喔! 立蛋,中國節日食俗,是指端午節當天正午十二點時,因是陽剛正氣匯集之極,所以俗信平日不易豎立的雞蛋在此時便可直豎在地上。 端午節作為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以來,即流傳著詩人的愛國故事及鄉土遊戲,此節日的應景習俗有吃粽子、划龍舟、插蒲艾、戴香包、飲雄黃酒、取午時水等等,而遊戲中則以 「立蛋」及「浮水針」最為流行。
-
臺灣端午節的民族記憶:粽子掐架 立蛋取水賽龍舟
每到此時,臺灣的南部粽子和北部粽子總要打一架,帥哥和健美靚妹都爭先去基隆河上賽龍舟,小朋友們則樂此不疲地玩「立蛋」遊戲,媽媽們忙著取「午時水」驅邪避瘟……臺灣端午節的習俗相當豐盛,既熱鬧又好玩。吃粽子分南北「包粽」=「包中」,所以粽子在臺灣很受歡迎,尤其對於有孩子上學的家庭,這種好意頭是一定要經常吃一吃、沾一沾的。
-
臺灣端午習俗趣談 「午時水」與鄭成功
臺灣的小朋友或許不一定知道端午節的意義,但從幼兒園開始,在端午節一定都玩過一個遊戲,那就是「立雞蛋」:誰能在端午節當天正午整點,把一個雞蛋立起來,就能得到好運。一般認為端午節正午,陽氣最重,所以能將雞蛋立起。這個習俗來由已不可考,可是從小到大都玩得樂此不疲,玩的時候也各出奇招,有點像是一種儀式在玩了。
-
臺北環保局:勿生飲端午節「午時水」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端午臨近,臺北市環保局提醒,民眾如果在端午節貯存"午時水",要注意不可生飲,以確保衛生。 民間盛傳,在端午節當天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午時),水的能量特別強,有多重功效,甚至久存不壞,稱為"午時水",有許多人把握節氣貯存備用。
-
臺灣這樣過端午:嘉年華、百分粽、午時水
本報記者 賀 勇攝端午佳節是臺灣習俗三大節慶之一,民眾也有一天假期。連日來,島內各縣市推出了一系列慶端午的活動。從6月16日開始, 「水岸臺北端午嘉年華」一連3天在大佳河濱公園舉辦。嘉年華結合臺北市城市意象、水岸發展及端午龍舟競渡民俗文化等元素,其內容包含龍舟練習、體驗活動,吸引不少島內外好手前來競渡。
-
端午安康:「午時水」是什麼?洗澡後「疫氣不侵」,可招財
午時水在傳統中,已經流傳了很久,其細節由於知識文獻記載的缺陷而無法考究,但是在大範圍的潮汕地區,定是有所聞的。什麼是「午時水」?午時水,在臺灣又稱純陽水、龍目水,是指端午節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午時)從井裡或乾淨水源的地方取的水。
-
臺灣多姿多彩過端午 各地瀰漫著迎節日火熱氣息
臺灣多姿多彩過端午 各地瀰漫著迎節日火熱氣息 中新社臺北6月12日電 題:臺灣多姿多彩過端午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路梅 春節、端午、中秋,是臺灣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
技巧+耐心 端午立蛋非難事
端午節中午有立雞蛋習俗,據說如果能將雞蛋直立起來,未來的一年都會有好運氣。其實只要有耐心,再加上一點技巧,無論何時,立蛋都不是難事喔! 端午午時能夠立蛋,相傳是這個時刻陽氣最盛,所以能將雞蛋託住立起來,而也有較科學一點的解釋,是說端午節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引力與地心引力恰巧形成兩股反方向的拉扯力量,作用在雞蛋上,就容易使蛋直立起來。
-
風俗 | 端午立蛋,你玩過嗎?端午節習俗知多少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自春秋時代起,端午節一直是我國人民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除端午節外還有「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稱呼。不過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節日裡人們有划龍舟、吃粽子、縫香包等風俗,而遊戲中則以「立蛋」及「浮水針」最為流行,人們通過這些風俗遊戲以祭詩人屈原的清高之節,以驅全年五毒之害。
-
兒時端午節 網兜裝起「午時」蛋
上周六,海都小記者們在恆大御景半島提前過端午節,他們包粽子、「賽龍舟」、鬥「午時」蛋,體驗「莆田特色」的傳統端午節。 鬥午時蛋有妙招 小記者贏禮品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龍船」。莆田端午節傳統習俗獨具特色,從五月初一至初五共5天。
-
南安漳州端午節民俗 制午時草飲午時水祈求驅邪除災
漳州南靖、雲霄午時水午時喝井水 祈求驅邪除災老楊的孫子,還不太習慣喝這帶著苦味的茶水 午時水,顧名思義,就是指端午節當天午時(11點至13點)打上來的井水。 閩南民間諺語說,「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漳州南靖、雲霄一些地方的村民,就保留著在端午時喝午時水的習俗。 南靖縣靖城鎮湖山村村民黃阿伯說,每年端午,村民都要前往村裡的古井擔水,接回家裡的水缸。村民們認為,午時水直接飲用,可以祛病強身,放上榕樹葉沐浴還可以除穢。
-
九毒日飲午時水,勝過吃三年補藥
很多朋友都知道,端午節假期雖然已經過去,但是必須提醒大家:一年中最毒的九毒日才剛剛開始,在氣候發展上,之後會日漸炎熱,蚊蟲蒼蠅滋生,環境中越來越複雜……從曆法上來說,農曆五月,被稱為「惡月」或「百毒月」,從端午開始之後的九天是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就是「九毒日」,身體裡積聚了半年的「熱毒」會在這個時間發出來。
-
臺灣寫真:端午是個嘉年華——童趣懷古 創意傳承
新北彭姓市民帶著5歲的兒子一筆一畫臨摹「賽龍舟」吉祥畫。「我會告訴孩子屈原投江的故事,希望孩子從小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市民從古井裡取午時水,淨身、潔面,祈福闢邪、驅除百病。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攝 李宅是臺灣第一座民宅三級古蹟,宅內古井有百年歷史。
-
立雞蛋大比拼「龍舟水」遊泳 港臺過「端午」習俗知多少
端午佳節即將來到,港臺地區同樣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這些傳統風俗、活動各地都有,但是港臺有一些獨特的習俗,比如立雞蛋、午時取水、「龍舟水」裡遊泳,這些你知道嗎? 港人上茶樓 臺灣更傳統 特有風俗話你知 香港民間流傳著「遊過龍舟水,百病衰氣除」的說法。端午節正值夏天,烈日炎炎,市民都會趁假日在「龍舟水」裡遊泳,希望洗去黴氣,祛除邪氣、衰氣,帶來好運,祈求身體健康。 香港四面環海,水清沙細的海灘比比皆是,從市區到海灘交通便利,多數坐巴士就可到達海灘。有些年長的市民就會趁清晨時,先拔頭籌下水遊。
-
【放粽臺灣行】海峽對岸的臺灣同胞原來這樣過端午節
端午和中秋、春節同為臺灣同胞的三大傳統節日,其熱烈隆重非同一般。在端午節的前一周,從普通市民到機關團體,都緊鑼密鼓安排節日的各種活動。由於專門放一天端午節假,三天假日更增添了節日氣氛。人們紛紛參與包粽子、賽龍舟等節目。「祭夏粽」活動
-
端午除了吃粽子賽龍舟 還需要立雞蛋飲菖蒲喝雄黃這些你知道嗎?
端午節習俗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節日。古代「午」與「五」同音,所以 端午又稱端五、重午或重五。南北朝 時,端午又有以蘭草湯沐浴的習俗; 所以又叫「浴蘭節」。唐宋時,此日午時為「天中節」,而午時為「陽辰」, 所以它又稱端陽。
-
端午,你立蛋了嗎?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雖然大部分同學們早就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吃粽子的歸途,但是也有少部分像官微君這樣沒有回家的孩子(哭)。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幅員遼闊,地域廣大,於是各地都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
打午時水
午時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時於井裡打上來的水。「午」是陽性,古人認為這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日午時驅邪最佳,所以端午當天有打「午時水」的說法,用來煮飯、燒水、煮湯,具有闢邪、淨身、除障的效果。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
端午節,午時水!
端午節是中國三大重要傳統節慶之一,又稱做「端午」、「端陽」、「重五」,也就是說陽氣最重的時候,只要在五月節正午12時取的水就叫午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