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了不起的小家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我餓。」尤其是寶寶上了幼兒園後,一天有兩頓是不和爸爸媽媽一起進餐的。
「寶寶在幼兒園都吃了什麼?能吃飽嗎?」就成了父母非常關心的問題。
先看看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裡吃飯的兩種模式:
在家吃飯模式
▼
幼兒園模式
同樣是吃,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裡為什麼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幼兒園餐到底有什麼秘密能夠吸引孩子?
一、幼兒園的配餐標準是什麼?
根據規定,幼兒園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標準來配比飲食,一些幼兒園的營養師會採用《幼兒營養配餐系統》軟體。兩者提出的幼兒園園餐配比上,都表示園餐重點在於保持孩子的飲食均衡,而非提供過量的肉、奶。
在一日幼兒園的配餐中,首先按照營養學推薦的營養素標準,根據幼兒園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的特點,計算出各種食物的日標準供給量;然後,營養素及熱能分配按照早餐的25%、午餐35%、午點10%、晚餐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每餐中。
幼兒食譜講究「複合菜點」:即多種色彩,不同營養素的食物混合搭配,有利於營養素的互補。幼兒園會根據季節變化、不同年齡為孩子提供適宜的菜品。爸爸媽媽不用擔心孩子是否在幼兒園吃的營養,在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更加有助於健康成長。
(下面附一張均衡飲食的金字塔,爸爸媽媽可以點擊圖片進行收藏。)
孩子在幼兒園能吃飽嗎?
有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吃得不夠飽,孩子晚上回來後給準備吃了大量晚餐。這麼做不僅給孩子的腸胃產生負擔,而且容易發生肚子不舒服的情況。
孩子吃不飽,其實是大多數爸爸媽媽擔心孩子在家吃飯的時候就是個難題,在幼兒園吃飯會不會吃的不好,不飽,趕不上其他的小朋友?
實際上,幼兒園在就餐習慣上有專業的知識指導,更容易培養孩子的良好用餐習慣。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保證孩子足夠的營養攝入。即使偶爾吃不飽,父母也不用著急。現在的孩子大多營養充足,相比於每天都吃得飽飽的,孩子良好用餐習慣的培養更重要。
二、在家如何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
1、避免追著餵飯。可以在開飯前,給寶寶做好示範和榜樣。如若稍大點的寶寶,可以換位思考,告訴寶寶:「媽媽知道你很想玩,我也想玩,但是先吃飯,只有吃飽飯,才能有勁玩,到時媽媽陪你一起玩,好不好?」一般情況下,都管用;對於很頑固的小寶寶,媽媽要狠下心,可以適當的餓一頓半頓,用飢餓療法,幫助寶寶改正不良的用餐習慣。
2、孩子挑食。在這個問題上爸爸媽媽要注意,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挑食,同時儘量豐富家中食物的種類。爸爸媽媽們在周末的時間可以帶著孩子到周邊的菜地、農家樂去認識各種各樣的蔬菜,增加孩子對各類蔬菜的認識和熟悉感,讓孩子慢慢喜歡上這些蔬菜;並且多讓孩子參與食物的加工、烹調過程,讓孩子在動手做的過程中感受勞動的快樂。
要把吃飯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比如給寶寶準備自己的專屬餐具,每次定時定量給寶寶飯菜。
(推薦繪本《愛吃青菜的鱷魚》)
3、限制零食。除了對的數量上限制外,在進餐前一小時杜絕孩子吃零食的習慣。每天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運動:每天給孩子一定的運動量(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化)。
另外,家長還應該制定家庭常規,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餐習慣。如吃飯時不能玩遊戲;每天定點吃飯,不追不餵等。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必須態度一致、堅持原則,不能因為心疼寶寶就放棄原則,這樣才能使寶寶更快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寶寶儘快能適應幼兒園的關鍵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有老人的家庭,老一輩由於經歷過饑荒時代,特別擔心孩子吃不飽,甚至有一種近乎頑固的執念。為了把寶寶餵撐,不惜用各種方法。
爸爸媽媽們除了堅持原則,也要與老一輩溝通,向他們科普正確的飲食觀念,科學育兒。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