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這個以小梁山西瓜、大民屯白菜、公主屯鮮蛋、新農村蘋果、前當堡淡水魚著稱的全國產糧大縣,近年來依託區位、資源和良好的軟硬環境優勢,乘東北振興和瀋陽經濟區戰略東風,實現了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成為全國企業創業環境最佳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20強、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民營企業產業轉移最具吸引力城市。
以強大的縣域經濟實力為支撐,新民市近五年財政累計投入80.6億元用於改善民生,年均增長35.7%,民生投入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0.2%。
萬人廣場健身常常讓遊客震撼
新民廣場文化豐富多彩,廣場文化已經成了新民標誌性的景觀
茶餘飯後,新民最熱鬧的地方莫過於公園、廣場等建身場所。外來的遊客常常被大廣場和數以萬計的健身者震撼。
廣場文化已經成了新民標誌性的景觀,參加廣場健身活動的市民不下10萬人。
遍及城鄉的秧歌、舞蹈、健美操、器樂、打拳、練武、書畫、戲曲、二人轉及其他類娛樂等有組織的健身活動,長年活躍在固定的文化陣地。
73歲楊麗穎阿姨每天吃完晚飯,都和同樓的姐妹們到新民大劇院廣場鍛鍊個把小時。「現在我兒子、兒媳婦吃完晚飯也出來鍛鍊,我們經常在廣場上碰見呢!」「這十來年,新民的文化廣場越來越多,越來越漂亮了。綠化、種花,還有各種明亮的廣場和漂亮的路燈,早晚出來鍛鍊的也越來越多了。」楊阿姨說,剛退休那會也不愛動,每天都呆在家裡,閒了看看電視,最多出去走走。後來肩周炎、頸椎病越來越重,糖尿病發作的時候,大夏天上身穿單衣也熱,下身穿棉褲也冷。老同事約我一起去廣場跳舞,剛開始還不適應,現在我到點都去。參加鍛鍊一年了,真是心情好身體就越來越好,血糖降了許多,也不用打胰島素了。
趙坨子村的農民薛淑玲晚飯後就和村民們一起在文化廣場歌唱、演奏、舞蹈,「在這活動很愉快。」
鞏固惠民文化陣地
新民文化博覽園,以民俗歷史文化為特色,被譽為遼寧最美的地方
新民城區有遼寧省縣級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新民大劇院以及5萬平方米劇院廣場、新華園廣場、郭屯健身廣場、站前健身場、500畝森林公園、湖濱公園、潢南河帶狀公園等。各鄉鎮村村有文化廣場,50多個高標準文化廣場,29個鄉鎮街綜合文化站、335個農家書屋,實現了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的全覆蓋。今年新民市把全民健身廣場建設列為政府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投資2000餘萬元,建設五個瀋陽市級標準化鄉鎮體育健身廣場。
農民投資百萬自建活動中心
學書法、畫國畫、學攝影,這些豐富的文化活動,在新民已經不是中小學生的專利。新民市文聯所屬各個協會組建的20多個群眾藝術團體,長年活躍在新民城鄉。
農民於數豐有一定的剪紙功底,加入剪紙協會後,他認真鑽研新民特色的民間剪紙藝術,已經掌握了多種剪紙方法,能剪出活靈活現的人物、動物和精美的圖畫,還經常指導新的會員。「新民的文化底蘊豐厚,剪紙也是新民的特色文化資源,協會把我們這些掌握傳統技藝的人和愛好者們組織起來,不僅可以切磋和交流,提高技藝、豐富文化生活,對傳統文化發揚和傳承作用也很大。現在年輕人肯來學傳統工藝的越來越少,我們有責任推廣和普及。在休閒中指導剪紙愛好者,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嘛。」
農民萬春柱家春節貼上了書法家撰寫的對聯,全家每個月都能看到來村裡放映的電影。「每個月至少來我們村一次,放的都是很新的片子。我孫女說,省了不少電影票錢。去年市裡還在我們村還舉辦過文藝演出,家家都去看。這麼好的事,我們老百姓都喜歡。聽說來年元宵節,我們這還辦燈謎競猜,我們家正準備節目,到時候一家人準備上臺表演。」
有感於村民對文化的需求和渴望,前營子村富裕了的農民王延勳個人出資100餘萬元建農民「大愛活動中心」,免費為村民提供惠民文藝演出、傳統文化、法律知識、文體活動和圖書閱覽服務。而在新民,群眾自發形成的文化場所屢見不鮮。為滿足新民人對高雅藝術的需求,新民市邀請北京「愛之聲」藝術團、遼寧芭蕾舞團等高檔文藝團體為百姓免費公演。
推廣大眾文化品牌
目前,新民文聯各協會有3000多藝術協會會員,並有530名瀋陽市以上各類藝術協會會員。新民文化博覽園成為許多作家採風和文學藝術創作基地、研討基地。大量原創優秀文化、文藝作品獲獎達100多項次。現代民間繪畫、農民剪紙、五穀畫、根雕及編織等,更作為新民特色文化產品風靡東南亞。
每到農閒和節日前後,新民市文化局和文聯組織送戲下鄉、送春聯到農戶、「藝術惠民大篷車」走村入戶,豐富農村文化,還組織了「幸福家園」文藝調演、「新民好聲音」選秀、「健康生活·幸福新民」全民健身操表演、秧歌展演、書畫展、元宵節燈謎競猜以及百姓舞臺才藝展示等系列活動。
幸福新民實現文化惠民
新民市文化局和文聯組織送文化下鄉
近年,特別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新民的文化事業蒸蒸日上,文化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已躋身縣域經濟支柱產業行列。
2012年,新民市文化產業總產值實現200億元,增長值實現60億元,佔GDP比重達13.7%,僅胡臺新城和興隆溫泉城上繳稅金達6.38億元,解決1.5萬餘人就業,實現了文化產業惠民。文化事業的高歌猛進、活躍的文化氛圍,引領富裕了的百姓健康精神文化追求,幸福新民建設成效顯著。
打造「中國第一龍燈」
早在30年前,新民的「萬勝燈會」就享有「北方之最」的美譽。作為新民傳統產業的彩燈製造業,企業資產超億元,是集設計、大型活動策劃、製作各種花燈、花車等為一體的大型專業企業。
在新民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下,以萬盛彩燈製造業為主的燈展業不斷發展壯大,馳名全國。如今,新民製造的彩燈、花車已經遍及祖國大江南北,燈展效益十分可觀。
2008年中國瀋陽迎春燈會上,萬盛燈廠製造的10層樓高的「中國第一龍燈」,成為瀋陽世博園燈展中最大的亮點。
文化遺產多方來「求」
依託底蘊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新民著力展現其獨有的民俗風情。文物館館藏文物眾多,「高臺山古人類生活遺址」是國家級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新民是遼文化、契丹、滿族民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至今留有遼濱塔等遼代古蹟,對其進行保護性開發後,探訪者不但可以實現仿古、求知,還可以在民俗村住下來,切身體驗異域風情文化。
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譚振山民間故事1-4集》、《楊久清民間故事精選》等書籍正在結集並相繼出版,省、市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新民傳統二人轉和新民民間吹打樂也得到了傳承和發揚。來自遼寧大學、朝陽等地的學者、師生每年都慕名來新民交流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荷花之鄉半年迎客58萬
缺少人才可以引進,缺少資源可以購買,但依山傍水風景如畫的土地,卻是得天獨厚。以「生態、自然、親水」為主題的蒲河景觀帶,有國家AAA級仙子湖景區。萬畝水面,4000畝連片荷花全國之首,素有「中國荷花之鄉」之稱。成功舉辦了十二屆荷花節。如珍珠般鑲嵌在蒲河生態廊道上的八大生態園林,引得蒲河遊人如織。上半年,新民接待遊客57.9萬人,旅遊營業收入達5747萬元。
建東北最大包印產業園
開發傳統文化的同時,新民人也注重現代文化產業發展。以包裝印刷為主體的百餘家企業,產值已突破200億元。目前,胡臺新城正加緊招商,著手擴建包裝印刷產業園,擬籤約兩百餘家包裝印刷企業。該園總面積為5平方公裡,以綠色環保生產為目標,以包裝印刷生產製造為基礎,包裝印刷產品集散和交易為龍頭,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已建成多條良性循環生產線。
2012年,胡臺包印產業園已經成為瀋陽市第一批文化產業示範園區,並被列入遼寧省「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包印產品交易市場、包裝印刷產品創意設計研發平臺以及東北包印培訓中心、省新聞出版技術學院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均落戶該園區。(康馨月)(本文原題:遼寧:新民市文化事業產業雙輪驅動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