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對又稱當句對或當句自對,自對形式的的出現,使得對聯突破了單純上下相對的局限,極大豐富了對偶修辭的表現手段,使對聯藝術的表現力有了一個巨大的飛躍。為了製造重迭反覆的藝術效果,強化聯句的表現力度,部分自對句式還進一步採用了前後句重字的技巧。關於含重字自對句式平仄安排的法度問題,最近引發了一場小小的爭論,有一種觀點認為,不管有無重字,只要是句中自對,前後兩小分句間不僅應該形成字句的對偶,同時還必須做到平仄的相對,如這樣一副對聯:
德以修身,儉以齊家,……
日唯三省,道唯一貫,……
論者認為上聯自對句以「仄仄平平」對「仄仄平平」,而下聯的自對句以「平平仄仄」對「平平仄仄」,違反了自對句不僅要字句對偶同時還要平仄相對的法度,故判字此聯為不合格律的對聯作品。
另一種意見認為,當句自對只是指同聯前後分句間字句上的對偶,與聲調安排並無必然的聯繫,特別是在含有重字的自對句式中,平仄格式安排相同而不是相對,是一種很正常的手法,只要上下聯的節奏點特別是分句句腳處平仄相對,即符合了對聯的格律要求。
筆者基本上傾向於後一種觀點,但任何學術觀點(特別是牽扯到一種藝術形式的「法度」時)不能簡單地建築在想當然的基礎之上,而應該通過理論上的推理而產生,通過現實作品的數理統計結果的佐證而成立。為此筆者對新出版的《聯家聯集叢編》(第一輯)中明代李開先的《中麓山人拙對、續對》、清代俞樾的《楹聯存錄》、王闓運的《湘綺樓聯語》和鍾雲舫的《振振堂集》中的含重字的自對進行了統計。
統計只所以選取這四人的聯集,主要是考慮到他們都是公認的頂級聯家,同時聯集中作品數量較多,有可能找到足夠的例句,以便形成使人信服的有一定統計學意義的數據。
個別不含重字的句中自對有時也存在著前後分句平仄不相對的情況,如鍾雲舫賀壽聯:
吾族有女丈夫,立百世基,登八秩筵,小宗人共託慈雲,敢不稽首;
乃孫盡文學士,握五色筆,作千秋頌,聖天子深憐愛日,於是陳情。
但因為我們討論的是含重字的句中自對,故此類不含重字的自對句式不在統計之列。
有些含三個以上分句的含重字自對句式,也存在著不少平仄不相對的情況,如俞樾賀任小沅中丞七十壽聯:
屏藩節鉞半生來,宦跡兩至吾鄉,僚友曰善、士林曰善、閭閻曰善;
香山放翁七十歲,詩篇並為公壽:富貴中人、風雅中人、神仙中人。
但因為我們只討論兩個分句的含重字自對句式,故此類排比型的自對句式也不在統計之列。
個別含重字的自對句式在完全重字時便形成了重複的句式,如鍾雲舫聯:
清心寡欲,便是一個長生,問我佛作怎樣修,佛云:「不可說,不可說。」
轉眼臨頭,又有幾番劫遠,請夫子設甚麼法,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但因為這已經是寬泛意義上的自對,容易被提出異義,故此類句式也不在統計之列。
在制訂了上述統計規則後,筆者對四位聯家的聯集進行了甄別、分類和統計,結果分列如下:
一、李開先《中麓山人拙對、續對》
李開先作品中共找到含重字句中自對兩例,其中:
1、前後分句字句相對、句腳平仄也相對的一副,佔50%;
2、上下分句字句相對、句腳平仄相同而不是相對的一副,也佔50%。
散對
下有良佐,上有明君,自古明良鮮遇;
外無曠夫,內無怨女,於今怨曠為多。
農商兼濟之堂
數口業農,數口經商,餬口何多術也;
一心務本,一心逐末,是心孰使然哉。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副聯雖然前後分句句腳的平仄做到了相對,但由於重字的緣故,句中節奏點的平仄仍然無法做到相對。
二、俞樾《春在堂楹聯存錄》
俞樾的作品中共找到含重字的句中自對78例,其中:
1、前後分句字句相對,句腳及句中節奏點平仄也相對的共15副,佔總數的19.23%;
2、前後分句字句相對,句腳平仄也相對的共32副(包括上面的15副),佔總數的41.02%;
3、前後分句字句相對,平仄相同或相近、但絕不相對的20副,佔25.64%;
4、前後分句字句相對,前一分句不講平仄、後一分句只考慮上下聯句腳相對的共13副,佔16.67%;
5、前後分句字句相對,不考慮前後分句的平仄相對,同時也不考慮上下聯間的平仄相對的共12副,佔15.38%。
具體作品見附錄一。
三、鍾雲舫《振振堂集》
鍾雲舫作品中共找到含重字的句中自對74例,其中:
1、前後分句字句相對,句腳及句中節奏點平仄也相對的共3副,佔總數的4.05%;
2、前後分句字句相對,句腳平仄也相對的共32副(包括上面的3副),佔總數的43.24%;
3、前後分句字句相對,平仄相同或相近、但絕不相對的22副,佔29.73%;
4、前後分句字句相對,前一分句不講平仄、後一分句只考慮上下聯句腳相對的共19副,佔25.68%;
5、前後分句字句相對,不考慮前後分句的平仄相對,同時也不考慮上下聯間的平仄相對的共1副,佔1.35%。
具體作品見附錄二。
四、王闓運《湘綺樓聯語》
王闓運的作品中共找到含重字的句中自對兩例,其中:
1、前後分句字句相對、平仄基本相對的一副,佔50%;
2、上下分句字句相對、句腳及句中平仄相同而不是相對的一副,也佔50%。
回雁峰東寮
明窗啜茗時,半日閒,三日忙,須勘破庭前竹影;
畫船攜酒處,衡山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鐘聲。
羅正齋母
壺儀禮法自成家,憶當年總角嬉遊,兩孤成立,詎料衰門莫盛,屯難偕臻,一失母,一亡兒,悽絕庚申悲往事;
姑氏凋零危若線,惟令子湘城流寓,三徙揚名,即今暮歲看孫,詩書有澤,傳賢明,傳貞順,編題甲乙補劉書。
通過對以上統計數字的解讀,我們對於自對句式的平仄安排規則,可以作出如下總結:
1、無重字的句中自對,因為作者可以自由地對平仄格式進行安排,所以一般總是首選把前後分句的平仄安排成相對的格式,只會偶爾出現前後分句平仄相同而不是相對的情況。自對時聲調亦完全相對的例子如俞樾挽李文忠公聯:
甫四十即封疆,未五旬即宰輔,經文緯武,蓋代勳名,歷數寰中蕩寇,域外和戎,力任其難,相業巍巍千古少;
位三公為太傅,食萬戶為通侯,重地隆天,飾終典禮,惟是邊境仍殷,鑾輿尚遠,歿而猶視,忠心耿耿九原悲。
2、含重字的句中自對,因為受到重字的拘牽,只能在約40%強到50%的情況下,平仄格式被安排成前後分句相對,而在近30%到50%的情況下,平仄格式只能被安排成前後分句基本相同而不是相對的格式。如鍾雲舫祠龕聯:
千古兩詩人,唐稱王,宋稱翁,試商量五部洲,異景奇題,如何著筆;
四川一文藪,揚之賦,蘇之字,若會同小科舉,標新領異,孰可掄元。
3、上面所說自對句式前後分句的平仄相對,其實僅僅只是指句腳而言,由於重字的制約,前後分句句中節奏點的平仄一般很難像不重字時那麼靈活自如,若要按照前後分句句中節奏點也要平仄相對的要求,則俞樾聯集中自對句式前後分句平仄完全相對的數量便會從32副減少到15副,比例也會從41.02%降低為19.23%;鍾雲舫聯集中自對句式前後分句平仄完全相對的數量也會從32副減少到3副,比例也會從43.24%降低為僅有4.05%(以上數字還是在容忍了四連平對四連仄的情況下得出的)。由於重字而使得前後句句中節奏點平仄天然無法成對的例子如鍾雲舫聯: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看籠竹朝煙,知是新巢來燕賀;
萬金買鄰,千金買宅,待桃花春水,要從隔岸聽鶯聲。
4、古人眼中的句中自對特別是含重字的自對句式,似乎分成了「詩類」和「文類」兩種,詩類的自對要求前後分句分開來讀,聲調或相對、或相同,形成一種鏘鏗的節奏。而文類的自對,卻只把前後分句當成一句來讀,不求句內節奏的鮮明。於是文類的句中自對,便出現了不少前後分句之間不講平仄的相對與相同,上下聯之間只注意到全句(也即第二分句)句腳字的平仄相對的情況。由於「文類」自對的觀念已經絕傳,故這類情況在當今聯壇已經極為少見,即使偶爾出現也會被絕大多數人視為平仄出律而打入另冊。這類對聯的例子如:
鍾雲舫旅店聯:
食客千人,聽文者說詩武者說劍;
前途一別,又車兒向東馬兒向西。
俞樾自撰輓聯:
生無補乎時死無損乎數,辛辛苦苦,著成五百卷書,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浩浩落落,歷數八十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乎。
5、比上述例子更為極端的是自對句式中根本不講平仄聲調的聯作,俞樾在這方面表現的特別突出,聯集中計12副這類作品,佔了含重字自對句式總數的15%強。在這12副聯中,自對出現在對聯開頭的佔10副,出現在對聯中間的2副,出現在對聯尾部的0副。鍾雲舫聯集中這類自對僅有1副,是出現在對聯的中間部位。
前人作聯有時會故意打破聲調工整程度的均勻性,比如有時以一個散文化的句式開頭,聲調的要求十分寬鬆和散漫,但後面卻接以句式抑揚頓銼的律詩句式或節奏鮮明的四言自對句式,有時卻以聲律要求十分寬泛的散文化自對句式開頭,後面卻接以十分工整的律句。在俞樾的10副自對出現在對聯開頭且根本不講究平仄聲調的對聯中,基本上都可以視為我們所說的後一種情況。如挽彭雪琴尚書聯:
功業在天下,聲名在柱下,我懷姻婭私情,只論退省庵中,歷歷心頭廿年事;
哭別於九月,聞訃於三月,公已支離病榻,猶有吟香館內,匆匆口授數行書。
鍾雲舫聯集中唯一一副含重字自對不講平仄的對聯為:
臭燻燻一座毛池,長蛆嘬,短蛆咀,香味何如,美哉汁水;
烏撳撳幾場血戰,白刀進,紅刀出,封侯也未,老矣英雄。
此聯首為白話句式,尾為古文句式,但平仄聲調對聯都很工穩,中間三字屬於俚語型的自對,聲調上便毫不講究了,這或許也是作者故意為之,以形成兩頭緊中間松的感覺。鍾雲舫此類情況較少,也說明相比俞樾對聯聲調要求的略嫌寬泛,鍾雲舫在聯作的聲律要求上還算是比較嚴謹的。
從對聯對偶修辭與語音修辭兼顧的原則來看,此類不講平仄的自對句式雖然事出有因,但終非正格,特別是在聲律要求愈演愈烈、越講越精的當代,已經絕對難以為人所理解和接受,當代人所能接受的底線,至少也應該做到第二分句句腳的上下聯相對。
從以上五點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於對聯的聲調要求是一個從嚴謹到寬泛的分布狀態,各種情況都存在一定數量的實例,並不存在一種一刀切式的聲律規則。今人所力倡的「對聯規範」,只能建立在全面總結前人對聯創作規律的基礎之上,不能刻板地、片面地去人為「制訂」。就含重字自對句式的平仄安排而言:如果我們將「自對不僅要字句相對,前後分句的節奏點和句腳也要完全相對」這一標準視為聯律,這類對聯在俞樾和鍾雲舫聯集中僅佔到總數的19.23%和4.05%,也就是說我們將要把80.77%到95.95%的作品排除在「聯律」之外。如果我們將「自對不僅要字句相對,分句句腳也要前後上下相對」這一標準視為聯律,這類對聯在俞樾和鍾雲舫聯集中僅佔到總數的41.02%和43.24%,也就是說我們將要把56.76%到58.98%的作品排除在「聯律」之外。如果我們將「自對不僅要字句相對,前後分句既可平仄相同也可平仄相對,分句句腳要上下聯相對」這一標準視為聯律,這類對聯在俞樾和鍾雲舫聯集中便佔到了總數的41.02%+25.64%=66.66和43.24%+29.73%=72.97,此時我們的法度才算是包含了大多數的前人創作。如果我們以此為正格,在此基礎上再把「起碼做到第二分句句腳的上下聯相對」當作變格,作為特殊情況下的必要補充,這樣我們的「對聯創作規範」才算真正全面地反映了前人對聯創作的實際。
回到本文開頭所討論的問題上來,可以看出:自對句式中「前後分句平仄相對且上下聯平仄相對」與「前後分句平仄相同但上下聯平仄相對」其實是並行不悖的形式,都是符合聲律要求並且常見的聲調安排格式,俞樾曾在一聯之中兩種情況同時出現,可以證明在他心目中這兩種格式的等價,如其季君梅太史輓聯:
尚書門第、翰苑聲華,羨青山綠水,偃仰半生:幾年朝服、頻年野服;
馬帳風悽、鯉庭霜冷,嘆苴杖麻鞋,倉皇兩地:之字江邊、丁字沽邊。
鍾雲舫雖然沒有一聯中出現這兩種情況的例證,但他曾在同一標題的兩副聯中分別應用了這兩種格式,如題目為「炭廠」的兩副行業聯,前一聯前後分句平仄相對,後一聯前後分句平仄相同:
苦矣吾民,多少爐灶無煙,鼎鍾無氣;
廣哉造化,安得陰陽為炭,天地為爐。
扇以爐,鼓以風,詎恃鑽營之力者;
知其墨,守其黑,毋乃焦灼而心乎。
以上結論,是根據對古人對聯創作實際進行統計分析而得出的,若從純理論的層面,我們也可以作出如下的推論:
1、從對偶的形式方面而言,「自對」作為對偶修辭的一種辭格,只是一個文字對偶的概念,並不非得涉及到聲律因素。自對技巧的精髓在於只求當句自對,根本不必要求上下聯之間的相對。如果我們把聲律的因素也引入到自對的概念中來,就會出現很明顯的荒謬結果,如俞樾趙忠節公祠聯:
在朝忠臣,在鄉義士,百戰艱難,至死不二;
有唐睢陽,有宋信國,千秋俎豆,得公而三。
此聯在我們的統計中是列入自對句式中不講究聲律的最後一類中,因為上下聯自對句的句腳聲調都成了「平——仄」格式,從聲律安排的角度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很大的缺陷。本來隨便調整一下上聯或下聯自對分句的前後順序,便可以成為前後上下均相對的形式,但由於上聯先說「朝」再說「鄉」有個尊卑的順序,下聯先說「唐」再說「宋」有個歷史的順序,作者不願為了聲律上的要求而違反了這種秩序,所以才寫成這個樣子。但若把聲律的因素引入自對的概念中,這種有缺陷的安排反而成了最合格律的形式,因為「自對」便是只求當句相對便可以了,不必考慮到上下聯之間的相對。
2、從對偶的原理,也就是得以形成對稱的基本要求來說,在當句中的前後方向上或是在兩聯間的上下方向上,只要形成了完整的對稱感覺,便可以稱為很典型的對偶句,所以本文開頭的例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這種平仄安排已經形成了非常完整的對稱美感,再考慮到因重字而形成的對平仄安排的天然限制,我們不但不能因這種安排而將其打入「不合格」的另冊,我們甚至可以說,這種安排已經是非常完美的聲律格式了。
附錄一:俞樾《楹聯錄存》:78
孫蓮叔紅葉讀書樓聯
仙到應迷,有簾幕幾重、闌幹幾曲;
客來不速,看落葉滿屋、奇書滿床。
馮室徐恭人輓聯
為名門大婦,為劇縣小君,而疏食,而布衣,盡洗庸庸脂粉氣;
以官箴勖夫,以家學課子,是令妻,是賢母,長留落落孝慈聲。
新安汪村關廟聯
威名滿華夏,真義士、真忠臣,若論千載神交,合與雎陽同俎豆;
戎服讀春秋,亦英雄、亦儒雅,試認九霄正氣,常隨奎璧煥光芒。
韓母王太夫人五十壽聯
膝前種五樹桂,天上拜五花封,正仲春鳦降鶊鳴,共祝五旬壽母;
報國提一旅師,傳家羅一床笏,看諸子文通武達,同披一品仙衣。
楊母丁淑人輓聯
有令德,有清才,不愧聲稱是賢母;
一忠臣,一孝婦,最難伉儷並傳人。
徐莊愍公祠聯
仗節鎮危疆,當軍事土崩瓦解、不可收拾之時,視城中無固志,視城外無援兵,糜頂踵以報君恩,婦豎輿臺同授命;
結纓完大義,與諡法履正志和、使民悲傷有合,在吳會為名臣,在吳興為先達,節春秋而修祀典,日星河嶽其昭垂。
吳勤惠公輓聯:
由牧令起家不十載,簡在帝心,而監司、而開府,卅年來勤政惠民,允推柱石勳名,豈僅偏隅資保障;
從成都返旆只九日,身騎箕尾,若閩浙、若江淮,千裡外報功崇德,何況葭莩戚誼,曾陪下坐在門牆。
譚文卿中丞六十壽聯:
內而調和宮府,外而存活閭閻,妙在聲色不動中,便有如是經濟;
武則海上旌旗,文則閣中緗素,欲驗期頤無量壽,請看何等精神。
張屺堂廉訪輓聯:
轉漕輸於江北,陳臬事於吳中,簡在帝心期建節;
憂洪水而治河,憫亢陽而求雨,勤勞民事竟捐軀。
許星臺方伯賀聯:
十月小陽春,阿翁老而矍鑠,阿婆病後康強,金母木公雙福壽;
全家大歡喜:一孫秀擷芹芬,一孫香圓蘭夢,青童玉女眾神仙。
許子喬刺史輓聯:
有兒早夭,有女猶雛,最憐縞素扶棺,一路風霜共南下;
惟帝念功,惟民感德,想見黔黎拜廟,千秋俎豆在東平。
浣花夫人祠聯:
新舊書未詳冀國崇封,但傳奮臂一呼,為天子守城、為小郎破賊;
三四月曆數成都盛事,且先遨頭大會,以流觴佳節、作設帨良辰。
龍仁陔方伯輓聯
持己以儉,接人以謙,尤推吏治精詳,能為聖朝除弊政;
惠澤在民,勳勞在國,堪嘆中年遽謝,翻教老母泣高堂。
陳辰田明經八十壽聯
吳興耆宿,吳下寓賢,白首話前遊,舊是諸侯老賓客;
重掇芹香,重諧花燭,青廬傳盛事,共推平地兩神仙。
李文忠公輓聯
甫四十即封疆,未五旬即宰輔,經文緯武,蓋代勳名,歷數寰中蕩寇,域外和戎,力任其難,相業巍巍千古少;
位三公為太傅,食萬戶為通侯,重地隆天,飾終典禮,惟是邊境仍殷,鑾輿尚遠,歿而猶視,忠心耿耿九原悲。
——以上15副,前後分句平仄相對,上下聯平仄相對
周母沈太夫人輓聯
享八秩更六齡,富貴貧賤患難,處之夷然。屢承芝誥褒揚,有是兒,有是母;
以一身兼五福,康寧令德老終,數者備矣。請看麻衣羅拜,又多子,又多孫。
潘少梅明經輓聯
論年齒宜兄事,論昏媾是親家,憶浴佛前兩日,話別依依,何意重來失良友;
以道義式鄉閭,以舉業訓後進,與及門二三子,談文娓娓,所欣繼起有佳兒。
曾文正公輓聯
是名宰相,是真將軍,當代郭汾陽,到此頓驚梁木壞;
為天下悲,為後學惜,傷心宋公序,從今誰誦落花詩。
贈張任庵同年聯
北山梓,南山橋,聯步到桂宮杏苑;
酉年科,戌年第,成名佔後甲先庚。
馮竹儒觀察輓聯:
負父骨而返、聞君命而趨,是真忠臣、是真孝子;
論人才可惜、念交誼可感,一則公義、一則私情。
吳平齋觀察七十壽聯:
合千古之壽壽公:永保用、永保享,左鼎右彝,坐兩罍軒,居然三代上;
以十年之長長我:六十耆、七十老,望衡對宇,隔一條巷,有此二閒人。
吳牧騶觀察輓聯:
憶柔兆涒灘歲,泮水同遊,先我一科舉孝廉,遲我一科成進士;
出承明著作庭,滇池遠宦,讓君千古在政事,附君千古或文章。
曾劼剛侍郎輓聯:
論世務有心得,論經術有家傳,參中外以獨成其學;
為朝廷惜重臣,為師門惜令子,合公私而一慟斯人。
張勤果公祠聯:
唐留姓、宋留名,又為熙朝鐘間氣;
太山雲、天山雪,長於浙水護靈旗。
陸母徐太夫人輓聯
梅魁門第,尚有清風,一孫攀桂,兩孫採芹,更報次君以二千石領郡;
蓮界往來,皆宜長夏,廿四生辰,十四忌日,幸先三月為八十歲稱觴。
惲母戴夫人七十壽聯
溯從前中外揚歷,善相其夫,彤管錄中無此才、無此識,詩畫兼長,猶為餘事;
願自後耄耋期頤,永錫難老,金萱堂上有賢子、有賢孫,勳名克紹,大慰慈懷。
翁少畦大令輓聯
讀所著之書,兩卷論治,六卷談兵,其才其識迥異恆流,何幸吾門得此士;
不可知者命,前歲兄亡,今歲弟逝,至性至情鬱為心疾,空留祖笏等將來。
丁潛生廉訪輓聯
奉母教刺臂,教忠卅年,功在中興,如文正,如剛直,皆嘆賞英雄,尚期制勝重洋,精練滾牌成勁旅;
蒞吾鄉建牙,陳臬一見,歡同舊識,於湖樓,於山館,每從容談笑,惜未傳神阿堵,但留照像在空齋。
江建霞京堂輓聯
無妄福,無妄災,孤負此金馬,門前雍容大作手;
非常人,非常遇,流傳得靈鶼,閣上薈蕞小叢書。
陳養原觀察輓聯
大瀛海外仙槎,西至羅剎,東至扶桑,萬裡重洋遊跡廣;
三折江邊宦轍,始而觀察,繼而廉訪,四年兩浙頌聲長。
林室侯夫人輓聯
四十一年嫁,四十九年終,雖然大衍虛奇,已算唱隨同艾發;
旬有一日生,旬有二日卒,等是仲冬中浣,請將消息問梅花。
湯母葛夫人輓聯
二十六得病,七十六告終,慈壽已高,寤生原不驚姜氏;
一左手抱兒,一右手治事,劬勞實甚,遺像長教泣秺侯。
——以上17副,前後分句句腳相對,上下聯句腳相對,句中節奏點不相對
李薇生太守六十壽聯
借黃花九秋,祝黃堂千秋,菊部好翻新樂府;
承高門駟馬,居高官五馬,柏臺行紹舊家聲。
財神廟聯
生財有大道,則拳拳服膺,仁是也,義是也,富哉言乎至足矣;
君子無所爭,故源源而來,熟與之,天與之,神之格思如此夫。
沈蘭舫廣文五十壽聯
共學東湖,同客西湖,坐對臘燈懷舊雨;
五年遲我,一日先我,互斟春酒祝長生。
張少渠別駕五十壽聯
不福星,真福星,即此一言,可為君壽;
已五十,又五十,請至百歲,再徵餘文。
又為潘季玉觀察作:
鍾毓自兩河,兩湖兩江,同依福蔭;
曾元羅五代,五月五日,頓失慈雲。
季君梅太史輓聯:
尚書門第、翰苑聲華,羨青山綠水,偃仰半生:幾年朝服、頻年野服;
馬帳風悽、鯉庭霜冷,嘆苴杖麻鞋,倉皇兩地:之字江邊、丁字沽邊。
朱鏡香明府輓聯:
明經科、孝廉科,兩度作同年,共踏名場如昨日;
循吏傳、文苑傳,千秋無異議,長教裡社祀先生。
浙江會館聯:
從之字江邊,到丁字沽邊,三千裡遠來,同歸安宅;
拓越中舊館,為浙中新館,十一郡鹹集,各話鄉山。
莫意樓觀察輓聯:
治譜在三吳,父為循吏、子為循吏;
清風宜九月,生近重陽、歿近重陽。
黃仲陶大令輓聯:
家杭州、宦蘇州,形跡一生皆福地;
來正月、去臘月,平頭六十是完人。
惲叔來廣文輓聯:
伯氏雲亡、仲氏雲亡,嘆堂前衰淚未乾,那堪第三度,更傷愛子;
年幹在己、月幹在己,想天上除書早定,巧逢十四日,又屆先庚。
許星臺方伯輓聯:
領郡始豫章,而吳中、而浙中,陳臬開藩,兼權節鉞。白首老同年,十載過從,回思話別衙齋,猶如前日事;
克家得賢子,有文孫、有曾孫,珠蘭玉樹,森列庭階。黃粱大春夢,三更旅館,堪嘆送歸泉壤,僅一小同存。
潘母汪太夫人輓聯:
出自名門,嬪於相門,慶典躬逢,鳩杖方期頒內府;
生在冬日,歿當秋日,耄齡已屆,兕觥未及進華堂。
朱母陳太淑人輓聯:
生甲年、歿甲年,上壽八旬,去歲曾經進春酒;
子二人、孫二人,考終一笑,長君先已待泉臺。
林雲臺廣文輓聯
六載講堂開,以五月選官,以五月卒官,回思記織登科,僥倖吾孫叨附尾;
雙驂仙馭並,遲一年出世,遲一日逝世,恰稱詩歌偕老,逍遙佳耦總隨肩。
陳母王太孺人七十壽聯
開除夕之筵,子四人,孫五人,同承歡矣;
越古稀而上,耋八十,耄九十,直至期頤。
鮑竹生明經六十壽聯
距元旦已十日,距元宵尚三日,祝君甲子一周,茂苑尋春,先歸董奉林間杏;
負文名逾廿年,負醫名又卅年,憶我丙子兩載,講堂較藝,曾賞江淹筆底花。
春在堂聯
小圃如弓,竹林前一曲,柳陰後一曲;
浮生若夢,登第五十年,成婚六十年。
高母裘太夫人輓聯
生於仲冬,歿於孟冬,因果往來,止爭一日異;
前以夫貴,後以子貴,恩榮終始,直到八旬餘。
嵊縣金氏養老堂聯
龐眉皓首,聚至一百人,饘於是,鬻於是,矍鑠同堂,良亦煕朝小祥瑞;
仁粟義漿,積成三萬貫,父作之,子述之,拮据兩世,允稱菩薩大慈悲。
——以上20副,前後分句平仄相同而不相對。
廣東學使署光霽堂聯:
四麵廠園林,看喻學有齋、校經有廬,以及瑞芝簃外、仙石亭中,好景無邊,都向此堂呈勝概;
九霄下鸞藻,溯大興之翁、儀徵之阮,上而米老題詩、雪翁葺屋,前徽未遠,更欣繼起得名流。
蘇州積功堂聯
積累譬為山,得寸則寸,得尺則尺;
功修無幸獲,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李太夫人七十壽聯
起居八座,亦多壽,亦多男,先百花生日,祝慈蔭長春,鳳舞鸞歌,遍浙水東西、洞庭南北;
文昌六星,有上相,有上將,以萬石家風,佐熙朝景運,玉昆金友,比荀龍減
二、賈虎增三。
花下板輿來,自皖而兩浙、而三吳、而瀟湘洞庭,數千裡瞻拜慈雲,鳳鳥舞、鸞鳥歌,頌無量壽佛;
床頭朝笏滿,有子為宰相、為節度、為觀察轉運,五百年特鍾間氣,玉策賢、金策聖,作中興名臣。
翁母許太夫人輓聯
夫為宰相,狀元子、狀元孫,看門庭武達文通,世代勳賢,會見韋平承舊業;
帝褒賢母,御賜祭、御賜葬,極恩禮隆天重地,年家子姓,敬從鍾郝緬遺徽。
江室仇夫人輓聯
以巾幗中人,常落落然,有儒生氣象,有豪傑襟懷,日對青史一編,迥異尋常脂粉客;
當綿惙之際,所拳拳者,在祖宗懿訓,在兒孫家法,手題繐帷數語,豈惟明白去來間。
自題春在堂聯
日有明年之日,年非今日之年,吾祖南莊府君是以垂惜日之訓,後人宜敬體此意;
事或入世之事,心仍出世之心,先舅平泉老人用此為處事之方,小子竊有味其言。
為步梅七十生辰
在家為善士,在官為循吏,到七秩古稀年,繼起有賢子,子有生孫生曾孫,行看五代同堂,作熙朝人瑞;
故鄉諸戚友、故交諸弟兄,借十月小春日,合詞而祝公,公與夫人如夫人,俱享百齡上壽、成平地神仙。
日本鉎吉君六十壽聯:
有令子萬裡來遊,言家庭期望深心,外則賢父、內則賢母;
祝而翁百年偕老,看郎君講求實學,處為名士、出為名臣。
表姊姚恭人輓聯:
至親關中表,生小相依:於吾母為姑侄,於吾婦為弟兄,往事不堪再回首;
上壽近期頤,全歸何憾!有愛女在滇南,有愛子在山左,暮年未免兩懸心。
莊芝田大令輓聯:
於從戎見戰績,於從政見吏才,溯先世治譜傳家,又以循良達朝聽;
在吾邑為父母,在吾家為師友,記小孫童年就試,曾因文字受公知。
錢氏孝子烈婦祠聯
前旌孝,後旌忠,兩回邀九陛恩綸,不愧家風承武肅;
夫死義,妻死烈,一日成千秋大節,長留祠守在吳閶。
羅壯節、王貞介兩公祠聯
由名進士起家,為名臣,一開府,一開藩,浙東西崇德報功,人與白蘇共千古;
是大丈夫出身,臨大節,以死戰,以死守,城內外矢窮援絕,天教巡遠作雙忠。
自撰輓聯
生無補乎時,死無損乎數,辛辛苦苦,著成五百卷書,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浩浩落落,歷數八十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乎。
——以上14副,只注意到第二分句句腳上下聯相對。
柳母俞孺人輓聯
生稱母,死稱妣,必也正名,一字記曾參末議;
鍾氏禮,郝氏法,幸哉有子,九泉會見賁恩綸。
德清烏山土地廟聯
耕而食,鑿而飲,相傳中古遺風,尚留村社;
春有祈,秋有報,願與故鄉父老,同拜神旗。
杜筱舫觀察六十壽聯
從名法入手,由鹽官起家,而陳臬,而開藩,意思蕭閒,共識東坡是五戒轉世;
紀近代戰功,輯古來謠諺,又工詞,又能詩,精神淵著,請歌南山之六章壽公。(註:此聯首兩句自對符合前後分句平仄相對,上下聯間僅句腳相對。)
吳山倉頡祠聯
上溯羲皇畫八卦時,文字權興,秦而篆,漢而隸,任後來縑素流傳,不外六書體例;
高踞吳山第一峰頂,川原環抱,江為襟,湖為帶,看從此菁華大啟,振興兩浙人才。
趙忠節公祠聯
在朝忠臣,在鄉義士,百戰艱難,至死不二;
有唐睢陽,有宋信國,千秋俎豆,得公而三。
沈母李氏、蔣氏兩太夫人壽聯:
鍾夫人禮,郝夫人法,登八詠樓,互相輝映;
七十曰耋,八十曰耄,唱百年曲,同到期頤。
朱母趙太夫人七十壽聯: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鞠跽一尊,為阿母奉觴而上壽;
八十曰耋,九十曰耄,期頤百歲,看佳兒陳臬又開藩。
甕仲淵修撰輓聯:
三秋桂、三春杏,皆從天上頒來,只獨佔金鰲頂上;
文端孫、文勤子,何意山中歸臥,竟長辭綠野堂前。
朱孝子祠聯:
有愛子市飴,無愛親市飴,小節尋常,萬口諮嗟稱大孝;
兒為母舁輿,婦為姑舁輿,年高安樂,八騶傳唱總浮榮。
暴梅村大令輓聯:
居官在循吏傳中,居鄉在耆英會上,壽逾八十考終,溯嘉道鹹同遠歷五朝,齒德達尊從古重;
有子則天府聯登,有孫則御屏特記,坐看一門鼎盛,數甲辰庚戌同年兩榜,身名俱泰似君稀。
彭雪琴尚書輓聯:
功業在天下,聲名在柱下,我懷姻婭私情,只論退省庵中,歷歷心頭廿年事;
哭別於九月,聞訃於三月,公已支離病榻,猶有吟香館內,匆匆口授數行書。
謝母楊夫人輓聯
是節母,是壽母,二品崇封,早拜恩榮來北闕;
有賢子,有賢女,一江遠隔,曾聞剛直話西湖。
——以上12副,前後分句不相對(個別相對),上下聯也不相對。
附錄二:鍾雲舫《振振堂集》:74
死死纏住死冤家,道緊不緊,道松不松,層層八面兜天袋;
活活丟在活地獄,無刑之刑,無罪之罪,真真一過鮓人坑。
筍杜思望如天上星,多子而貴,多孫而才,自然京洛名流,高會首推文彥博;
爵齒德佔盡人間福,欲吊無詞,欲哀無涕,但睹老成凋謝,大家長嘆魯靈光。
苦矣吾民,多少爐灶無煙,鼎鍾無氣;
廣哉造化,安得陰陽為炭,天地為爐。
——以上3副,前後分句相對,上下聯相對。
先節孝,事姑夫,大孝不死,大節不生,一旦不生,千秋不死;
葆身心,還天地,立心何甘,立身何苦,先人何苦,後嗣何甘。 (註:此聯含一前後上下均相對的自對)
曲何須百六種傳奇,把一枝簫,吹一枝笛,看、看、看,雲間仙鶴,鶴上仙人,飛入岑樓去矣;
我受了四十年窮困,挾幾多恨,蓄幾多愁,來、來、來,事裡有書,書中有戲,敬為鄉裡演之。(註:此聯含一前後上下均相對的自對)
數十年賓主通家,蘭相襲,桂相燻,懷葛民歟,有耆英推之上座;
六七輩兒孫養志,佛其心,仙其貌,滄桑變矣,而靈光巍然獨存。
與君八月同庚,得其壽,得其名,將金石比身,弗如也,弗如也;
為我一生知己,俾爾昌,俾爾熾,率壎篪舞彩,有味哉,有味哉。
礪志與金石同堅,金可穿,石可泐,厥志不磨,經八十年之茹櫱飲水,豈乏波瀾,妾心井水;
樹坊作天地之表,天有盡,地有窮,此坊常峙,纂數萬字之嘉言懿行,褒以德祿,帝命臨軒。
生生死死太淘神,生有所由生,死有所由死,死猶求食,未絕生機,憑佛力以超升,倘害生人,噫,縱使再生該萬死;
去去來來皆搗鬼,去從何處去,來從何處來,來學參禪,便知去路,仗經功為指引,逝將去汝,,而今一去莫重來。
踏月而來,俟我乎庭,俟我乎巷;
得門而入,執子之手,執子之袪。
食先德,服先疇,數百年桑柘陰濃,爾厥有幹有年於茲土;
感神恩,飫神惠,二三世椒聊繁衍,自以吾祖吾父居是鄉。
稱以母,呼以姑,為其近於親也;
降在天,陟在上,斯何如之聖乎。
可以興,可以觀,萬物資生,帝乃誕敷文德;
止於仁,止於孝,一人有慶,其自時配皇天。
福祝華封三,統環瀛十二萬裏海疆,莫不來王,莫不來享;
建歸皇極五,嫓天皇億千百年紀算,必得其壽,必得其名。
本壽考以作人,裕乃德,遠乃猷,堯舜位宮中,熙帝載十七年之命;
戢幹戈而肄武,黽我皇,徯我後,舟罙航來海外,極稱觴九萬裡之遙。
生成是窮骨頭,這裡幫忙,那裡著急,四十年消磨精力,偏做了愁城怨府,恨海離山,嗟!嗟!嗟!為誰受苦擔憂,五夜捫心,吾過矣,吾過矣;
講什麼真手足,上不盡當,吃不完虧,一兩下翻轉麵皮,便思量搏虎屠龍,燖豬烹狗,罷!罷!罷!從此卷旗收傘,再管閒事,天厭之,天厭之。
呼列祖在上之靈,危疆授命,臣瑞死,臣氣生,數百軍深入探龍,天眷赤縣,要得奇情光史冊;
聽成都罷市之哭,陽月霏霜,遺愛多,遺骨少,二千年一傷落鳳,我含碧血,還將冤淚灑英魂。
比翼弗終朝,孫在襁,母在堂,一死應難瞑目;
捨身向何處,女未笄,兒未冠,九幽能不傷心。
千秋幾個文壇,讀公稿,慕公名,梓裡非遙,冀終得後死與斯,乃面北無緣,嗚咽梅花,一賦教人愁失魄;
兩任三吳太守,合道從,違道去,桐鄉尚在,忽報到先生歸矣,正江南有夢,悽愴香草,九天何處學招魂。
九五福享盡箕疇,哭公無淚,吊公無詞,只愛子先亡,是平日悽愴之事;
數千裡歸來蜀路,作官最榮,辭官最樂,正家人相慶,忽晨星墜落之時。
一邑如公幾人,子克賢,孫克孝,有家山隴畝,得官而不願官,噫嘻盛矣;
半生惟我獨苦,伯既喪,親既亡,只魯殿靈光,可望而且失望,嗚呼哀哉。
世豈有天耶,母之賢,子之肖,必得達人,乃群才領略春風,卻教冷臥寒冰,霜悽絳帳;
我生無恃者,行相勉,過相規,謹資良友,今一樣悽涼秋雨,何處羹分暖火,貺及黃泉。
惜矣,餘所望甥,聰過舅,靈過兄,為九天所降第幾星,廿載曇花空茲轉舜;
傷哉,爾猶有母,前哭夫,後哭子,又二惠之忽弱一個,半江秋水能不愴心。
悲哉,平地為災,毀我室,沉我家,大傷厥考心,應永作黃泉之恨;
已矣,昊天罔極,化厥靈,綏厥位,兼酬祖母德,其各安紫府之身。
天地小蘧廬,展得開世上乾坤,以闢萬千間廣廈基,願為晉文子發焉,美哉輪,美哉奐;
神仙大茀命,消不盡山中歲月,乃煉八百載靈椿壽,吾與魯僖公頌日,俾爾熾,俾爾昌。
九幽法,半點弗容情,鬼有使,神有差,你會虧心,謹防惡臉抓茅,孽鏡臺前三對案;
百姓錢,一般變的血,明是財,暗是禍,我能記帳,且看到頭結果,泉刀架下兩分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看籠竹朝煙,知是新巢來燕賀;
萬金買鄰,千金買宅,待桃花春水,要從隔岸聽鶯聲。
萃龍山鶴嶺之靈,弼此丕丕基,厥肯構,厥肯堂,肇啟槐庭,早安排萬千間廣廈;
紹白水青山之業,於我渠渠屋,美哉輪,美哉奐,蔭留葭末,為擴張九五福宏圖。
兩隻眼放出奇光,都則百靈,媸則萬怪;
一口氣吞將世界,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為先代棲神所乎,清溪棟宇,已隨陵谷遷移,乃依然鐘鼓笙鏞,寢廟有成,執事有恪;
此兒時讀書地也,阿舅英靈,尚睹衣冠配享,卻未識瓊琨玉佩,發身何日,報德何年。
打彩求財,重任分,輕任並;
養親餬口,小孝力,大孝勞。
食其肉,寢其皮,總須排擊割剝;
潔爾饈,馨爾膳,所貴碩大繁滋。
——以上29副,前後分句句腳相對,上下聯句腳相對。句內節奏點不相對。
千古兩詩人,唐稱王,宋稱翁,試商量五部洲,異景奇題,如何著筆;
四川一文藪,揚之賦,蘇之字,若會同小科舉,標新領異,孰可掄元。
十載綰銅章,亦福星,亦壽星,賢宰執助我春風,敢不稽首;
一般懸木鐸,隆父教,隆師教,聖天子貺其冬日,於是延齡。
敬同萊杞徵詩,萬壽無疆,萬壽無期,託半子恩情,鸞鳥清歌,蹁躚侍宴娛西母;
難得椿萱並茂,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匯八門姻眷,羔羊春酒,次第稱觥到北堂。
耆英開盛會之筵,其人美且仁,其人美且卷,是宜春酒躋堂,七十者五豆;
天子念屯田之績,俾爾昌而熾,俾爾昌而大,試看秋風結實,三千年一花。
天俾爾熾昌,萬壽無疆,萬壽無期,與楓陛祝苔萊,仙管猶飄,分來湛露慈雲厚;
我為公眷屬,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願檀郎茂松柏,蔦蘿有託,留得清暉愛日長。
一庭白髮長兒孫,看堂上皤皤,堂下皤皤,薄佑人班在館甥,敢不稽首;
四朋清和宜佛誕,聽呼兒喏喏,呼孫喏喏,盛德者年行知化,於是延禧。
自在觀,觀自在,無人在,無我在,問此時自家安在,知所在自然自在;
如來佛,佛如來,有將來,有未來,究這生如何得來,已過來如見如來。
陽多匪,陰多鬼,我亦塵埃同靡靡,其當我以馬牛乎?唯唯;
睡後哦,醒後歌,爾胡冠蓋之峨峨,行看爾作犧牲也!呵呵。
公作仙耶,公作佛耶,一世聰明,遂兼福壽,真大智人哉,嗟宅運方隆,渺渺百年奄已盡;
我猶侄也,我猶子也,兩家親愛,原共父兄,今先哲亡矣,念此生以後,空空四海欲何依。
不忍耐宜吃虧,青石板慣出的悶頭蛇,錢是硬的,氣是軟的,縱然屈到十分,還要忍之又忍;
受冤圈才打狀,黑衙門都是些瞎眼狗,人有七算,天有八算,倘若棋差一著,僅防冤上加冤。
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成都府外成都會,都府重開,都會重開。
這才叫奈何天,只喊黃天,莫睹青天,不牢不卡不監,啞然是個緊箍咒;
直走到相思地,棲身有地,出頭無地,沒親沒戚沒友,盡容人找松活錢。
攬華峰大地之雄,看樓外青山,山外白雲,驚起半天黃鶴;
通幾水文人之匯,指江中碧浪,浪中紅日,飛來萬道金蛇。
津而液之,烘而焙之,須九煉成丹,不知粗糲艱難,請看貧賤朝炊粥;
裙無褊矣,褲無衤要矣,剩一燈似豆,曷弗殷勤打點,留與兒孫夜讀書。
三載託帡幪,其氣充然,其味盎然,看此際,有土有財,有用有人,好憑寶塔千尋,燦藜杖雙輝,寫獻南山之頌;
萬錢當慶賀,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盼他日,得位得祿,得名得壽,歲值江陽五月,韻梅花一笛,朋開北海之尊。
文字有微名,是聞也,非達也;
運途嗟薄命,既來之,則安之。
為名忙,為利忙,忙中人也要偷閒,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越山險,越水險,險些兒錯了腳步,於時處處,於時言言。
扇以爐,鼓以風,詎恃鑽營之力者;
知其墨,守其黑,毋乃焦灼而心乎。
朱綠之,元黃之,無未見缸者;
錦繡也,纂組也,可以為美乎。
望之儼然,堂若者,坊若者;
室是遠爾,歌於斯,哭於斯。
泥內抽金,須知厥土赤壤,厥土黃壤;
火中取寶,亦若稽古地窯,稽古高窯。
父子也,君臣也,與少藥,然後知輕重;
審問之,明辨之,視顏色,而更考經文。
——以上22副,前後分句平仄相同不相對,上下聯句腳相對。
兒奉酒,孫奉羹,但凡瓜葛之親,予小子其退;
卿祝老,儂祝少,且把菖蒲作酒,我二人共貞。
珠露竹林深,伯吹壎,仲吹篪,韻葉南出,銅盤合獻家人酒;
瓊雲萱草覆,夫既榮,兒既貴,恩分北闕,玉碗親嘗考叔羹。
木旺在東,金旺在西,有德有土有才,鄉人與桑楚同居,理合烹羊炮羔再為春酒;
山峙其南,鬥峙其北,俾昌俾富俾壽,天子以耆年賜酺,要得飛鴻舞鶴雙寫秋聲。
王母廠賓筵,種仙果以延禧,三千年一花,三千年一實;
我生慚宅相,宴靈椿而設醴,八百歲為春,八百歲為秋。
靈椿八百歲為春,八百歲為秋,看花甲同周,萊衣繡作雙雙舞;
仙桃三千年始花,三千年始果,喜芳辰共飲,郇饌餐來一一香。
天俾爾耆艾,帝俾爾熾昌,當茲強仕稱觴,喜得龍門高躍;
人於我託孤,翁於我撫媳,即此慈悲度世,也宜鶴算延禧。
無錢雜眾生中,為誰哭,為誰歌,顛倒六十年,荏苒金烏吾老矣;
有兒居萬裡外,孰我食,孰我飲,倉皇二三子,萋苴白馬客來乎。
餓肚子,能容一座乾坤,熬得餓,忍得凍,便撐得起脊梁,世人莫笑空空腹;
臭皮囊,豈可再加齷齪,淨著口,寬著腸,就挺著上腰幹,敬我何須轉轉頭。
後之功在海,禹之功在河,前後兩至人,光照千古;
神以身救父,佛以身救母,中外二道者,焜耀五洲。
食我我食,衣我我衣,爭強爭免強求,不如當面把當上;
好人人好,惡人人惡,將相將來相報,何須分外想分財。
光爓閬而景彰,萬壽無期,萬壽無疆,於鑠王師,純熙矣,是用大介;
緒綿延其絡繹,百祿是遒,百祿是荷,明昭上帝,保定爾,以康小民。
普天大啟文明,即經濟,即韜鈴,將相一堂嬉壽寓;
泰平不忘武備,修禮義,修幹櫓,唐虞三代媲兵威。
鹽是鹹,醋是酸,知其味矣;
妻頗賢,子頗肖,顧而樂之。
笑談一部莊周,寓言十七,卮言十九;
傳授幾篇孔子,經禮三百,曲禮三千。
九市開場,蕩蕩平平,遵王之道,遵王之路;
三賓獻舞,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皆為利來。
伸竹為槍,屈鐵為刀,夜戰安排,硬捉生人為死鬼;
玉壺作棺,銅盤作蓋,殭屍磊落,盡將黃土葬青年。
人生各有天,天勝人,人勝天,天合人和,眾力挽天天亦轉;
心事難瞞佛,佛是心,心是佛,佛從心轉,一聲念佛佛如來。
醫中聖,藥中王,思古人無以過矣;
國也創,民也病,問先生何法治之。
食客千人,聽文者說詩,武者說劍;
前途一別,又車兒向東,馬兒向西。
——以上19副,只注意到第二分句句腳的上下聯相對。
臭燻燻一座毛池,長蛆嘬,短蛆咀,香味何如,美哉汁水;
烏撳撳幾場血戰,白刀進,紅刀出,封侯也未,老矣英雄。
——以上1副,前後分句不相對,上下聯也不相對。
作者:劉太品
歡迎大家加入聯友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我將大家拉入到群裡。添加時請註明: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