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學堂 | 律詩的平仄

2021-02-08 詩評萬象


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平仄是古人對傳統四聲的分類,「平」指的是平聲(包括現在的陰平和陽平),「仄」指的是上、去、入三聲。字聲和協調搭配,也就是調配平仄。調配平仄,有種種的格律規定,是詩詞格律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律詩的基本句型


(一)五言律詩的句型


1、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

4、仄仄仄平平


(二)七言律詩的句型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個句型錯綜變化成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的四種平仄格式。


二、近體詩調平仄的一般規則


調平仄,是區別近體詩與古體詩的一個重要的標誌。近體詩在調平仄方面,格律規定是很嚴格的。《毛主席給陳毅同志談詩的一封信》中說:「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絕句也是如此。

近體詩調平仄的一般規則,可歸納為四條,即:


第一: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第二:平仄在同一聯中的對句與出句間是相反的。

第三:平仄在下聯出句與上聯對句間是相粘的,

第四:凡偶句最後一字必須是平聲。


一聯中出句與對句的平仄,是相反的,即仄對平,平對仄。這稱為對;反之,若不合乎對的規則,則稱為失對。相連兩聯的平仄關係是,下聯出句的平仄與上聯對句的平仄相同(但不會完全相同)即平粘平,仄粘仄,這稱為粘。反之,若不合乎粘的規則,則稱為失粘。

由於律詩偶句押平聲韻,因此不可能完全符合粘對的要求,但每句的第二個字必須嚴守粘對要求。

聯中平仄對立和聯間平仄相粘的作用,是使句式安排多樣化,聲調也有變化而不單調,以加強音樂效果。如果不「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重複,如果不「粘「,上下聯的平仄就雷同了。


三、近體詩平仄的一些講究


1、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詩的大忌,必須注意避免

孤平,指的是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韻腳外,只剩一個平聲字,如「平平仄仄平」變為「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變為「仄仄仄平仄仄平」。因此,在這一類詩句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字,不能可平可仄了。如果由於內容需要,非用仄聲字不可,那麼,五言的就要在第三字上,七言的就要在第五字上,將其改為平聲。即成為:


「仄平平仄平」和「仄仄仄平平仄平」。


例:「純潔緣修性,透明因見心」。

「一聲鶴唳衝寒起,已放臘梅些許黃」。


註:「仄仄仄平平」這種句式不稱孤平;在仄收的句子中,即使只剩一個平聲字,也不算孤平,而算拗句。


2、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這種格式的特點是:五言第三、四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七言第五、六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

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例:「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補充》常見的一種平仄變格:「平平仄仄平」變為「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變為「仄仄平平平仄平」。例: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芳草萋萋鸚鵡洲」;「水面初平雲腳低」;「不辨仙源何處尋」。


3、拗救


古人把律詩中不合平仄的句子稱為拗句,所謂「拗救」,就是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字,就在後面適當的地方用一個平聲字作為補償。


(1)本句自救

(a)孤平拗救(已見前)

(b)、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已見前)


(2)、對句相救

(a)、大拗必救

指的是出句平仄腳句型,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必須在對句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個平聲字作為補償。即:

五言出句:仄仄平平仄變為仄仄平仄仄

七言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變為平平仄仄平仄仄時,五言對句必須成為:平平平仄平;七言對句必須成為: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又例:「天生卷螺發,無意趕風流」。

「相見但一笑,低眉言欲羞」。

(b)小拗可救可不救

指的是出句平仄腳句型,五言第三字拗,七言第五字拗,可以在對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個平聲字作為補償。這種小拗可以不救,但是,詩人往往在這種地方用救。

例: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北地一為別,孤帆萬裡徵。(未救)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拗救)


(3)本句自救和對句相救同時並用

(a)大拗和孤平拗救並用

例:「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又例:「《七諫》《招隱士》,《九歌》《思美人》」

(b)小拗和孤平拗救並用

例:「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此中,出句的第五字,本該用平聲卻用了一個仄聲,對句的第三字,本該用平聲也用了一個仄聲,兩字均拗,為了救拗,作者就在對句第五字上,把本該用仄的改了一個平聲,這樣,既救了本句的第三字,又救了出句的第五字,是一字兩救。

(c)小拗、大拗、孤平拗救同時並用

例:「致此自僻遠,又非珠玉裝」。

此種情況相當罕見。


相關焦點

  • 詩詞知識:律詩的平仄
    律詩的平仄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
  • 詩詞知識丨《詩詞格律》:第二章(3)律詩的平仄
    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一)五律的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詩詞格律知識五十二篇:(10) 律詩的平仄
    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
  • 略論律詩平仄的相間、相對、相粘
    2、平仄的重點既然一首律詩是以雙子詞為基本構成的,那前後兩字的平仄是否同樣重要呢?不是的,我們的前輩早就給我們總結出了規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所謂:「一、三、五不論」是說雙字詞中的第一個字的平仄不重要,「二、四、六分明」是強調了雙字詞中第二個字的平仄重要,應給予重視。
  • 【詩詞學堂】對聯中的平仄格式
    把全聯的句腳從總體上即按馬蹄韻在對聯句腳上的平仄運用規則和格式安排妥當之後,接著就確定需要確定句中平仄格式的聯句在聯中所處的位置,即在聯中的上聯還是下聯,依次為第幾句。位置確定之後,句腳的平仄也就確定了。比如所寫的是一副每邊四句的對聯,按馬蹄韻的規則,其句腳平仄格式為「仄平平仄,平仄仄平」。需要確定句中平仄格式的是上聯第三句,那麼它的句腳當用平聲字,就確定下來了。
  • 【詩詞微塾】驗證律詩平仄格律的三種方法
    關於律詩變格問題,我們在下一章裡還要做專題介紹)。特別是二、四、六位置上字的平仄聲調,如果符合上述兩種基本句式的平仄要求,那麼這個句子的平仄聲調就是正確的,否則就是不正確的。其他乙、丙、丁三種基本句式的驗證方法是相同的,這裡就不重複了。
  • 律詩平仄背後的錯誤檢測原理
    本文著眼於律詩的平仄特徵,並將其視為一種二進位編碼,從檢錯角度考察平仄對律詩傳播所起的作用。 【關鍵詞】律詩,平仄,二進位編碼,檢錯 一,引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 三分鐘讀懂律詩的平仄
    所謂格律,就是規定格式的詩詞中平仄字的有規律排列。律詩的形成時間較絕句早,故先講律詩的平仄。
  • 詩詞學堂 | 律詩的對仗
    對仗是詩詞格律的第三個內容。一、詩詞對仗的基本要求(一)在兩句相對時,相對的字詞,其詞性要相同或相近。同類中的字詞就算是詞性相同,鄰類中的字詞就算詞性相近,都可用作對仗。詞大體可分為下列的十三類:1、名詞類: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名詞類所屬的字詞很多,所以,又可劃分為若干小類。
  • 國學常識:什麼是詩詞、律詩、絕句
    詩詞,詩和詞的統稱,這裡的詩一般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 詞,特指宋詞。近體詩,亦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絕句的通稱,對於詩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律詩,通常每首8句。超過8句的則稱排律或長律。就每篇8句的律詩而言,每2句成一聯,共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尾聯)。其中,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上下句習慣是對仗句。
  • 詩詞寫作常識:格律詩的基本格式及平仄要領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巷,這是我們《格律詩詞創作精講,玩轉格律詩詞》課程的第一章內容。基於大家對格律詩詞的熱愛,詩巷特開設了本專欄課程,我們將全面、系統地講解格律詩詞,從律詩、絕句到詞逐一展開;希望能夠幫助欲學寫格律詩的朋友正確入門,力爭做到不但要學會、還要寫好格律詩詞。歡迎加入詩巷,帶你玩轉格律詩。
  • 律詩的格律
    所謂的格律指的就是詩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講平仄,嚴格壓韻,而且律詩的中兩聯要對仗等。1、  詩有定句:一首絕句是四句,一首律詩是八句。2、  句有定字:五言詩的每一句有五個字,七言詩的每一句有七個字。3、  字講平仄: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講了字的平仄,以及句中,句間平仄的排布規律。4、  嚴格押韻:就是一韻到底。中間不許換韻。
  • 詩詞知識丨《詩詞格律》:第一章(3)平仄
    第一章    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三節 平仄】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義解釋,就是不平的意思。憑甚麼來分平仄兩大類呢?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它三聲是有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類型。
  • 律詩平仄排列基本格式與平仄類型
    平仄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初學者應先背熟、記住「基本格式」,再從基本格式推導其他格式,這是學習的一個竅門。>所以說(1式)是「基本格式」,是因為其他各種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包括絕句和律詩,共16種都可以從它推導出來。
  • 詩詞知識:律詩的對仗
    依照律詩的對仗概括起來,詞大約可以分為下列的九類:1、名詞 2、形容詞 3、數詞(數目字) 4、顏色詞 5、方位詞 6、動詞 7、副詞 8、虛詞 9、代詞同類的詞相為對仗。(五)少於兩聯的對仗律詩固然以中兩聯對仗為原則,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對仗可以少於兩聯。這樣,就只剩下一聯對仗了。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的格律與平仄,其實不難掌握
    而詩歌的平仄格律美,更能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古典君分享近體詩格律與平仄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初涉詩詞的朋友們能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歡迎留言互動。——皛玊題記其次是律詩。每首固定八句,每句五字者稱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每句七字者稱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最後是排律。它是律詩的任意延長,每首超過八句,在十句以上,多則不限。五字的,稱五言排律,簡稱五排。七字的,稱七言律排,簡稱七排。應該注意的是,在絕句中,還有所謂古絕,它是古體詩。不受平仄格律限制,一般壓仄韻。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七絕極罕見。
  • 近體詩的韻律平仄
    卻無意中發現,原來在臺灣,簡單的詩詞韻律平仄在國中孩子的國語課程裡。曾經自嘲,自己是理科生,不懂平仄,卻不知道自己原來連國中的水平都不及,不禁汗顏。臺灣的國中,就是我們國內的初中。我不知道現在的初中、高中課本裡,是否有詩詞韻律的內容,反正我們那時候是沒有的。任何一門學問,一個行業,甚至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門檻的。
  • 格律詩的平仄四大原則 一文搞懂格律詩的平仄
    所以現代漢語的平仄為:平——陰平、陽平。仄——上聲、去聲。我們現在寫格律詩,按照普通語四聲的平仄來寫即可,沒有必要去按古代漢語的四聲和平仄寫。不過學習一下古代漢語的四聲和平仄,可以讓我們再欣賞以前的律詩時更加能感受到詩的美感。
  • 【語文研討群】周國新:押韻 平仄 對仗——律詩格律淺說
    【碩士】安徽太和周國新(1418138109) 2016/6/29 19:57:35律詩,近體詩(也稱今體詩)中的一類,其中水很深,談起創作更是我能力所不及的。單粘,單就是格律詩裡排列在奇數位的句子,如一、三、五、七分句。粘,就是與上句是相粘[第一句沒有上句除外,但也往往與五、七律絕末句相粘]。相粘[也叫相黏],就是下聯的上句與上聯的下句有關相應的詞字平仄相同。違規就叫「失粘」。夜月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 "平仄"知識介紹、絕句與律詩的區別
    但這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zè)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在律絕盛行以後,古絕句仍然被沿用發展下來。古絕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這裡我們就把兩種絕句分開來討論。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絕句[唐] 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