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梅軒詞話:填詞格律平仄問題

2021-02-08 騰訊網

有填詞的朋友幾次詢問:如果詞譜中有一句全是「中」該如何運用?現代一些詞學大師的詞學、詞譜著作多是抄襲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新瓶裝舊酒,只是換一下詞例,有的詞例也不換,完全照抄就成了自己的詩詞格律專著。還有的把《欽定詞譜》的標註翻譯一下再把龍榆生的註解加上去也就完全成了自己獨創的內容。

關於詞譜現在通行的標註是「平」「仄」「中」。平是此處應該用平聲字,仄是此處應該用仄聲字,中是通用,此處平仄字都可以使用。但是在制譜的時候有些人只顧悶頭照抄,不講究句式、韻律和平仄、上、去聲的關係,於是就形成了一整句全是「中」的句式。比如《沁園春》的格律起句有些大師是這樣標註的:

孤館燈青

中中平平

野店雞號

中中中中

旅枕夢殘

中中中平

上圖是錯誤詞譜

野店雞號這一句標註中中中中,就容易寫成全平或全仄,給填詞者造成極大的困惑,都是中乾脆就不要詞譜了,隨便填寫就成,只要句式正確就行。填寫的詞也就失去了韻律。查歷代名家詞作《沁園春》的起句都是兩兩平仄互用。

龍榆生譜用陸遊詞例,起句平仄標註是:

孤鶴歸飛

中仄平平

再過遼天

仄仄平平

換盡舊人

仄仄仄平

這是正確詞譜,龍榆生對格律比較嚴謹,所制詞譜基本沒有錯誤。這樣標註平仄也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規律。符合「一三五不論 二四六分明」的規則。籠統用一個「中」字標註會填寫成四連平或四連仄的拗句,這是有違聲律規則的。句子標註成「中中中中」這樣是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的。

另外還有《鷓鴣天》的起句也是這樣的現象,錯誤詞譜是:

錯誤詞譜

彩袖殷勤捧玉鍾

中中中中中中平

如「中」全用平聲字就成了七連平句式,全用仄就是六仄一平的句式,這是非常錯誤的。

龍榆生譜的正確標註是:

彩袖殷勤捧玉鍾

中仄平平中仄平

龍榆生正確詞譜

龍榆生的平仄標註符合律詩的規則,這也是他對詞學嚴謹的態度。《鷓鴣天》本身就是七言律詩減一字而成的詞,這個詞牌特別要注意符合律詩的平仄規律。

《鷓鴣天》的換頭起句錯誤詞譜是:

從別後,憶相逢。

中中仄,仄平平

從別後前兩字如果是中中就容易三連仄,而「歌盡桃花扇底風」和「從別後,憶相逢」是相粘的關係,所以「從別後」第二個字必須是仄。

有人說欽定詞譜也是如此,欽定詞譜對平仄的標註有四種:「○」標平聲,「●」標仄聲,應平可仄標⊙、應仄可平標「◎」這樣的標識。人家已經考慮到這樣的現象,就是告訴你填詞的時候要根據詞牌的特點慎重考慮應該和可以的選擇。

填詞建議以《唐宋詞格律》詞譜為準,其它新出的詞譜專著大多都有錯誤,需要謹慎選擇使用。填詞用錯詞譜一旦出現格律上的錯誤被別人指出來也是很尷尬的事。

相關焦點

  • 學詩詞︱(二)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同句相間,同聯相對,鄰聯相粘」漢字一字一音,詩句中的音節,以兩個字或一個字為一頓,語言學稱為音步。每兩個字為一個音步的稱為雙音步。每一個字為一個音步的稱為單音步。
  • 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在意平仄?讀詩必先校對格律嗎?
    前言這個問題其實是:為什麼不寫詩的人反而特別在意平仄?
  • 從王維、李白的五七言作品看唐朝平仄格律的發展
    有朋友問:王維的五言詩有格律嗎?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呢?什麼是格律?按照原意來說,是格調和音律。作為一位被尊稱「詩佛」的田園詩人大家來說,作品自然是高到空明的。王維是少有的能在作品中展現「無我」境界的詩人,這是他經歷過生死後看破紅塵,老年修禪的緣故。
  • 簡述格律詩化謎面的平仄與句式
    接下來,就來說說擬制格律詩化謎面所必須掌握的「平仄」,而這也是格律詩中最重要的特徵。        平仄是就聲調而言的。現代普通話的聲調是陰平、陽平、上、去四聲,格律詩所用的中古聲調是平、上、去、入四聲。古人把平、上、去、入四聲分為平仄兩類:「平」是平聲;「仄」是上、去、入三聲的總稱。「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 李白反對格律嗎?看看李白《發白馬》中的平仄關係
    前言: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古詩如何區分平仄的關係?以前也常有網友留言,詢問某些古人詩詞中平仄與韻腳的問題,這些基礎的知識以前多次寫過。格律詩只有這四種基本句式,只是有的句式會有一些變化而已。例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是否可以改革詩詞格律裡面的平仄和押韻要求?
    韓愈但是你說平仄,或者說近體詩的的遊戲規則,這基本上沒有改的空間了。這規則從南朝發端,經過初唐沈宋(沈佺期、宋之問)定型,再到盛唐一批神獸的實際創造,已經成熟得臻於化境。一個成熟的東西再怎麼改革?唯一能做的,只有做減法,刪繁就簡,適應現代人駕馭文字水平低於古人的事實。
  • 突破平仄——學習格律的起點
    要判斷一個字的平仄,我們可以先看它在普通話中的發音。如果它在普通話中是上聲或去聲,那麼它就可以被認為是古音中的仄聲。如果它在普通話中是陰平或陽平,那麼就需要進一步判斷它是不是由古音入聲演變而來的;若是則為仄聲,否則為平聲。所以,問題就這樣得到了簡化:哪些字的發音由入聲變成了今天的陰平或陽平呢?這個問題對於不同的人,難易程度是不同的。
  • 填詞從看懂詞譜開始,​十六字要訣
    填詞的格式,從基本的平仄來,懂律詩的平仄,那麼詞的平仄即不是難題。古漢語中,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所以詩詞中的平仄即,平聲為平,其餘上、去、入則為仄;現代漢語中,第一、二聲為平,第三、四聲為仄。詞譜不僅有平仄之分,還有押平韻和仄韻,即一句詞的末尾字,若押平韻,則使用平字韻,即現代漢語中第一、二聲進行押韻,押仄韻,則使用第三、四聲進行押韻。
  • 對聯的平仄格律和對仗
    (五)平仄相諧:即指上下聯中,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具體要求將在後面章節單獨講。(六)內容相關:即上下聯所表述的內容或表達的意思要相關聯,如同螺絲和螺帽,要相互吻合。一,先結合第四點「節奏相應」和第五點「平仄相諧」,來講講對聯的平仄和格律。
  • 近體詩簡易格律及學詩途徑問題
    對於近體詩來說,平仄格律是需要遵守的,但遵守的程度則要看實際創作。而三連仄相對於孤仄問題就更大一些,因為三連仄使得仄聲字增多平聲字減少,若非一般不可拆分的成語成句,一般少犯為主。 至於在四種問題上,問題的重要性排列是:三連平>孤平>三連仄>孤仄當然在實際創作中,哪些問題可以犯哪些是可以犯,要示你所創作出的句子的優劣來定。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從《唐宋詞格律》學倚聲填詞(九)丨《金縷曲》
    前言本文為【從《唐宋詞格律》學倚聲填詞】系列第九期:詞牌《金縷曲》之作法分析與填詞技巧。《金縷曲》作法分析與填詞技巧《金縷曲》格律: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 格律詩第一講: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平仄格律
    而這兩種詩的劃分標準就是平仄格律。所以,凡遵守平仄格律的詩(絕句、律詩、排律)都是近體詩,這是在唐朝發明平仄格律之後,為了區別唐以前風格的作品,唐人稱之為「今體詩」。而到了宋朝對唐詩和以前的作品進行整理時,自然不能稱為「今體詩」,就改稱「近體詩」,這個稱呼一直沿用到今天。而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詩歌就是古體詩了,又稱「古風」。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的格律與平仄,其實不難掌握
    而詩歌的平仄格律美,更能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古典君分享近體詩格律與平仄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初涉詩詞的朋友們能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歡迎留言互動。——皛玊題記詩人們探索著格律,又不以格律束縛。到了唐宋時期,詩體又分為兩類。一是繼承古風而寫的古體詩。它的特點是,句子、字數都不固定,形式自由,不甚講格律。二是嚴格講究格律形式的近體詩。唐宋詩歌四、六字已不多見,主要是五言、七言。五言、七言古體詩分別叫五古、七古(三、五、七字兼用者,亦稱七古)。
  • 10分鐘了解一下 古人寫詩詞考慮平仄嗎?
    前言在老街文章中的留言裡,經常看到不少關于格律的爭議,甚至有人說格律是近代人搞出了來的東西,古人作詩是不搞什麼平仄格律的,比如詩經、比如曹操短歌行、比如李白蜀道難....昨天又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不妨再重複一遍,畢竟我的粉絲不多,那篇文章的閱讀量也只有幾千而已。老街今天再講一遍,希望會有更多的朋友知道下面這個問題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是:古人寫詩詞考慮平仄嗎?
  • 網絡詩詞格律檢測大調查
    有很多網站提供詩詞格律的檢測,我為什麼還要去背誦這些規則?是的,有很多的網站提供這項服務,甚至於在手機端都有這樣的軟體存在。大可以在網絡上搜索「格律檢測」就可以「很輕鬆」的識別平仄以及格律是否出現了問題。
  • 《詩詞格律》:熟讀唐詩三百首,又會作詩填詞又會吟
    01詩律和詞律兩者都講究押韻、平仄以及對仗:①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②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基於中古音,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沒有升降的;仄就是上去入三聲,是有升降的,從而使聲調產生多樣化
  •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 指出辛棄疾和韓玉填詞的押韻問題
    會發現【綠】這個字很扎眼,喜歡作詩填詞的朋友對於這個字很熟悉,因為【綠】這個字是最常見的入聲字之一。而入聲字在作詩填詞時和其他三聲(平上去)是完全不可以通押的。但是,辛棄疾這首詞卻是入聲韻與上去韻通押的。
  • 學習填詞三步曲
    詩是文學的大宗,在無數年來文人不斷嘗試之下,詩的創作技巧終於在唐代,逐漸成為一種人們寫詩就要遵守的規則,這就是詩的格律,格律詩就被稱為近體詩,從而與不需要遵循格律的古體詩區分開來。近體詩主要分為律詩和律絕。樂府詩、音樂和近體詩格律為詞的出現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詞在唐代又稱曲子詞,歌詞,從名稱就可以一眼看出,詞不光指文辭,更重要的還有音樂。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圖:胡適,現代中國文學改良的主帥可以說,中國傳統詩詞該不該去平仄格律,實際上呶呶不休爭吵上百年了,至今也沒個定論——中心原因當在於,這不只是某種文學形式變革的問題。古典詩詞的合法性與優先性,就建構在平仄格律的基地之上,平仄格律是舊詩最根本的形式依託,也是傳統詩詞精髓和特徵的體現。取消平仄格律,就是在徹底殲滅中國古典詩詞。中國詩中平仄格律,在擅長之人手中,不僅不是包袱,還是優越性的證據。也就是說,中國古典詩詞必有格律,舍平仄格律必無詩詞。很多人呼籲「舊體詩現代化」,其實不少就是在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