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自由」 、「勇敢」、「燦爛」……
或許,你可以認識馬周辰
人物名片
馬周辰,中共黨員,電子科技大學2016 級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本科生,黨支部宣傳委員,在班級裡擔任過班長、團支書、生活委員,帶領班級獲得校優秀班集體稱號,同時也是2018 級集電二班和2019級集電五班導生。
牽頭創立了社團九思學社、枝葉實踐隊。
成績優異,大三學年綜合排名專業第一,曾獲國家獎學金、中科院蘇州納米所英才班獎學金、電子科大一等獎學金。
潛心科研,參加兩次國際會議,加入林為幹班跟從李平教授學習,在餘益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泰格微波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在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實習,最終直博上海交通大學。
回首一次又一次的成績,正是因為他的自律,使生活的細枝末節各安其位,串聯起井然有序又精彩的大學生活。他用自律贏得自由,又在自由中堅持自律。一直以來,他都這樣嚴格地要求自己,也終於澆灌出了燦爛花朵。
不負初心,在責任中成長
九思學社的創立,旨在通過開展學習、分享、實踐等思政活動提高同學們的思想政治覺悟。作為那一年入黨積極分子中表現比較突出的一員,牽頭任務就落在了馬周辰身上。從規劃創辦流程、制定社團章程再到策劃活動,馬周辰一步一個腳印、耐心細緻。在他大一暑假的時候,九思學社成立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九思學社缺乏人手,社團招新「百團大戰」的時候只招到了十個人左右。馬周辰改變招新策略,通過學院導生、班級群、輔導員等多方進行宣傳,再給有意向的同學介紹黨團知識競賽等社團的主要活動,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了九思學社。
馬周辰認為自己高中時,談不上優秀。因此到了大學,他決定要鍛鍊自己,把握住每一次機會,不斷向上,讓自己變得優秀。他也確實做到了,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不斷吸取養分、磨練自我、挑戰自我。大二暑假前,馬周辰創立了枝葉實踐隊,策劃了前往重慶市江津區的「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組織了一支黨員隊伍到當地進行黨課宣講和社會實踐調研。看到現在的枝葉實踐隊建設得越來越好,馬周辰也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驕傲。
當一份責任落到你的肩上,你是否敢於去承擔並為此拼搏,讓這份責任成為自己成長的動力?馬周辰的回答是肯定的。
勤奮自律,用經歷充實自我
馬周辰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做導生的這一段經歷。他認為,做導生更像是一個傳承的故事,把自己從前輩導生那裡獲得的幫助和關懷,傳承到學弟學妹那裡。他組織新生班會、晚自習,給學弟學妹分享自己的經歷和建議。他在為新生提供幫助的同時,也從學弟學妹身上學到很多優秀的品質,並收穫到了很多溫暖。因此大四的時候,馬周辰緊接著又做了一年導生,有了第一年的經驗和收穫,他想要更好地去幫助和服務2019級的同學。
大三,馬周辰既擔任了班長又擔任了導生,還面臨著保研壓力,這一年對他來說是很忙碌的。馬周辰也坦言壓力挺大的,但是他很好地平衡了學生工作和學習之間的問題,在大三這一年取得了專業第一的成績。
同學們日常學習緊張而又忙碌,作為班長,馬周辰希望能夠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適當緩解學業壓力,他組織策劃了「集電一家親」暖冬包餃子活動。完成準備工作、在同學間進行宣傳再到活動的主持開展,活動舉辦得很成功。看著同學們臉上開心的笑容,他覺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不僅是組織日常活動,馬周辰還帶領班級參加學校優班答辯,並獲得了校優秀班集體稱號。
對於如何平衡學習與學生工作,馬周辰給出的建議是自律和合理安排時間。「只有懂得自律,才能充分利用每天的碎片時間。」他談到。他通常會把需要做的事情列成一個日程表,條理清晰地完成每一件事。
「平時的學習一定要打好基礎,尤其是對於積極投身各種學生工作的同學。」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平時投入學習的時間可能沒有別人那麼多,因此他會在後期複習的過程中把這些拉開的差距儘量補回來,制定好期末複習計劃表、投入更多的精力。
這就是馬周辰,他不僅僅滿足於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更願意為同學、為班級做出自己的貢獻。
青春熱烈,卻因你而溫柔
學院專業間隔了一片「愛琴海」,而緣分如絲如縷,命中注定還是要彼此相遇。
馬周辰和劉鑫雅的故事就好像「別人的青春」。他和她相識於一節英語課,她是英語課代表,他是小組長,「初識,她認識了我,一個讓課代表幫忙修改小組ppt的我。」後來,發現兩人不約而同地也選擇了同一節微積分課。「一次上課馬虎沒有帶筆,看見『我的課代表』坐在我右邊,就客客氣氣的問她借筆。她借給了我,作為回報,我幫她去拿了她的微積分作業,發現她的作業特別可愛,上面還有她閒時畫的畫。」馬周辰回憶說。
兩個人漸漸熟悉起來,發現有很多共同話題,也會相約一起去圖書館學習。第一次一起去圖書館,他給她帶了酸奶,她撕開包裝時馬虎,酸奶潑到了自己身上,還回去換了身衣服。後來,「買酸奶」就成為了二人去圖書館學習的代名詞。
冬天去爬西嶺雪山是兩個人的又一次心動之旅。「當時我不太喜歡爬山,爬到中間腿覺得很酸,時不時喊累,但是她為了走到終點,能夠不停地堅持,堅決不半途而廢。」馬周辰說,「山上的氣候變化很快,非常冷,我穿的外套又不夠厚,手臂感覺很冷,她就挽著我的手臂,用手給我暖和暖和。」在他的眼裡,她可愛又有毅力。
那之後,就是一個下午和晚上都沒課的周二,馬周辰策劃了表白。
馬周辰邀請了他的朋友們一起,幫他在東湖布置告白現場,鮮花和蠟燭,湖光和月色,熠熠生輝,一切都剛剛好。「我在教室裡陪她上了一會兒自習,然後以散步為由帶她去了東湖,在那裡表白了。現場的同學們來了好多好多,這是我沒想到的,我緊張了一點。」
她同意了。
在一起後,除了日常一起學習,閒暇時他們也去了成都周邊的各個地方玩,都江堰、白鹿鎮、三道堰......
大四的時候,馬周辰提前去了上海交通大學的實驗室,又因為疫情的原因整整7個月沒有見面,「我們疫情期間也就每天視頻,各自在家學習,累了就線上一起下棋對弈。」馬周辰說到。
愛情最好的模樣,興趣相投努力奮鬥,你很好我也不差。接下來,他將前往上海讀博,她也即將去上海的公司工作。「在過去的 1000多天裡,我們相互支持,共同進步,因為有她的笑語,才留給我一份獨家的成電記憶。」馬周辰說。
是呀,青春正該是這樣,肆意而勇敢、熱烈而燦爛,攜手並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比起做長遠打算,馬周辰更想把握好現在,把當下該做的做好,然後到了關鍵節點再去考慮下一步要做的事。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學直博名額的時候,馬周辰對未來也有了新的計劃,雖然讀博充滿挑戰,他依舊對未來充滿信心。
他給自己定的一個短期目標是,在讀博期間能更加出眾一點,出色一點。讀博期間他希望自己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但也希望繼續通過學生工作為同學服務,同時鍛鍊自己。
馬周辰
想對學弟學妹們說
勤奮 + 自律 + 積極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給學弟學妹的建議,青春只此一次,只有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才能補足差距,有所收穫;自律是一種習慣,今日事今日畢,才能每日有所學有所進;而積極則是面對每一次挑戰每一次成長的機會時,要敢於站出來,要敢於展示自己,讓自己發光。
來源:電子科技大學 採訪、編輯:微視野工作室 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