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市區「該吃吃吧,該住住吧」民宿 龍泉市農辦提供 攝
中新網麗水11月14日電(記者 童靜宜 李婷婷)遠離城市的喧囂以及各種令人不適的「負能量」,到山野鄉村裡隱居一段時間,用平日踩油門的腳丫踩著鄉村小道悠閒漫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詩人杜牧在千年之前寫下的如此美景,如今成為當下都市人逃離城市去深山谷澗尋找的另一種生活。
當不少地方仍在為城裡的生產線忙碌時,坐擁「好山好水好空氣」的「劍瓷名城」——浙江龍泉,已開闢出一條新路,以「山水藝境,隱居龍泉」為定位,轉向在農村「嘗鮮」打造民宿經濟,將深山裡的村落與大都市的遊客相連,撬動了旅遊大市場。
一股民宿經濟的熱潮刮進大山深處,沉寂的「野百合」,即將迎來春天。
民宿經濟熱火朝天 遊客青睞山巒中放空
「山是江浙之巔,水為三江之源,生態全國領先,劍瓷世界馳名。」龍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因劍得名,憑瓷而生輝。作為「劍瓷文化」的掌門人——龍泉市委書記王小榮,在傳承和創新劍瓷文化的同時,如今又帶領當地掀開了龍泉的「第三張金名片」——民宿經濟。
「龍泉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是浙江省的生態屏障,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已連續四年浙江第一,空氣品質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年均二級以上。」在環境狀況日益惡劣、都市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王小榮報出的這串數字蘊含著難以估量的市場價值。
對當地黨委政府來說,如何選擇一個將綠水青山轉換為金山銀山的載體,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我們希望把龍泉的好生態山水,擁有千百年文化底蘊的美麗村莊,以及現代的農業林業分享給城市遊客,為城市做貢獻,為遊客做貢獻,也為當地老百姓做貢獻。」如何達到三贏?王小榮說,支點就在發展民宿。
「民宿的魅力在於能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不僅能盤活村民閒置房產,更能吸引來自大都市的遊客,從而讓農民擁有的資產變為『財產』!」
好山、好水、好空氣,正是龍泉民宿引來八方客的秘訣。正如王小榮所言,在住厭了千篇一律的酒店後,如今大家更喜歡在山巒中放空自己。
「原以為天氣轉涼,民宿就沒什麼意思了,沒想到有這麼好玩的地方!」十月中旬,來自溫州的遊客周曉在龍泉市蘭巨鄉爐岙村,品嘗了一桌「野」味十足的農家「養生宴」,還體驗了當地生活,「就像回到小時候生活的鄉村,一覺能睡到天亮!」
爐岙是龍泉市一個海拔千餘米的高山村,水碧山青,但曾偏遠落後。2005年前後,隨著鳳陽山景區的正式開放,位於景區入口的爐岙村憑藉獨特的生態基因,吸引了山外人前來避暑休閒養生。
而瞅準商機的山裡農民,不失時機搞起了農家樂。短短幾年,這個只有40多戶人家不到兩百人口的小村莊,先後開起了24家「農家樂」,共有300多張床位,可同時容納1000多人用餐。
在遊客量蹭蹭往上的同時,靈敏的村民們開始意識到「遊客口味越來越挑」,曾經的農家樂必須得搞出「升級版」才能獲得青睞。因此2013年,爐岙村制訂了打造「高山避暑度假勝地」的三年發展規劃,開始走向民宿的轉型升級之路。
品農家原生態食品、賞「金觀音」茶、泡高山「空氣浴」……隨著鄉村旅遊項目風生水起,爐岙村的民宿經濟也是水漲船高,2014年,該村全年的遊客接待量超過7萬人,實現旅遊收入300餘萬元。
爐岙村村委會主任季禮成自豪地告訴記者,以前一直以為「離開大山岀去闖蕩市場」才是致富路。但眼下民宿經濟的興起改變了這個結論,「大家在家門口就能輕輕鬆鬆賺錢!」
一間民宿多種鄉愁 體味原汁原味鄉居生活
如果把星級酒店比作是豪華大餐,那麼民宿就是私房小菜,令人回味無窮。「類似法國、德國的鄉村,不追求高大上,但很親切,讓遊客有切實的進入感。」王小榮說,一個地方若要讓人心生嚮往、想把人留住,深挖鄉愁文化是最好的催化劑。
大丘另村是王小榮的聯繫村,今年他在考察中看到,該村在農家樂綜合體裝修工程中使用了太多現代元素,他連忙叫來工程負責人,說建設不能一味追求時尚洋氣,要根據村容村貌特點突出體現農村元素。
「以前村裡的房子條件差,村民有能力裝修後就想求大、求洋,但其實原汁原味的山水風情,才能勾起大家對鄉村的依戀和記憶。」走遍龍泉各個農村的王小榮如今對民宿建設有著自己的見解。他感慨,做民宿一定要現代理念和老文化相融合。
他向記者推薦,龍泉市區的一間特色民宿「該吃吃吧,該住住吧」,匯聚了懷舊、現代、鄉愁各種混搭元素,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基本上是「一床難求」。「是龍泉民宿經濟的領頭羊。」
龍泉下高速,沿著創業大道直行,中等職業學校正對面有一幢六層高的小樓,木門木窗,一眼望去就能看出與其它房屋的不同。門口一扇舊式的木門、一張陳年的躺椅,一下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童年的農村老家。
除了別致的外觀,民宿內部更是別有洞天。包括電梯裡的「愛情」漫畫、每層樓過道裡的個性布景、隨處可見的青瓷元素,以及獨具匠心的復古小物件,讓人在移步換景中遇見驚喜的同時,驚嘆於設計師的細膩。
每一家民宿都有會講故事的主人,對於屋主曾志華來說,「該吃吃吧,該住住吧」就是他的「造夢空間」。他覺得,民宿文化就是一種生活狀態,做民宿不是只賣自然資源,而是要賣生活態度和方式。「現在的都市人都活得很累,他們時常感覺到焦慮。」就像店名所想要傳達的那樣,曾志華希望每一位入住的客人放慢生活節奏,該吃吃,該睡睡。
除了這個主題民宿的主人,其實曾志華還有個身份——龍泉寶溪鄉溪頭村的村黨支部書記。
溪頭村給人們的一貫印象是個偏遠小鄉村,是難改的「髒亂差」面貌。但經過「重造」,如今已成為麗水唯一一個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創建試點村。昔日雜草叢生的土地,嬗變為「八棵樹的記憶」農民主題公園;燒制青瓷廢棄的匣缽,被種上小蔥和朝天椒……一草一木,一石一竹,在被賦予「鄉愁」印記後,讓來訪者雀躍不已。
笑說自己是個「土設計師」的曾志華夢想某一天,民宿旅遊能成為溪頭村中最亮麗的那一抹,遊客可以看山聽水憶鄉愁,村民都吃上「旅遊飯」。
除了溪頭村,龍泉雲塢古村下樟、披雲青瓷文化園、鳳羽休閒山莊、小梅金村等等,一批又一批的村莊投身到「民宿經濟」的熱潮中來。今年,該市還成功引進隱居集團入駐,極力打造高端民宿產品。
美麗鄉村建設新支點 龍泉迎黃金時代
「無論是生態、文化、歷史等任何一方面,龍泉在麗水地區乃至國內都有著不竭的生產力,發展民宿經濟正當其時。」王小榮對龍泉的未來很有信心,不僅因為這裡擁有國家4A級景區「上垟青瓷小鎮」、1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村落「下樟村」、有世界制瓷工業的發源地「大窯遺址」、以及不勝枚舉的山水文化、劍瓷文化等優勢……更因為不久後,龍浦高速、衢寧鐵路、溫武鐵路等的陸續開通,都將打破龍泉交通的桎梏。
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類型,如何讓民宿業標準化、規範化、合法化,都需要政府去探索,去破題。
「絕對不能一哄而起,投入後又重複建設,那是勞民傷財。」主政一方,王小榮考慮更多的是政府在當中的引導作用。
為周密規劃,龍泉將民宿產業發展與「十三五」旅遊規劃等有機融合,啟動《龍泉市旅遊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完成了《龍泉市民宿產業發展規劃(討論稿)》及專項鄉村旅遊規劃,並以「山水藝境,隱居龍泉」為民宿發展定位,規劃「一核心、六大片區」的空間布局,差異化推進鄉村旅遊和特色民宿產品建設,比如形成「古城—農家樂民俗旅遊區塊」、「龍泉山—山家樂高山避暑度假區塊」、「大窯—瓷家樂體驗旅遊區塊」、「北部—紅家樂懷舊旅遊區塊」等多元素的特色民宿布局。
同時,積極培育「一鄉一民宿,一村一特色」工程,讓各類基礎設施得到不斷提升,鄉土文化逐步融入發展,讓鄉村民宿產品日趨「多樣化」、「特色化」和「品質化」。
規劃和硬體都做好了,還需配套服務的支撐。王小榮告訴記者,現在龍泉還缺少講故事的人,「除了外來人才的幫助,我們還要形成自己的隊伍,組織幹部和農民到民宿經濟發達的地方去學習,在多種配套上下功夫等等。同時各個鄉鎮和重要部門要承擔起做示範和服務的工作,以形成一種氛圍。」
在民宿風勁吹的大環境下,龍泉那些遺落在群山之中、江河之畔的旅遊地被一個個挖掘出來,由鄉村旅遊所催熱的民宿經濟也漸入佳境。2014年,龍泉市旅遊接待人次、旅遊收入分別高速增長29.7%、30.2%,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4404萬元,增長12.5%,增幅繼續領跑麗水。2015年前三季度,龍泉旅遊人次達到387.12萬,收入20.14億元。有人說,民宿經濟已經迎來了它最好的黃金時代。
「在別致的民宿小院裡享受慵懶時光,晚上枕著微風數著星星入眠,早上伴著清脆鳥鳴醒來,是生活的理想。」一位遊客所言,想必正是龍泉古村讓遊客們不畏長途奔波,忘卻舟車勞頓,捨近求遠的最佳註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