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龍泉劍瓷文化掌門人的民宿經:山水藝境 隱居龍泉

2020-12-22 參考消息

龍泉市區「該吃吃吧,該住住吧」民宿 龍泉市農辦提供 攝

中新網麗水11月14日電(記者 童靜宜 李婷婷)遠離城市的喧囂以及各種令人不適的「負能量」,到山野鄉村裡隱居一段時間,用平日踩油門的腳丫踩著鄉村小道悠閒漫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詩人杜牧在千年之前寫下的如此美景,如今成為當下都市人逃離城市去深山谷澗尋找的另一種生活。

當不少地方仍在為城裡的生產線忙碌時,坐擁「好山好水好空氣」的「劍瓷名城」——浙江龍泉,已開闢出一條新路,以「山水藝境,隱居龍泉」為定位,轉向在農村「嘗鮮」打造民宿經濟,將深山裡的村落與大都市的遊客相連,撬動了旅遊大市場。

一股民宿經濟的熱潮刮進大山深處,沉寂的「野百合」,即將迎來春天。

民宿經濟熱火朝天 遊客青睞山巒中放空

「山是江浙之巔,水為三江之源,生態全國領先,劍瓷世界馳名。」龍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因劍得名,憑瓷而生輝。作為「劍瓷文化」的掌門人——龍泉市委書記王小榮,在傳承和創新劍瓷文化的同時,如今又帶領當地掀開了龍泉的「第三張金名片」——民宿經濟。

「龍泉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是浙江省的生態屏障,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已連續四年浙江第一,空氣品質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年均二級以上。」在環境狀況日益惡劣、都市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王小榮報出的這串數字蘊含著難以估量的市場價值。

對當地黨委政府來說,如何選擇一個將綠水青山轉換為金山銀山的載體,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我們希望把龍泉的好生態山水,擁有千百年文化底蘊的美麗村莊,以及現代的農業林業分享給城市遊客,為城市做貢獻,為遊客做貢獻,也為當地老百姓做貢獻。」如何達到三贏?王小榮說,支點就在發展民宿。

「民宿的魅力在於能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不僅能盤活村民閒置房產,更能吸引來自大都市的遊客,從而讓農民擁有的資產變為『財產』!」

好山、好水、好空氣,正是龍泉民宿引來八方客的秘訣。正如王小榮所言,在住厭了千篇一律的酒店後,如今大家更喜歡在山巒中放空自己。

「原以為天氣轉涼,民宿就沒什麼意思了,沒想到有這麼好玩的地方!」十月中旬,來自溫州的遊客周曉在龍泉市蘭巨鄉爐岙村,品嘗了一桌「野」味十足的農家「養生宴」,還體驗了當地生活,「就像回到小時候生活的鄉村,一覺能睡到天亮!」

爐岙是龍泉市一個海拔千餘米的高山村,水碧山青,但曾偏遠落後。2005年前後,隨著鳳陽山景區的正式開放,位於景區入口的爐岙村憑藉獨特的生態基因,吸引了山外人前來避暑休閒養生。

而瞅準商機的山裡農民,不失時機搞起了農家樂。短短幾年,這個只有40多戶人家不到兩百人口的小村莊,先後開起了24家「農家樂」,共有300多張床位,可同時容納1000多人用餐。

在遊客量蹭蹭往上的同時,靈敏的村民們開始意識到「遊客口味越來越挑」,曾經的農家樂必須得搞出「升級版」才能獲得青睞。因此2013年,爐岙村制訂了打造「高山避暑度假勝地」的三年發展規劃,開始走向民宿的轉型升級之路。

品農家原生態食品、賞「金觀音」茶、泡高山「空氣浴」……隨著鄉村旅遊項目風生水起,爐岙村的民宿經濟也是水漲船高,2014年,該村全年的遊客接待量超過7萬人,實現旅遊收入300餘萬元。

爐岙村村委會主任季禮成自豪地告訴記者,以前一直以為「離開大山岀去闖蕩市場」才是致富路。但眼下民宿經濟的興起改變了這個結論,「大家在家門口就能輕輕鬆鬆賺錢!」

一間民宿多種鄉愁 體味原汁原味鄉居生活

如果把星級酒店比作是豪華大餐,那麼民宿就是私房小菜,令人回味無窮。「類似法國、德國的鄉村,不追求高大上,但很親切,讓遊客有切實的進入感。」王小榮說,一個地方若要讓人心生嚮往、想把人留住,深挖鄉愁文化是最好的催化劑。

大丘另村是王小榮的聯繫村,今年他在考察中看到,該村在農家樂綜合體裝修工程中使用了太多現代元素,他連忙叫來工程負責人,說建設不能一味追求時尚洋氣,要根據村容村貌特點突出體現農村元素。

「以前村裡的房子條件差,村民有能力裝修後就想求大、求洋,但其實原汁原味的山水風情,才能勾起大家對鄉村的依戀和記憶。」走遍龍泉各個農村的王小榮如今對民宿建設有著自己的見解。他感慨,做民宿一定要現代理念和老文化相融合。

他向記者推薦,龍泉市區的一間特色民宿「該吃吃吧,該住住吧」,匯聚了懷舊、現代、鄉愁各種混搭元素,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基本上是「一床難求」。「是龍泉民宿經濟的領頭羊。」

龍泉下高速,沿著創業大道直行,中等職業學校正對面有一幢六層高的小樓,木門木窗,一眼望去就能看出與其它房屋的不同。門口一扇舊式的木門、一張陳年的躺椅,一下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童年的農村老家。

除了別致的外觀,民宿內部更是別有洞天。包括電梯裡的「愛情」漫畫、每層樓過道裡的個性布景、隨處可見的青瓷元素,以及獨具匠心的復古小物件,讓人在移步換景中遇見驚喜的同時,驚嘆於設計師的細膩。

每一家民宿都有會講故事的主人,對於屋主曾志華來說,「該吃吃吧,該住住吧」就是他的「造夢空間」。他覺得,民宿文化就是一種生活狀態,做民宿不是只賣自然資源,而是要賣生活態度和方式。「現在的都市人都活得很累,他們時常感覺到焦慮。」就像店名所想要傳達的那樣,曾志華希望每一位入住的客人放慢生活節奏,該吃吃,該睡睡。

除了這個主題民宿的主人,其實曾志華還有個身份——龍泉寶溪鄉溪頭村的村黨支部書記。

溪頭村給人們的一貫印象是個偏遠小鄉村,是難改的「髒亂差」面貌。但經過「重造」,如今已成為麗水唯一一個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創建試點村。昔日雜草叢生的土地,嬗變為「八棵樹的記憶」農民主題公園;燒制青瓷廢棄的匣缽,被種上小蔥和朝天椒……一草一木,一石一竹,在被賦予「鄉愁」印記後,讓來訪者雀躍不已。

笑說自己是個「土設計師」的曾志華夢想某一天,民宿旅遊能成為溪頭村中最亮麗的那一抹,遊客可以看山聽水憶鄉愁,村民都吃上「旅遊飯」。

除了溪頭村,龍泉雲塢古村下樟、披雲青瓷文化園、鳳羽休閒山莊、小梅金村等等,一批又一批的村莊投身到「民宿經濟」的熱潮中來。今年,該市還成功引進隱居集團入駐,極力打造高端民宿產品。

美麗鄉村建設新支點 龍泉迎黃金時代

「無論是生態、文化、歷史等任何一方面,龍泉在麗水地區乃至國內都有著不竭的生產力,發展民宿經濟正當其時。」王小榮對龍泉的未來很有信心,不僅因為這裡擁有國家4A級景區「上垟青瓷小鎮」、1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村落「下樟村」、有世界制瓷工業的發源地「大窯遺址」、以及不勝枚舉的山水文化、劍瓷文化等優勢……更因為不久後,龍浦高速、衢寧鐵路、溫武鐵路等的陸續開通,都將打破龍泉交通的桎梏。

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類型,如何讓民宿業標準化、規範化、合法化,都需要政府去探索,去破題。

「絕對不能一哄而起,投入後又重複建設,那是勞民傷財。」主政一方,王小榮考慮更多的是政府在當中的引導作用。

為周密規劃,龍泉將民宿產業發展與「十三五」旅遊規劃等有機融合,啟動《龍泉市旅遊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完成了《龍泉市民宿產業發展規劃(討論稿)》及專項鄉村旅遊規劃,並以「山水藝境,隱居龍泉」為民宿發展定位,規劃「一核心、六大片區」的空間布局,差異化推進鄉村旅遊和特色民宿產品建設,比如形成「古城—農家樂民俗旅遊區塊」、「龍泉山—山家樂高山避暑度假區塊」、「大窯—瓷家樂體驗旅遊區塊」、「北部—紅家樂懷舊旅遊區塊」等多元素的特色民宿布局。

同時,積極培育「一鄉一民宿,一村一特色」工程,讓各類基礎設施得到不斷提升,鄉土文化逐步融入發展,讓鄉村民宿產品日趨「多樣化」、「特色化」和「品質化」。

規劃和硬體都做好了,還需配套服務的支撐。王小榮告訴記者,現在龍泉還缺少講故事的人,「除了外來人才的幫助,我們還要形成自己的隊伍,組織幹部和農民到民宿經濟發達的地方去學習,在多種配套上下功夫等等。同時各個鄉鎮和重要部門要承擔起做示範和服務的工作,以形成一種氛圍。」

在民宿風勁吹的大環境下,龍泉那些遺落在群山之中、江河之畔的旅遊地被一個個挖掘出來,由鄉村旅遊所催熱的民宿經濟也漸入佳境。2014年,龍泉市旅遊接待人次、旅遊收入分別高速增長29.7%、30.2%,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4404萬元,增長12.5%,增幅繼續領跑麗水。2015年前三季度,龍泉旅遊人次達到387.12萬,收入20.14億元。有人說,民宿經濟已經迎來了它最好的黃金時代。

「在別致的民宿小院裡享受慵懶時光,晚上枕著微風數著星星入眠,早上伴著清脆鳥鳴醒來,是生活的理想。」一位遊客所言,想必正是龍泉古村讓遊客們不畏長途奔波,忘卻舟車勞頓,捨近求遠的最佳註解。(完)

相關焦點

  • 鄉村民宿演繹詩和遠方 浙江龍泉借山借水發展新經濟
    在浙西南邊陲,座落著一座「劍瓷名城」——浙江龍泉,其被譽為「詩畫江南最高峰,煙雨甌江第一城」,境內滿目青山,放眼竹海,遍地茶園。寶溪鄉建成的風格現代、造型別致的竹建築 李婷婷 攝  作為「劍瓷文化」的掌門人——龍泉市委書記王小榮認為,無論是生態、文化、歷史等任何一方面,龍泉在麗水地區乃至國內都有著不竭的生產力,發展民宿經濟正當其時。
  • 展訊| 龍泉青瓷與龍泉寶劍即將亮相於上海之巔
    來源標題:展訊 | 龍泉青瓷與龍泉寶劍即將亮相於上海之巔 龍泉是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劍瓷名城,是中國青瓷之都和寶劍之邦,龍泉青瓷與龍泉寶劍享譽天下。
  • 麗星郵輪跨界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 -- 龍泉青瓷之傳承與發展
    ,同時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 -- 龍泉青瓷的傳承與發展。Christian Aalbers(左五)、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陳壇根先生(右三)、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龍泉寶劍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沈洲先生(左二)、龍泉市「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華先生(左一)、龍泉市「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順明先生(右一)、上海澳彬貿易有限公司代表鬱萍芬女士(右二)、上海點粹文化發展中心代表梅雪琴女士(
  • 聚力打造「詩畫浙江」鮮活樣板 浙江龍泉甌江山水詩路啟航
    圖集12月11日,浙江麗水龍泉舉行甌江山水詩路啟航儀式,來自麗水全市的9艘花船集中在甌江畔巡遊,直觀展示各地山水資源、非遺文化等特色。啟動儀式上,一批麗水甌江山水詩路重要項目籤約,旨在推進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加快落地,把甌江山水詩路帶打造成「魅力人文帶、黃金旅遊帶、美麗生態帶、富民經濟帶、合作開放帶」。據悉,甌江山水詩路是浙江省「四條詩路」中的一條,主要以自然生態山水、文化古村和非遺技藝為載體,充分展現「山水詩源、東南秘境」的文化印象。
  • 龍泉天下,天下龍泉
    先稱霸青瓷界 接下來,我們將帶大家一起了解,龍泉青瓷是如何一步一步稱霸青瓷界的。 龍泉青瓷一般指宋元明時期,以浙江龍泉縣大窯為中心及周邊地區燒造的青瓷,如果同時期離浙江很遠的其他窯場(如景德鎮窯)也燒造風格相同的青瓷,也屬於龍泉青瓷的範疇。
  • 天下龍泉·匠心開物——第三屆世界青瓷大會在浙江龍泉開幕
    12月11日,第三屆世界青瓷大會在浙江龍泉盛大開幕。大會以「天下龍泉·匠心開物」為主題,通過國際化、融合化、產業化、場景化、市場化的辦會理念,打造了一屆獨具匠心、別具風採的盛宴。融合化是今年大會的特點之一,在甌江山水詩路啟動啟航儀式上,麗水的10艘花船集中在甌江畔巡遊,直觀展示各地山水資源、非遺文化等特色。同時,現場舉行了麗水甌江山水詩路重要項目籤約,推進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加快落地,把甌江詩路帶打造成「魅力人文帶、黃金旅遊帶、美麗生態帶、富民經濟帶、合作開放帶」。
  • 龍泉新青年丨有風景的思政課: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浙大人
    山,是龍泉堅實的脊梁,承載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海,是大陳島跳動的脈搏,奔湧著一代代墾荒者的青春熱血。過去的7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紅色尋蹤心向黨,青春礪行築信仰」暑期社會實踐團懷赤心,向山海,站在「重要窗口」前沿,講述中國故事。
  • 到美麗沒有喧囂的龍泉溪頭村·都市快報
    不過有經驗的驢友們知道,浙江還有很多美景,並不人聲喧囂,在享受當地風土人情的同時,還能一品當地美食。 這個國慶節,哪裡又好玩又好吃,又能放鬆旅行? 今天,快報記者就帶你探訪浙南龍泉寶溪溪頭村,一個像明珠般散落在青山綠水間的古村落!
  • 龍泉青瓷|嚴建良:碗還是碗
    展覽地址:龍泉市西街168號 主辦:第三屆世界青瓷大會組委會 承辦:龍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龍泉劍瓷文化研究院
  • 龍泉「茶鄉養生度假遊」
    爬山、垂釣、賞花、採摘 住民宿、體農事、嘗美食、品文化 低碳、綠色、元氣滿滿的休閒鄉村、美麗田園 是你想去的嗎?
  • 龍慶經典文創聚落髮展區塊:成就經典文化產業...
    山水古城劍瓷產業新動能   位於麗水西南角的龍泉市,是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劍瓷名城,是著名的中國青瓷之都、中國寶劍之邦。龍泉青瓷、龍泉寶劍便是龍泉建設「經典文創聚落髮展區塊」的獨特文化資源。 2006年,龍泉寶劍鍛制技藝與青瓷傳統燒制技藝一併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龍泉憑瓷生輝,龍泉青瓷始於三國兩晉,歷史上曾以主角的身份參與開拓了漫長的「海上絲綢之路」,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陶瓷類迄今為止唯一的「人類非遺」。   據統計,目前龍泉劍瓷企業900餘家;劍瓷行業從業人員約2.8萬人。
  • 龍泉之美是陰翳中的若即若離,是山水間的若青若綠
    玉文化也會依著不同主流文化信仰呈現不同的風貌特徵,但歸根結底它是象徵著美的,形美,性美,兼具。 到此,我們看一下粉青和梅子青的歷史背景。粉青和梅子青代表的是龍泉青瓷在南宋時期最高的燒造技術。
  • 「歲月如歌」慶祝龍泉撤縣設市三十周年文藝晚會盛大來襲!【文末福利】
    金成樹 攝整場晚會分為序《時光印記》、第一篇章《往日情懷》、第二篇章《追夢歲月》、第三篇章《壯麗航程》、尾聲《春色滿園》四大部分,共12個節目,敘述了龍泉市三十年滄海桑田,演繹鄉音鄉愁,品味劍瓷魅力,同時向所有為龍泉建設發展作出貢獻的人致敬!
  • 龍泉青瓷藝人群像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盧偉孫在位於龍泉市區的盧偉孫青瓷展館內(12月24日攝)。盧偉孫1962年生於龍泉。近年來,他結合自己對青瓷和藝術的理解,投身於個性鮮明的青瓷創新創作中,經常與各地美院師生交流創作心得與體會。龍泉青瓷始於三國,盛於宋代。傳承千年,窯火至今不滅。
  • 浙江日報關注 | 麗水:河湖有詩韻 全域是花園
    龍泉: 劍瓷千年,勾勒河川秀色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龍泉市,是浙西南邊陲一座神奇而又美麗的城市。這裡的山是江浙之巔,森林覆蓋率達84%;這裡的水,是甌江、閩江、錢塘江三江的源頭;這裡的文化,龍泉青瓷和龍泉寶劍千年的歷史傳承造就出獨特的劍瓷文化,讓龍泉的美麗河湖建設多了一分內涵,一縷鄉愁。
  • 龍泉解放紀述
    當時的溫州已被浙南遊擊縱隊於5月7日解放,因此,南逃的國民黨軍只得沿麗浦公路經龍泉向福建方向竄逃。為了截斷國民黨軍的退路,五兵團16軍47師140團、141團又奉命從江山出發,日夜兼程,沿小路南下,經過遂昌王村口,向龍泉縣城逼進。  二  解放前夕,龍泉山城一片混亂,每天都有竄逃過境的國民黨軍糾纏當地政府要糧草。
  • 「環浙騎遊」五周年,展示龍泉新活力!
    啟動儀式上,中共龍泉市委書記吳松平致辭,他說:「這次活動,是環浙騎遊與龍泉的第五次相遇,這既是展示龍泉城市活力、宣傳全域旅遊的全新載體,更是促進綠水青山和美麗公路、騎行體育、健康旅遊互促共贏的有效舉措。希望各位騎友在比賽中釋放自我、放飛心靈,在賽後能記住龍泉、愛上龍泉、情系龍泉。」
  • 千年傳承,天下龍泉——海外首個龍泉青瓷展示角在首爾啟幕
    首爾中國文化中心將定期舉辦圍繞青瓷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展示龍泉青瓷文化內涵,以龍泉青瓷為媒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中韓民心相通。希望中韓社會各界攜手努力,深入交流,讓中韓文化交流在後疫情時代綻放更加燦爛的光彩。中共龍泉市委書記吳松平表示,中韓地緣相近、文化相通,兩國人民世代友好,共同締造了別具魅力的東方文化。
  • 龍泉桃花節熱度不減 國內外小記者赴龍泉體驗桃花文化
    體驗完以桃花為主題的文化體驗活動後,小記者們又走進龍泉實驗小學,與學校學生們演川劇、學扎染,體驗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桃花文化之旅。▲現場創作風箏DIY演川劇、學扎染龍泉實小裡體驗傳統精萃中的桃花文化結束了蔚然花海的花卉文化之旅後,國內外小記者們走進龍泉實驗小學,和當地的孩子們溝通交流,在這裡,小記者們兵分四路,分別學習剪紙
  • 臨夏州和政縣龍泉小學學校文化建設
    龍泉小學在龍泉小學校園文化打造上,設計師遵循學校整體的辦學理念,以「書」為設計元素,以學校的理念文化為設計依託龍泉小學掛框、創意圖形等結合的形式,設計師生風採、榮譽照片、活動掠影等學校獨特視角文化牆,體現師生在校園環境中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