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手拋窩了!這4種做窩方法才夠精準,誘魚速度快一倍

2021-01-21 小飛的釣魚閣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釣魚都會選擇打窩。當然了不是說只有打了窩才能釣到魚,有些人不打窩光靠拉餌抽頻率照樣也能釣得好好的。

關於打窩問題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我的理解是「打窩也許不是唯一的聚魚方法,但卻是最簡單有效的」。

那麼說到打窩最常見的就是手拋窩了,這種做窩方式的優點是簡單、沒有什麼門檻,誰上都行。有優點就有缺點,有些時候手拋窩會導致窩料分散、甚至偏離你真正下鉤的位置,這樣對誘魚肯定就有影響,特別是冬季會使得作釣效率大大降低。

今天分享幾種高效的打窩方式,做窩精準、快速誘魚,在這樣冷的天氣中能夠讓你減少等待。

第一種:長竿+打窩器

這種打窩方法也是比較常見的,如果是使用傳統釣玩長竿短線釣草洞,那麼基本都是這樣去打窩。如果是臺釣,那就看有沒有超長竿了,沒有長竿就比較麻煩,要麼就是把打窩器綁在八字環上「蕩出去」。打窩器有好多種,主要分沉水型和浮水型,如果你釣淺水比如2米以下的水深,浮水的勉強用;如果深水,水深超過2米,最好還是沉水型。因為浮水打窩器將窩料倒在水面上後,它在下沉中一樣會分散。溫馨提示:使用這種方法打窩,一定要把竿子多抽出一點再把打窩器掛上去,如果只伸出一點點,很有可能把竿稍折斷,有類似經歷的釣友請留言說出你的故事。

第二種:紙巾包起來打窩

這種一般只適用於酒米,尤其是碎米、小米、玉米糝等粒徑比較小的窩料,如果是大米使用短竿3.9米以內可以手拋,長一點的杆子也建議包起來。淺水作釣只需要一兩張紙巾,你包好酒米後稍微潤點水然後拋至下鉤的位置即可,一入水紙巾基本就散了,酒米就會下落。

深水作釣,可以多包幾層包緊點,那麼它會到中層再分離甚至可以到底。

當然了,你也可以買那種水溶袋/水溶網,網上幾塊錢就能買二三十個,它有速溶和慢溶兩種類型,快的幾秒就能溶掉,慢的就一分鐘左右。如果你打的窩料比較多,可以考慮用這種,畢竟紙巾包不了多少。

第三種:鉛皮帶窩(包鉤也行)

鉛皮帶窩在黑坑是很常見的,黑坑不允許手拋窩,用這種辦法可以將散炮快速、大量地帶至窩點,而且投放的比較精準。如果你窩料是用顆粒小麥玉米,不適合這種方法,如果是酒米那必須摻一些商品餌,比例至少在1:1,否則捏不上去。

野釣愛好者可能很少用這種方法,所以我講一下,餌料和水的比例可以在1:0.6左右(1:0.8也行,要看窩料的種類),大概就是手捏上去半乾不幹的那種樣子。有小雜魚鬧窩的地方,你可以多加點水並加點粘粉,這樣霧化少點、也好捏鉤。每次只需要包土雞蛋那麼大的窩料在鉛皮上,包好後捏緊,拋至釣點等它到位,用力將釣竿往上一抽即可(要往上抽,越垂直越好,拋的時候不要拋滿竿),野釣鯽魚我個人建議包兩三個差不多了。

第四種:藉助打窩勺

使用打窩勺,必定沒有前幾種那麼精準,所以建議是釣大魚時用,釣大魚窩料不需要太集中。打窩勺的使用這邊講一下,如果是距離比較近,建議把打窩勺舉過頭頂,然後你的手可以放在人的正前方的中間位置。打窩時眼睛、打窩勺、窩點三點成一線,拋出去要靠抖腕的方式,你手上的動作越小,窩料就能越集中越精準地投放。

如果是遠距離拋投,抖腕肯定行不通了,這時主要是揮動小臂把窩料送出去,姿勢的話和上面是一樣的。當然有些釣友喜歡把手放在身體的一側進行拋投,如果你已成習慣並且照樣能拋準當然沒有問題。如果還沒成習慣還是我說的這種方法準,就像打拋竿一樣,也是放在你身體中間進行過頭拋比較準。

冬天野釣鯽魚,密度不大,可以搓餌做窩

冬天發窩比較慢,你要是有時間我是建議打隔夜窩的,比如說明天要釣的話,就在今天傍晚去打個窩子,窩料以酒米、玉米小麥這種不會溶散的糧食為主。

沒有時間打窩,只能現釣現打的話,那你就得考慮一下了,要是釣位找得好或者魚密度比較高的話,發窩倒也比較快,如果釣位不行、魚密度又不高,那麼還不如不打窩。

不打窩你就先用搓餌做個小窩子,大概搓個十幾竿,搓完後再用拉餌抽頻率,前面可以抽快點半分鐘一分鐘一桿這樣,抽得累了就放慢速度。速度可以慢,但節奏不能亂,比如三分鐘一桿就要始終保存三分鐘,五分鐘一桿就始終保存五分鐘,一直抽到魚兒進窩。

有人說,夏天是魚找人,冬天是人找魚,選的位置不好、底下沒魚,再怎麼抽窩都沒用,還不如掛兩根蚯蚓丟那邊,愛吃不吃。傳統釣裝備少、換位方便,可是臺釣不一樣,有多少人坐下以後還願意站起來的?如果釣點沒人,你倒是可以在邊上的地方打幾個窩子,等會兒去試試。至於掛蚯蚓還是掛商品餌,我認為誘魚是商品餌好,等把魚誘進窩了就換蚯蚓或紅蟲。

寫在最後:

我並沒有否定手拋做窩這種方法,它永遠都是最簡單方便的,只不過對於冬季這樣比較特殊的季節,能夠把窩子做精準就精準點吧,除非你使用短竿、釣淺水,那手拋沒關係。

冬釣鯽魚用酒米窩料還有個打窩辦法,就是酒米+顆粒+泥巴,但這種最好是用於打隔夜窩,你可以多打點,這樣分散也沒事。加顆粒行,加點商品餌也行,酒米是主窩料,商品餌或顆粒都屬於輔助。做一個好窩相當於是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希望大家能夠在冬日裡大鯽大鯉,魚獲滿滿。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補窩後反而停口?那是方法不對,野釣補窩有三件事至關重要
    我看未必吧,打窩和補窩不一定能誘來魚,方法不對甚至還會起反作用,有些釣友就曾經歷過補窩反而停口的情況。用味道淡或者入水沒有散落的誘餌打窩或補窩,誘魚速度就會變慢(除非窩點附近本來就有魚),所以你需要耐心地等候,急是沒有用的,瘋狂地投餵更是錯誤之舉,周圍沒魚打再多沒有用,反而導致魚進窩後光吃窩料就飽了。那有什麼辦法加快誘魚的速度呢?
  • 補窩未必有魚,野釣碰到這3種情況別補窩,補得越多虧得越多
    在這段時間內,你可以在原釣位再努把力,要麼稍微開點商品餌快速抽個三四十竿,如果一小時都毫無動靜,別守了直接搬!第二種不建議補窩的情況是下杆後一口都沒有第一和第二兩種情況都是沒口,為什麼要分開說呢?第一種情況主要是指打隔夜窩,打了隔夜窩要是沒口,不是補窩的問題,而是建議你換釣位。你要想隔夜窩誘了一晚上都沒魚,白天守幾個小時基本也不會有戲了。第二種情況主要指現打窩現釣,因為冬季水溫低魚活性差,所以進窩慢是正常的,況且野釣資源本身就不像黑坑,有時候守個幾小時也正常。
  • 告別手拋式打窩的野路子,三種精準打窩方法,聚魚效果翻倍
    說到釣魚打窩,絕大多數人的腦海裡便會湧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將窩料揉成團,然後用手拋到窩點裡,或者是使用酒米等粗顆粒窩料,用手拋灑至到窩點裡……這種手拋式打窩持續了很多年依然有不少釣魚人在用,其實這種打窩方式過於隨意,也有很大的弊端。
  • 休閒釣魚做窩的一些技巧與分析
    並且是層層融化,魚很難吃到。吃飽,看到整體的釣餌自然不會客氣。在釣餌裡加入20-30%的豆餅粉效果更好。還有用繩栓住拋投,用繩子來調整的。這種方法是很實用的。無論大水面小水面集魚效果都很好,適合長時間作戰。唯一的缺點造價很高。(2)把豆餅砸成小塊,手拋作窩。經濟實用,是很普遍的方法。不益過多,塊不益過大。最好砸成菱型小塊。適合短時間(一天)作戰。
  • 打窩容易守窩難,學會這幾個釣魚技巧,可以讓窩裡的魚越釣越多!
    我們釣魚圈子裡有句老話,叫作「打窩容易守窩難」,意思就是說我們去釣魚的時候,剛開始打窩誘魚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把窩子打進去,魚被誘進窩子裡面來是相對容易的,但是如何能讓魚一直留在窩子裡,或者讓窩子裡的魚越來越多就比較有難度了。
  • 善釣者必善「誘」,搞定這幾個細節,大板鯽會排著隊進窩吃餌
    誘魚的誤區將魚誘進窩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打窩,但是不同的人打窩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根據路人甲的觀察,很多釣友到了釣位之後都會打窩,但都說一把窩料往水裡一扔就完事,然後就等魚進窩了。如果沒魚進窩就繼續補窩,窩子裡有魚但魚不多也會繼續補窩,這算是很大一部分新手釣友誘魚的方法了。
  • 補窩補的好,魚才會越釣越多!什麼情況該補窩呢?
    現在資源越來越差,很多釣友釣魚的時候,不管是傳統釣還是臺釣,都需要補窩,補窩的目的就是打窩的延續,為了讓窩子持續誘魚,持續留魚,從而達到快速上魚的目的。1、持續誘魚、打窩是誘魚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小魚、或者目標魚已經把窩料吃掉很大一部分,窩內窩料所剩無幾,誘魚的效果變差,不能持續誘魚。窩內窩料的味道變小,誘魚效果變差,就需要重新補一點窩料,讓窩料味型散發,窩內窩料味道濃鬱,從而達到持續誘魚的目的。
  • 發窩不聚魚,起窩不留魚,大多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打窩之後,窩料的效果,分為這麼幾個方面,第一要有誘魚效果,也就是通過的味型、狀態等優勢,將窩點附近的魚群吸引到窩點;第二,要有聚魚的的效果,誘魚進窩,不代表能聚魚,雖然我們經常將誘聚這兩個字放在一起說,但事實上,這是兩種狀態,誘魚,可能是一條條的進窩,但是也可能是一群群的進窩,但是僅僅誘進窩子裡,只要窩料味型濃鬱就可以,想要將魚聚集在以前
  • 黑坑如何做窩:舉例三種常見方法,分析各自優勢及適用魚情
    或者應該用「做窩」一詞來代替「打窩」更為恰當,因為在我的理解中,兩者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打窩的意思我覺得就是簡單地把窩料拋入水中,只是一個動作一個過程,而做窩並不局限於某種形式,它更偏向結果,可以這樣說「打窩是做窩的一種方式,但做窩不止有打窩這一種方式」。所以在我看來,把開頭那句話換成「要想釣得多,必須做好窩」可能會更恰當。
  • 做窩思路是核心
    如果一定要把做窩和打窩區分開來,最好的解釋應該是,打窩是目的是為了做窩,而做窩並不止有打窩一種方式。明白了這點,再回過頭說為什麼要注重做窩,因為咱們野釣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水廣魚稀,你可以想想自己坐一天都釣不到一條像樣的魚,真的是因為餌料配的不好、浮漂調的不靈嗎?
  • 難得聚來的魚窩為啥一下子釣完了?有3招,破解魚窩快聚快消難題
    難得聚來的魚窩為啥一下子釣完了?有3招,破解魚窩快聚快消難題。 很多釣友都認為,打完窩後如果沒有魚聚來,就根本無法釣上魚,而如果有魚聚來,那則是聚得越多釣上魚的機率越大。
  • 你值得收藏的,打窩訣竅,與制窩配方!
    雖然說每個人都有個人獨特的打窩方法和窩料配方,但技巧萬變不離其宗。一、窩料搭配要虛實結合總體來說,窩料大致分為粉狀和顆粒狀這兩種形態。粉狀為虛,顆粒為實。粉狀的窩料一旦霧化開來,可以在味覺方面引誘到魚。顆粒狀的窩料則是用來影響魚類的視覺以及觸覺。這兩者虛實結合,不缺一不可。
  • 黑坑中的誘魚之道,不會這些誘魚套路,坐等打龜!
    一、抽窩在野釣中不想打窩,或者黑坑中不給打窩,往往都是通過抽窩來進行誘魚的。野釣中小魚比較多,如果主釣鯽魚,尤其是在較小的水域通常也是不需要打窩的,通過抽窩釣鯽魚效果就蠻好。抽窩的要領在於用大餌,而且餌料要求更加鬆散一些。搓餌形狀的不同,對餌料霧化效果是有絕對影響的。抽窩的話建議把餌料捏成三角形,這樣餌料霧化會快很多。
  • 如何做一個高效的魚窩?大家不要愁,想要知道的請往下看
    釣友們我們在垂釣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別的釣友在垂釣之前大把大把向釣窩內投放各種各樣的窩料,總感覺還是不夠多,隔一段時間繼續向窩內投放,可是到了最後魚獲卻少得可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大家看一看是不是這樣。
  • 冬季想要釣好魚,關鍵是做窩,窩做好了鯽魚鯉魚連竿不斷!
    冬季想要釣得好,做窩就不可以馬虎了,窩做得越好,窩裡魚就越多,釣得就越爽,一尾接一尾,連竿不斷,再冷的天氣也能堅持出釣。2鴨飼料冬季打窩誘魚窩料可以選擇鴨飼料,鴨飼料做窩料成本也是最低的,一斤鴨飼料成本價大概2塊左右,一斤窩料可以用幾次了,每次打窩就打幾把,打完後很快就會有鯽魚鯉魚進窩了,窩裡有魚了,自然就有機會釣到它們了。
  • 冬季釣魚的誘魚之道,用這幾種方法,能把遠處的魚群「請」進窩
    大雪過後果然氣溫開始有較大幅度下降,氣溫越低魚扎堆取暖的現象越是明顯,進食範圍也會變得更小,所以才有先找魚窩再下竿的說法。找到魚窩還需要有比較實用的打窩手法,這樣才能有長效而且持久的誘魚效果,所以冬季釣魚不但找魚窩不能湊合,打窩手法也不能湊合。
  • 如何做到輕窩不補但留窩持久?這三個方案適合你
    如果可以用輕窩誘來魚,應該有不少釣魚人都特別的想,畢竟並不是誰都有那個力氣背著幾十上百斤窩料翻山越嶺,哪怕工地上工作的人都不喜歡:釣魚就是為了放鬆一下,怎麼搞得比種地還累?今天蓑笠哥來介紹幾種適合輕窩但是又能做到留魚持久的方法,希望能幫助得到你。學會這三個打窩方法,你就可以以小博大,不用帶幾十斤窩料一樣也有不俗的效果。這個幾個方法蓑笠哥自己都有用過,因為某些不能明說的原因每次翻山越嶺有點兒遠,所以帶的窩子並不多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有不錯的收穫(今年只打龜了三次)。
  • 冬季釣青魚用什麼味型的餌料效果好?冬季釣青魚如何打窩誘魚快?
    青魚的性情較為溫順,而且較為慵懶,活動區域不大,遊動速度較慢。到了冬季以後,由於水溫較低,原本就很懶的青魚變得更加不愛活動,釣魚人想要把青魚引誘到窩子裡,往往是絞盡腦汁,使勁渾身解數。那麼,冬季釣青魚用什麼味型的餌料效果好?冬季釣青魚如何打窩誘魚快?下面,我們就來講下冬季釣青魚的打窩技巧。
  • 先散炮,後誘魚補窩
    俗話說,先誘魚,後釣魚,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真正實踐起來,還是有很多不方便地方,首先第一個就是釣魚環境的限制。並非所有釣魚場景都可以實現誘魚打窩,例如江河流水。除野釣之外,黑坑這幾年也備受關注,過去野釣魚塘很受歡迎,但是現在真正的野釣環境已經不存在了,或者很少有真正的野釣環境。因此,黑坑便成了釣魚人新的娛樂場所和嚮往之地。那麼,在黑坑釣魚需要什麼技巧呢?我的建議是先散炮,後誘魚補窩,具體做法,在下面給大家講解分享,希望對喜歡釣魚的你有所幫助。
  • 別嫌冬釣誘魚慢,只需換用這八字訣,窩料入水就來魚,不信你試試
    眾所周知,打窩只是誘魚的一種手段,採取什麼樣的手段使魚在最短的時間內進窩,才是釣魚人首先要考慮的事情,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魚不僅進窩慢,同時打窩後也不一定誘來魚。當然說到這,可能不少釣友都覺得冬釣非常難,但個人認為,只要換用以下這誘魚「八字訣」,誘魚速度將再次提高,並且上魚率也會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