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窩補的好,魚才會越釣越多!什麼情況該補窩呢?

2021-02-17 談垂釣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野外釣魚,窩子很重要,一個好的窩子除了魚兒願意進窩外,還要考慮留魚的問題,魚兒在窩內停留時間長才能多釣魚。那麼問題來了,怎麼補窩才能讓魚兒在窩內「流連忘返」?,既能吃到窩料又吃不飽?有2點需要理解。只有理解為什麼要補窩,才能更好地補窩,才能在魚情變化的時候補好窩,從而完成補窩的目的,讓魚兒在窩內停留時間更久,從而達到多釣魚的目的,以及補窩的幾種方式,咱們詳細分析分析。現在資源越來越差,很多釣友釣魚的時候,不管是傳統釣還是臺釣,都需要補窩,補窩的目的就是打窩的延續,為了讓窩子持續誘魚,持續留魚,從而達到快速上魚的目的。1、持續誘魚、打窩是誘魚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小魚、或者目標魚已經把窩料吃掉很大一部分,窩內窩料所剩無幾,誘魚的效果變差,不能持續誘魚。窩內窩料的味道變小,誘魚效果變差,就需要重新補一點窩料,讓窩料味型散發,窩內窩料味道濃鬱,從而達到持續誘魚的目的。2、持續留魚、窩內的窩料變少,窩內的魚兒吃不到窩料,找不到食物,雖說窩內有餌料的味道,但是沒有食物,魚類也不會在窩內長期逗留,聞到味道吃不到餌料還在窩內幹嘛?時間長了窩子也就散了。在窩內補充一些窩料,補充酒米或者商品餌料,讓魚類能吃到食物,從而達到留魚持久的目的,這是補窩的目的,留魚持久。3、快速上魚、窩內魚兒比較少魚情就很差,也就達不到快速上魚的目的,想要快速上魚,窩內的魚就要有一定的數量,窩內有魚才能快速上魚。誘魚的目的、留魚的目的都是為了快速上魚。只有把魚類誘進窩內,讓魚兒留在窩內,魚兒在窩內停留時間越長,才有機會吃到魚鉤上的餌料,才能快速上魚。窩子裡沒有食物,魚類進窩後吃不到食物,時間長了就會離開,也就達不到快速上魚的目的,這3點是相輔相成的。補窩的好處有很多,那麼什麼時候需要補窩也就成了一個問題:魚口明顯變慢需要補窩、釣到大魚後需要補窩、更換釣位後需要補窩。1、魚情變慢需要補窩、釣魚的時候明顯感覺上魚速度很慢,10幾分鐘甚至20分鐘還沒有一條目標魚吃鉤,就需要補窩。可以觀察窩內的魚泡,如果釣鯽魚的時候窩內的魚泡明顯變少,甚至沒有鯽魚泡,就需要補窩。注意:有時候窩內沒有魚吃鉤,但是有大量魚泡,或者窩子外圍有魚泡出現,這種情況不能補窩,一般是大型魚類進窩,小魚都離開窩子。應該改變餌料狀態,以及改變餌料大小,靜靜等待大魚吃鉤。2、釣大魚後需要補窩、如果釣鯽魚的時候碰到大魚,這個時候需要補窩,大魚進窩後鯽魚已經離開窩子,再加上大魚吃鉤後遛魚的時候大魚受到驚嚇而掙扎,窩內魚類已經很少,甚至沒有魚,這種情況下再去補窩。注意:在打重窩釣大魚的情況下,有時候需要補窩,有時候不需要補窩,主要看打窩的多少以及水域面積。小水面釣大魚打窩比較多,不需要補窩。大水面釣大魚,可以稍微補一點顆粒飼料誘魚。3、更換釣位需要補窩、一年四季都有人傳統釣,使用傳統釣遊釣的方式釣魚,窩子打的比較多,有些釣友甚至打4-5個窩子,哪個窩子裡有魚就在哪個窩子裡釣魚,這種釣魚方式上魚速度很快,在更換窩點的時候需要補窩。注意:但是並不是更換窩點就一定要補窩,有時候窩點內有魚,有時候沒有魚,窩點內有魚吃鉤更換釣點的時候就在這個窩子內補窩,窩點內沒有魚吃鉤,就不需要再補窩,沒有魚吃鉤水底的窩料還在,補窩也就沒有意義。決定什麼時候需要補窩、什麼時候不需要補窩的關鍵是魚情,跟著魚情的節奏決定是否補窩,而不是盲目的補窩,不要像有些釣友,沒有魚吃鉤就一直補窩,這樣沒有意義,這種補窩方式即使魚類進窩後水底窩料很多,魚兒吃鉤不吃鉤也是個問題。補窩的目的是:誘魚、留魚,以及釣獲更多的魚類。補窩的標準是:補窩要輕,不能驚魚。補窩量是:少補窩,持續不斷,而不是大量補窩。窩子補的多也會造成魚兒吃窩料而不吃餌料,上魚速度變慢。補窩是達到到誘釣結合的目的,窩子裡魚越來越多,也就能多釣魚。

相關焦點

  • 補窩未必有魚,野釣碰到這3種情況別補窩,補得越多虧得越多
    很多釣友在釣魚中都特別喜歡補窩,基本是沒口就補、沒口就補,補了還不吃就再補。你以為補窩就能上魚,但實際情況可能剛好相反,補得越多越不吃,到最後的情況就是你沒耐心了,然後把一大團餌料往水裡一丟收杆回家。補窩不一定都是壞事,在該補的時候補魚口可能就會一直延續、越釣越多,但如果你在不該補的時候補了,釣不到魚先不說,還把窩料白白浪費了,有錢也不能這麼玩啊。夏季溫度高魚吃得多而且小魚鬧窩也比較瘋狂,你多打點窩沒啥事,就算目標魚不來小雜魚也能幫著消耗一部分。
  • 補窩後反而停口?那是方法不對,野釣補窩有三件事至關重要
    大家都知道要想釣起魚,首先得窩子裡有魚才行,可窩子裡怎麼才能有魚呢?那就要看釣者的誘魚手段了,有句話說得好「善釣者 必先善誘」嘛。現在玩臺釣的人越來越多,其實這種釣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沒有筏竿磯竿這樣帶輪子的魚竿釣得遠,再比如它沒有傳統釣那樣靈活,可以找魚釣。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局限性,所以這個「誘」字就顯得更重要了。
  • 打窩容易守窩難,學會這幾個釣魚技巧,可以讓窩裡的魚越釣越多!
    現在有很多釣友都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打窩以後,等了一段時間就開始上魚了,而且前期可能連杆上了好幾條,正是非常開心,幻想今天要爆護的時候,卻突然停口了,此時再打窩,再怎麼改變釣法,也沒有魚咬鉤了,內心就會非常的失落。那麼造成窩子裡的魚跑掉了的原因是什麼呢?
  • 黑坑釣鯽魚需要什麼技巧?先散炮,後誘魚補窩
    俗話說,先誘魚,後釣魚,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真正實踐起來,還是有很多不方便地方,首先第一個就是釣魚環境的限制。並非所有釣魚場景都可以實現誘魚打窩,例如江河流水。那麼,在黑坑釣魚需要什麼技巧呢?我的建議是先散炮,後誘魚補窩,具體做法,在下面給大家講解分享,希望對喜歡釣魚的你有所幫助。一、如何打散炮在黑坑釣魚,要先打散炮,這樣釣魚效果才好,魚兒才更容易進窩。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打散炮,其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水中的鯽魚變得活躍起來。
  • 發窩後有人越釣越多,有人卻是釣幾條就停口了,這是為什麼
    我們在垂釣黑坑的時候最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釣友們俗稱「打閉口」就是指釣點附近,因為其他釣友窩子發的好,起魚頻率快,所以附近的魚群都聚到那邊去了,自己這邊除了剛發窩時,有那麼三五口,剩下的時間,只能看著浮漂發呆了,最糟糕的是,這種情況在後期幾乎很難改善,不管是調釣、改善餌料味型、調整餌料狀態,都很難將魚口的情況改善一二。
  • 如何做到輕窩不補但留窩持久?這三個方案適合你
    今天蓑笠哥來介紹幾種適合輕窩但是又能做到留魚持久的方法,希望能幫助得到你。學會這三個打窩方法,你就可以以小博大,不用帶幾十斤窩料一樣也有不俗的效果。這個幾個方法蓑笠哥自己都有用過,因為某些不能明說的原因每次翻山越嶺有點兒遠,所以帶的窩子並不多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有不錯的收穫(今年只打龜了三次)。
  • 釣魚要打窩,魚進窩後如何養窩呢?幾個養窩小技巧讓你魚窩不斷
    釣魚人來到釣場,懷著過足釣癮,魚護沉沉的希望,選釣位,打窩子。等到發窩後,令人煩惱的現象常常隨之而來:幾尾魚入戶後,浮漂入水佇立不動,無魚問津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抬竿跑魚驚了窩,把魚嚇跑了;其二,進窩的魚被釣後,窩中幾乎沒有魚了。
  • 難得聚來的魚窩為啥一下子釣完了?有3招,破解魚窩快聚快消難題
    難得聚來的魚窩為啥一下子釣完了?有3招,破解魚窩快聚快消難題。 很多釣友都認為,打完窩後如果沒有魚聚來,就根本無法釣上魚,而如果有魚聚來,那則是聚得越多釣上魚的機率越大。
  • 野釣鬧起小魚,該如何施釣才能避小釣大?做窩思路是核心
    以前我們在講避開小魚的方法時,總是圍繞裝備選擇、釣法調整幾個方面,這些方法都是有效的,但也有人用了見不到效果,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沒有針對性地去使用。小魚鬧窩也分很多情況,比如你要知道是什麼魚在鬧、鬧得有多兇,不同魚種不同的鬧窩程度它的對策都是不一樣的。
  • 釣魚別光顧打窩,學會「養窩」更重要,這樣才有釣不完的魚!
    打窩的目的是快速誘魚並把儘可能多的魚集中在某一個點,增加作釣的效率而養窩是作釣後期的一些維護,以增強窩子的誘魚能力和持久性,補窩就是養窩的一種方式文章開頭說的「釣著釣著沒口了」,原因就是窩料被魚吃完,而魚又全部被咱們釣了起來,窩子裡沒魚自然沒口,又因為沒了誘餌不能再去誘下一群魚
  • 冬季想要釣好魚,關鍵是做窩,窩做好了鯽魚鯉魚連竿不斷!
    現在已經是冬季了,也是一年中最難釣魚的時間,想要在冬季釣魚釣得好,關鍵是做窩,只要窩子做好了,鯽魚鯉魚還是可以連竿上的,還是可以釣得很爽的。冬季想要釣得好,做窩就不可以馬虎了,窩做得越好,窩裡魚就越多,釣得就越爽,一尾接一尾,連竿不斷,再冷的天氣也能堅持出釣。
  • 打窩後,怎麼判斷鯽魚是否進窩,是否有口,什麼時候補窩
    很少用商品餌、粉餌做窩,一般多用穀物餌或者素餌做窩料,因為鯽魚體型小,食口也不像鯉草一樣比較兇猛,所以鯽魚打窩時也不需要大量打重窩厚窩,多撒幾把酒米都有可能窩子厚了,所以釣鯽魚時重點不在於怎麼打窩,而在於打窩後判斷鯽魚群是否進窩、開口、停口、補窩。
  • 發窩不聚魚,起窩不留魚,大多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釣魚,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打窩,因為只有打窩,才能誘使魚群進窩,當窩點所在魚群密度達到一定數量,釣餌才有可能被魚群吸食,那麼釣上魚才有了可能;但是,在實戰中,經常會面臨這麼一種情況,就是打窩之後沒多久就發窩了,但是連不了幾竿,就會停口,這種現象,被我們稱為發窩不聚魚,起窩不留魚,這兩句話該怎麼理解呢
  • 你值得收藏的,打窩訣竅,與制窩配方!
    釣魚打窩有什麼訣竅呢?給大家分享下釣魚打窩的四個實用技巧,希望對大家出行釣魚有一些幫助。在野釣環境中,撒餌打窩通常是垂釣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魚口好,但魚兒密度不大的水域,打窩對釣魚人漁獲成績有明顯改善。
  • 掌握這六字口訣「重窩重鉛靜守」,釣鯉魚不再有任何難度!
    許多釣魚新手總覺得釣魚一定有捷徑,因為他們每次看到一些釣魚老手每次都能滿載而歸,所以經常向他們討教經驗,可是往往又覺得他們說的那樣,三招兩式都是很常見的,對自己沒有什麼幫助。其實,我們釣魚真的是沒有什麼捷徑可言,如果說有訣竅,以下這六字釣鯉魚口訣倒是可以值得大家品鑑。
  • 網友:「男女老少們 蛀牙該補就補,千萬不要省錢!」
    他們為何痛心疾首的呼籲 蛀牙越早補越省錢?!@Mandy0213男女老少們:蛀牙,該補的就補吧,不要省錢。據說拖了好幾年一直沒補,現在好了年紀輕輕就得種牙。@只做一粒塵埃牙齒蛀牙早點去看,越早補越省錢,不然到最後要拔除。既然補了就補好一點的材料,以後要好好刷牙,保護牙齒不想到老了沒牙....
  • 窩裡有魚,干著急,怎麼就釣不上來?
    我們在垂釣時,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窩子裡發現明明有魚,但是拋竿下去,卻遲遲沒有魚咬鉤。這種情況更多地出現在打我之後或者在一個釣點長時間垂釣,拋入水中的餌料過多形成窩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發現窩裡明明是有魚的,為什麼就是不咬鉤呢?
  • 善釣者必善「誘」,搞定這幾個細節,大板鯽會排著隊進窩吃餌
    原因可能有很多,或許是釣位不給力,或許是調釣不夠合理,又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但在釣不到魚的時候很多釣友都會這樣吐槽一句「水裡魚多怎麼都好釣,水裡沒魚當然釣不到了」,這句話看起來是沒啥問題,當魚多到一定境界的時候肯定是丟下去就咬,不管什麼餌料都搶著吃。說實話,這種野釣資源可以說是萬中無一,大多數人都碰不到。
  • 你們那管這魚叫啥?葵龍、烏頭、白眼?容易釣又好吃,真喜人!
    烏頭的生長速度很快,所以烏頭基本上每天都攝食,所以烏頭魚是全年可釣的。鹹圍的空間限制了烏頭的活動,不存在海洋的烏頭到深海後,淺岸無魚可釣的情況。鹹圍的水一般都不會太深,除閘口有兩三米外,其他位置只有一米多。烏頭覓食以底層為主,所以我們施釣,一般是臺釣釣底。圍裡的烏頭一般都是半斤到五六斤不等,用線方面適當調整一下。
  • 餌料和蚯蚓哪個釣鯽好用
    釣友們好,我是一名釣魚愛好者,蚯蚓釣魚由來已久,並且很有優勢,深受廣大釣友們的喜愛,到現在也有很多釣友們用蚯蚓,並且效果都不錯。其實餌料和蚯蚓各有優缺點,野釣沒有這麼多的講究。餌料和蚯蚓都可以。蚯蚓是動物蛋白,又是活餌,蚯蚓很常見,所以魚看到了也不會害怕,放鬆了警惕,在水裡一動一動很招引魚,尤其是在冬天,鯽魚特別喜歡吃這個蚯蚓,蚯蚓味道特別大,又是活餌,所以魚喜歡吃。蚯蚓最佳的使用時間就是冬天。或者是春天如果魚口多的時候,由於上蚯蚓可以釣好多竿不用換,省時間,所以很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