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釣魚人冰冰,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釣魚技巧,大家趕緊點擊上方關注我!
鯔魚指的是烏頭鯔為主要魚種,黃油鱭或略有不同。鹹圍指的是養殖生蠔和供應鹹水給蝦塘換水的水面,小的幾畝,大的上千畝。裡面魚類品種繁多,主要魚類有黃腳臘,鯔魚,沙尖,牛尾,紅友,白鱔,跳跳魚等。而每一個鹹圍,烏頭是不可或缺的,除非圍主刻意清理掉所有的烏頭魚。
烏頭的生長速度很快,所以烏頭基本上每天都攝食,所以烏頭魚是全年可釣的。鹹圍的空間限制了烏頭的活動,不存在海洋的烏頭到深海後,淺岸無魚可釣的情況。鹹圍的水一般都不會太深,除閘口有兩三米外,其他位置只有一米多。烏頭覓食以底層為主,所以我們施釣,一般是臺釣釣底。圍裡的烏頭一般都是半斤到五六斤不等,用線方面適當調整一下。
以下提供一下個人幾年來釣鯔魚總結的經驗。以下的配置以1.5斤以下的烏頭為主要對象魚的配置。
主線:普通2.0-3.0都可以,烏頭的拉力相當大,所以不建議用小於2.0以下的主線。特別是掛身的時候,產生的力道感覺像中了五斤以上的魚,細的主線瞬間就會崩斷,造成跑魚。顏色以透明為佳。主線的配置,雙太空豆/標座/雙太空豆,單太空豆/鉛皮座/單太空豆,子線夾或八字環。子線:碳線1.2是比較常用的,而且比較實用,切水快,耐磨,但不擴捲曲。所以當子線磨花了和捲曲後就要更換了,子線長度一般是以60CM綁雙鉤為準。綁高低鉤,兩鉤距離為鉤本身的2.5倍,例如鉤的長度是1.0CM,兩鉤距離就是2.5CM,距離太遠就起不到雙鉤的效果了。
魚鉤:伊勢尼5號帶倒刺(高手可以不帶倒刺),烏頭中魚後一般溜魚時間比較長。所以有倒刺就不太容易跑魚,而且烏頭一般不會吞鉤,所以解鉤並不麻煩。綁鉤至少要纏8圈以上,線的收口必須在鉤身的內側,這樣綁出來的鉤才能保持正確的刺魚姿態。如果線綁在外側或者子線捲曲,就不太容易中魚。魚鉤要保持鋒利,上幾條魚之後就要檢查一下看要不要更換。檢查的方式是用魚鉤在指甲上掛一下,如果掛不住就要更換了。
魚竿:通常我們使用四米五的偏硬竿,也不建議太硬。烏頭的嘴唇比較脆,太大力的刺魚,容易造成跑魚或者斷線。太軟的竿溜魚就比較慢,像烏頭這種群體活動的魚,在搶魚的時候,溜魚時間長了,對魚群造成的驚嚇是很明顯的。所以選擇中等偏硬的竿,對控魚和留魚,都是有好處的。
窩料:目前比較流行的窩料有成功一號顆粒,雞飼料,花生麩。為了誘魚快,第一個窩料,我習慣用花生麩加雞飼料加霧化白粉。雞飼料我們一般選擇中雞飼料,而不選擇細雞飼料。因為中雞飼料是顆粒狀的,方便我們補窩。補窩時,直接撒幹雞飼料顆粒就可以了。
釣烏頭不可以不打窩,也不能打太大的窩。不打窩難聚魚,烏頭很少獨來獨往的,來了是一群,走了就真的沒有魚。開竿前打窩,大概打三團左右,以單手握滿為一團,打在浮標附近,打窩的原則是寧近勿遠,儘量不要超過浮標。雞飼料和花生麩的比例各一半,或者哪個多一點都關係不大。
霧化白粉一般是一盆窩料放一到兩包,把雞飼料+花生麩+霧化白粉,混合好再加水泡,以水剛浸沒窩料為準。等十分鐘左右就可以搓揉一下,然後打窩。可以看到窩裡是一片白色的水團,烏頭就是喜歡這種環境。成功一號是比較簡易的窩料,做窩和補窩都是直接撒就是。成功一號的成分更接近魚餌,誘魚和留魚都是比較好的。但雞飼料和花生麩的優點是便宜,而且都是植物蛋白比較高。自然香味,釣料要濃,窩味要淡,更適合引誘魚吃釣餌。
釣餌:釣烏頭可以選擇的商品餌很多很多,關鍵是需要腥香結合加霧化。不追求很嚴格的配比,就像我們吃飯,有葷有素的搭配就行。烏頭進窩後基本上是有什麼料就吃什麼料,不挑食的。所以無論釣南極蝦,蜜汁蝦仁,商品餌,甚至窩料加點拉絲粉,都能釣到。雖然是不挑食,但釣餌的狀態,會直接影響上魚率。剛開始打窩時,烏頭未入窩,最先入窩的肯定是小魚。餌料越容易霧化,引來的小魚就越多。在烏頭未入窩前,我們不妨把魚料搓得實一點。等到烏頭來了,再開拉絲料,烏頭入窩後,小魚一般就會消失。每一個口,基本上都是烏頭,因為窩裡有一群烏頭快速遊動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