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期已經整整4天沒更新了,在應接不暇的工作之餘還是去了久違的惠州亞婆角,開啟了我春季第一釣。期間最讓我流連忘返的是「抽烏頭」。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才能高效地釣烏頭。
烏頭學名「鯔魚」,廣東這一帶通常叫它烏魚、烏頭,雖然屬於海魚,但是在淡水中也能正常存活。烏頭喜歡溫水,25~32℃易開口進食,15℃以下不開口,適宜暖水水域,喜歡生活於淺海、內灣或入海口。他們屬於群居性動物,成群結隊。整個水層都有他們的身影,其中小烏頭在中上層覓食,而大烏頭卻底部覓食。烏頭天生活潑,經常看到它們頑皮地跳出水面,更喜歡湊熱鬧,誘魚相對簡單。所以,有些釣友發現,烏頭釣著釣著越釣越多。原因也正是如此。
烏頭和鰱鱅一樣通過吸食過濾浮遊生物、苔蘚、小魚小蝦、軟體動物、甚至腐肉。它的上顎長於下顎,但是嘴唇軟薄,上鉤後用力過猛容易把嘴拉豁跑魚。
釣烏頭的時機
那麼什麼時候釣烏頭最佳呢?上面說過,烏頭屬於溫水動物,自然是夏天適合釣烏頭。經過一個冬季的嚴寒,烏頭魚急需補充食物,正是釣友麼下竿的好時機。
那麼一天之中什麼時間最佳呢?根據筆者經驗,白天9點到下午4點最為活躍。最好根據當天漲潮情況而定。
裝備選擇
像烏頭這樣體型力道稍大的魚,自然要選擇大號線組。在定位船海釣的前提下,我推薦大家使用筏竿+大力馬線+串鉤+神經鉤。
在定位船上,筏竿越短越好,這樣抽竿的時候防止竿尖打到遮雨棚,並且根據槓桿原理也省力。
主線必須選擇4號大力馬線。釣烏頭無需鬥智鬥勇,以結實為主。
其次,我在神經鉤上增加了串鉤,目的是為了提升中魚率,但是前提是,串鉤必須是大力馬線串鉤,筆者層次多次因烏頭扯掉子線而遺憾跑魚。串鉤上掛上「海蚯蚓」,給烏頭加餐,效果拔群。如圖所示
最後是神經鉤,這個可以有多種選擇,在流比較大的時候選用「水怪籠」,因為這樣餌料不至於霧化太快。在相對比較平穩的時候,可以選擇神經鉤,這樣霧化更自然。
至於鉤型的選擇,強烈推薦「伊勢尼」,鉤體硬,結實。大小3-5號鉤。不宜過大,否則太重,烏頭吸不進嘴。
釣法
大家都知道,烏頭是一群一群的,要來來一大片。
先是誘魚,若是2根竿,需準備好2包「烏頭大師」,摻水揉餌,底窩餌比重要大,幹開、握團粘結度大,這樣就能達到打大窩、立體窩的效果。這個過程要持續,水溫高,不會不開口的。
等上第一竿魚,說明烏頭群已經來了。此時第一重要的是「留魚」,那麼如何留住魚群呢?
1、持續打窩,但量要減少。我們不是來餵魚的,等魚過來後就要著手釣魚了。餌團必須搓小,鉤體露出的快,加快吃鉤頻率。
2、儘量避免跑魚,炸窩。這就是選擇大力馬線和伊勢尼的原因,跑魚炸窩很麻煩,又得重新誘魚,不僅浪費時間,也浪費烏頭料。
中魚後,不要一味地向上撤,雖然線組已經夠牢固,但是前面說過,烏頭的嘴是很脆薄的,很容易豁嘴跑魚。應該懂得「洩力」,通俗講就是魚用力,你放鬆,魚放鬆,你用力拉。又稱「溜魚」。等烏頭沒力氣了,只能乖乖地被拉到水面。
如果你覺得效率低,可以備2根筏竿,提升魚竿利用率。因為一根竿的話,上魚要裝餌料,有真空期。
最後提醒大家,在亞婆角釣,千萬別上橋墩,否則就毀了。
本期的烏頭攻略講解完了,下期我們一起嘗試下釣鱸魚。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意見,我會按時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