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 靜 的 山 海 ,暖 暖 的 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踏青出遊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我們~
自然不可錯過一個地方——亞婆角
它坐落在中國的南海海域
這裡地處亞熱帶
擁有亞熱帶海島的綺麗景致和數百裏海岸線
圖片來源於網絡
海晏薄濤紗籠川,白鷗紅樹水連天。
銀沙碧浪春潮起,日月同輝耀大灣。
——詩人眼中的她
亞婆角風景數不勝數
而且秀麗非凡,景色致美
來到惠東亞婆角
用一句歌詞來表達我對她的感受「有些地方不知道哪裡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
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她給予每個人的總是意想不到的驚喜,值得回味、讓人留戀
但看過這裡的山海美景,體會過這裡的人文風情
這裡除了山清水秀
還有飽含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古村古鎮
圖片來源網絡
一個依山傍海的古村落,這裡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傳統的民風民俗,還有寧靜的天然海港,整個村莊裡瀰漫著沿海人家獨特而又傳統的生活氣息。
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村群落,行走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古樸的民風、微和的海風,地道的美食、讓人留戀......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裡有許願樹、有小山坡、有粉黛色的花絮、有燈籠、有古老的建築……在這裡,你可以感受靜謐的氛圍、體驗慢節奏的生活。村裡有個小山坡,站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古村落的全貌,遠遠望著,像城堡一樣寧靜。小山坡上,有粉黛色的花絮,微風輕拂,花絮洋洋灑灑隨風飄揚,甚是美麗。在這裡找好角度,就能拍出花海的感覺!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裡青山連綿起伏,海灣波平浪靜,湛藍的海水清澈如鏡,綿長的海岸線讓你享受更廣闊的海天一色美景,告別車水馬龍,告別匆忙,在別處找回那個未被事業束縛的自己,與自由隨心的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當地人說,亞婆角原名 「阿婆角」。1988年開發時,當地的客家話「亞」與「阿」同音,遂改名為亞婆角。在亞婆角海濱旅遊區內塑有一尊銅像,這就是當地人心目中的神——— 「阿婆銅像」,每逢節日或初一、十五,當地人都會燒香朝拜。這個阿婆在亞婆角的船澳村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考證,北宋年間已有人定居亞婆角,以捕魚及耕種為生,南寧年間,寧帝景光逃亡時曾避難於此,抗元英雄文天祥也曾在此地練兵5個月,明中葉抗倭英雄戚繼光都署抗倭據點也設在此地。1938年,侵華日軍在此登陸,其後佔據惠州、河源、廣州。其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膾炙人口的 《過零丁洋》一詩。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為誓死明志而作。他認識到當時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詩人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自己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
相傳居住在亞婆角邊的村莊船澳劉氏一族,其先祖於南寧末年隨文天祥遷入船澳。後文天祥軍撤出船澳向潮陽進發,劉氏先祖亦隨文軍一起前往徵戰,留下媳婦郭氏帶著一年幼的兒子居住船澳的樟山,誰知劉氏先祖如黃鶴一去不復返,媳婦郭氏帶著兒子靠耕田捕魚維持生活。每當日落之時,郭氏就會站在海邊盼望著丈夫歸來。兒子長大外出了,郭氏也不願意隨兒子遷往他處,一個人居住在亞婆角,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郭氏的故事感動了當地的村民。為了紀念這位對丈夫堅貞不渝的老人,當地村民便將老人居住的海邊取名為「阿婆角」,後更名為「亞婆角」。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亞婆角有一個叫黃布角村的地方,那是一個長壽村,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在這裡,多少老人攜手相伴,一起看生活中的美好,而在這裡,看夕陽西下,有海有山,有清脆的鳥鳴,有滴著露水的野花,還有新鮮的魚蝦和水果,都市裡快節奏高壓下的人們,會從簡單的生活中體驗到幸福的真諦,穩穩的幸福從這裡開啟。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亞婆角全年氣候溫和,這裡環境宜人、漁業資源豐富~不同的月份海裡的魚群也不同,都說一年之中,春秋兩季是海釣的黃金季節。
這裡有著一處海釣愛好者喜好的海釣聖地,清晨可以找當地人家租一艘小船前往海灣大橋橋墩或是靠近蠔排邊,與好友一同享受這海釣的樂趣。遠處是一排排整整齊齊生長在海水淺灘裡的生蠔,被早晨的陽光包裹著,伴隨著波光,顯得格外耀眼可愛。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位於惠州稔山鎮平坦的海灣內,有這樣這一片區域沒有工業的汙染,背靠大山,面向著大海,海浪掩漫於此,依靠優質水質資源,海灘上孕育出成片紅樹。
行走在紅樹林的佔道上,穿行與此,你可以觀賞候鳥飛舞~看夕陽西下,邂逅每一寸光陰,來這裡遊玩,可以忘記時間,拿起單反或手機,在那裡,隨手一下,便可讓你捕獲世間的一切美好。
淺灘上還有各種海螺、貝殼、牡蠣~棲息的鳥兒在這裡覓食,很是熱鬧。
示意圖
亞婆角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
選料講究,本地家養粗種
烹調方法多採用煮、煲、蒸、燴和燉等
當地的土窯雞與生蠔非常有名
因此這兩款美食不可不嘗
土窯雞
雞皮脆肉嫩
肉汁都鎖在雞皮裡面
連雞胸肉也是滑嫩得令人再三回味
鮮香在味蕾裡飛翔
吃法也挺講究,不用筷子,不用刀具,用手直接掰拆雞,嚯嚯嚯~
這麼美味的窯雞,做法一定不簡單吧,讓我們往下來看看:這道土窯雞,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做法:
選用農產放養雞,農莊放養的雞都要從小訓練,以高山林木為棲,每天呼吸新鮮空氣,飲用原生態泉水,吃昆蟲、玉米、青草、蟲子,養足七個月。保證骨軟肉嫩,美味可口。
秘制配料浸料入味,使雞充分吸收調味,讓雞肉入口即充滿香氣,經過醃製的雞肉,再用錫紙包裹成團,才送入土窯中烤。特製的土窯,火候充足,20分鐘後雞就可以出窯啦。
採用純正的荔枝炭,燒的時候荔枝炭釋放出來的香味會讓雞特別香。
遵循古法製作的甕窯雞,燜烤40分鐘左右,將醃製好的雞放到預熱好的甕缸中翻烤,讓每隻雞都能夠皮酥肉嫩。正是有了這個用高溫耐火磚材料特製的甕,霸氣燜燒雞就是從這個「煉雞爐」裡脫胎換骨,一吃成名! 在嚴密的錫紙包裹下,香噴噴的甕窯雞新鮮出爐!皮色金黃,皮薄肉嫩、雞汁濃鬱,所有的精華都鎖在雞肉裡面,肉質鮮嫩多汁香Q,美味到心裡。
(食指大動了嗎?)
亞婆角這裡海域周邊沒有汙染源,海水水質尚好。這裡的蠔吃的是水中的浮遊生物,從不添加任何飼料,因此體大肉肥味道鮮甜吃起來沒有渣。
來到這裡,站在高處放眼四顧,遠處水天一色,海上運輸船穿梭在密密麻麻的蠔排間,載回的一串串蠔埕上攀附著大蠔小蠔。男人們駕舟從海灣中拉來一船又一船成串的生蠔,婦女們則在岸邊揮舞著一種小鐵錘剜出鮮嫩的蠔肉。叮叮噹噹的敲蠔聲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讓你感受不一樣的喜悅與幸福感~
就是這樣的一處地方,環境優美~景色宜人,還有豐富多樣的美食文化,除了上面提到的兩款美食,亞婆角的美食可遠遠不只有這些!這裡大片屬於客家地區,有吃不完的小吃和客家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