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選萃: 烏頭赤石脂丸

2021-02-12 彩雲長在

    烏頭赤石脂丸    (溫陽逐寒法)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
        蜀椒一兩,一法二分 烏頭一分,炮 附子半兩,炮,一法一分 乾薑一兩,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兩,一法二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主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方論選萃】
        清張石頑: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乃陰邪厥逆而上於胸背經脈之間,牽連痛楚,亂其氣血,紊期疆界,此而用氣分之藥,則轉益其痛,勢必危殆。仲景用蜀椒、烏頭,一派辛辣,以溫散其陰邪。然恐胸背既亂之氣難安,即於溫藥隊中,取乾薑、赤石脂之瀒,以填塞厥氣攻衝之經隧,俾胸之氣自行於胸,背之氣自行於背,各不相犯,其患乃除。今人但知有溫經、補氣、行氣、散氣諸法,不知有填塞邪氣攻衝之竇也(《千金方衍義》)。
      清尤在涇:心背徹痛,陰寒之氣偏滿陽位,故前後牽引作痛。

      沈氏云:邪感心包,氣應外俞,則心痛徹背;邪襲背俞,氣從內走,則背痛徹心。俞髒相通,內外之氣相引,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即經所謂寒氣之客於背俞之脈,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是也。烏、附、椒、姜,同力協濟,以振陽氣而逐陰邪,取赤石脂者,所以安心氣也(《金匱要略心典》)。
      清王旭高:經曰:「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也。」烏頭、附子、椒、姜振陽氣,逐寒邪,赤石脂安心氣,填塞厥氣橫衝之孔道,俾胸背之氣各不相犯,其患乃除(《王旭高醫書六種》)。
      清李珥臣:心痛在內而徹背,則內而達外矣;背痛在外而徹心,則外而入內矣。故既有附子溫中,而復用烏頭走表,乾薑行陽散寒,蜀椒下氣開鬱。然心主血,不可無入血分之藥以和之,赤石脂入心經血分,性溫體重,性溫則能生陽氣於陰血之中,體重則能降痺氣於胸膈之下矣。

     【近代驗證】
      例 治心悸怔忡案(選自《金匱方百家醫案評議》浙江科技出版社)
      肖某某,男,42歲,心悸怔忡,有時胸痛徹背,按其部位是心前區,詢其脹痛為陣發性,左頸左肩部痛,是冠心痛象徵。體材中等,面色晦滯,舌質正常,舌苔白,大便正常,小便清長,畏寒,肢冷,脈弦。治宜理氣活血,通脈止痛。
      處方:栝蔞10克 薤白10克 枳實8克 桂枝12克 延胡索9克 白酒2杯(分兌) 四劑。
      複診:痛漸緩,脹漸松,仍惡寒、肢冷,苔白,脈弦。治宜活血理氣,通脈疏滯。處方:丹參12克,西砂5克,降香5克,桂枝12克,延胡索9克,三劑。
     三診:畏寒更甚,欲飲沸水,肢冷,背痛徹心,心痛徹背,面色huang白,舌質淡白,舌苔白膩滑,脈沉且遲。治宜扶陽抑陰,制衝止痛。
      處方:附片18克 制川烏10克 椒衣6克 乾薑5克 赤石脂12克 延胡索9克 白蜜45克(蒸兌) 五劑。
      四診:痛脹如拈,寒冷悉除。擬原方減味:附片18克,椒衣6克,白蜜45克(蒸兌)。日服一劑,服至10天以杜復發。(趙志壯醫案,錄自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湖南省老中醫醫案選第一輯》湖南科技出版社,第一版)
      評議:胸痛徹背,惡寒肢冷,由於心陽不足,陰寒乘之。醫者先用栝蔞薤白白酒湯合枳實薤白桂枝湯加減,雖疼痛漸緩,但仍畏寒肢冷,苔白脈弦。再用行氣活血之丹參飲加味,畏寒更甚,肢冷麵白,背痛徹心,心痛徹背,舌苔白滑,脈沉而遲。故改投烏頭赤石脂丸加味溫陽散寒止痛,諸證悉除。足證心為陽中之太陽,心陽不足應以溫陽散寒為第一義,如一味偏執活血化瘀之法,足以貽誤病情。
      【按語】
       經云:「陽氣受於胸中」是以胸中者,清陽之所居也,心居膈上,故胸中者,心之所舍也。痺者閉也,陽氣為痰涎瘀血、寒邪閉而不通,則為胸痺心痛。烏頭赤石脂丸,正治胸痺心痛之方也。

    《金匱》胸痺心痛短氣脈證第九,載有栝蔞薤白白酒湯、栝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等方,以治痰鬱結氣閉塞清陽之胸痺心痛,勢發輕淺,此治寒邪侵入背俞,注於心之痛也。病急而重,故方用烏頭之大辛大熱,驅散陰寒;蜀椒、乾薑辛溫散寒,復用附子之辛溫豁瘀,破陰回陽,藥力之峻猛,可謂無以復加矣。妙在赤石脂一味,色赤入心,《綱目》言其補心血。據藥性藥理報導:含有豐富鈉鎂離子,能改動鈉鉀泵。此亦一說也,以各參考焉。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歡迎大家光臨彩雲長在的微信公眾號。如果你喜歡穴位養生。想要學到更多的中醫養生知識,請加入免費學習群:

相關焦點

  • 《金匱要略》烏頭赤石脂丸(湯)方解與驗案
    ,一法二分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方論選萃清•張石頑: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乃陰邪厥逆而上幹胸背經脈之間,牽連痛楚,亂其氣血,紊期疆界,此而用氣分之藥,則轉益其痛,勢必危殆。仲景用蜀椒、烏頭,一派辛辣,以溫散其陰邪。然恐胸背既亂之氣難安,即於溫藥隊中,取乾薑、赤石脂之瀒,以填塞厥氣攻衝之經隧,俾胸之氣自行於胸,背之氣自行於背,各不相犯,其患乃除。
  • 仲景用烏頭附子治療疼痛,知多少?
    也有「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弦者,大烏頭煎主之」。「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需要注意的是煎煮法。
  • 赤石脂的功效與作用 5種吃法推薦!
    (《傷寒論》赤石脂禹餘糧湯)4、赤石脂治反胃:赤石脂一升(好膩無砂者),搗羅研,以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生薑湯下十丸,加至二十丸。(《聖惠方》赤石脂丸)5、赤石脂治大腸寒滑,小便精出:赤石脂、乾薑各一兩,胡椒半兩。同為末,醋和丸梧子大。空心及飯前米飲下五、七十丸。
  • 【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100——歷節丸(類風溼性關節炎)
    ,用的就是烏頭的毒性,無毒不能成藥,因為你身體病了就已經很偏了,身體越偏越用大毒藥,這叫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自有惡人魔,身體很偏了,自然有很偏的藥在等著。西藥廠攻擊中藥說這烏頭有烏頭鹼 , 所以是屬於神經性極毒的藥 , 這是因為他們只有去分析生烏頭 ,現在這個中西醫結合的中醫藥的現代科學分析法是最錯誤的東西。
  • 【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62——沉香桂附丸
    服用方法 : 早晚飯前30粒往期內容回顧:【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1白帶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2,退乳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3,記憶力減退【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4,皮膚過敏【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
  • 赤石脂
    十八,九歲開始學習中醫已經有點晚了,這樣要到六十歲以後才能出成就,而且要放棄一切人間的歡愉來扎紮實實打牢自己基本功。學習中醫,要三思而後行!        今天說中藥~~赤石脂:別名 赤符、紅高嶺、赤石土、吃油脂、紅土。
  • 中內-常用方劑彙編-
    尋友小貼士:同學你好,我在尋找研友  中內-常用方劑彙編-五味子 天冬 麥冬 柏子仁 酸棗仁 硃砂(為衣)天台烏藥散(《醫學發明》)天台烏藥 木香 茴香 青皮 高良姜 檳榔 川棟子 巴豆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 天麻 鉤藤 生石決明 川牛膝 桑寄生 杜仲 梔子 黃芩 益母草 朱獲神 夜交藤無比山藥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山藥 肉從蓉 熟地黃 山茱萸 茯神 菟絲子 五味子 赤石脂
  • 【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49——起陽丸(振奮陽氣, 生精) VS 威而剛
    往期內容回顧:【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1白帶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2,退乳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3,記憶力減退【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4,皮膚過敏【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5,通乳丸
  • 《漢唐方劑講解》系列之---痛風丸
    點擊上方」厚典堂「,關注後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倪海廈先生創建的漢唐中醫,有100個成方,方劑內容由紫極書院的紫極先生講解。
  • 一記就能記住:桂林古本<傷寒論>方劑記憶篇!
    :赤石脂太乙禹餘糧  旋覆代赭湯方:旋覆夏赭參甘姜棗  桂枝人參湯方:參術桂甘姜  瓜蒂散:瓜蒂赤小豆  白虎加人參湯:知膏甘粳參  黃芩湯:芩芍甘棗結為症瘕,必有瘧母,急治之,宜鱉甲煎丸。  鱉甲煎丸:鱉柴芩丹膠蟄黃   白虎加桂枝人參湯:知膏甘粳參桂枝  白虎加桂枝湯:知膏甘粳桂  蜀漆散:蜀漆雲母龍骨  柴胡桂薑湯:柴萎芩桂甘姜蠣十九。
  • 漢唐方劑講解HT-062:沉香桂附丸
    註:漢唐方劑講解系列,是紫極先生對倪海廈老師的漢唐100方進行系統透徹的講解,通過他的講解,讓我們對方劑的遣方用藥有了深刻的認識和透徹的了解!
  • 必考必背方劑歌訣【下】
    繼續上期內容,為大家帶來備考方劑歌訣     我們的題庫,中醫執業醫師方劑學已正式上線,背著方歌刷著小程序題庫,沒有比這更好的搭配了!三十一、頭痛79.芎芷石膏湯《醫宗金鑑》芎芷石膏金鑑方,川芎白芷石膏羌,菊花藁本共相配,風熱頭痛應審詳。
  • 【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99——斑龍丸
    往期內容回顧:【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1白帶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2,退乳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3,記憶力減退【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4,皮膚過敏【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5,通乳丸
  • 【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65——膀胱結石及尿道炎
    往期內容回顧:【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1白帶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2,退乳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3,記憶力減退【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4,皮膚過敏【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5,通乳丸
  • 【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97——何首烏丸
    往期內容回顧:【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1白帶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2,退乳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3,記憶力減退【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4,皮膚過敏【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5,通乳丸
  • 【方劑】這些教材裡沒有的方劑考點系統整理!
    聽說長得好看的醫學生都置頂了青橘校園方名後紅色☆→大綱要求考察的一級方劑。方名後綠色☆→大綱要求考察的二級方劑。方劑歌訣中藍色文字→易錯/易混。方劑歌訣中綠色文字→本方君藥。1、下列方劑的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減應用及注意事項。固澀劑:牡蠣散、九仙散、真人養臟湯、四神丸、桑螵蛸散、固衝湯。
  • 【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93——小兒多動症
    往期內容回顧:【連載】漢唐方劑講解——HT-1白帶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2,退乳丸【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3,記憶力減退【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4,皮膚過敏【連載】漢唐方劑講解系列——HT-5,通乳丸
  • 方劑選萃: 二陳湯
    【方論選萃】       明李中梓:肥人多溼,溼挾熱而生痰,火載氣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溼;陳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氣;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溼之功;甘草佐陳皮,同致調和之力(《古今名醫方論》)。      明吳昆:渴而喜飲者易之,不能飲水,雖渴宜半夏也。此溼為本,熱為標,所謂溼極而兼勝己之化,非真象也。又東南之人,溼熱生痰,故丹溪恆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