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書本。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聯繫,給予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聲明:本公眾號注重分享!好資料,書籍,視頻,醫學知識等。
由於公眾號規則更新,需要您給本公眾號設上星標。下次查看文章更方便。另外喜歡我們的不要忘不了「三連點」點讚、點再看、點分享!
北東院【17級,18級,19級 醫方討&臨床研習♝互助】專屬學習群已經建立。
♛群內學習文章範圍☞名家序言、經典條文、古文、病例、基礎診斷,中藥總結、方劑 方藥、考研、英語、中醫學習,名醫公開課,考研公開課。如需進群可加我微信(文末)。
尋友小貼士:同學你好,我在尋找研友
有意想尋找幾位考研的朋友一起學習,促進進步、贏得考研。
獨自摸爬滾打總是艱難的,來自朋友的鼓勵、幫助總能讓我們走到最後,
更是能高效率提高我們學習。你覺得呢?有意者可加我微信(文末)。
中內-常用方劑彙編-
一畫
一貫煎(《柳州醫話》)北沙參 麥冬 當歸身 生地黃 枸杞子 川楝子
二 畫
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半夏 橘紅 茯苓 甘草 生薑 烏梅
二陰煎(《景嶽全書》)生地黃 麥冬 酸棗仁 生甘草 玄參 黃連 茯苓 木通 燈心(或竹葉)
二陳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蒼朮 川樸
二地鱉甲煎(《男科綱目》)生地黃 熟地黃 沙苑子 茯苓 枸杞子 巴戟天
生鰲甲 龜甲 牡丹皮 丹參 白芷 杜仲 桑寄生
十全大補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熟地黃 白芍 當歸 川草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黃芪 肉桂
十灰散(《十藥神書》)大薊 小薊 側柏葉 荷葉 茜草根 梔子 白茅根 大黃 丹皮 棕櫚皮
十棗湯(《傷寒論》)蕪花 甘遂 大戟 大棗
丁香散(《古今醫統》)丁香 柿蒂 炙甘草 高良姜
丁香柿蒂湯(《症因脈宿》)丁香 柿蒂 人參 生薑 砂仁 丁香 香附 人參 麥芽 木
丁香透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白朮 香附 人參 砂仁 丁香 麥芽 木香 肉豆蔻
白豆蔻 神曲 炙甘草 沉香 青皮 厚樸 檀香 陳皮 半夏 草果
七福飲(《景嶽全書》)人參 熟地黃 當歸 白朮 炙甘草 酸棗仁 遠志
七味白朮散(《小兒藥證直訣》)人參 茯苓 炒白朮 甘草 霍香葉 木香 葛根
七味都氣丸(《醫宗己任編》) 地黃 山茱萸 山藥 茯苓 牡丹皮 澤瀉 五味子
人參養榮丸(《中國藥典》2010年版)人參 熟地黃 當歸 白芍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黃芪 陳皮 五味子 肉桂 炒遠志
人參養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人參 熟地黃 當歸 白芍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黃芪
陳皮 五味子 肉桂 炒遠志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木通 車前子 萹蓄 瞿麥 滑石 甘草梢 大黃 梔子 燈心
八珍湯(《正體類要》)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當歸 白芍 川芎 熟地黃 生薑 大棗
三 畫
三才封髓丹(《衛生寶鑑》)天冬 熟地黃 人參 黃柏 砂仁 甘草
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紫蘇子 白芥子 萊菔子
三仁湯(《溫病條辨》)杏仁 飛滑石 白通草 竹葉 厚樸 生仁 半夏
三妙丸(《醫學正傳》)蒼朮 黃柏 川牛膝
三拗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麻黃 杏仁 甘草 生薑
大補元煎(《景嶽全書》)人參 炒山藥 熟地黃 杜仲 枸杞子 當歸 山茱英 炙甘草
大青龍湯(《傷寒論》)麻黃 桂枝 杏仁 甘草 石膏 生薑 大棗
大定風珠(《溫病條辨》)白芍 地黃 麥冬 生龜甲 牡蠣 鱉甲 阿膠 甘草 五味子 火麻仁 雞子黃
大建中湯(《金圓要略》)蜀椒 乾薑 人參 飴糖
大承氣湯(《傷寒論》)大黃 厚樸 積實 芒硝
大柴胡湯(《傷寒論》)柴胡 黃芩 半夏 積實 白芍 大黃 生薑 大棗
大黃甘草湯(《金要略》)大黃 甘草
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 大黃 牡丹皮 桃仁 冬瓜子 芒硝
大黃附子湯(《金匱要略》) 大黃 附子 細辛
大黃蜇蟲丸(《金匱要略》)大黃 黃芩 甘草 桃仁 杏仁 芍藥 幹地黃 乾漆 虻蟲 水蛭 蠐螬 䗪蟲
《千金》葦莖湯(《備急千金要方》) 葦莖 生薏苡仁 冬瓜子 桃仁
《千金》犀角散(《備急千金要方》)犀角(現用水牛角代)黃連 升麻 梔子 茵陳
川茶調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川芎 荊芥 防風 細辛 白芷 薄荷 羌活 甘草
己椒藶黃丸(《金匱要略》) 防己 椒目 葶藶子 大黃
小半夏加茯苓湯(《金嗑要略》)半夏 生薑 茯苓
小青龍加石膏湯(《金匱要略》) 麻黃 桂枝 芍藥 甘草 乾薑 細辛 半夏 五味子 生石膏
小青龍湯(《傷寒論》) 麻黃 芍藥 細辛 乾薑 甘草 桂枝 五味子 半夏
小承氣湯(《傷寒論》)大黃 厚樸 積實
小建中湯(《傷寒論》) 桂枝 芍藥 甘草 生薑 大棗 飴糖
小柴胡湯(《傷寒論》)柴胡 黃芩 半夏 人參 甘草 生薑 大棗
小陷胸湯《傷寒論》 瓜萎實 黃連 半夏
小薊飲子(《濟生方》)生地黃 小蘚 滑石 通草 炒蒲黃 淡竹葉 藕節 當歸 梔子 甘草
四 畫
天王補心丹(《校注婦人良方》) 人參 玄參 丹參 茯苓 桔梗 遠志 生地黃 當歸
五味子 天冬 麥冬 柏子仁 酸棗仁 硃砂(為衣)
天台烏藥散(《醫學發明》)天台烏藥 木香 茴香 青皮 高良姜 檳榔 川棟子 巴豆
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 天麻 鉤藤 生石決明 川牛膝 桑寄生 杜仲
梔子 黃芩 益母草 朱獲神 夜交藤
無比山藥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山藥 肉從蓉 熟地黃 山茱萸 茯神 菟絲子
五味子 赤石脂 巴戟天 澤瀉 杜仲 牛膝
開噤散(《醫學心悟》)人參 黃連 石菖蒲 丹參 石蓮子 茯苓 陳皮 冬瓜子 陳米 荷葉蒂
木香順氣散(《證治準繩》) 木香 青皮 陳皮 甘草 枳殼 川厚樸 香附 蒼朮 砂仁 檳榔
木香檳梅丸(《醫方集解》)木香 香附 青皮 陳皮 積殼 黑醜 檳榔 黃連 黃柏 三稜 莪朮 大黃 芒硝
木防已湯(《金匱要略》) 木防己 石膏 桂枝 人參
不換金正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蒼朮 陳皮(去白) 半夏 厚樸 藿香 甘草 生薑 大棗
五仁丸(《世醫得效方》)桃仁 杏仁 柏子仁 松子仁 鬱李仁 橘皮
五汁安中飲(驗方) 韭汁 牛乳 生薑汁 梨汁 藕汁
五生飲(《世醫得效方》) 生南星 生半夏 生白附子 川烏 黑豆
五皮飲(《華氏中藏經》)桑白皮 橘皮 生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
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鑑》)金銀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五苓散(《傷寒論》)桂枝 白朮 獲莖 豬菱 澤瀉
五磨飲子(《醫方集解》》烏藥 沉香 檳榔 枳實 木香
止嗽散(《醫學心悟》)桔梗 荊芥 紫苑 百部 白前 甘草 陳皮
中滿分消丸(《蘭室秘藏》)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豬苓 半夏 橘皮 乾薑
薑黃 砂仁 澤瀉 知母 黃芩 黃連 枳實 姜厚樸
少腹逐湯(《醫林改錯》)小苗香 乾薑 延胡索 沒藥 當歸 川芎 肉桂 赤芍藥 蒲黃 五靈脂
六一散(《傷寒標本心法類萃》)滑石 甘草
六君子湯(《校注婦人良方》)人參 炙甘草 茯苓 白朮 陳皮 制半夏 生薑 大棗
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熟地黃 山萸肉 幹山藥 澤瀉 牡丹皮 茯苓
六磨湯(《證治準繩》) 沉香 木香 檳榔 烏藥 枳實 大黃
牛黃清心丸(《痘世醫心法》)牛黃 硃砂 黃連 鬱金 黃芩 梔子
化肝煎(《景嶽全書》)青皮 陳皮 芍藥 丹皮 梔子 澤瀉 貝母
化積丸(《類證治裁》) 三稜 莪朮 阿魏 海浮石 香附 雄黃 檳榔 蘇木 瓦楞子 五靈脂
月華丸(《醫學心悟》)天冬 麥冬 生地黃 熟地黃 山藥 百部 沙參
川貝母 阿膠 茯苓 獺肝 三七 白菊花 桑葉
丹參飲(《時方歌括》) 丹參 檀香 砂仁
丹梔逍遙散(《內科摘要》)牡丹皮 梔子 當歸 芍藥 茯苓 白朮 柴胡 甘草 生薑 薄荷
烏頭赤石脂丸(《金匱要略》) 蜀椒 烏頭 附子 乾薑 赤石脂
烏頭湯(《金匱要略》) 麻黃 芍藥 黃芪 甘草 川烏
烏頭桂枝湯(《金匱要略》) 烏頭 桂枝 芍藥 生美 甘草 大棗
烏梅丸(《傷寒論》) 烏梅 黃連 黃柏 人參 當歸 附子 桂枝 蜀椒 乾薑 細辛
雙合湯(《雜病源流犀燭》)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黃 陳皮 半夏 茯苓
桃仁 紅花 白芥子 甘草 鮮竹瀝 生薑汁
五 畫
玉女煎(《景嶽全書》) 石膏 熟地黃 麥冬 知母 牛膝
玉樞丹(《外科正宗》) 山慈菇 續隨子 大戟 麝香 雄黃 硃砂 五倍子
玉屏風散(《醫方類聚》引《究原方》)黃芪 白朮 防風
玉泉丸(《雜病源流犀燭》)人參 黃芪 天花粉 葛根 麥冬 烏梅 甘草 茯苓
玉泉丸(《回春方》)黃連 幹葛 天花粉 知母 麥冬 人參 五味子 生地黃汁
蓮子肉 烏梅肉 當歸 甘草 人乳汁 牛乳汁 甘蔗葉 梨汁 藕汁
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生山藥 生黃芪 知母 葛根 五味子 天花粉 生雞內金
正氣天香散(《保命歌括》)烏藥 香附 乾薑 紫蘇 陳皮
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甘草 小麥 大棗
甘草乾薑湯(《金匱要略》)甘草 乾薑
甘姜苓術湯(《金匱要略》) 甘草 白朮 乾薑 茯苓
甘遂半夏湯(《金匱要略》) 甘遂 半夏 芍藥 甘草
甘露消毒丹(《溫熱經緯》)滑石 茵陳 黃苓 石葛蒲 川貝母 木通 覆香 射幹 連翹 薄荷 白蔻仁
平喘固本湯(驗方) 黨參 五味子 冬蟲夏草 胡桃肉 沉香 靈磁石 臍帶 蘇子 款冬花 法半夏 橘紅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蒼朮 厚樸 陳皮 甘草 生薑 大棗
左歸丸(《景嶽全書》) 熟地黃 山藥 山茱英 菟絲子 枸杞子 川牛膝 鹿角膠 龜甲膠
左歸飲(《景嶽全書》) 熟地黃 山茱萸 枸杞子 山藥 茯苓 甘草
左金丸(《丹溪心法》)黃連 吳茱英
右歸丸(《景嶽全書》)熟地黃 山藥 山茱萸 枸杞子 杜仲 苑絲子 附子 肉桂 當歸 鹿角膠
右歸飲(《景嶽全書》)熟地黃 山藥 山茱萸 枸杞子 甘草 杜仲 附子 肉桂
石韋散(《證治匯補》)石韋 冬葵子 瞿麥 滑石 車前子
龍膽瀉肝湯(丸)(《蘭室秘藏》)龍膽草 澤瀉 木通 車前子 當歸 柴胡 生地黃(近代方中有黃芩、梔子)
歸脾湯(《濟生方》)人參 黃芪 白朮 茯神 酸棗仁 龍眼肉 木香 炙甘草 當歸 遠志 生薑 大棗
四七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蘇葉 半夏 厚樸 茯苓 生薑 大棗
四妙丸(《成方便讀》)黃柏 薏苡仁 蒼朮 牛膝
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黨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四苓散(《丹溪心法》)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四味回陽飲(《景嶽全書》) 人參 制附子 炙甘草 炮姜
四物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當歸 白芍 川芎 熟地黃
四神丸(《證治準繩》)補骨脂 肉豆蔻 吳茱萸 五味子 生薑 大棗
四逆加人參湯(《傷寒論》)附子 乾薑 人參 炙甘草
四逆湯(《傷寒論》)甘草 幹羨 附子
四逆散(《傷寒論》)柴胡 積實 芍藥 炙甘草
四海舒鬱丸(《瘍醫大全》) 青木香 陳皮 海蛤粉 海帶 海藻 昆布 海螵蛸
半夏白朮天麻湯(《醫學心悟》)半夏 白朮 天麻 陳皮 茯苓 甘草 生羨 大棗
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半夏 黃芩 乾薑 人參 黃連 大棗 甘草
半夏厚樸湯(《金旺要略》)半夏 厚樸 茯苓 生薑 蘇葉
生鐵落飲(《醫學心悟》)天冬 麥冬 貝母 膽南星 橘紅 遠志肉 石菖蒲
連翹 茯苓 茯神 玄參 鉤藤 丹參 辰砂 生鐵落
生脈地黃湯(《醫宗金鑑》)人參 麥冬 五味子 地黃 山萸肉 山藥 茯苓 牡丹皮 澤瀉
生脈散(《備急千金要方》)人參 麥冬 五味子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五靈脂 蒲黃
白頭翁湯(《傷寒論》)白頭翁 黃柏 黃連 秦皮
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人參
白虎加桂枝湯(《金匱要略》)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桂枝
白虎湯(《傷寒論》)知母 石膏 粳米 甘草
仙方活命飲(《婦人大全良方》)白芷 貝母 防風 赤芍 當歸尾 甘草
皂角刺 穿山甲 天花粉 乳香 沒藥 金銀花 陳皮
瓜蔞桂枝湯(《金匱要略》)瓜蔞根 桂枝 芍藥 生薑 大棗 炙甘草
瓜蔞雍白半夏湯(《金匱要略》) 瓜蔞 薤白 半夏 白酒
瓜蔞蓮白白酒湯(《金匱要略》)瓜蔞 薤白 白酒
代抵當湯(《證治準繩》)大黃 歸尾 生地黃 穿山甲 芒硝 桃仁 肉桂
加味二妙散(《丹溪心法》)黃柏 蒼朮 當歸 牛膝 防已 萆薢 龜甲
加味不換金正氣散(驗方) 厚樸 蒼朮 陳皮 甘草 覆香 佩蘭 草果 半夏 檳榔 石菖蒲 荷葉
加味四君子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人參 茯苓 白朮 炙甘草 黃蓮 白扁豆
加味四物湯(《金匱翼》) 白芍 當歸 生地黃 川芎 蔓荊子 菊花 黃芩 甘草
加味桔梗湯(《醫學心悟》)枯梗 甘草 貝母 橘紅 銀花 苡仁 葶藶子 白及
加味清胃散(《張氏醫通》)生地黃 丹皮 當歸 黃連 連翹 犀角(現用水牛角代) 升麻 生甘草
加減復脈湯(《溫病條辨》)炙甘草 生地黃 白藥 麥冬 阿膠 火麻仁
加減瀉白散(《醫學發明》) 桑白皮 地骨皮 粳米 甘草 知母 黃岑 桔梗 青皮 陳皮
加減葳蕤湯(《通俗傷寒論》) 葳蕤 蔥白 桔梗 白薇 淡豆豉 薄荷 炙甘草 大棗
聖愈湯(《醫宗金鑑》)人參 黃芪 當歸 白藥 熟地黃 川芎
六 畫
地黃飲子(《宣明論方》)生地黃 巴戟天 山茱萸 石斛 肉從蓉 附子
五味子 肉桂 茯苓 麥冬 石菖蒲 遠志 生薑 大棗 薄荷
地榆散(《驗方》) 地榆 茜根 黃芩 黃連 梔子 茯苓
芍藥甘草湯(《傷寒論》)芍藥 甘草
芍藥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芍藥 當歸 黃連 檳榔 木香 炙甘草 大黃 黃芩 肉桂
芎芷石膏湯(《醫宗金鑑》)川芎 白芷 石膏 菊花 藁本 羌活
百合固金湯(《醫方集解》)熟地黃 生地黃 當歸 白芍 甘草 桔梗 玄參 貝母 麥冬 百合
至寶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硃砂 麝香 安息香 金銀箔 犀角(現用水牛角代)
牛黃 琥珀 雄黃 玳瑁 龍腦
當歸六黃湯(《蘭室秘藏》)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芩 黃柏 黃連 黃芪
當歸龍薈丸(《宣明論方》)當歸 龍膽草 梔子 黃連 黃苓 黃柏 大黃 青黛 蘆薈 木香 麝香
當歸四逆湯(《傷寒論》)當歸 桂枝 芍藥 細辛甘草 通草 大棗
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惑論》) 黃芪 當歸
回陽救急湯(《傷寒六書》)附子 乾薑 肉桂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 甘草 五味子 半夏
交泰丸(《韓氏醫通》)黃連 肉桂
安宮牛黃丸(《溼熱條辨》)牛黃 鬱金 犀角(現用水牛角代)黃連 硃砂
冰片 珍珠 梔子 雄黃 黃芩 麝香 金箔衣
安神定志丸(《醫學心悟》) 人參 茯苓 獲神石菖蒲 姜遠志 龍齒
硃砂安神丸(《醫學發明》)硃砂 黃連 炙甘草 生地黃 當歸
竹葉石膏湯(《傷寒論》)竹葉 石膏 麥冬 人參半夏 甘草 梗米
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 當歸 生地黃 桃仁 紅花 枳殼 赤芍 柴胡 甘草 桔梗 川草 牛膝
舟車丸(《景嶽全書》)甘遂 芫花 大戟 大黃 黑醜 木香 青皮 陳皮 輕粉 檳榔
如金解毒散(《景嶽全書》)桔梗 甘草 黃芩 黃柏 梔子黃連
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防己 黃芪 白朮甘草 生薑 大棗
防風湯(《宣明論方》) 防風 甘草 當歸 茯苓 官桂 秦艽 葛根 麻黃 生薑 大棗 杏仁 黃芩
防風通聖散(《宣明論方》)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薄荷 大黃 芒硝 連翹 麻黃
石膏 桔梗 黃芩 白朮 梔子 荊芥 滑石 甘草 生薑
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生地黃 木通 竹葉 甘草
導痰湯(《校注婦人良方》)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積實 制南星 生薑
陽和湯(《外科證治全生集》)熟地黃 麻黃鹿角膠 白芥子 肉桂 生甘草 炮姜炭
七 畫
麥門冬湯(《金要略》)麥冬 人參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棗
麥味地黃丸(《醫級》)熟地黃 山茱萸 幹山藥 澤瀉 茯苓 牡丹皮 麥冬 五味子
杜仲丸(《醫學入門》)杜仲 龜甲 黃柏 知母 枸杞子 五味子 當歸 芍藥 黃芪 補骨脂 豬脊髓
杞菊地黃丸(《醫級》) 枸杞子 菊花 熟地黃 山茱英 山藥 澤瀉 牡丹皮 茯苓
杏蘇散(《溫病條辨》)蘇葉 半夏 茯苓 前胡 桔梗 積殼 甘草 生薑 大棗 橘皮 杏仁
更衣丸(《先醒齋醫學廣筆記》)蘆薈 硃砂
蘇子降氣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紫蘇子 橘皮 半夏 當歸 前胡 厚樸 肉桂 甘草 生薑
蘇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蘇合香 冰片靡香 安息香 青木香 香附
白檀香 丁香 沉香 蓽蘢 燻陸香 白朮 訶子 硃砂 犀角(現用水牛角代)
還少丹(《醫方集解》)熟地黃 枸杞子 山萸肉 肉蓉 遠志 巴戟天 小茴香
杜仲 懷牛膝 楮實子 茯苓 山藥 大棗 五味子 石菖蒲 人參
連樸飲(《霍亂論》)厚樸 黃連 石菖蒲 半夏 香豉 梔子 蘆根
連理湯(《張氏醫通》)人參 白朮 炙甘草 乾薑 茯苓 黃連
吳英湯(《傷寒論》)吳茱萸 人參 大棗 生薑
羌活勝溼湯(《內外傷辨惑論》)羌活 獨活 藁本 防風 炙甘草 川芎 蔓荊子
沙參麥冬湯(《溫病條辨》)北沙參 玉竹 麥冬 天花粉 白扁豆 桑葉 生甘草
沙參清肺湯(驗方) 北沙參 生黃芪 太子參 合歡皮 白及 生甘草 桔梗 苡仁 冬瓜子
沉香散(《金匱翼》)沉香 石韋 滑石 當歸 橘皮 白芍 冬葵子 甘草 王不留行
良附丸(《良方集腋》)高良 姜香附
啟膈散(《醫學心悟》)沙參 茯苓 丹參 川貝 鬱金 砂仁殼 荷葉蒂 杵頭糠
啟陽娛心丹(《辨證錄》)茯苓 人參 遠志 茯神 菖蒲 甘草 橘紅 砂仁
柴胡 苑絲子 白朮 生棗仁 當歸 白芍 山藥 神曲
補天大造丸(《醫學心悟》)人參 白朮 當歸 黃芪 棗仁 遠志 芍藥 山藥
茯苓 枸杞 熟地黃 紫河車 龜甲 鹿角
補中益氣湯(《脾胃論》) 人參 黃芪 白朮 甘草 當歸 陳皮 升麻 柴胡
補氣運脾湯(《醫學統旨》)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黃芪 陳皮 砂仁 半夏曲 生薑 大棗
補血榮筋丸(《杏苑生春》)肉從蓉 牛膝 天麻 木瓜 鹿茸 熟地黃 英絲子 五味子
補肝湯(《醫宗金鑑》)當歸 熟地黃 白芍 川芎 酸棗仁 木瓜 甘草
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當歸尾 川芎 黃芪 桃仁 紅花 地龍 赤芍
補肺湯(《永類鈴方》)人參 黃芪 熟地黃 五味子 紫苑 桑白皮
補肺湯(《備急千金要方》)黃芪 甘草 鍾乳 人參 桂心 幹地黃 茯苓 白石英
厚樸 桑白皮 乾薑 紫莞 橘皮 當歸 五味子 遠志 麥冬
補虛湯(《聖濟總錄》)黃芪 茯苓 甘草 五味子 乾薑 半夏 厚樸 陳皮
補髓丹(《百一選方》) 杜仲 補骨脂 鹿茸 沒藥 胡桃肉
牡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煅牡蠣 黃芪 麻黃根 浮小麥
何人飲(《景嶽全書》)何首烏 人參 當歸 陳皮 生薑
身痛逐痰湯(《醫林改錯》) 秦艽 川芎 桃仁 紅花 甘草 羌活 沒藥 當歸 靈脂 香附 牛膝 地龍
龜鹿二仙膠(膏)(《醫便》)鹿角 龜甲 人參 枸杞子
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炮附子 人參 白朮 炮姜 炙甘草
附子理苓湯(《內經拾遺》)人參 白朮 乾薑 甘草 黑附子 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桂枝
附子粳米湯(《金匱要略》)炮附子 粳米 半夏 甘草 大棗
妙香散(《沈氏尊生書》)山藥 茯苓 茯神 遠志 黃芪 人參 桔梗 甘草 木香 辰砂 麝香
純陽正氣丸(《中國藥典》2010年版)藿香 姜半夏 木香 陳皮 丁香 肉桂 蒼朮
白朮 茯苓 硃砂 硝石 硼砂 雄黃 煅金礞石 麝香 冰片
八 畫
苓甘五味姜辛湯(《金匱要略》)茯苓 甘草 五味子 乾薑 細辛
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茯苓 桂枝 白朮 甘草
虎潛丸(《丹溪心法》)龜甲 黃柏 知母 熟地黃 白芍藥 鎖陽 陳皮 虎骨(現用狗骨代) 乾薑
明日地黃丸(《中藥成方配本》)熟地黃 萸肉 懷山藥 丹皮 茯苓 澤瀉 當歸
白芍 杞子 白菊花 白蒺藜 石決明
河車大造丸(《扶壽精方》)紫河車 熟地黃 天冬 麥冬 杜仲 牛膝 黃柏 龜甲
瀉心湯(《金匱要略》) 大黃 黃連 黃芩
瀉白散(《小兒藥證直訣》)桑白皮 地骨皮 生甘草 梗米
定志丸(《備急千金要方》)人參 茯神 石葛蒲 遠志 甘草 (一方有獲苓 白朮 麥冬)
定喘湯(《攝生眾妙方》)白果 麻黃 桑白皮 款冬花 半夏 杏仁 蘇子 黃芩 甘草
定癇丸(《醫學心悟》)天麻 川貝 法夏 雲苓 茯神 膽南星 石菖蒲 全蠍(去尾)
僵蠶 琥珀粉 燈心草 陳皮 遠志 丹參 麥冬 硃砂粉 竹瀝 薑汁
實脾飲(《濟生方》)附子 乾薑 白朮 甘草 厚樸 木香 草果 木瓜 檳榔 茯苓 生薑 大棗
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鑑》)知母 黃柏 熟地黃 山茱萸 山藥 茯苓 丹皮 澤瀉
金水六君煎(《景嶽全書》)當歸 茯苓 半夏 熟地黃 陳皮 炙甘草
金鈴子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金鈴子 延胡索
《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桂枝 附子 幹地黃 山茱萸 山藥 茯苓 丹皮 澤瀉
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沙苑蒺藜 芡實 蓮須 龍骨 牡蠣 蓮子
炙甘草湯(《傷寒論》)炙甘草 生薑 桂枝 人參 生地黃 阿膠 麥冬 火麻仁 大棗
駐車丸(《中國藥典》2010年版)黃連 當歸阿膠 炮姜
參蘇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參 蘇葉葛根 前胡 法半夏 茯苓 橘紅 甘草
桔梗 枳殼 木香 陳皮 生薑 大棗
參附再造丸(《通俗傷寒論》)人參 附子 桂枝 羌活 黃蓮 細辛 炙甘草 防風
參附湯(《婦人大全良方》)人參 熟附子 姜 棗
參附龍牡湯(《方劑學》)人參 制附子 龍骨 牡蠣
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參 茯苓 白朮 桔梗 山藥 甘草 白扁豆 蓮子肉 砂仁 薏苡仁
參蛤散(《普濟方》)人參 蛤蚧
九 畫
春澤湯(《醫方集解》)白朮 桂枝 豬苓 澤瀉 獲苓 人參
封髓丹(《醫宗金鑑》)黃柏 砂仁 甘草
枳術丸(《脾胃論》)積實 白朮
枳實導滯丸(《內外傷辨惑論》)大黃 枳實 黃芩 黃連 神曲 白朮 茯苓 澤瀉
枳實消痞丸(《蘭室秘藏》)幹生薑 炙甘草 麥芽曲 白茯苓 白朮 半夏曲 人參 厚樸 枳實 黃連
枳實薤蓮白桂枝湯(《金匱要略》)枳實 厚樸 薤白 桂枝 瓜蔞實
柏葉湯(《金要略》)側柏葉 乾薑 艾葉 馬通汁
梔子清肝湯(《外科正宗》) 梔子 牡丹皮 黃芩 黃連 牛蒡子 柴胡 川芎 白芍 石膏 當歸 甘草
梔子清肝湯(《類證治裁》)梔子 牡丹皮 柴胡 當歸 白芍 茯苓 川芎 牛蒡子 甘草
梔子柏皮湯(《傷寒論》) 梔子 甘草 黃柏
荊防達表湯(《時氏處方》)荊芥 防風 蘇葉白芷 橘紅 杏仁 赤苓 生薑 蔥頭 炒建曲
荊防敗毒散(《外科理例》)荊芥 防風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茯苓 桔梗 甘草 (+人參)
茜根散(《重訂嚴氏濟生方》)茜根 黃苓 阿膠(蛤粉炒) 側柏葉 生地黃 甘草(炙)
茜根散(《景嶽全書》) 茜草根 黃芩 阿膠 側柏葉 生地黃 炙甘草
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茵陳蒿 桂枝 茯苓 白朮 澤瀉 豬苓
茵陳術附湯(《醫學心悟》)茵陳蒿 白朮 附子 乾薑 炙甘草 肉桂
茵陳蒿湯(《傷寒論》)茵陳蒿 梔子 大黃
厚樸三物湯(《金匱要略》)厚樸 大黃 積實
厚樸麻黃湯(《金匱要略》)厚樸 麻黃 石膏 杏仁 半夏 五味子 乾薑 細辛
牽正散(《楊氏家藏方》)白附子 僵蠶 全蠍
胃苓湯(《丹溪心法》)蒼朮 厚樸 陳皮 甘草 生薑 大棗 桂枝 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濟川煎(《景嶽全書》)當歸 牛膝 肉蓯蓉 澤瀉 升麻 積殼
《濟生》腎氣丸(《濟生方》)熟地黃 山藥 山茱萸 丹皮 茯苓 澤瀉 炮附子 官桂 川牛膝 車前子
洗心湯(《辨證錄》)人參 甘草 半夏 陳皮石菖蒲 附子 茯神 棗仁 神曲
活人敗毒散(敗毒散)(《南陽活人書》)人參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殼 桔梗 茯苓 甘草 生薑
活絡效靈丹(《醫學衷中參西錄》)當歸 丹參 生乳香 生沒藥
養心湯(《證治準繩》)黃芪 茯苓 茯神 當歸川 炙甘草 半夏 曲柏子仁 酸棗仁 遠志 五味子 人參 肉桂
宣痺湯(《溫病條辨》)防己 杏仁 連翹 滑石 薏苡仁 半夏 蠶砂 赤小豆皮 梔子
神術散(《醫學心悟》)蒼朮 陳皮 厚樸 甘草 覆香 砂仁
神犀丹(《溫熱經》)犀角(現用水牛角代)石菖蒲 黃芩 生地黃 銀花
金汁 連翹 板藍根 淡豆豉 玄參 天花粉 紫草
香蘇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香附 紫蘇 陳皮 甘草
香連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黃連 木香
香茸丸(《證治準繩》) 麝香 鹿茸 糜茸 肉蓯蓉 熟地黃 沉香 五味子 茯苓 龍骨
香附旋覆花湯(《溫病條辨》)生香附 旋覆花 蘇子霜 薏苡仁 半夏 茯苓 橘皮
香砂六君子湯(《時方歌括》)木香 砂仁 陳皮 半夏 黨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柴胡 瓜蔞跟 當歸 紅花 甘草 穿山甲 大黃 桃仁
順氣導痰湯(驗方) 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生薑 膽南星 枳實 木香 香附
保元湯(《博愛心鑑》)人參 黃芪 肉桂 生薑 甘草
保和丸(《丹溪心法》)神曲 山楂 茯苓 半夏 陳皮 連翹 萊菔子
保真湯(《十藥神書》)人參 黃芪 白朮 甘草赤茯苓 白茯苓 五味子 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天冬 麥冬 赤芍 白芍 柴胡 厚樸 地骨皮 黃柏 知母 蓮心 陳皮 生薑 大棗
獨參湯(《景嶽全書》)人參
獨活寄生湯(《備急千金要方》)獨活 桑寄生 秦艽 防風 細辛 當歸 芍藥
川芎 幹地黃 杜仲 牛膝 人參 茯苓 甘草 桂心
十畫
秦艽鱉甲散(《衛生寶鑑》)地骨皮 柴胡 秦艽 知母 當歸 鱉甲 青蒿 烏梅
真人養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訶子 罌粟殼 肉豆蔻 白朮 人參 木香 肉桂 炙甘草 當歸 白芍
真武湯(《傷寒論》)炮附子 白朮 茯苓 芍藥 生薑
桂附理中湯(《證治寶鑑》)肉桂 附子 乾薑 人參 白朮 炙甘草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傷寒論》)桂枝 炙甘草 龍骨 牡蠣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傷寒論》)桂枝 芍藥 生薑 炙甘草 大棗 厚樸 杏仁
桂枝加黃芪湯(《金匱要略》)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薑 大棗 黃蓮
桂枝芍藥知母湯(《金匱要略》)桂枝 芍藥 炙甘草 麻黃 生薑 白朮 知母 防風 炮附子
桂枝湯(《傷寒論》)桂枝 芍藥 生薑 炙甘草 大棗
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桂枝 茯苓 芍藥 牡丹皮 桃仁
枯梗湯(《傷寒論》)桔梗 生甘草
枯梗杏仁煎(《景嶽全書》)桔梗 杏仁 甘草 銀花 貝母 枳殼 紅藤 連翹 夏枯草 百合 麥冬 阿膠
桃仁紅花煎(《素庵醫案》)丹參 赤芍 桃仁 紅花 香附 延胡索 青皮 當歸 川芎 生地黃
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鑑》)桃仁 紅花 當歸熟地黃 白芍 川芎
桃紅飲(《類證治裁》)桃仁 紅花 川芎 當歸尾 威靈仙
桃花湯(《傷寒論》)赤石脂 乾薑 粳米
桃核承氣湯(《傷寒論》)桃仁 大黃 桂枝 甘草 芒硝
柴胡桂枝幹薑湯(《傷寒論》)柴胡 桂枝幹姜 瓜蔞根 黃芪 牡蠣 炙甘草
柴胡疏肝散(《景嶽全書》)陳皮 柴胡 枳殼 芍藥 炙甘草 香附 川芎
柴胡截瘧飲(《醫宗金鑑》)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 半夏 常山 烏梅 檳榔 桃仁 生薑 大棗
柴枳半夏湯(《醫學入門》)柴胡 黃芩 半夏 瓜萎仁 積殼 桔梗 杏仁 青皮 甘草
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柴胡 白朮 白芍 當歸 茯苓 炙甘草 薄荷 煨姜
涼腐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川大黃 樸硝 甘草 梔子 薄荷 黃芩 連翹 竹葉 蜂蜜
消渴方(《丹溪心法》)黃連末 天花粉末 生地黃汁 藕汁 人乳汁 薑汁 蜂蜜
潤腸丸(《沈氏尊生書》》當歸 生地黃 麻仁 桃仁 枳殼
海藻玉壺湯(《醫宗金鑑》)海藻 昆布 海帶 半夏 陳皮 青皮 連翹 浙貝母 當歸 川芎 獨活 甘草
滌痰湯(《濟生方》)制半夏 制南星 陳皮 枳實 茯苓 人參 石菖蒲 竹茹 甘草 生薑
益胃湯(《溫病條辨》) 沙參 麥冬 冰糖 生地黃 玉竹
燒鹽方(《醫方集解》)單用燒鹽熟水調飲,以指探吐
調營飲(《證治準繩》) 莪朮 川芎 當歸 延胡索 赤芍 瞿麥 大黃 檳椰 陳皮 大腹皮
葶藶 赤茯苓 桑白皮 細辛 官桂 炙甘草 姜 棗 白芷
髒連丸(《中國藥典》2010年版)黃連 黃芩 當歸 地黃 赤芍 豬大腸 炒槐花 地榆炭 槐角 阿膠 荊芥
射幹麻黃湯(《金圓要略》) 射幹 麻黃 細辛 紫菀 款冬花 半夏 五味子 生薑 大棗
皺肺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貝母 知母 秦艽 阿膠 款冬花 紫苑茸 百部 糯米 杏仁
通幽湯(《蘭室秘藏》)生地黃 熟地黃 桃仁泥 紅花 當歸 炙甘草 升麻
通脈四逆湯(《傷寒論》)生附子 乾薑 甘草
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 赤芍 川芎 桃仁 紅花 老蔥 鮮姜 紅棗 麝香 酒
通瘀煎(《景嶽全書》)當歸尾 山楂 香附 紅花 烏藥 青皮 木香 澤瀉
桑白皮湯(《景嶽全書》)桑白皮 半夏 蘇子 杏仁 貝母 黃芩 黃連 梔子
桑杏湯(《溫病條辨》)桑葉 杏仁 沙參 浙貝母 淡豆鼓 梔子 梨皮
桑菊飲(《溫病條辨》)桑葉 菊花 杏仁 連翹 薄荷 桔梗 甘草 蘆根
十一畫
理中丸(《傷寒論》)人參 乾薑 甘草 白朮
黃土湯(《金匱要略》)灶心黃土 甘草 幹地黃 白朮 炮附子 阿膠 黃芩
黃連上清丸(《古今醫方集成》)黃芩 黃連 黃柏 梔子 菊花 桔梗 薄荷
川芎 大黃 連翹 當歸 葛根 玄參 花粉 薑黃
黃連阿膠湯(《傷寒論》)黃連 黃芩 阿膠 白芍 雞子黃
黃連清心飲(《沈氏尊生書》)黃連 生地黃當歸 甘草 酸棗仁 茯神 遠志 人參 蓮子肉
黃連溫膽湯(《備急千金要方》)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枳實 竹茹 黃連 大棗
黃連解毒湯(《外治秘要》)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黃芪湯(《金匱翼》)黃芪 陳皮 火麻仁 白蜜
黃芪建中湯(《金既要略》)黃芪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薑 大棗 飴糖
菖蒲鬱金湯(《溫病條辨》)石菖蒲 鬱金 炒梔子 鮮竹葉 牡丹皮 連翹 燈心 木通 淡竹瀝 紫金片
控誕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甘遂 大戟 白芥子
麻子仁丸(《傷寒論》)麻子仁 芍藥 枳實 大黃 厚樸 杏仁
麻杏石甘湯(《傷寒論》) 麻黃 杏仁 石膏 炙甘草
麻黃湯(《傷寒論》) 麻黃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論》)麻黃 杏仁 生梓白皮 連翹 赤小豆 甘草 生薑 大棗
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麻黃 附子 細辛
鹿角膠丸(《醫學正傳》)鹿角膠 鹿角霜 熟地黃 川芎 牛膝 白茯苓 苑絲子
人參 當歸 白朮 杜仲 虎脛骨 龜甲
鹿茸補澀丸(《沈氏尊生書》)人參 黃芪 菟絲子 桑嫖峭 蓮子肉 茯苓 肉桂
山藥 附子 鹿茸 桑皮 龍骨 補骨脂 五味子
旋覆代赭湯(《傷寒論》)旋覆花 代赭石 人參 生薑 炙甘草 半夏 大棗
清開靈(《新編中成藥臨床應用》1997年版) 膽酸 水牛角 黃芩苷 珍珠層粉 梔子 板藍根 金銀花
清中湯(《證治準繩》引《醫學統旨》)黃連 梔子 半夏 茯苓 陳皮 草豆蔻 甘草
清金化痰湯(<醫學統旨》) 黃芩 梔子 枯梗 麥冬 桑白皮 貝母 知母 瓜萎仁 橘紅 茯苓 甘草
清肺飲(《證治匯補》)茯苓 黃芩 桑白皮 麥冬 車前子 梔子 木通 澤瀉
清胃散(《蘭室秘藏》) 當歸 生地黃 牡丹皮 升麻 黃連
清骨散(《證治準繩》) 銀柴胡 胡黃連 秦艽 鱉甲 地骨皮 青蒿 知母甘草
清營湯(《溫病條辨》)犀角(現用水牛角代) 生地黃 玄參 竹葉心 麥冬 丹參 黃連 銀花 連翹
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 西洋參 石斛 麥冬 黃連 竹葉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清瘴湯(驗方) 青蒿 柴胡 茯苓 知母 陳皮 半夏黃芩 黃連 枳實 常山 竹茹 益元散
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 桑葉 石膏 杏仁 甘草 麥冬 人參 阿膠 炒胡麻仁 炙枇杷葉
羚羊角湯(《醫醇滕義》)羚羊角 龜甲 生地黃 牡丹皮 白芍 柴胡 薄荷 蟬衣 菊花 夏枯草 生石決明
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羚羊角 桑葉 川貝母 鮮生地黃 鉤藤 菊花 白芍藥 生甘草 鮮竹茹 茯神
銀翹散(《溫病條辨》) 金銀花 連翹 淡豆豉 牛蒡子 薄荷 荊芥穗 桔梗 甘草 竹葉 鮮蘆根
豬苓湯(《傷寒論》)豬苓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
十 二畫
越婢加半夏湯(《金匱要略》)麻黃 石膏 生薑 大棗 甘草 半夏
越婢加術湯(《金匱要略》)麻黃 石膏 生薑 大棗 甘草 白朮
越鞠丸(《丹溪心法》)川芎 蒼朮 香附 梔子 神曲
椒目瓜菱湯(《醫醇滕義》)川椒目 瓜蔞仁葶藶子 桑白皮 紫蘇子 半夏 茯苓 橘紅 蒺藜 生薑
葛根湯(《傷寒論》)葛根 麻黃 桂枝 生薑 甘草 芍藥 大棗
葛根芩連湯(《傷寒論》) 葛根 黃芩 黃連 炙甘草
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葶藶子 大棗
蔥白七味飲(《外臺秘要》)蔥白連根 幹葛根 新豉 生薑 麥冬 幹地黃
硝石礬石散(《金匱要略》)硝石 礬石
紫雪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滑石 石膏 寒水石 磁石 羚羊角 青木香 犀角(現用水牛角代)
沉香 丁香 升麻 玄參 甘草 樸硝 硃砂 麝香 黃金 硝石
黑錫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黑錫 硫黃 川楝子 胡蘆巴 木香 炮附子 肉豆蔻
陽起石 沉香 茴香 肉桂 補骨脂
痛瀉要方(《景嶽全書》)白朮 白芍 防風 炒陳皮
如有需要word,可點擊「原文連結」輸入提取碼即可進行下載。
提取碼: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