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就能記住:桂林古本<傷寒論>方劑記憶篇!

2021-02-12 岐黃學習資料共享平臺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岐黃學習資料共享平臺」,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還可按提示步驟免費領取「醫學資料」,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哦!

一.六經總綱

太陽,脈浮而急數,發熱,無汗,煩躁,宜麻黃湯。

麻黃湯:麻桂杏甘

陽明,脈大而數,發熱,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湯,不差與承氣湯。

白虎湯:知膏甘粳  

大承氣湯:厚枳硝大黃  

小承氣湯:厚枳實大黃

調胃承氣湯:甘草硝大黃

少陽,脈弦而急,口苦,咽幹,頭暈,目眩,往來寒熱,熱多寒少,宜小柴胡湯,不差與大柴胡湯。

小柴胡湯:柴夏芩參甘姜棗

大柴胡湯:柴夏芩枳芍黃姜棗 

太陰,脈濡而大,發熱,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朮厚樸石膏黃芩甘草湯。

芩術茯甘厚膏湯:芩術茯甘厚膏

少陰,脈沉細而數,手足時厥時熱,咽中痛,小便難,宜附子細辛黃連黃芩湯。

芩連辛附湯:芩連辛附

厥陰,脈沉弦而急,發熱時悚,心煩嘔逆,宜桂枝當歸湯,吐蛔者,宜烏梅丸。

桂枝當歸湯:桂芍甘夏歸柏

烏梅丸:烏桂姜附椒參歸辛連柏

傳經變病入腑臟兩感於寒者,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煩滿而渴,脈時浮時沉,時數時細,大青龍湯加附子主之。

大青龍加附子湯:麻桂杏甘姜棗膏附子

二日陽明受之,即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語,脈時高時卑,時強時弱,宜大黃石膏茯苓白朮枳實甘草湯

枳術茯甘黃膏湯:枳術茯甘黃膏

三日少陽受之,即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脈乍弦乍急,乍細乍散,宜當歸附子湯主之。

當歸附子湯:歸參連柏附

二.溫病脈證並治

小柴胡加黃連牡丹湯:柴蔞芩參甘姜棗連丹

知地連膠湯:知地連膠

芩連膏甘湯:芩連膏甘

芩黃地丹湯:芩黃地丹

芩連芍梔丹湯:芩連芍梔丹湯

豬苓加連丹湯:豬茯澤膠滑連丹

  連芩膠甘湯:連芩膠甘

  芩膏杏甘湯:芩膏杏甘

  秦柏茯地澤湯:秦柏茯地澤

  大黃香蒲湯:連蒲黃地丹

  茯苓術甘湯:茯茯術甘

  桂枝去桂加芩丹湯:芩芍甘姜棗丹皮

  調胃承氣湯:甘硝大黃

  黃連阿膠湯:芩連芍膠雞

  梔子湯:芩梔夏甘

  白虎加地黃湯:知膏甘粳地

  百合地丹茯夏湯:合地丹茯夏

三.傷暑脈證並治

  竹葉石膏湯:竹膏甘粳參夏冬

  白虎加黃連阿膠湯:知膏甘粳參連膠

  百合地黃加牡蠣湯:合地黃蠣

  栝蔞茯苓湯:連蔞夏茯甘

  竹茹半夏湯:茹蔞茯夏

  白虎加人參湯:知膏甘粳參

  豬苓加人參湯:豬茯澤膠滑參

  一物瓜蒂湯:香瓜蒂催吐行皮水

   連夏膏甘湯:連夏膏甘

  白虎加參桂芍湯:知膏甘粳參桂芍

  人參石膏湯:竹連夏參膏

四.熱病脈證並治

  芩連瀉心湯:芩連二味

芩連半夏豬膽汁湯:芩連夏豬膽

大黃厚樸甘草湯:厚甘大黃

  連夏膏甘湯:連夏膏甘

  地柏連夏湯:地柏連夏

五.溼病脈證並治

  桂芪茯辛湯:芪桂茯辛

  桂術茯辛湯:桂術茯辛

  桂枝湯:桂芍甘姜棗

  麻黃湯:麻桂杏甘

  麻桂各半湯:麻黃湯桂枝湯六合

  茯厚術湯:茯厚術

  麻黃茯苓湯:麻術茯己赤

  理中湯:參術姜甘

  小青龍湯:麻桂芍甘姜夏辛味

  五苓散:豬茯澤桂術

  鼻塞方:蒲灰麻辛莢

  麻黃加術湯:麻桂杏甘術

  麻杏薏甘湯:麻杏薏甘

  防己黃芪湯:防己芪術甘姜棗

  桂枝附子湯:桂附甘姜棗

  白朮附子湯方:術附甘姜棗

  甘草附子湯:桂術附甘

六.傷燥病脈證並治

  竹膏杏甘湯:竹膏杏甘

  麻仁白蜜煎:麻仁白蜜

  梔翹蔞甘湯:梔翹蔞甘

芩蔞夏枳丹湯:芩蔞夏枳丹

  白虎湯:知膏甘粳

  地柏茯蔞湯:地柏茯蔞根

七.傷風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小柴胡湯:柴夏芩參甘姜棗

  柴枳芍甘湯:柴枳芍甘

  芩連冬桔甘湯:芩連冬桔甘

  桂枝去桂加茯術湯:茯術芍甘姜棗

  厚枳術甘湯:厚枳術甘

  枳芍桔甘湯:枳芍桔甘

枳芍桔甘加丹地湯:枳芍桔甘丹地

  柴胡桂枝湯:柴夏芩參甘姜棗桂芍

八.寒病脈證並治

  桂枝加葛根湯:桂芍甘姜棗葛根

姜術茯甘湯:姜術茯甘

  小柴胡湯(見傷風)

  柴夏芩芍甘湯:柴夏芩芍甘

  通脈四逆湯:參附姜甘

  甘草瀉心湯:連夏芩參甘姜棗

  理中湯:參術姜甘

  枳術茯甘湯:枳術茯甘

  甘草乾薑湯:甘姜二味

枳桔夏橘姜甘湯:枳桔夏橘姜甘

九.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桂枝湯:桂芍甘姜棗

  桂枝加葛根湯:葛桂芍甘姜棗

  桂枝加厚杏湯:桂芍甘姜棗厚杏

桂枝加附子湯:桂芍甘姜棗附子

  桂枝去芍藥湯:(即桂枝湯原方去芍藥)

  桂枝去芍加附子湯:桂附甘姜棗

  桂枝麻黃各半湯:(麻黃湯見後卷)

  桂枝二麻黃一湯:

  白虎湯:知膏甘粳

  白虎加人參湯:白虎湯加參

  桂枝二越婢一湯:桂芍甘姜棗麻膏甘姜棗

  桂枝去桂加茯術湯:術芍茯甘姜棗

  甘草乾薑湯:甘姜二兩

  芍藥甘草湯:甘芍四兩

  調胃承氣湯:甘硝大黃

  四逆湯方:參甘附姜

  地黃半夏蠣棗湯:夏棗蠣地

  芩夏膏甘澤竹湯:芩夏膏甘澤竹

九.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其汗。

  葛根湯:葛麻桂芍甘姜棗

  葛根加半夏湯:葛麻桂芍甘姜棗夏

  芩連葛甘湯:芩連葛甘

  麻黃湯:麻桂杏甘

  小柴胡湯:柴夏芩參甘姜棗

  大青龍湯:麻桂杏甘姜棗膏

  小青龍湯:麻桂芍甘姜夏辛味

  桂枝加厚杏湯:桂芍甘姜棗厚杏

 乾薑附子湯:乾薑附子

  桂枝去芍加姜參湯:桂參甘姜棗

  麻杏膏甘湯:麻杏膏甘

  桂枝甘草湯:桂枝甘草

  桂茯甘棗湯:桂茯甘棗

  奔豚湯:芎歸葛夏芩桂芍甘姜

  生薑甘參厚夏湯:生薑甘參厚夏

  桂茯術甘湯:桂茯術甘

  芍甘附湯:芍甘附

  茯苓四逆湯:參附甘姜茯

  五苓散:豬茯澤桂術

  茯苓甘草湯:桂姜茯甘

  梔子乾薑湯:梔姜

  梔子甘草豉湯:梔甘豉

  梔子生薑豉湯:梔姜豉

  梔子豉湯:梔豉

  梔厚枳湯:梔枳厚

  真武湯:茯芍術附姜

  禹餘糧丸:禹味茯參附姜

  小柴胡湯:柴夏芩參甘姜棗

  小建中湯:桂芍甘姜棗膠飴

  大柴胡湯:柴夏芩芍枳黃姜棗

  柴胡加芒消湯:柴夏芩參甘姜棗硝

  桃仁承氣湯:桂甘桃黃芒

  柴胡加龍蠣湯:柴夏芩參桂姜棗黃鉛茯龍蠣

  參地茯龍蠣湯:龍蠣參地茯

  桂枝去芍加龍蠣救逆湯:桂甘姜棗龍蠣

  桂枝加桂湯:桂芍甘姜棗

  桂甘龍蠣湯:桂甘龍蠣

  抵當湯:虻蛭桃大黃

  抵當丸:虻蛭桃大黃

九.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髒結者,五臟各具,寒熱攸分,宜求血分,雖有氣結,皆血為之。何髒結,無陽證不可攻。

肝臟結

吳茱萸湯:吳萸參姜棗

  桂枝當歸桃枳丹湯:桂歸桃枳丹

  心臟結

翹夏豆膠湯:翹夏膠小豆

  連夏桃茯膠湯:連夏桃茯膠

  肺臟結

百合貝母茯桔湯:合桔茯貝

  萎藶丹桔湯:萎藶丹桔

  脾臟結

  術枳桃薑湯:術枳桃姜

  厚枳大黃夏甘湯:厚枳夏甘大黃

腎臟結

桂茯棗甘湯:桂茯棗甘

  桂茯枳芍甘湯:桂茯枳芍甘

結胸病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於裡,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早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誤下故也。

  大陷胸丸:葶杏硝黃和蜜遂

  大陷胸湯:遂硝大黃

  五苓散:豬茯澤桂術

  大柴胡湯:柴夏芩枳芍大黃姜棗

  小陷胸湯:連蔞夏

  文蛤散:文蛤麻膏杏甘姜棗

  白散:桔巴貝

  小柴胡湯:柴夏芩參甘姜棗

  柴胡桂枝湯方:桂芍柴夏芩參甘棗姜

  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萎芩桂甘姜蠣

  半夏瀉心湯方:連夏芩姜參甘棗

  小青龍湯方:麻桂芍甘姜夏辛味

  十棗湯方:遂芫戟十棗

  芩連黃瀉心湯:芩連大黃

  附子瀉心湯:芩連黃附

  生薑瀉心湯:生薑連夏芩參甘姜棗

  甘草瀉心湯:甘草連夏芩參甘姜棗

  赤石脂禹餘糧湯:赤石脂太乙禹餘糧

  旋覆代赭湯方:旋覆夏赭參甘姜棗

  桂枝人參湯方:參術桂甘姜

  瓜蒂散:瓜蒂赤小豆

  白虎加人參湯:知膏甘粳參

  黃芩湯:芩芍甘棗

  黃芩加姜夏湯:芩芍甘姜棗夏

  黃連湯:連桂參夏甘姜棗

  白虎湯:知膏甘粳

  炙甘草湯:桂冬甘姜棗地膠參麻仁

十.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陽明病外證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調胃承氣湯:甘硝大黃

  大承氣湯:厚枳硝大黃

  小承氣湯方:厚枳大黃

  白虎湯:知膏甘粳

  連芩葛甘湯:連芩葛甘

  梔子豉湯:梔子香豉

  白虎加人參湯:知膏甘粳參

  豬苓湯:豬茯澤膠滑

  四逆湯:參附姜甘

  小柴胡湯方:柴夏芩參甘姜棗

麻黃湯:麻桂杏甘

  白蜜煎:參地蜜麻仁

  蜜煎導:食蜜七合

  豬膽汁:大豬膽一枚

  桂枝湯:桂芍甘姜棗

  茵陳蒿湯:茵梔大黃

  抵當湯:蛭虻桃大黃

  吳茱萸湯:吳萸參姜棗

  小半夏湯:半夏生薑

  五苓散:豬茯澤桂術

  麻子仁丸:麻仁杏厚枳芍大黃

  梔子柏皮湯:梔柏甘

  麻黃連軺赤子豆湯:麻杏甘姜棗軺豆梓白皮

  梔子大黃湯:梔豉枳大黃

  豬膏發煎:豬膏亂發

  大黃硝石湯:梔柏硝大黃

  大柴胡湯:柴夏芩枳芍大黃姜棗

  桂枝加黃芪湯:芪桂芍甘姜棗

  小建中湯:桂芍甘姜棗飴糖

  理中湯:參術姜甘

  厚樸七物湯:厚枳桂黃甘姜棗

  附子粳米湯:夏棗甘粳附

  大建中湯:參姜椒飴

  大黃附子細辛湯:辛附大黃

  瓜蒂散:瓜蒂赤小豆

十一。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幹,目眩是也。

  小柴胡湯:柴夏芩參甘姜棗

  柴胡枳芍甘草湯:柴枳芍甘

十二。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

  桂枝湯:桂芍甘姜棗

  桂枝加芍藥湯:桂芍甘姜棗

  桂枝加大黃湯:桂芍甘姜棗大黃

  枳術蜜薑湯:枳術蜜姜

  黃芪五物加姜夏湯:芪桂芍姜棗姜夏

  半夏茯苓湯:茯夏澤姜

  參術芍甘湯:參術芍甘

  厚樸四物湯:厚夏枳橘

  理中加黃芪湯:參術姜甘芪

  桂枝去芍加茯術湯:桂茯甘姜棗術

  小柴胡加茯術湯:柴夏芩參甘姜棗茯術

  厚枳術甘湯:厚枳術甘       

十三。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附辛

  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附甘

  黃連阿膠湯:芩連芍膠雞

  附子湯:參術茯芍附

  當歸四逆湯:桂芍甘棗辛歸通

  桃花湯方:赤石脂姜粳

  吳茱萸湯:吳萸參姜棗

  豬膚湯:豬膚一斤

  甘草湯:甘草

  桔梗湯:桔甘

  苦酒湯:苦酒夏雞子(去黃入殼煮)

  半夏散:夏桂甘炙

  白通湯:姜附蔥白

  白通加豬膽汁湯:姜附蔥白人尿豬膽汁

  真武湯:茯芍術附姜

  通脈四逆湯:參甘附姜(重姜)

四逆湯:甘附姜參(平姜)

四逆散:參甘附姜(輕姜)

  豬苓湯:豬茯澤膠滑

  大承氣湯:枳厚硝大黃

十四。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烏梅丸:參歸辛連柏姜附椒梅桂

  白虎湯:知膏甘粳

  當歸四逆加參附湯:桂芍甘棗辛歸通參附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附子湯:桂芍甘姜棗辛歸通附吳萸

  四逆湯:參甘附姜

  瓜蒂散:瓜蒂赤小豆。

  茯苓甘草湯:桂姜茯甘

  人參附子湯:參附姜夏膠柏

  人參乾薑湯:參甘附薑桂

  麻黃升麻湯:麻桂術甘芩知升

  芩連姜參湯:芩連參乾薑

  柏葉阿膠湯:柏葉膠姜丹

  通脈四逆湯:參甘附姜

  白頭翁湯:連柏秦皮白頭翁

  白頭翁加膠甘湯:甘膠秦皮連柏白頭翁

  桂枝湯:桂芍甘姜棗

  小承氣湯:厚枳大黃

  梔子豉湯:梔子香豉

  紫參湯:紫參甘草

  訶黎勒散:訶黎勒

  吳茱萸湯:吳萸參姜棗

  小柴胡湯:柴夏芩參甘姜棗

  半夏乾薑散:夏乾薑(等分)

  生薑半夏湯:夏生薑(姜倍)

  小半夏湯:半夏生薑(夏倍)

橘皮湯:橘皮生薑

  橘皮竹茹湯:橘茹參甘姜棗

  黃連茯苓湯:連夏芩芍茯膠

  甘草粉蜜湯:蜜甘鉛粉

  大烏頭煎:烏頭五枚去皮蜜熬

  當歸生薑羊肉湯:歸姜羊肉

  烏頭桂枝湯:烏頭桂枝服醉吐

  蜘蛛散:蜘蛛桂枝末蜜丸

  腎氣丸:茱丹茯地澤藥桂附

  五苓散:豬茯澤桂術

  茯苓澤瀉湯:茯甘姜澤桂術

  文蛤湯:文蛤麻膏杏甘姜棗

  小柴胡加茯苓湯:柴夏芩參甘姜棗茯

十五。辨霍亂吐利病脈證並治

  霍亂屬太陰,霍亂必吐利,吐利不必盡霍亂。霍亂者,由寒熱雜合混亂於中也。熱氣上逆故吐,寒氣下注故利,其有飲食不節,壅滯於中上者,竟上則吐,下者,竟下則利,此名吐利,非霍亂也。

  理中湯:參術甘姜

  枳術茯夏湯:枳術茯夏

  瓜蒂散:瓜蒂赤小豆

  四逆湯:參甘附姜

  姜夏術膏湯:姜夏術膏

  四逆加吳茱萸黃連湯:參甘附姜連吳萸

  理中加人參括蔞根湯:參術姜甘蔞

  理中加附子湯:參術姜甘附

  芩連葛甘湯:芩連葛甘

  五苓散:豬茯澤桂術

  理中丸:參術姜甘

  四逆加人參湯:參甘附姜

  桂枝湯:桂芍甘姜棗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參甘附姜豬膽汁

十六。辨痙陰陽易差後病脈證並治

  太陽病,發熱,無汗,而惡寒者,若脈沉遲,名剛痙。太陽病,發熱,汗出,不惡寒者,若脈浮數,名柔痙。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日痙,為難治。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瘡家,不可發汗,汗出則痙。

  括蔞桂枝湯:萎芍桂甘姜棗

  葛根湯:葛麻桂芍甘姜棗

  桂枝加辛歸參附薑湯:桂芍甘姜棗辛歸參附姜

  大承氣湯:厚枳硝大黃

  燒裩散:男病取婦人陰毛燒灰和水服(婦人病取男子陰毛燒和服如法。)

  枳實梔子豉湯:枳梔香豉

  小柴胡湯:柴夏芩參甘姜棗

  牡蠣澤瀉散:蠣葶蔞漆藻澤商陸

  竹葉石膏湯:竹膏甘粳夏冬參                                                                  

十七。辨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並治

  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欲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每溺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時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始見,或病至二十日,或一月後見者;各隨其證,依法治之。

  百合知母湯:百合知母

  百合滑石代赭湯:滑合代赭石

  百合雞子黃湯:百合雞子黃

  百合地黃湯:百合地黃汁

  百合洗:百合漬一宿洗身

  括蔞牡蠣散:蔞蠣

  百合滑石散:百合滑石

  甘草瀉心湯:連夏芩甘姜棗

  苦參湯:苦參

  雄黃散:雄黃煙薰肛

  赤豆當歸散:當歸赤小豆

  升麻鱉甲湯:升鱉雄黃甘歸椒

  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湯:升鱉歸甘

十八。辨瘧病脈證並治

  師曰:瘧病其脈弦數者,熱多寒少;其脈弦遲者,寒多熱少。脈弦而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可溫之,弦緊者,可汗之,針之,灸之;浮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也,當於少陽中求之。結為症瘕,必有瘧母,急治之,宜鱉甲煎丸。

  鱉甲煎丸:鱉柴芩丹膠蟄黃 

  白虎加桂枝人參湯:知膏甘粳參桂枝

  白虎加桂枝湯:知膏甘粳桂

  蜀漆散:蜀漆雲母龍骨

  柴胡桂薑湯:柴萎芩桂甘姜蠣

十九。辨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

  尊榮之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血痺。但以脈寸口微澀,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黃芪桂枝五物湯:桂芍芪姜棗

  桂枝龍骨牡蠣湯:桂芍甘姜棗龍蠣

  天雄散:天雄龍桂術

  小建中湯:桂芍甘姜棗飴糖

  黃芪建中湯:芪桂芍甘姜棗飴糖

  腎氣丸:茱丹茯地澤藥桂附

  酸棗仁湯:知芎茯甘酸棗

  大黃蟄蟲丸:芩芍甘地桃黃虻蛭蟄螬乾漆杏

  硝石礬石散:硝石(熬黃)礬石(燒)

二十。辨咳嗽水飲黃汗歷節病脈證並治

  咳嗽發於肺,不專屬於肺病也。五臟,六腑,感受六淫客邪,皆能致咳。所以然者,邪氣上逆,必幹於肺,肺為氣動,發聲為咳,欲知其源,必察脈息,為子條記,傳與後賢。

  十棗湯:遂蕪戟棗

  射幹麻黃湯:麻辛夏味射姜棗

  皂莢丸:皂莢去皮酥炙

  厚樸麻黃湯:麻膏杏味厚夏

  澤漆湯:參夏姜甘紫參澤漆

  麥門冬湯:冬參夏粳棗甘

  小青龍湯:麻桂芍甘姜夏辛味

  桔梗湯:桔梗甘草

  越婢加半夏湯:麻膏甘姜棗夏

  小青龍加石膏湯:小青龍湯加石膏

  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大棗

  甘草乾薑湯:甘草乾薑

  炙甘草湯:麻桂甘姜棗參地膠冬

  甘遂半夏湯:遂芍夏甘

  桂術茯甘湯:桂術茯甘

  大青龍湯:麻桂杏甘膏姜棗

  木防已湯:參桂木防已膏

  木防已去膏加茯硝湯:參桂茯硝木防已

  澤瀉湯:澤瀉白朮

  厚樸大黃湯:厚樸大黃

  小半夏湯:半夏生薑

  防已椒目葶藶大黃丸:防已椒目藶大黃

  小半夏加茯苓湯:茯夏姜

  五苓散:豬茯澤桂術

  麻附甘湯:麻附炙甘

  麻黃加術湯:麻桂杏甘術

  防已黃芪湯:芪術防甘

  越婢湯:麻膏甘姜棗

  防已茯苓湯:桂芪茯甘防

  甘草麻黃湯:甘草麻黃

  越婢加術湯:麻膏甘姜棗術

  黃芪芍藥桂枝湯:桂芪芍

  桂枝加黃芪湯:芪桂芍甘姜棗

  桂知芍甘湯:桂知芍甘

  烏頭麻芪芍甘湯:烏頭麻芪芍甘

  麻桂甘姜棗辛附湯:麻桂甘姜棗辛附

  枳實白朮湯:枳實白朮

  括蔞瞿麥薯蕷丸:附瞿茯萎藥

  滑石亂發白魚散:滑石亂發白魚

  茯苓白朮戎鹽湯:茯術戎鹽

二十一。辨瘀血吐衄下血瘡癰病脈證並治

  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言我滿,此為有瘀血。

  下瘀血湯:蟄蟲桃大黃

  桔梗湯:桔梗甘草

  柏葉湯:柏葉艾乾薑 

  黃主湯:芩術附甘地膠灶中黃

  瀉心湯:黃連大黃

  赤豆當歸散:赤小豆當歸

  王不留行散:蒴藿留行芩芍甘姜椒厚桑白皮

  排膿散:桔枳芍

  排膿湯:桔甘姜棗

  黃連粉:黃連甘草末

  薏苡附子敗醬散:薏苡附敗醬

  大黃牡丹湯:冬瓜子桃黃硝丹

二十二。辨胸痺病脈證並治

  括蔞薤白白酒湯:萎實薤白白酒

  薤白括蔞半夏湯:萎實薤白半夏白酒

  桂萎厚枳薤白湯:桂萎厚枳薤白

  桂枝人參湯:桂術姜甘參

  茯苓杏仁甘草湯:茯杏甘

  橘皮枳實生薑湯:橘枳姜

  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

  桂枝生薑枳實湯:桂枳姜

  烏頭赤石脂丸:烏頭椒姜附石脂

  旋覆花湯:旋覆蔥新絳

  半夏麻黃丸:半夏麻黃

  九痛丸:狼毒巴豆參附姜吳萸

  二十三。辨婦人各病脈證並治

  桂枝湯:桂芍甘姜棗

  桂枝茯苓丸:桂芍茯桃丹

  附子湯:參術茯芍附

  膠艾湯:歸芎芍地甘艾膠

  當歸芍藥散:歸芎芍澤茯術

  乾薑人參半夏丸:參姜夏

  當歸貝母苦參丸:貝歸苦參

  葵子獲苓散:葵子茯苓

  當歸散:歸芎芍芩術

  白朮散:椒芎蠣術

  小柴胡湯:柴夏芩參甘姜棗

  大承氣湯:厚枳硝大黃

當歸生薑羊肉湯:歸姜羊肉

  枳實芍藥散:枳芍

  下瘀血湯:蟄蟲桃大黃

  竹葉湯:竹葛桔參甘姜棗

  竹皮大丸:茹膏桂甘白薇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甘膠秦柏(皮)連白頭

  半夏厚樸茯苓生薑湯:夏厚茯姜蘇葉

  甘草小麥大棗湯:甘棗麥

  澤桔茯甘湯:澤桔茯甘

  瀉心湯:連大黃

  溫經湯:參桂姜甘歸芎芍膠吳萸丹

  王瓜根散:蟄蟲桂芍王瓜根

  旋覆花湯:旋覆蔥新絳

  黃芪當歸湯:黃芪當歸

  姜膠湯:歸芎芍地甘膠姜

  大黃甘遂阿膠湯:阿膠遂大黃

  抵當湯:虻蛭桃大黃

  礬石丸:礬石杏仁

  紅藍花酒:紅藍花煎酒

  小建中湯:桂芍甘姜棗飴糖

  腎氣丸:茱丹茯地澤藥桂附

  蛇床子散:蛇床子白粉末納陰

  狼牙湯:狼牙煮水瀝陰

  豬膏發煎:豬膏亂發和膏煎


I 註:文中涉及所有針法方劑藥物及治法為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人士請勿試,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免責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字,圖片及視頻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領取資料方式: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按提示輸入關鍵詞即可領取相關醫學資料。

相關焦點

  • 漫談《傷寒論》
    說到《傷寒雜病論》,醫界人士有誰不知?從古至今,《傷寒論》在中醫學中都佔有絕對重要地位,時下中醫被大致分為學院派、民間傳統派,但無論哪一派別,都尤其重視傷寒論的學習,可謂不學傷寒論,不足以稱中醫!傷寒論有宋本(現已遺失),桂林古本,長沙古本,涪陵本,白雲閣本,後幾本流於民間的內容都類似。
  • 學好《傷寒論》的三部曲!
    《傷寒論》成就了無數名醫,也難倒了無數想成為名醫的學子。
  • 郝萬山講傷寒論05 —學習《傷寒論》的方法和要求
    因此,我們說《傷寒論》的學術背景也就是我們講義上經常所寫的學術淵源,那麼來自於古代的醫經著作,來自於古代的經方著作。具體經方著作來說,那就是指的《湯液經》。這個,隨後,我們談到的第三個問題,就是《傷寒雜病論》的流傳、沿革和《傷寒論》的主要版本。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當記住以下幾個人。
  • 學《傷寒論》必備的童子功
    記住它,背誦它,就能在臨床上觸發思緒,吃透精神,從熟生巧,別出心裁。  吳棹仙先生:中年棄儒從同鄉李同慶公習醫.以陳修園公餘十六種為教材,命先師誦讀。如是二年,先師對《傷寒論淺注》正文與注釋,皆能背誦,為以後走上醫學道路奠定了基礎。
  • 【傷寒基石】學習《傷寒論》的基本功
    《仲景經方》第201808016期學習《傷寒論》的基本功
  • 淺談如何自學《傷寒論》
    我是主張以平常心去學習《傷寒論》和看待張仲景的,不要把《傷寒論》和張仲景放在神龕裡崇拜。否則的話,就會變得盲目和不切實際。我這麼說很多中醫學者不同意,他們可能覺得我數典忘祖。這個也是沒有辦法的,我在這個問題上的知見就是這樣,一時還改不了,可能這一輩子也改不了。我認為國故中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但是需要有人整理才能去蕪存菁,不是說拿來就能用的。
  • 一本傷寒,諸家會通.必讀經典《傷寒論》你真的知道該怎麼讀嗎?
    可見,《傷寒論》實為學中醫必背的經典,而其中的條文卻不那麼容易領悟,除了不斷通過臨床實踐、總結加深理解外,廣泛汲取古今名家的註解也是學習《傷寒論》的重要途徑。從古至今,《傷寒雜病論》多受推崇,諸多醫家都深受其思想的影響,校注刊印本書者亦不在少數,首開其端的是宋金時期的成無己。據考證,成無己活到90多歲,而用於注書的時間就達到40餘年。
  • 傷寒論中十大常用調節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方劑
    經典就是經典,中醫之經典無論怎樣評,傷寒論都佔十分重要的地位。後世醫家無不從中吸取營養。經典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常讀常新,越深入了解和學習,越是感到美不勝收。本文作者堅持誦讀傷寒,對一些問題,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本文即為作者就學習傷寒論方劑的思考總結。
  • 傷寒論中十大常用調節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方劑
    本文作者堅持誦讀傷寒,對一些問題,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本文即為作者就學習傷寒論方劑的思考總結。傷寒論中十大常用方劑傷寒論中100多個方子中,複雜方劑並不多。包括金匱五味藥以下的佔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劑還不在少數。在這110多個方劑中,很多至今在臨床中仍頻繁應用。甚至婦幼皆知,比如小柴胡湯,大名鼎鼎,舉世聞名。為什麼,傷寒論中的一批經典方劑能夠流行至今,甚至,給人的感覺,其應用範圍還不斷擴大。原因何在?我認為,臨床上至今常用的傷寒論方劑中最大特點是,這些方劑無一不是著眼於調節人體整體的氣機升降出入。
  • 傷寒論中十大常用調節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方劑!
    導讀:經典就是經典,中醫之經典無論怎樣評,傷寒論都佔十分重要的地位
  • 《傷寒論》六經非《內經》六經
    其實,《傷寒論》和《內經》屬於兩個不同的醫學流派、理論體系。因《傷寒論》序文中有「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這一內容,故歷代諸多醫家認為《傷寒論》的理論來源於內經,但歷來醫家以內經釋傷寒,越解越難明。晉代皇甫謐指出:仲景論廣《湯液經》而成《傷寒論》。
  • 劉渡舟:對《傷寒論》一書幾個問題的探討
    《傷寒論》原名叫《傷寒雜病論》,因當時被兵火破壞,已殘缺不全。後經晉人王叔和整理,到宋朝「至平」中,校正醫書時,先將《傷寒論》十卷頒行於世。從此一書分為二書,一名《傷寒論》,一名《金匱要略》。《傷寒論》問世以來,深受廣大醫家推崇,為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經驗。由於《傷寒論》在醫學上的科學成就,被奉為中醫學必讀之書。但是,對此書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問題。
  • JT叔叔偷偷教-5.4.2傷寒方劑-少陰篇-04(12022002)
    然後後面39條這個四逆散,四逆散我不會教唉,因為我們一般宋本傷寒論的四逆散,就是柴胡芍藥枳實甘草的四逆散。那桂林本的四逆散簡單來說就是把四逆湯的甘草附子乾薑人參的四味藥打成粉,吃藥散。我們平常如果遇到這樣子的情形,就是少陰病手腳冰冷要吃四逆湯的話你就直接煮煎劑,那你也不用弄四逆散,對不對?
  • 我眼中的傷寒論三
    傷寒論全文太陽證佔篇幅幾乎一半,原因在於傷寒論主要探討的六淫之邪犯表而引起的各類本證,兼證和並證。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太陽。傷寒論和後世醫家對太陽證有很多研究,對於太陽經本證,一般採用下列方劑,再通過兼證加減。一,太陽傷寒證,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身痛,欲嘔逆,脈陰陽俱緊者,麻黃湯主之。二,太陽中風證,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桂枝湯主之。三,太陽夾溼證,除了太陽基本症狀外,見身重及其他溼證見證的,如煩渴等,九味羌活湯主之。
  • 【中藥愛上方劑】中藥方劑如何一起複習?
    註:以上統計可能會因為真題一題考兩類知識點而出現一丟丟偏差這倆圖,信息量很大:1.考研中藥真題中,考功效主治的佔比在70%上下,如果你記住了一味中藥的功效,也就記住了該味中藥的主治,如果你僅僅只記住了所有藥的功效
  • 歐陽衛權:什麼是《傷寒論》六經實質
    耍玩桂枝湯,讓它進裡就進裡,讓它出表就出表(傷寒論經方)經方大家:直擊《傷寒論》中的「方證」 | 婁紹昆(精華)記熟有大用:傷寒六經疾病的分類和方子(附傷寒方子歸類)講講《傷寒論》的救陰之法(一陰一陽謂之道)收藏乾貨:傷寒方證總結圖表(附送100條傷寒臨證精華)經方源頭:掌握最原始的經方(此篇的用藥實在強大)
  • 倪海廈老師人紀系列——如何學習傷寒論?
    目前我使用的漢唐系列就是來自經方,有的是完全依照傷寒與金匱的處方內容所製作,有的是基礎方來自這裡,所增加的藥物是因為時代的變遷與人們體質的改變而來的,無論如何改變,皆不出經方範疇,尤其處方中有許多自然毒藥,必須由醫師來處方才可以,同時為了預防病人誤解煮藥方法,因此做成丸劑來控制劑量,人紀班的學生將來也必然可以因時因地的替病人做出加減的經方,以求符合於當時的病情發展,所以將來治病時就會使用通用的方劑與個人的方劑二種來治病
  • 錢超塵揭示《湯液經法》《傷寒論》《輔行訣》之謎
    《輔行訣》在《傷寒論》文獻史上的重要啟示《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在研究《傷寒雜病論》文獻發展史上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概括言之,有以下幾點。2.1.找到《傷寒論序》「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事實依據。《湯液經法》是張仲景勤求博採的主要古醫書。2.2.證明我國的方劑學至遲在西漢已經基本成熟。
  • 【重磅微信群】傷寒論微信群,重磅來襲!
    傷寒論第四期開班報名,最後1周多,請抓緊加微信:ysd31415926。】好消息:傷寒論課程重磅推出。《傷寒論》方劑的加減自有其一定的規律、方式和模式。   加減用藥規律   隨症加減即不論其證候病機如何,只針對症狀加減用藥,包括如下兩個方面:   據症狀有無加減症狀是疾病的外在表現,而每一個證候則因其臟腑經絡、氣血津液之間的相互關係,而不可能單純出現某髒某腑的病變現象。因此,所出現的症狀時有時無,時多時少,治療時除辨證立方外,尚須隨症加減。
  • 《傷寒論》:只有三味藥的方劑,臨床上的運用範圍非常廣
    小陷胸湯是《傷寒論》中的一首名方,為祛痰劑,具有清熱化痰,寬胸散結的功效。主治痰熱互結的結胸證。本方原治傷寒在表,誤用攻下,致邪熱內陷,濁液為痰,而成痰熱互結心下的小結胸病。《傷寒論》說:「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