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講傷寒論05 —學習《傷寒論》的方法和要求

2021-02-22 半夏健康



同學們好,我們上課。

前一段的課程,我們對《傷寒論》的概論部分談了五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傷寒雜病論》的作者,張機字仲景,生於東漢末年。

由於在歷史上,有他關於做過長沙太守的傳說,所以,後世醫家用「長沙」作為張仲景的代稱,或者是張仲景著作的代稱。他是東漢末年的南陽郡人,所以在他的著作裡常常出現當地的一些方言,這是我們在學習《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時候應當注意的問題。

那麼,第二個問題,我們談了《傷寒雜病論》成書的歷史背景。

那麼這個歷史背景,我們是從兩個方面來談的。一個是從社會背景來談的,一個是從它的學術背景來談的。

那麼,從社會背景,我們大體知道,在張仲景的有生之年,中國的社會是一個天災不斷、戰爭連綿的狀態。由於這樣的一個社會背景造成了傳染病長期的大面積的流行,這就為張仲景在防治傳染病上提供了一個實踐條件,也為張仲景收集廣大醫家和廣大人民在防治傳染病的經驗和教訓上,收集這些資料的時候提供了一個客觀條件。

但是,最主要的是,我們談到了《傷寒雜病論》成書的學術背景。

那麼,這個學術背景,我們是從兩個方面來談的。一個是基礎理論的著作,在《漢書藝文志》裡把它叫做「醫經」;一個是經方的著作,就是經驗用方的著作,在《漢書藝文志》裡頭把它叫做「經方」。

在張仲景之前,講基礎理論的醫經著作和講經驗用方的經方著作它們是分開的,是兩大體系。張仲景在他的《傷寒雜病論》的自序裡頭談到了撰用《素問》、《九卷》、《陰陽大論》。《素問》就是《黃帝內經素問》,《九卷》就是《靈樞經》,《靈樞經》一共有九卷,《陰陽大論》是我們現在看不到的一部關於中醫基礎理論的著作。這就說明張仲景勤求古訓,求的是古代的關於基礎理論的著作。

從經方的著作來看,我們今天已經看不到《漢書藝文志》所記載的十一家的經方的著作。但是晉朝的皇甫謐在寫《針灸甲乙經》序的時候有這樣一段話,說:「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

說伊尹這個人,以他僅次於大聖人的才能,參考了《神農本草經》寫成了《湯液經》,而《湯液經》正是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裡頭所記載的經方十一家之一。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序接著說:「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就是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補充、拓寬了、補充了這個伊尹的《湯液經》為數十卷,臨床用起來都有很好的效驗。

這就說明張仲景的書中所記載的這些方劑大多數來自於《湯液經》。

因為《湯液經》我們今天看不到了,所以我們今天學習了《傷寒論》就等於學習了《湯液經》的非常重要的、臨床行之有效的、許多方劑的內容。因此,我們說《傷寒論》的學術背景也就是我們講義上經常所寫的學術淵源,那麼來自於古代的醫經著作,來自於古代的經方著作。具體經方著作來說,那就是指的《湯液經》。

這個,隨後,我們談到的第三個問題,就是《傷寒雜病論》的流傳、沿革和《傷寒論》的主要版本。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當記住以下幾個人。

那麼第一個把《傷寒雜病論》整理成《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的是晉朝的太醫令王叔和。那麼第一次校定、刻印、刊行《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的是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的林億、孫奇、高保衡。能夠使我們今天看到宋版《傷寒論》那就歸功於明代的趙開美,他在萬曆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599 年刻了《仲景全書》,《仲景全書》裡包含了有四部著作,第一部就是翻刻宋版《傷寒論》,第二部是成無己的《註解傷寒論》,那麼第三部是宋雲公的《傷寒類證》,第四部是《金匱要略》。所以在《傷寒論》流傳沿革的過程中,王叔和是第一功臣。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由於刊印了《傷寒論》,是《傷寒論》得以廣泛流傳一直到今天。那麼宋代的這個本子我們把它叫作治平本,把它叫作宋本。今天宋版看不到了,我們看到的是《仲景全書》本,也可以把它叫作趙刻本。所以趙開美也是《傷寒論》在流傳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人物之一。這些人我們都應當把他記住。

那麼,隨後,我們談了《傷寒論》的內容和他的主要貢獻。

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談了傷寒的含義。傷寒的含義在古代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含義是指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狹義的含義是指人體感受風寒之邪,感而即發的病證。這個基本概念我們一定要清楚。它和現代醫學所說的傷寒桿菌和副傷寒桿菌引起的腸傷寒或者副傷寒,它的概念是不同的。

那麼作為《傷寒論》,這個「論」作為一個著作的體裁,我們引用了劉勰《文心雕龍》裡的一句話,說:「論也者,彌綸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那麼《傷寒論》的「論」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綜述了各家關於治療傷寒病、治療外感病的經驗,然後把它集合在一起。

所以《傷寒論》也罷,《傷寒雜病論》也罷,是仲景對公元二世紀前中國醫藥學成就的一種總結,是一種綜述。所以,從《傷寒雜病論》問世以後,就把醫經和經方兩家結合起來,然後為中醫臨床醫學的發展樹立了裡程碑,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們在談到《傷寒論》對中國醫學的貢獻和《傷寒論》的內容的時候,那麼最後我們有一段小結,這段小結我們不妨再回憶一下。

我們說《傷寒論》是中國醫學史上現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統的臨床醫學著作,它是公元二世紀前中國醫藥學成就的總結,這是說它在中醫學史上的地位;它以理、法、方、藥相結合的方式,記述了多種外感病和許多雜病的辨證論治,它也記述了藥劑技術和護理知識,那麼這是它的內容。那麼,這就使它成為中醫多學科發展的基礎。

後面我們接著談了它的主要的兩大貢獻,一大貢獻是在辨證論治上,一大貢獻是在方劑學上。那麼在辨證論治上,他所創立的六經辨證體系並把它用於臨床,這就使辨證論治的診療原則在中醫臨床醫學上確立下來,並且作為中醫的特色之一,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們說中醫的特色之一就是辨證論治,辨證論治就是一種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在當代的醫學上仍然是優化的,仍然是最先進的治療方案。那麼這個方案最初的創立就起始於六經辨證,因此這是它的一大貢獻。

那麼第二大貢獻是《傷寒論》記述了大量複方。

從醫學的發展來看,由單味藥的應用發展到複方多味藥的應用是醫學的一種進步。那麼《傷寒論》記述了大量的複方,而這些方劑呢,選藥精當,組方嚴謹,藥量精確,療效可靠。它不僅經得起幾千年的中醫臨床實踐的檢驗,也經得起現代試驗的,實驗室的這種檢驗。所以它的組方成就是很高的。因此,這就為中醫方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人就把《傷寒論》尊稱為「方書之祖」、「眾方之祖」。

那么正由於《傷寒論》的上述貢獻,它就為中醫臨床醫學的發展樹立了裡程碑。這是我們關於《傷寒論》內容和它的貢獻的,這個一段總結。

隨後,第五個問題,我們專門談了六經辨證。因為貫穿《傷寒論》始終的不管是對外感病的治療也罷,還是對雜病的治療也罷,貫穿《傷寒論》始終的就是六經辨證。那麼,六經辨證,是後世醫家對《傷寒論》中三陰三陽分證的一種簡稱。

我們從《傷寒論》原文中,從始至終找不到六經辨證這個詞。所以我們今天所說的六經辨證,就是對《傷寒論》中三陰三陽分證的一種簡稱。所以不要把六經的「經」理解成就是單純指經絡。那麼,三陰三陽就是指的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三陰三陽本身來自於陰陽學說,是指陰陽氣量的多少。

在《黃帝內經》裡,用三陰三陽來命名臟腑、經絡。因為陰陽二氣是大自然,是天地間氣的運動、變化的一種規律、一種特徵,所以,《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那麼,古人在研究人體的生理和病理的時候,要「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自然界既然有陰陽二氣的變化,又有三陰三陽之氣的量的變化。所以他想人體也一定有這種變化。所以在《黃帝內經》裡,就用陰陽,特別是用三陰三陽來命名人體的臟腑、經絡,所以在《黃帝內經》裡的三陰三陽實際上是一個生理概念。一說足太陽就是指的膀胱經和膀胱腑。一說足陽明就是指的陽明胃腑和陽明大腸經,它是個生理的概念。

但是到了《傷寒論》中就不同了,《傷寒論》中的三陰三陽,它是一個病證的概念,是一個病理的概念。它包括了病位的含義,病性的含義,以至病勢的含義。

那麼隨後我們談到了六經病的傳經。邪氣由一經進入另一經,臨床證候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我們就把它叫做傳經。那麼根據《傷寒論》原文,我們在黑板上歸納了一個六經傳經的一般的規律。

我們應當提醒大家的是,說的是規律,實際上在臨床上沒有一個病人是由太陽到少陽到陽明到太陰到少陰到厥陰,從頭傳到尾的,沒有一個病人是這樣。我們在臨床上看病的時候,那麼還要根據具體的臨床病人的證候脈象表現來判斷是不是傳經,已經傳到了哪一經,要以證候為準,而不能按照固定的規律去套臨床現象。

至於六經病發病的一些特殊形式,合病、並病和直中這都是一些概念問題。至於六經辨證和其它辨證方法的關係,我們講義上寫了不少,大家去複習就可以了。

今天我們談概念的最後一個問題,就是談一談學習《傷寒論》的方法和要求。

那麼我們對於這個問題從兩個方面來說,首先說學什麼,第二個說怎麼學。

那麼學什麼呢?首先,我們要學習《傷寒論》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內容。什麼基本知識呢?理、法、方、藥的基本知識,理、法、方、藥的基本內容。

比方說,太陽中風證它的臨床表現是什麼?這就是基本知識,它的基本病因、病機是什麼?這也是基本知識,它的治法,它的用方,它的方藥組成,它的這個方劑的煮服方法,這都是基本知識和基本內容,所以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在本科階段,學這些基本知識和基本內容,是我們的最最基本的要求。

那麼,第二個要求是學習辨證用方的思路和方法。那麼學習思路和方法,這就是比這個學基本知識和學基本內容要稍稍高出一點。我們從它的字裡行間來分析它,辨證鑑別的方法來分析它用方的思路。

比方說第63 條:「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那麼第162 條呢,說:「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那麼這兩條大家讀起來有時候可能覺得莫明其妙,不就是汗出而喘,用麻杏石甘湯嗎?

為什麼又說不可更行桂枝湯,為什麼又說無大熱。

實際上在這一條裡,它把《傷寒論》中涉及到所有喘的證候都進行了鑑別。我們知道,在《傷寒論》中,出現喘的證候大體有五個方證,主要的。

首先是麻黃湯證,寒邪閉表,肺失宣降的無汗而喘;那麼再個就是小青龍湯證,外有表寒,內有水飲,外寒和內飲相合,水寒涉肺出現的咳喘。而麻黃湯證的咳喘也罷,小青龍湯證的咳喘也罷,它們都是無汗的,因為外有表寒嘛。而63 條和162 條,它說汗出而喘,汗出而喘即是這兩條的主證,同時也是鑑別診斷。它就排除了麻黃湯證的無汗而喘,排除了小青龍湯證的無汗,外有表寒的無汗,裡有水飲涉肺的咳喘。哎,無汗出而喘,即是主證,也是鑑別診斷。

那麼在《傷寒論》中還有一個證候,可以見到喘,那就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那是外感風邪或者引發了宿喘,或者是外感風邪,風邪壅肺,引發了新喘。這兩種情況都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來治療。

但是,原文中說:「不可更行桂枝湯」,就告訴了這個證候,雖然有汗出,雖然有喘,但是它不能夠再用桂枝湯,也暗示,不能夠再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它不是中風見喘,所以,不可更行桂枝湯,也是個鑑別診斷。

在《傷寒論》中,還有一個證候,就是陽明腑實證,由於肺和大腸相表裡,當陽明裡實的時候,陽明之熱迫肺,可以出現喘。所以在大承氣湯適應證中有「喘冒不得臥」,有「微喘直視」等等。而陽明病本身是多汗的,陽明病是裡熱裡實的證候,裡熱裡實逼迫津液外越,總是會多汗的,所以《傷寒論》原文中有一條說:「陽明病,法多汗」。陽明病理應當多汗,所以你見到一個汗出而喘的病人,那麼,會不會是陽明裡熱,陽明裡實,然後迫肺所造成的證候呢?63 條和162 條,原文說「無大熱」,這個「無大熱」是個鑑別診斷,告訴你,沒有陽明裡大熱,沒有陽明裡大實。

相關焦點

  • 傷寒論學習的步驟和方法
    同時把《醫宗金鑑·寒心法要訣》、和陳修園的《長沙方歌括》學懂吃透,並要背誦如流,牢記不忘。這是第一步。必備熟讀《黃帝內經》並背誦經典條文段落背誦:《醫宗金鑑·寒心法要訣》、《長沙方歌括》 第二步、直接看傷寒論原文(白話古文)整體把握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再看白文(指不帶註解的原文)。《傷寒論》原文,是以條文形式寫成。
  • 郝萬山講傷寒論01—《傷寒雜病論》的作者
    這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二十一世紀中醫藥網絡教育中心組織的,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示範教學,推薦我來講授《傷寒論》。雖然我學習、研究、講授《傷寒論》有30 多年的歷史,但是面對錄音、錄像這樣一個現場,我還是感到心裡有壓力。前天中午和幾位朋友在一起吃飯,其中有一位朋友是電影導演,而且還是一個很有名的電影導演,他拍了許多電影,然後我們就說他的藝術成就是很高的。
  • 劉渡舟親傳傷寒論學習的步驟和方法
    那他又是怎樣學習傷寒論的呢?總結他的學習經驗如下:學習《傷寒論》應先打好一定基礎,其中包括學好《內經》中的陰陽辨證思想和方法,以及學好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知識。同時把《醫宗金鑑·寒心法要訣》和陳修園的《長沙方歌括》學懂吃透。並要背誦如流,牢記不忘,這是第一步。
  • 郝萬山講《傷寒論》:大柴胡湯
    關於柴胡桂枝湯,是小柴胡湯和桂枝湯兩個方子合在一起以後,把它的劑量減少的一張合方。從《傷寒論》的原文來看,它治療太陽表證又兼有少陽不和,太陽表證也不重,少陽不和也不重,所以是太少兩證都輕的證候。所以他把桂枝湯和小柴胡湯合起來,減少劑量,來治療這種證候。
  • 【郝萬山教授講傷寒】太陽病的證候分類和治法(文末送郝萬山籤名書)
    可是在《傷寒論》原文中還涉及到和桂枝湯、和麻黃湯有關的許多東西,這些東西就是與這兩個方子有關的其它適應證。這兩張方子除了治療太陽傷寒以外,其它還可以治療什麼證候。在太陽病篇有許多這樣的其他適應證的條文。除此之外還有這兩個方子的使用禁忌證,在什麼情況下不可以用,還有這兩個方子的加減應用舉例,就是加減方證。
  • 劉渡舟:怎樣學習《傷寒論》
    《傷寒論》學習任何一門科學,都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對於怎樣學好《傷寒論》,古今醫學家介紹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儘管他們處在不同的社會歷史環境,學習《傷寒論》的深度、廣度與要求不同,倡導的學習方法也不盡一致,但在一些基本方面還是差不多的,下面作簡要介紹。1.首先要熟讀原文,在熟悉原文的基礎上重點掌握方證學習《傷寒論》,主要是學習它的辨證論治規律與方法,而這些規律與方法,均貫穿於原文之中。
  • 【專家講座】郝萬山講傷寒論01—《傷寒雜病論》的作者
    這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二十一世紀中醫藥網絡教育中心組織的,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示範教學,推薦我來講授《傷寒論》。雖然我學習、研究、講授《傷寒論》有30 多年的歷史,但是面對錄音、錄像這樣一個現場,我還是感到心裡有壓力。前天中午和幾位朋友在一起吃飯,其中有一位朋友是電影導演,而且還是一個很有名的電影導演,他拍了許多電影,然後我們就說他的藝術成就是很高的。
  • 淺談如何自學《傷寒論》
    在講《傷寒論》的過程中,我又閱讀了一些學習《傷寒論》的資料。我結合自己學習《傷寒論》的心得,談一談該如何自學《傷寒論》。《傷寒論》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最能體現中醫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特色的一部臨床醫學著作。古往今來,有不少學中醫者對《黃帝內經》有非議,如日本的一些醫學家,中國民國時期的陸淵雷等,都認為《黃帝內經》的價值不大。
  • 郝萬山講傷寒論 逐字稿 08 太陽病的分類提綱
    歡迎關注頭條號 [靈光一閃] 此文字稿跟郝萬山老師講傷寒論的視頻或音頻是一一對應的。 所謂逐字稿,就是老師講一句話,同學打一句文字。 集合起來,最終形成的講稿。 相對來說,這樣的講稿最符合老師講課時候的「原意」 逐字稿會在這裡更新完,以便大家完整學習。
  • 郝萬山講《傷寒論》:結胸證(1)
    因此仲景就用變證,或者誤治的寫作手法,把外感病和雜病聯繫起來,所以我們說《傷寒論》中討論的是外感病為主,但是它也涉及到了多種雜病的辨證論治。我們學變證的辨證論治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從《傷寒論》中,學習它治療雜病的這種方法和思路。  我們前面所講的變證,都是一個一個的方證,我們下面將要提到的結胸、髒結、心下痞,這是太陽變證中有病名的證候,我們先談結胸證。  什麼叫結胸證呢?
  • 如何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
    ,其中包括學好《內經》中的陰陽辨證思想和方法,以及學好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知識。《傷寒論》既然用條文表達辨證論冶的思想方法,因此,學習《傷寒論》就有一個理解條文和條文之間相互關係的意義而為基本要求。《傷寒論》398條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在條文之間,無論或顯或隱,或前或後,彼此之間部是有機的聯繫著。作者在寫法上,充分運甩了虛實反正、含蓄吐納、參證互明,賓主假借的文法和布局,從而把辨證論治的方法表達無餘。
  • 漫談《傷寒論》
    說到《傷寒雜病論》,醫界人士有誰不知?從古至今,《傷寒論》在中醫學中都佔有絕對重要地位,時下中醫被大致分為學院派、民間傳統派,但無論哪一派別,都尤其重視傷寒論的學習,可謂不學傷寒論,不足以稱中醫!傷寒論有宋本(現已遺失),桂林古本,長沙古本,涪陵本,白雲閣本,後幾本流於民間的內容都類似。
  • 劉渡舟教你如何學習《傷寒論》(乾貨)
    ,都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對於怎樣學好《傷寒論》,劉渡舟老先生已經告訴我們了,看下文吧~另外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本篇文章給了大家一個驚喜彩蛋,誰先來誰先得,抓緊機會吧~學習《傷寒論》應先打好一定基礎,其中包括學好《內經》中的陰陽辨證思想和方法,以及學好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知識。
  • 【傷寒基石】學習《傷寒論》的基本功
    《仲景經方》第201808016期學習《傷寒論》的基本功
  • 我們為什麼要學《傷寒論》
    針對這些問題,我曾在第十五屆全國仲景學說學術研討會上作了一個發言,其中我談到中醫臨床診治疾病的辨證論治思維方法有兩種: 一是不辨證論治,又叫對症療法,用《傷寒論》的研究術語叫做「方證相應」; 一是辨證論治,而辨證論治又可分為兩種,即一般性辨證論治和複雜性辨證論治。
  • 歐陽衛權:什麼是《傷寒論》六經實質
    要給病找去路 | 劉希彥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用的81味藥《傷寒論》中記載東漢末年醫療事故頻發傷寒論主要方劑精簡版讀懂《傷寒論》之辨寒熱蔡長福:傷寒論的六經辨證,如何快速入門?2018年,73歲郝萬山說:我來告訴你怎樣學習《傷寒論》!
  • 學《傷寒論》必備的童子功
    學習《傷寒論》的知友都知道已故的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劉渡舟教授,劉老是五版教材《傷寒論講義》的副主編,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讓徒弟單志華先生學習傷寒論的:先生對我要求嚴格,「背功」是最基本的,用先生的話講:我的學生就得講究「背」,什麼叫學問?肚子裡得有幾本書。
  • 學好《傷寒論》的三部曲!
    凡是要跟我學中醫的人,我的研究生,徒弟,或者我教過的學生,入門的功夫就是背《傷寒論》。如果不願意背《傷寒論》,就不要說想學中醫。學中醫必須學《傷寒論》,學《傷寒論》首先要背會原文。對於《傷寒論》,不背會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初學時先記住,不理解沒關係,只要記住了,最終是可以理解的。
  • 郝萬山講傷寒論 逐字稿 12 桂枝湯的禁忌症、加減應用
    文字稿跟郝萬山老師講傷寒論的視頻或音頻是一一對應的。 所謂逐字稿,就是老師講一句話,同學打一句文字。 集合起來,最終形成的講稿。[奮鬥] 相對來說,這樣的講稿最符合老師講課時候的「原意」逐字稿預計會在這裡更新完。 大家需要什麼資料或者想看什麼內容,也可以在評論處留言。 後期會安排上。
  • 王四進老師講傷寒論-1
    第一講   講於2014年9月28日從今天開始,咱們就開始正規地學習《傷寒雜病論》,去年一年時間咱們學了黃元御的《四聖心源》還有《六氣解》,後來又學了《湯液經法》,就是《輔行訣》。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今天學習《傷寒論》打基礎,因為傷寒論是言症狀不談病理,,比較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