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6年4月歐陽衛權老師受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邀請,做了《<傷寒論>六經辨證及臨床應用》的講課,講課錄音經歐陽衛權經方工作室志願者整理為文字稿。我們選取了其中關於六經實質的部分與大家分享~
《傷寒論》六經的困惑
如果六經弄不清楚,後面講的東西就難以理解,但是為什麼六經難以弄清楚呢?這個有很多原因,第一,因為《傷寒論》這本書,它成書於將近兩千年以前的漢代。自古以來,後世註解《傷寒論》的書籍是非常多的,不下兩三百家,其中有代表性的這些書籍,包括我們常說的柯琴的《傷寒來蘇集》,還有後面的《傷寒貫珠集》,還有《傷寒論類方》等等這些,他們對《傷寒論》裡面六經的認識,都是不一樣的,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經絡說,認為這個傷寒論的六經指的就是我們《內經》裡面所說的手足的六經,這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朱肱的《類證活人書》。
第二個是臟腑說,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錢潢的《傷寒溯源集》裡面,它以臟腑、三焦來闡述六經。還有氣化說,以張志聰他們為代表的,以《內經》裡面的開闔樞、標本中見的氣化理論來闡述六經。六部說,方有執為代表的《傷寒論條辨》,他把人體分成六個部分,認為這個是六經。地面說,就是柯韻伯《傷寒來蘇集》裡面所說的,他說張仲景的六經,相當於人體的六個地面,跟這個六部說有點類似。
到了後代,特別是清以降,清末民國,由於西方醫學的介入,很多的一些近現代醫家,慢慢的了解了現代醫學的一些觀點,他們在理解《傷寒論》六經的時候,又形成了一些更多的一些理論,包括像祝味菊的階段說,陸淵雷的症候群說,俞根初的形層說,何廉臣的三焦說。現在就更加的非常的複雜,包括病理層次說,陰陽勝復說,體質說,系統說,很多很多。這種對於六經的理解,導致我們現在對六經的認識,越來越複雜,很難有一家之說,說服其他各家,形成一種看上去是百家爭鳴,但實際上,是一家之言。對於我們後學者,特別是初學者,認識傷寒論六經,帶來很大的難度。難度在哪裡呢?
這個在清末民初,有一個著名的醫家叫惲鐵樵,惲鐵樵本來算是一個文人,是報社做編輯的。到中年四十歲的時候,他才真正學醫。這個學醫的過程也是非常艱難,起因也是非常艱難。因為什麼原因學醫呢!我們歷代有很多著名的醫家。都是因為自己或者家人有病、有大病、疑難病,最後被庸醫誤治,或者是病重不救,導致發奮學醫。我們舉例子很多的,像唐容川是因為他的家人得血證。他自己攻血證,成為一個血證論的大家。我們現代的這個嶽美中,自己得這個結核,自己學醫,把自己結核病治好了,成為一代大家,惲鐵樵也是。
惲鐵樵他是自己的小孩得傷寒,得了傷寒以後,庸醫把他治死了,但第二個孩子又得傷寒的時候,醫生開藥沒效果。那個時候,惲鐵樵那時候已經開始初涉醫學,特別是學習了傷寒論。最後他發現,自己小孩這個情況很像一個麻黃湯證。但是在上海地區,很多都是學溫病的一派,用藥非常的輕揚,吃了沒效。到最後沒辦法,惲鐵樵麻著膽子開了一副麻黃湯。在那裡等著,等著這個小孩的壞消息,結果呢,等來了好消息,他小孩子好過來了。從此,惲鐵樵就更加發奮的學習。
惲鐵樵六十多歲去世,所以總共從學醫到去世才二十幾年,但是成為一代大家。所以我說這個學醫不在時間長短,在於個人的領悟能力和努力程度。我們現在算起來,也是學醫有二十幾年了,但是離惲鐵樵這樣的大家我們距離太遠了。
那麼惲鐵樵在《傷寒論》研究裡面,他就說了這麼一段話,這段話,剛好對我們現在對六經的理解的這種困惑,做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一個說明。他說,「《傷寒論》第一重要之處為六經,而第一難解之處亦為六經」,六經很重要,但是最難解的也是在六經。他說,「凡談傷寒者,無不於此致力,凡注傷寒者,亦無不於此致力,我輩於六經不了了,在最初時尚耿耿於心,」最開始學傷寒論的時候,對這個六經非常的關注,想弄清楚是怎麼回事,稍久漸漸淡忘,久了以後慢慢好好像覺得它不是那麼一回事。
「臨床開方,為人治病稍久則不復措意,豈但不措意,亦竟忘其所以。」自以為了解,我們現在在臨床上很多醫生都是這樣的,你說他也在用《傷寒論》的方,有的時候效果也還不錯。但是,「偶值後輩問難,方且多為遁詞曲說。」乾脆就左顧而言他,不好說,說不清,或者是用一些自己感覺是那麼一回事的解釋來曲解它。「卒至人我皆墮五裡霧中,」自己沒搞清楚別人更加糊塗,「此即所謂良醫不能以其術授人也。此中情形,不可謂非自欺欺人,」這就非常形象的說出了我們對六經這種迷惑的狀態。
但是,如果我們希望能夠在臨床上,非常廣泛地使用六經辨證,非常廣泛地運用經方來治病,甚至把經方擴展到其他的專科的治療,你對這個六經不能含糊,那麼對於我們剛才說的有很多的這些解說和理論,包括經絡說、臟腑說、界面說、部位說等等,你到底採取哪一種方法來理解六經,這個至關重要,我個人就是在這方面做一些自己的一個探索吧,也做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所以我這裡說來說去也是一家之言,所以我這裡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方法,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點點的啟發。
《傷寒論》無「六經」之名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傷寒論》沒有六經之名。我們看整個《傷寒論》,它都是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辨陽明病脈證並治,他沒有說太陽經、陽明經。那麼這個六經給它起名的不是張仲景,是來自於宋代的朱肱,他在《類證活人書》裡面,首次將《傷寒論》裡邊的三陰病、三陽病稱為六經,所以我們後世所說的六經辨證,即來源於此。而朱肱之所以把它稱為六經,它是直接來源於《素問·熱論篇》。
三陰三陽的來源
既然張仲景他沒有講六經的這個東西,他講的是三陰病、三陽病。三陰三陽又來自於哪裡呢?比張仲景《傷寒論》更早的書,應該說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對張仲景的《傷寒論》有沒有影響,很多醫家做了這方面的探討。
現在有流行的一個說法,就是認為,《黃帝內經》和《傷寒論》是兩個完全不同體系的醫學,如果再加上扁鵲的那個體系,他認為是三個體系的醫學。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恰當。因為總的來說,中國文化的源頭,哲學的源頭,應該來說來自於《易經》,那麼由《易經》這種派生出來的這種哲學的思維方法,應該對三家來說都有影響。
張仲景那個時代,已經到了漢末了,而《黃帝內經》成書,應該是在漢代中期以前就成書了,而且這些哲學思想在漢代末年的時候,已經非常成熟了,他不可能在張仲景那個時代,對張仲景沒有影響,這個在後面我們還會談到這個問題,包括日本丹波元簡,他也說過這個話。
因為張仲景講三陰病、講三陽病,他運用了太陽、陽明、少陽和太陰、少陰、厥陰這樣的詞,他採用了這個東西,那就說明他對這個三陰三陽的東西他會有一個認識,這個認識他會有一個源頭,這個源頭是來自於什麼啊?來自於陰陽,來自於陰陽學說。而陰陽學說的概念到了漢末的時候已經非常成熟了。
這個陰陽學說的源頭是來自周易的,很多學者都說過《易經》裡面沒有陰陽這個詞,雖然《易經》裡面沒談陰陽這個詞,但是他談的都是陰陽的理論。陰陽學說是中國這個傳統的哲學思想裡面最根本的一對概念,這個我就不展開講了。把陰陽又分為三陰三陽,這個是中國哲學思想裡面一分為三的一個概念。
一分為三的哲學思想
一分為三的哲學思想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把陰陽一分為三?這裡稍微提一下。我們認識客觀世界,在中國傳統的哲學思維裡面,這個兩分法,用一分為二的方法,是一種最核心的一種分類方法。對我們現在認識現在的客觀世界有非常大的好處,包括我們現在,從現代的科學裡面、現代物理學裡面、量子學裡面我們可以找到很多一分為二的案例,有物質有反物質,有正能量,有負能量,有正電子就有反電子,有很多東西都是以對立的產生的。這個好理解,但是為什麼又把它再一分為三呢?為什麼不一分為四,不一分為五呢?這個就不好理解,但是有學者做了這方面的一個探討,我覺得有道理的,這裡簡單的說一下。
我們現在考古發現,這個原始先民他們在勞動實踐過程中,一些非常具體的勞動過程中發現三的數字比較神秘。為什麼神秘呢?我們現在的考古可以發現在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候,最開始出現陶器的時候,發現都是三個足,三個腳。為什麼啊?三個腳以當時的制陶工藝來說的話,你很難說這三個腳一樣的長短,一樣的粗細,但是,他絕對是穩定,對不對啊?它三個腳很穩定,不管它做的多粗糙,長短不一,但是它最穩定。做四個腳絕對不行,我們做四個腳到青銅器時代,我們現在的商周時期,那個青銅器方鼎很漂亮,那已經是非常發達的時候了,可以做四個腳非常平穩。但最開始時候,做都很粗糙的陶器的時候,都是三個腳。為什麼?非常穩定!
在這個我看到的一個報導說,在我們最早的這個文化裡面,包括河姆渡文化,比河姆渡文化還更早的發現了先民的用的這些灶,用石塊壘成的那個灶,中間有那個燒過的那個灰,那個灰認為是當時是在做烤東西的那個灰,認為是這個灶。後來發現那個灶壘的石塊恰恰也是三個,也是三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然後呢,發現古人用支架,來架這個灶啊,也是三個腳。
就發現三個腳,在他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神奇,由此而引申出,三的一個神秘性和重要性。到後代慢慢的就上升到一種哲學的高度,形成一種哲學思維。集大成者,就是我們《道德經》裡面所說的,一句什麼話呀?對,「三生萬物」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樣一個哲學思想。這是三生萬物,而不是一生萬物,也不是二生萬物,三生萬物。那麼這種哲學思想,直接就體現在我們把陰陽一分為三的這個過程中。
當然,一分為三在《黃帝內經》裡面有這樣的條文,《素問·至真要大論》裡面,它說,「願聞陰陽之三何謂,岐伯曰:氣有多少運用也」。《素問·天元紀大論》裡面說,「何謂氣有多少,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這裡就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把陰、陽再一分為三。它實際上是對陰陽一個進一步的分類,一個量化,不是說這個中醫沒有量化,實際上是有量化的。它是根據什麼為標準,以陰陽之氣各有多少來進行分類的。那簡單來說,三陰那就陰的多少,三陽就陽的多少來分的。
《黃帝內經》三陰三陽
由於這個《黃帝內經》, 它這個成書的時代比《傷寒論》要早,所以我們講《傷寒論》裡面的三陰三陽,我們首先要講《黃帝內經》裡面的三陰三陽。通篇來看,《黃帝內經》裡面的三陰三陽,它有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它講的是氣化,講的氣化的三陰三陽,用三陰三陽來指代六氣。我們都知道一年365天,一年四季,分為24節氣,然後再分,分六氣,六氣從這個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溼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這樣一輪流,那麼《素問》裡面,它說「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溼氣主之」,這個是從氣化的方面來論述三陰三陽的,這一塊呢我就不著重談開了。
第二個,以陰陽離合的規律和開闔樞的這種生理功能來解釋這個三陰三陽。這一塊,在《素問·陰陽離合論》裡面,也談到了,三陽誰是開,誰是闔,三陰誰是開,誰是闔,誰是樞?都談到了,但是這些的三陰三陽,它最終為什麼要這麼去分?有很多學者做了很深刻的探討,但是最終的實質還是以陰陽之氣的多少來劃分的。如果大家仔細去理解的話,它裡面還是包含了陰陽之氣的多少,來考慮到用三陰三陽的。但這個不是我們講《傷寒論》的三陰三陽的重點。
第三個,經絡的三陰三陽,用三陰三陽來指代經絡,以及它所屬絡的臟腑。它為什麼胃經用足陽明來代,脾經用足太陰來代,肺經為什麼用手太陰來代,我們仔細去理解,它也是跟陰氣和陽氣的多少來劃分的。簡單來說,陽經都在外邊,陰經都在內側,陽經都在背側,陰經都在腹側,這個簡單的以陰氣和陽氣的多少來劃分的。
第四個,就是《熱論》篇裡面的三陰三陽,這個就是當時朱肱《類證活人書》裡面之所以把張仲景的三陰三陽等同於經絡的三陰三陽這個來源。因為《熱論》篇裡面,它就有這樣的條文,它說「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頸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痛而鼻幹,不得臥也。」
通過這些條文,我們就發現,它所說的這些證侯表現跟經絡的走向有一致性,特別是足部經絡的走向有一致性。第一日,巨陽就是太陽,太陽受之,頭頸痛,腰脊強,剛好與足太陽膀胱經的走向是一致的,從頭頸到頸項,到腰,一路下來。而陽明,我們說陽明的話從足上來以後,到哪裡啊?到面,到鼻頰。少陽,足少陽膽經,從上環耳,一路從身體的一側下去,所以「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剛好足少陽膽經的循行部位。所以朱肱就因循《黃帝內經·熱論》篇《素問·熱論》篇裡面這個條文,直接來理解張仲景《傷寒論》裡面的三陰三陽,就來源於這個。
《傷寒論》六經即為經絡之「六經」淵藪
這個觀點影響了後面一千來年,因為宋代到現在也將近有一千年了,很多學者都是因為這個觀點強行把張仲景《傷寒論》的六經硬生生的理解為經絡的六經,這個非常多。我們姑且不談他是否正確,但是始作俑者就是這個,就是朱肱。當然,還有後來的很多東西,包括這個傳經諸說,龐安時提出來以後,朱肱又把它拿過來,拿過來之後又把它傳給李杲,他們後世一發揮,我們現在所有的教材裡面都是講傳經,一日傳一經,這個六日傳盡,到七日以後說再經,再傳。
實際上,沒有哪個得這樣的病。我們在臨床上發現沒有誰得這樣的病,第一天得太陽病,第二天得陽明病,第三天得少陽病,第四天得太陰病,有得過嗎,沒有!誰在臨床上都沒有得過,但是大家在理論上都這麼說。到了第七天如果沒有好的話,又從太陽傳起,存在嗎?不存在!但是大家都在這麼說,這個就是當時龐安時到朱肱,到特別是成無己,因為成無己是第一個註解《傷寒論》的,功勞太大了,影響也很大。所以這些流弊,我們要從這個源頭上說過來才知道,他們在哪個地方發生了變化,先姑且不談他是否正確或錯誤與否,但是我們要知道他從這個源頭一路下來的時候,產生了哪一些變化,離《傷寒論》的距離是漸行漸遠,還是吻合《傷寒論》的原旨,這個要弄清楚。
傷寒傳足不傳手?
在這裡最難理解的是,為什麼傷寒只傳足經,不傳手經?因為在《素問·熱論》裡面,這個六日每一經受之,基本上跟足經有關係,跟手經似乎關係不大,這就非常奇怪了。
你看陽明經,它講胃與大腸,但手陽明沒講;少陽經講膽與三焦,但重點講的是膽,足陽明也是重點講的是胃,大腸還好說一點,但三焦講了嗎?少陰經講心與腎,但少陰經我們多談的是腎,心講了沒有?特別是在太陽,太陽經基本上講膀胱,但是很少講小腸。手太陽小腸講過嗎?全都沒講。太陰只講脾,講了肺沒有?如果說把足太陰脾經大家一講的話,這個太陰病,講的就是足太陰脾,大家很好理解,脾虛寒的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一看就是太陰脾虛的症候。但是,手太陰肺呢?幾乎沒有談到。厥陰也是的。厥陰肝,但是不談心包的問題。
所以這個形成一個千古疑案,就大家都搞不清楚,為什麼《傷寒論》的六經只傳足,不傳手。實際上這個千古疑案是怎麼來的?是曲解了傷寒論的六經形成的疑案。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不存在當然就是疑嘛。它本來就不是疑的東西,你把它曲解了。
經證與腑證
那麼,當然也有不少的學者反對這種觀點,認為這種觀點非常的局限,也非常的牽強。比如說現代醫家陳亦人,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陳教授他就說了一段話,他說太陽病實際上就是表證,固然與經絡有關,但絕非僅限於經絡,更不一定是膀胱,而是與肺關係最密切,與脾胃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太陽病經證、腑證之分是不切實際的。我們現在教材還在談論經證和腑證,這樣的理解是否恰當,是否有利於臨床實際,這個值得思考。
我們舉個例子,我們講桂枝湯,「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12)」,這個「鼻鳴乾嘔」,「鼻鳴」跟肺氣不降有關吧,只有肺氣不降才會有鼻鳴,「乾嘔」,肯定跟胃氣不降有關係,沒有一個人說乾嘔是肺氣不降引起的,或者說肝經不降、心經不降等等,跟胃氣不降有關。那麼你說桂枝湯所治的太陽表虛證,它跟肺有沒有關係?跟胃有沒有關係?但是胃是足陽明胃經,肺是手太陰肺經,怎麼也跟足太陽膀胱經掛不上鉤的。既然都掛不上鉤,但硬生生把太陽證當成一個足太陽膀胱經,認為桂枝湯、麻黃湯是治療太陽經的經證,五苓散是治太陽腑的腑證,這種區分,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很令人費解?所以我們現在就不會用桂枝湯來治咳嗽。
有哪個醫生會用桂枝湯治咳嗽呢?沒有人會治,也沒有想到桂枝湯能治咳嗽。實際上桂枝湯治咳嗽效果相當好。因為桂枝它本身就可以治什麼?《神農本草經》裡講了,治什麼?治咳逆上氣,就有這個功效,它就可以治咳逆上氣。那麼以桂枝為主藥組成的桂枝湯為什麼不能治咳嗽呢?當然可以治。
大家可以看看那個唐步祺,也是個火神派的代表,他私淑鄭欽安的,他有一本書非常好—《咳嗽的辨證論治》,他特別註解了鄭欽安的三本書。那本書寫得非常好,大家可以看一下。他的《咳嗽的辨證論治》裡面,其中就有用桂枝湯治療咳嗽,如果明顯的水飲重的話,把芍藥去掉,那就是桂枝去芍藥湯治咳嗽。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只限於把桂枝湯所治的太陽病,理解為足太陽膀胱經所屬絡的經絡走向的部位的疾病的話,那我們永遠就想不到它能治咳嗽。所以這個非常關鍵,看我們如何對六經去理解。
《傷寒論》「六經」實質
其它各經也是一樣的。我們隨便舉個例子,你看陽明病,它能治譫語,譫語如果我們一定要涉及到臟腑的話,跟心有沒有關係?不管是熱擾心神也好,痰擾心神也好,但是都跟心有關,但是陽明病跟心有關係嗎?足陽明胃經是跟胃有關係,跟胃腑有關係。即使加上手陽明,它也是跟大腸(有關係),也掛不上心。還有陽明病,陽明溼熱證,出現「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260)」,那麼這個身黃,身目發黃跟肝膽有沒有關係?還有小便不利跟膀胱三焦有沒有關係?少陽病的口苦、咽幹、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絕對不僅限在肝膽,有沒有涉及到脾胃?有沒有涉及到心?還有三焦?可以說都有涉及。從這一點,包括後面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什麼問題?實際上張仲景在講六病,我們不能談六經,三陰三陽病-六病,幾乎每一病,它所涉及的臟腑都是多個的,絕對不是它所相關的經絡所屬絡的臟腑,有限的臟腑相關。這點如果不理解透,我們打不開思路。所以從這個我們可以看出來,首先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六經中各經它均涉及到多個經絡、多個臟腑,絕對不是僅局限於單個經絡所屬絡的有限臟腑。這個結論可以下嗎?我相信在座的聽了我剛才這一段話的話,應該是可以下(這個結論)的。所以單純按照《類證活人書》它裡面的觀點,引用《素問·熱論篇》裡面的六經,來代替張仲景的「六經」,恐怕是遠遠不夠的。
《傷寒論》「經」的含義
那麼《傷寒論》裡面有沒有「經」這個字?那就有了。雖然它沒有談六經,但是它有「經」這個字。有這個字就有這個概念。它這個概念包涵了哪幾個方面?這裡要順帶說一下。
當然它裡面包涵了有經絡的概念。比如說,「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124)」,這個可能講的是經絡,就是隨著這個經絡,由表入裡;「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67)」,這個經,可能談的也是經絡,「苓桂術甘湯(主之)」,發汗,不恰當的發汗,最後導致病人產生了一個變證,「動經」,這個經絡受到不恰當的發汗,受到了幹擾,出現什麼?「身為振振搖」,這個跟經絡有關係。
但是張仲景更多的「經」不是談的經絡,他談的是一個規律性的時間或者過程。這個規律性的時間或者過程,其實這個「經」我們大家很多人都熟悉、很多人都在用,但是已經變成熟視無睹了。
我舉個例子,女性朋友每個月來月經,為什麼叫「月經」?是經絡的「經」嗎?不是。月經又叫「月信」,為什麼月信啊?它有規律性,每月一來,非常有規律。那麼這個「經」,實際上指的是規律性,它的時間過程。所以古人把這種有規律性的時間或者過程,都稱為「經」。
張仲景的條文裡面有很多的「經」的含義,是指這個意思,不要把它理解為經絡,理解為經絡就望文生義了。「以行其經盡故也(8)」,不是說由太陽到陽明到少陽,再到太陰少陰厥陰,「七日以上」,「以行其經盡故也」,「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8)」,「針足陽明」這個可以理解為針足陽明經上的穴位,但前面「以行其經盡故也」是指的這個以六天為一個時間規律,到了第七天的時候,因為古人在觀察這種外感熱病,實際上很多外感熱病跟我們現在所說的一些傳染病,有很大的關係,古人觀察到這些病的轉歸,大概是在六天,有一定的規律性,如果是六天過後,到了第七天的時候還沒好的話,要做什麼樣的處理,這個「以行其經盡故也」,這個「經」是指的時間規律,並不是指經絡。
「過經十餘日(103)」也是一樣的,到了十幾天了,這個時間規律以六天為一段,兩個六天就是十二天,就十餘日了,也是指的過程。「過經譫語者(105)」、「到經不解(114)」、「欲作再經者(8)」、「卻四五日,至陰經上(384)」,「至陰經上」絕對不是指的到陰的經絡-手足三陰經絡,不是這個意思,「至陰經上」是「出現三陰的病」。所以《傷寒論》裡面「經」的含義,我們要做一個理解,對我們閱讀和理解原文有很大的好處。
| 歐陽衛權簡介 |
廣東省中醫院首批青年名中醫。現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經方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研究分會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委員、廣東省針灸學會理事、廣東省針灸學會皮膚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外治法專業委員會常委,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繼承人、南方醫科大學「李可中醫藥學術流派傳承基地」客座教授。
師承「國醫大師」李振華、禤國維、「古中醫流派」李可等著名老中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20多年,學術上主張回歸中醫傳統,遵循中醫自身規律發展中醫,用中醫思維指導中醫臨床,堅持純中醫道路。致力於中醫經典《傷寒論》的臨床應用研究,強調以六經為綱,方證為核心,萬病識機,活用經方。擅長運用經方治療各科疑難雜病,為國內系統性研究《傷寒論》六經辨證及經方治療皮膚病第一人,多次受邀於國內外學術會議作經方專題演講,尤其系統地講授《傷寒論》經方辨治皮膚病的學術經驗,影響了一大批中醫皮科臨床醫師。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六經辨證新探——經方辨治皮膚病心法》,影響很大。
【擅長疾病】
皮膚病:帶狀皰疹神經痛、痤瘡、蕁麻疹、血管炎、紅斑狼瘡、特應性皮炎、溼疹、銀屑病、白癜風、扁平疣、激素依賴性皮炎、斑禿、結節性痒疹、丹毒、黃褐斑、皮膚瘙癢症、過敏性紫癜、生殖器皰疹、毛髮紅糠疹等;
常見內科疾病:失眠、慢性鼻炎、慢性胃炎、腹瀉、心悸、頭痛、眩暈、更年期症候群、口腔潰瘍等。
其他:小兒發熱、咳嗽、肺炎、哮喘、厭食、消化不良、夜啼、遺尿等;痺證、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症等。
來源:歐陽衛權經方工作室公眾號
精彩文章回顧
錢超塵:《傷寒論》源於《湯液經法》考
有關《湯液經法》、《傷寒論》、《輔行訣》之謎,讀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諸位有沒有想過,《黃帝內經》裡面為什麼幾乎只講針灸,而不講湯液學?
從《湯液經法》學習
王四進經方講座-32-湯液經法盡要之妙,學者能諳於此,醫道畢矣!
論醫道,談病案,說傷寒 | 蔡長福
傷寒經方大家的境界是怎樣煉成的?(譚傑中,包識生,胡希恕)
中醫美容,離不開《傷寒雜病論》
中醫為什麼那麼關心病人的吃飯問題,從《傷寒論》說起
極簡傷寒:病機傷寒論(收藏)
拋磚引玉:教你如何讀懂傷寒條文
多少人想要:一篇讀懂傷寒的奇文!!!
讀懂傷寒最後一經:厥陰病病機分析
或必死或可治:傷寒七十二證候(附古醫傷寒論見)
為什麼中醫用《傷寒論》治感冒能夠一劑見效
仝小林院士:講到傷寒經方,我有些看法與教科書不同
民間高手的33個體會(內含六經、陰陽、傷寒經方)
民間高手的33個體會(內含六經、陰陽、傷寒經方)
老海員急病多反覆,鍾醫生妙用傷寒方 | 柯雪帆
耍玩桂枝湯,讓它進裡就進裡,讓它出表就出表(傷寒論經方)
經方大家:直擊《傷寒論》中的「方證」 | 婁紹昆(精華)
記熟有大用:傷寒六經疾病的分類和方子(附傷寒方子歸類)
講講《傷寒論》的救陰之法(一陰一陽謂之道)
收藏乾貨:傷寒方證總結圖表(附送100條傷寒臨證精華)
經方源頭:掌握最原始的經方(此篇的用藥實在強大)
民間高手,把經方講得如此透徹!
經方高手的六經辨證真傳(附陰陽辨證16字訣)
錢超塵:《傷寒論》源於《湯液經法》考
解開《傷寒論》奧秘的一把金鑰匙
來感受一下:經方的魅力(附:民間中醫人自學經方之路)
古中醫解讀:傷寒六經明理尋根篇(附八卦六經解)
一個保姆的經方傳奇 - 小兒夜啼(薦)
經方在兒科夜啼中的應用(小兒夜啼)
經方治療牛皮癬/銀屑病
銀屑病等相關疾病,用這首經方治療,屢試不爽!
飛蚊症,看過來 - 恢復視力,生吞黑豆有奇效(張步桃)
臺灣最負盛名的中醫師張步桃養生箴言
張步桃:經方治療喘證
張步桃:感冒-咳嗽-發燒-失眠-青春痘-暈眩
經方治療腰痛(腰痛經方)
糖尿病及併發症與經方治療
【大眾經方】中醫專家教你常用的20個家庭小藥方
經方實戰演練(思考每一條的病機原理用藥)
令人意想不到的經方變通用法
傷寒藥性解,此篇最獨、最精、最透
傷寒和溫病,這篇文章講得最全
"傷寒"為萬病之源,傷寒方治療雜症應用指南
萬病皆傷寒,傷寒思維你必須掌握[精]
傷寒臨床總結(重點是裡面的方與證思維)
經方:中醫的靈魂
十世遺風:經方的故事(10集全文)[精]
十世家傳都沒有患者,我依然選擇開中醫診所 | 十世遺風
常用的瘀血經方
倪海廈:紅斑狼瘡的病因及經方
面癱不愈尋經方
婁紹昆:經方(結合外治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經方治療肩周炎
最全婦科雜病經驗方
學用經方的四步階梯法 | 王輝武
肥胖根治的方法(減肥經方匯總)[收藏]
李可:經方是破解世界性醫學難題的一把金鑰匙!
倪海廈:感冒八大經方
我常用這10個經方治療糖尿病
老年人十大經方體質調理[推薦]
看一位民間阿姨這樣用經方[快速上手]
經方合方治療股骨頭壞死、哮喘等病
用六經辨證方法指導針灸治療
「經方玫瑰」與女性體質調理
黃煌教授經方100首(背誦版)
經方辨治胃食管反流病
王三虎:喉癌的經方治療!
癲癇的中醫治療 - 標本兼顧、二法並用(內附經驗方)
怎樣學好經方?
"經方難用"還是"其效如神"? - 黃煌教授臨證50年來思維總結
臨床50年運用經方的經驗 - 經方大師傳教錄
王三虎: 我用經方治癌症(附肝癌的調養與中藥方)
令人意想不到的經方變通用法
11首由經方+時方化裁的經驗方
臨床老中醫總結的經方應用經驗
王四進經方講座-70-六經治療方
六經病機解(傷寒直入)
傷寒提煉:表裡治病大法
六經病機解(傷寒直入)
傷寒六經症狀大全
傷寒絕學:「傷寒論」中三陽三陰的辨證論治與八綱八法!
傷寒六經系統圖解[精]
曹靈勇:傷寒入門[精]
診斷用方的另一捷徑 -《傷寒論》腹診大全(收藏)
《傷寒論》真諦:病豈能治?要給病找去路 | 劉希彥
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用的81味藥
《傷寒論》中記載東漢末年醫療事故頻發
傷寒論主要方劑精簡版
讀懂《傷寒論》之辨寒熱
蔡長福:傷寒論的六經辨證,如何快速入門?
2018年,73歲郝萬山說:我來告訴你怎樣學習《傷寒論》!
談談《傷寒論》病程日數的辨治意義
《傷寒論》治療各種感冒發燒的特效藥方(收藏)[倪海廈]
《傷寒論》之「性、位、向、量、和」辨證方法
為什麼中醫用《傷寒論》治感冒能夠一劑見效
劉渡舟:《傷寒論》中的七個寒熱錯雜方
《傷寒論》神志病治療十法
劉渡舟教授答《傷寒論》有關問題
傷寒絕學:「傷寒論」中三陽三陰的辨證論治與八綱八法!
《傷寒論》112方(按藥味數量排序)
喉癌 - 偶然發現傷寒論中就記載著的有效方劑
老牛關於中醫及傷寒論的獨特觀點
傷寒論113方集錦(後附劑量換算)
《傷寒論》中十大調節人體氣機的方劑
劉渡舟親傳傷寒論學習的步驟和方法
《傷寒雜病論》的一大特色 - 有是證,用是方
我們為什麼要學《傷寒論》
《傷寒論》治療各種感冒發燒的特效藥方(收藏)
理中湯為傷寒論核心方
李可老中醫談學習《傷寒論》的體會
傷寒論中的十大常用方劑!純乾貨速記
《傷寒論便讀》:六經病證治綱要!
《傷寒論》教你用粥治病
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傷寒論》的總結,精闢!
《傷寒論》背誦條文
都市熊教您5分鐘學懂《傷寒論》
解開《傷寒論》奧秘的一把金鑰匙
郭生白《傷寒論六經》是本能方法系統
《胡希恕講傷寒論》 胡希恕的六經辨證觀
【名醫】好文共賞!李可老中醫談傷寒論!
張仲景《傷寒論》「五苓散」
《傷寒論》名方-理中丸
傷寒論之真武湯
《傷寒論》「附子湯」
傷寒論「六經氣化理論」
化解內在的傷痛,關係就會自然改善
如果你覺得別人很難搞,那是因為你無法搞定自己
一條鉑金項鍊引發的兩件耐人尋味的故事
谷太文老師-【王鳳儀思想】(1.2.3)
演說論語61-63集|半部論語治天下,一部論語治人心
這些亂來的兒童養生,正在摧毀孩子的健康和未來
今天你對中醫愛答不理,明天中醫讓你高攀不起
彭奕竣:糖尿病,一個病人都治不好的醫療騙局
挑肥揀瘦話「膏粱」 | 王鳳岐
痛經第一方,傳承1800多年
氣血不正,五臟皆病!誰偷走了你的氣血?
黑眼圈,黃臉婆,治療必須先「暖宮」 | 佟彤
說白傷寒論-10-發表法
身體上的疼痛,其實是你的創傷記憶在呼救
中科院專家:人類農業走向邪路
實驗三個月,看看意念不可思議的力量!
阿毗達摩第三十講 貪心所(2)
蔡禮旭老師-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32
========== END ==========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廣告是系統隨機配發,我們無法詳細控制、選擇。請您切勿購買任何動物製品、肉食。不要買漁獵、捕鳥的器具,拒絕殺生。不要玩殺人遊戲,殺人遊戲與實際殺人果報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萬惡淫為首,邪淫是輪迴和災禍的根本。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切記!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