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過這樣一件事,那就是自家孩子很少在幼兒園「拉粑粑」,一直憋到放學,到家就直奔衛生間。
這個現象可讓不少家長感覺疑惑,甚至是還懷疑過老師不讓孩子上廁所,但不管是問孩子,還是問老師都得到了否定的答案,讓父母更是不解。
為何孩子很少在幼兒園「拉粑粑」呢?原因很現實,老師不會告訴你,但家長要了解。
1)環境過於陌生
其實這不僅僅是孩子會出現的一種狀況,很多成年人也一樣,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就感覺各種不舒服,總是沒有在家自在,其他的可能還能忍受,但是上廁所卻不行。
有多少成年人出門在外都不會「拉粑粑」,同樣孩子也是一樣的,本身孩子的心理素質就不如大人強,不管上多長時間的幼兒園,環境對於孩子來說始終都是陌生的。
在這種狀態下,孩子就會下意識的保護自己,因此出現不敢上廁所的情況。
2)性格內向不敢說話
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或者是窩裡橫,面對外人和老師連話都不敢說出口,這樣的孩子根本不會主動開口向老師提出自己的需求,基本上老師不問,孩子就不去。
一般情況下幼兒園老師經常會問孩子「有尿麼」,但是卻不會問孩子是否有「粑粑」,這樣孩子就始終不會自己提出想要去,一直憋著,直到放學回家後才去拉粑粑。
3)上廁所的方式變了
當習慣用某一樣東西時,再使用其他的可能就要適應一段時間,就連上廁所的方式也一樣,現如今家家幾乎都是坐便,孩子也都習慣了。
而幼兒園卻有坐便,有蹲便,都是不一定的,如果習慣用坐便的孩子,上的幼兒園是蹲便,那麼這樣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因為上廁所的方式變了,導致孩子在幼兒園上不出來。
這種情況呢就需要孩子自己去適應了,別人是無法幫助的,即使家長找老師也沒用,畢竟這都需要時間,主要還是看孩子的適應能力強不強。
1)對孩子進行心理建設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憋著的習慣,就要及時給孩子進行心理建設了,也就是告訴孩子一直憋著對於身體的害處,儘量說的直白點,讓孩子能夠聽得懂。
這樣在父母的耳提面命下,孩子多多少少也會有所改變,即使不能一直在幼兒園拉粑粑,但至少不會一直憋著了。
2)讓孩子明白大便是正常生理現象
有些孩子對於大便是比較害羞的,對於這種孩子,父母要直接告訴孩子大便是正常生理現象,就和吃飯睡覺是一樣的,所以不用感覺不好意思,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孩子憋大便的習慣。
3)與老師進行溝通
老師畢竟要和孩子相處一整天的時間,在發現孩子有憋大便的情況時,父母可以與老師溝通下,讓老師多多關注下自家孩子,多提一嘴有沒有小朋友要大便,只要老師能提出,有些孩子就能「借坡下驢」,直接舉手。
4)引導孩子適應幼兒園衛生間
如果幼兒園衛生間和自家一樣,那麼家長就可以省心很多,直接告訴孩子要在幼兒園上廁所就可以了,但要是幼兒園和家中衛生間不一樣,家長就要多花點心思了。
如果是坐便,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坐便盆,如果是蹲便,家長也可以買一個坐便盆,但不讓孩子直接坐下,而是練習蹲,這樣時間長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5)幫助孩子建立生物鐘
人的身體非常智能,不管做什麼都是有著自己的生物鐘的,就像是有些人習慣早起,那麼不管前一天有多晚睡,第二天時間一到也會醒來。
而排便也一樣都是有著自己的生物鐘的,父母可以早日給孩子建立排便生物鐘,例如早起給孩子喝完一杯水,十分鐘後就讓孩子去上廁所。
剛開始孩子肯定是沒有的,但家長也不要直接讓孩子下來,而是讓孩子坐一段時間,時間長了孩子就有了排便生物鐘,在早上的時候直接解決掉,這樣孩子在幼兒園上不上就沒有太大影響了。
孩子很少在幼兒園拉粑粑,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實際上卻很複雜,將孩子內向不敢表達,適應能力差的問題都表現的淋漓盡致,對於孩子的問題,家長不能只看表面,畢竟這有可能關乎孩子一輩子。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有沒有憋大便的習慣呢?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