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華大學舉行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9400餘名研究生新生滿懷美好憧憬與嚮往,開啟人生新徵程。
比清華開學典禮更讓人關注的是,今年清華大學年齡最小的博士生,僅18歲!
這一信息讓廣大網友震驚,話題一度衝上微博熱搜第二
在羨慕的同時,大家也在反思:18歲時的自己在幹什麼呢?
剛好最近也有很多學弟學妹給我發私信諮詢,問題林林總總,但是從字裡行間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他們的迷茫和彷徨。
一部分準高三學生在憂心自己的專業課和文化課成績,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
一部分剛剛高中畢業的學弟學妹面對不太理想的錄取結果,愁眉不展,輾轉難眠,不知該何去何從。
還有一部分開學高二的學弟學妹們在為選科和要不要學美術而舉棋不定。
在我看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兩個大方面
一個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一個是個人認知的片面和偏差
時至今日,學校不再是教育的主戰場和前線,對於教育的重視使得學生的起跑線從幼兒園提升到了胎教。
家庭教育在學習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各類令人交口稱讚的「神童」層出不窮。
從16歲斬獲《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17年)總冠軍,去年考入清華大學的武亦姝。
到前不久登上熱搜,年僅14歲便可一天寫詩2000首的岑怡諾。
再到昨天登上熱搜,引起全民吃檸檬的18歲清華大學博士生。
其中孰真孰假我們不去評判,但起碼可以看出一點,那就是現在的家庭教育已經上升到了一種博弈甚至是攀比的地步。
而在我接觸的眾多美術生學弟學妹中,有父母是企業家,自己早已被家長規劃出國深造的;有父母本身就是大學老師,自己目標明確且計劃周詳的;也有身在小城鎮信息閉塞甚至不知清華如何錄取的。
生長環境的差異讓我們的認知產生了超越年齡的鴻溝。
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衡。
從這些諮詢的學弟學妹以及我自己的觀察中發現,中國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斷崖式」缺陷。
什麼意思呢?
一些家長從我們還沒有判斷能力的時候,就開始替我們做決定,不管是穿的衣服還是上的學校,都替我們做主,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乖乖的服從。
以至於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
小時候去醫院看病。
醫生:你哪裡不舒服啊?
我:(看向我媽)
正是這種全包辦式的家庭教育,讓我們躲在父母營造的舒適區裡,不願也不敢去獨自面對人生的選擇,比如高考填志願,或者要不要成為美術生。
在這個時候,一部分家長繼續替我們做著決定,替我們操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了解的信息為我們規劃未來的人生方向,我們能做的依舊是乖乖服從。
另一部分家長不管是精力還是經驗,可能都不足以再幫我們直接作出選擇,於是讓我們獨自去選擇。
殊不知,這時的我們已經喪失了自主選擇的能力,也沒有培養出承擔選擇所帶來的後果的勇氣。
就像一直被圈養在籠子裡的雛鷹,根本不知道展翅之後的下一步該如何飛翔。
這種「斷崖式」的家庭教育,讓很多孩子失去了自己做主的能力,也失去了自己決定人生的勇氣,以及去追逐夢想改變命運的魄力。
於是一個個本該青春洋溢的臉上愁雲密布,不知所措,措手不及。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責任全都歸咎於父母和家庭,因為我們自己本身,也存在著各種問題。
包括我在內,不少美術生學弟學妹的迷茫主要來源於對自己以及對未來認知的不足。
我當年成為美術生的時候對美術專業和大學的了解也是非常片面,當時的啟蒙老師是央美的學生,所以在很長時間內我都以為學美術只能考美院,將來只能當畫家。
更是把央美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也是成為一個雲遊四方畫畫為生的藝術家。
直到高二暑假到了北京學畫畫之後,才開始相對全面的了解到學美術不止是畫畫,還有設計、動畫、建築等多種選擇,更可以通過美術考清華。
相較於那些從一開始就了解非常全面的同學而言,我就顯得非常孤陋寡聞,很多在他們眼中常識性的認知,在我這就變成了「新大陸」。
也正是因為這種意識和認知上的差異,讓我在應屆那一年準備不足,和夢想擦肩而過。
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已經高考完的美術生學弟學妹向我諮詢有關選擇,有關人生規劃的問題。
在儘可能幫助他們的同時,我也免不了囉嗦幾句,幫他們糾正一些認知和想法。
很多同學會說是為了考大學。
如果你把考大學作為學習的終點,那麼當你考入大學之後,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陷入焦慮和迷茫。
因為已經完成這個目的了,已經達到終點了,那剩下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大學,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階段,絕不是終點。
我們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為了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一類人,所以我們需要學習。
而想要成為那一類人,就需要我們具備他們所具備的素養和技能,而這些素養和技能,只有大學或者更精確到只有某個大學才能給我。
這才應該是我們考大學的目的和意義。
很奇怪的是,每當我問這些迷茫的學弟學妹們,你的夢想是什麼?
得到的往往是模稜兩可的回答。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同學羞於說出自己的夢想,似乎頹喪和佛系才是他們應該具備的氣質。
相較於表白夢想,一些人似乎更願意表白自己的偶像?
朋友圈、QQ空間、微博,滿眼可見的「老公」,可是這種表白和追求,無論怎麼努力,變成現實的可能性都為零吧?
為什麼不把夢想定義得更加具體和可行呢?
沒有夢想,就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就好像蒙著眼睛狂奔,信馬由韁,跑到哪算哪,萬一跑偏了呢?
那怎麼確定自己的夢想呢?
我的建議是用倒推法。
第一步是明確自己喜歡什麼?這種喜歡一定是發自內心的,願意為之赴湯蹈火廢寢忘食的,在心目中是僅次於偶像的存在的。
第二步,就是深入了解你所喜歡的事物,它涉及哪些領域和行業,現在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有哪些業界翹楚。
之後第三步,在深入了解這個行業和人群之後,反思一下自己,現在這個行業裡的翹楚所經歷的一切,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
如果是,可以作為備選夢想存起來;如果不是,則回到第一步。
最後,就是根據夢想,倒推出進階路線:這個行業需要哪些技能,哪些專業能教我這些知識和技能,哪個學校的該專業最精專。
OK,你的夢中情校確定了。
當我們明確了目標,弄清了方向,就需要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如果說通往成功的道路有捷徑的話,那捷徑只有一條:就是前人已經走過並且成功的道路。
曾經有個老鄉學弟向我諮詢,他的夢想是清華美院,但是他準備去湖北一個畫室集訓,同時又想保住山東省的聯考,問我該如何選擇。
這就好比唐僧當年取經的時候不往西走,非要往東出發,問他最後能不能到達西天?
能,往東不遠跳進太平洋就到了。
類似的問題也是同學和家長諮詢最多的問題就是:是不是考清美央美一定要到北京的畫室集訓?
這個問題我也解釋過不止一次:不是絕對,而是相對。北京地區畫室的教育經驗更豐富,成功的案例更多,可以參考的成功道路也更多。
就像做理科題一樣,明明有那麼多學界巨擘給我們總結出來的公式不用,非要自己鑽研?最後也可能解出正確答案,但大多數人不是都願意「走捷徑」嗎?
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算是自己對大學和夢想的一些看法,也是由於這段時間眾多學弟學妹們的諮詢讓我感到大家對於目標的缺失和迷茫,學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知道除了以自己淺薄的經驗和看法分享給大家以外,還能做些什麼。
希望大家在看過之後能稍有啟發。
美術不是考大學的捷徑,考大學也不是學習的目的
我們要全面客觀的去了解自己,認知自己,明確自己的夢想和方向,並為之持之以恆的努力。
夢想可能會遲到,但不會辜負一個熱忱的靈魂。
· 留言互動 ·
| 來跟我們嘮嘮 |
底下留言,各抒己見
歡迎大家關注
畫癆學長的知乎、小紅書帳號
了解更多藝考內容,提供更多有利幫助~
往期精選
▼關注畫癆學長獲取更多藝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