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華大學統計,2020年共有9000餘名研究生成為清華園的新主人,其中約有35%為博士生,65%為碩士生。碩士生新生中,全日制碩士生佔比63%;博士生新生中,全日制博士生佔比89%。新生年齡大多在20至29歲之間,年齡最小的碩士生19歲,年齡最小的博士生僅18歲。
很多網友紛紛感嘆:當你還在苦苦等待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已經讀博了。
甚至有人說,18歲還不是最早讀博士的,之前就有過新聞,人家16歲就成了博士研究生,相信很多人聽過他的名字,他就是張炘煬(咱先不說你18歲在幹嗎,你不百度能直接告訴我,這個名字咋讀嗎?)
張炘煬曾經創造多個紀錄:
13歲左右,成為碩士研究生,在當時也被稱為中國最小的碩士。2011年,年僅16歲的張炘煬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報導,成為一名博士研究生,被網友們稱為中國最小的博士,轟動一時。
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天賦這種東西的存在,有些人真的天生就是讀書的料。
張炘煬在小時候就被稱為是一個神童,在兩歲多的時候,僅僅只用了三個月時間,就認識了上千個漢字。六歲開始上小學,僅僅花費了兩年時間,就學完所有小學的課程。
8歲在盤錦市第三初級中學上學,初一和初二僅花費一年時間就上完了,初三上了一年就順利畢業。畢業之後的張炘煬在盤錦市高級中學就讀,他沒有讀高一高二,而是直接讀了高三一年,並且順利考取了天津工程師範學院。
當然,有光環就有爭議,很多人在感嘆他這麼小就走向人生巔峰的同時,也懷疑他是否能適應大學生活,畢竟他還未成年,在大學也沒有同齡人可以「一起玩耍」。
讓人意外的是,張炘煬再次被人們關注,不是他不適應大學生活,而是他的言論。
在張炘煬要進行碩士答辯的時候,要求父母在北京買房,而且要全款。如果不買房,那麼張炘煬就不會繼續他的學業,因為張炘煬不願意當一個北漂。但是他的父親只是一名普通公務員,母親也只是一名老師,在北京買房對他的家庭來說根本不可能。
於是他的父母就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騙張炘煬是買來的,在張炘煬考上博士之後,張炘煬發現父母在騙他,又要求父母兌現諾言在北京買房,因為張炘煬認為是父母讓他留在北京的,張炘煬的父母應該對他負責,而他也想在北京沒有顧慮地研究數學,所以要求父母買房。
後來張炘煬還在微博上說了一句話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他在微博上稱北京的白領對北京建設沒有貢獻,同樣引發網友們激烈的討論。
不過張炘煬並不以為意,他還是要把精力放在學業上。可是,自從上了博士之後,張炘煬開掛的人生似乎遇到了瓶頸,在8年的時間裡,由於缺乏博士成果,一直沒能畢業。按北航的規定,博士只能讀八年,超過八年就自動退學了,如果幾年還不能畢業,那張炘煬這個博士頭銜怕是拿不到了。
如今,已經是2020年了,很少再有人聽到張炘煬的消息了,有的網友已經迫不及待地給他扣上「揠苗助長」「傷仲永」的帽子了。
在小編看來,大可不必,每個人的人生之路都不是平平順順的,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點挫折,只是有的人遇得早,有的人晚一些而已。
對於張炘煬來說,有些挫折是他必須要經歷的,有的時候,你所經歷的困境、磨難、失敗都是獲得成功的必經之路,希望下一次聽到張炘煬的消息時,網友給的評價是這四個字:鳳凰涅槃!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