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克託:畢卡索跑得比美快,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看上去醜

2020-12-14 騰訊網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南京大學出版社

「如果一部作品看上去超越了它所存在的時代,很簡單,它的時代落後於它。」

——讓·科克託(Jean·Cocteau)

畢卡索

這是讓·科克託對畢卡索的讚頌與評價,他解釋道「畢卡索跑得比美快,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看上去醜」。

在科克託的這句話中,「美」代表了大眾在當前時代所認知的「美」的範疇。在讚頌畢卡索時,科克託也順便諷刺了下那時人們的美學修養。

那麼,這位科克託到底是誰?或許他的另一個譯名影迷們更為熟知——讓·谷克多

讓·科克託(Jean·Cocteau),或譯作讓·谷克多

讓·科克託(Jean·Cocteau),1889年7月5日,出生於法國拉斐特府(塞納河——瓦茲),從此開始了他開掛一般的人生。坎城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法蘭西學士院院士、藝術家、評論家……但凡是那個年代的藝術,他都有所涉獵,包括文學、詩歌、音樂、戲劇、舞蹈、雕塑、電影……

同時,他也直言不諱的表達自己的雙性戀傾向,同時也是那個年代巴黎藝術圈裡的社交達人、時尚風標……

回到最初,科克託出生於當時法國的中產家庭,科克託的少年過的還算順利,經過了前半段的求學生涯,1909年,20歲的科克託發表了詩集《阿拉丁神燈》(La Lampe d'Aladin),成為了巴黎藝術沙龍的常客。那時候整個巴黎沉浸在藝術的氣氛裡,古典與現代發生一次又一次的衝撞,年輕的藝術家們揮斥方遒,大展身手。先鋒派的藝術家們一個接著一個出現。他們一起飲酒,一起在沙龍裡聊藝術,聊反叛與對抗。

讓·科克託

就在那時候,科克託成為了詩人卡迪勒·門代斯、畫家羅斯坦德、還有諾瓦耶伯爵家的常客,當然,也結識了俄羅斯著名芭蕾舞劇團,推動整個歐洲芭蕾舞劇發展的謝爾蓋·佳吉列夫

1911年,在出版詩集《輕浮的王子》之後,科克託為俄羅斯芭蕾舞劇團創作了芭蕾劇《藍色上帝》

就在那個藝術爆發的年代,科克託逐漸成為了巴黎文藝圈的核心人物。初期,他創作詩歌,出版詩集。幾乎與當年歐洲所有的藝術家都有所結實。於是,科克託幾乎成為了當年法國的一位「媒介」工作者。組織參與沙龍、活動,對於他來說已經成了家庭便飯。

2011年,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回顧了那個黃金的年代,雖然科克託沒有登場,但是借菲茲傑拉德夫婦之口說出了當年科克託的情況:「幾個朋友為讓·科克託辦了個聚會」。

莫迪裡雅尼1919年創作的《讓·科克託》

進入1914年,科克託保羅·伊裡巴共同創辦了雜誌《文學》,後來,《文學》成了達達主義發生的主要陣地。科克託對塞尚等人的達達主義和之後的超現實主義抱有極大的讚賞。

隨後,一戰爆發,科克託應徵入伍。在退出戰爭之後,出版詩集《好望角》,同時題獻給法國民族英雄羅蘭·加洛斯(第一位不著陸飛躍地中海的飛行員,犧牲於一戰,目前法國的網球賽事,就是以羅蘭·加洛斯命名的球場舉辦)。

1916年,在朋友的介紹下,科克託認識了畢卡索。從那一天開始,科克託就成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畢卡索「死忠」。

畢卡索的創作分為「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等……在科克託認識畢卡索的時候,畢卡索正處於他創作的「立體主義時期」。拋棄了傳統的透視法,通過多角度的交錯疊放,造成了多種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畢卡索在此基礎上加入了古典主義,注重整體的效果與事物的形態,重建畫面的秩序感。

《玻璃杯與報紙》畢卡索

這一切與當時科克託所推崇的思想不謀而合。一位是初出茅廬的藝術天才,另一位則是社交達人,很自然的,科克託與畢卡索建立起了友誼。科克託則利用起自身在巴黎的資源優勢,大力推崇畢卡索。甚至在1919年,甚至為畢卡索創作詩歌《畢卡索頌》

在科克託的大力舉薦下,畢卡索很快步入了巴黎的藝術圈,並漸漸迎來自己創作的巔峰。在達達主義的浪潮過後,1924年,科克託創立《超現實主義革命》,並發布了《超現實主義宣言》。在第四期的《超現實主義革命》中,詩人、評論家布勒東發表了《超現實主義與繪畫》,與此同時。畢卡索也迎來了自己畫作的巔峰,也是令他在世界上名聲大噪的「超現實主義時期」。

《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畢卡索

當然,作為社交達人的科克託也曾與人交惡。1918年,發表音樂論文《雄雞與小丑》,因為藝術觀點的不同,科克託與現代主義音樂大師斯特拉文斯基爆發矛盾。

斯特拉文斯基

1925年,兩人和解,科克託為其撰寫了音樂劇劇本《俄狄浦斯王》

隨著畢卡索的名聲越來越大,當然也不再需要科克託在公開場合為其推薦。事實上,當時的法國,畢卡索已經火到了無論做什麼,都能引起一場小轟動的程度。

在科克託生命的前四十年裡,基本上,除了電影他都涉獵了。1930年,科克託終於決心親手拍攝一部電影,這部電影也是他邁向電影世界的第一步。

事實上,科克託早年在創辦《文學》雜誌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雷內·克萊爾、讓·雷諾瓦、馬賽爾·卡內爾、讓·維果、費爾南·萊熱等一眾先鋒派導演。與他們當時的作品一樣,科克託的第一部電影《詩人之血》,也是超現實主義的風格。

《詩人之血》劇照

「詩全部都是紋章,所以,有必要讀解詩人的血和眼淚。」

當字幕出現在觀眾面前,電影開場。電影全片充斥了荒誕而混亂的世界,通過電影的技巧將「死與再生」的觀點展現出來。影像的時間突破了現實與虛擬的隔閡,在影片的開始和結尾處得到了統一。對於科克託來說,電影就像是能夠實現藝術家「不死鳥術」的魔法。這與二十多年後巴贊的「木乃伊情結」不謀而合

1940年之後,讓·科克託重新回到影壇,繼續電影的創作。科克託先嘗試劇本的創作,1946年,與雷內·克萊爾共同導演經典的童話電影《美女與野獸》。那一年,正是第一屆的法國坎城電影節,憑藉著雷內·克萊爾的拍攝經驗和科克託的創作,這部電影自然進入了當年的主競賽單元。

《美女與野獸》 1946 劇照

1948年,讓·科克託創作了《雙頭鷹之死》,同樣進入了當年威尼斯電影節的國際獎。同年,科克託的另一部電影《可怕的父母》上映,一部室內劇的電影,套用了莫裡哀的經典情節,用大量的靜止鏡頭和特寫展現人物的心理世界與人物關係中的複雜。

兩年後,1950年,讓·科克託的同名小說被讓-皮埃爾·梅爾維爾改編為電影《可怕的孩子們》。梅爾維爾不屑於傳統的法國製片方式,熱衷於自組獨立製片工資,從而受到科克託的賞識,科克託為這部電影提供了一千七百萬法郎的製片費。而這部電影大獲成功,梅爾維爾被視為法國戰後電影界最有才華的新人,而此片,也被當成法國電影新浪潮間接的先驅者

60歲之後的科克託相繼創作了詩人為主角的電影《奧菲斯》、自傳性質的《聖多-索斯比別墅》、與包括塞尚在內的諸多藝術家一起紀錄下的《棋盤奏鳴曲》、以及《奧菲斯的遺囑》。

《奧菲斯的遺囑》劇照

在科克託一生的電影創作中,《詩人之血》、《奧菲斯》、《奧菲斯的遺囑》三部電影被稱之為奧菲斯三部曲,同時也可以看做科克託借電影之手,講述詩人的一生。有趣的是,在這部電影中,畢卡索親自客串了一把。這部電影似乎也是畢卡索唯一一次在劇情類的電影中以角色登場。

1963年,科克託離開了人世,十年之後,畢卡索逝世。通過科克託,成就了畢卡索,也成就了倆人一生的友誼。在兩人生命的後半段,一直維繫著這份友誼。回顧科克託一生為畢卡索寫下的詩歌與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他對畢卡索的讚美與愛比海更深。

科克託《遇見畢卡索》(節選)

或許,那些進行驚人舉動的最初的日子,和童年時光一樣,都是些玩耍的日子。這與任何人都無關。很快,這些日子就變成了上學的日子。但是,畢卡索從未執教。他從不剖析那些從他袖子上飛出去的鴿子。他滿足於畫畫,滿足於獲得一個無與倫比的行當,並讓其為偶然服務。

畢卡索是馬拉加人。他向我講述他在家鄉看到的電車司機,唱著歌,根據歌聲的明快或拖沓來加快或放慢車速,有節奏地按響車鈴。這就像是那座城市的標誌性特徵。

馬拉加人畢卡索從不脫離電車軌道;他的歌聲淋漓盡致地唱出了旅途中的單調乏味。

人們質疑那些對比鮮明的高超技藝。畢卡索則用他深厚的創造力證明了他是多麼不追求討好別人。他的創造力使他最細微的舉動都有了一種夢幻般的天賦。

有一次我生病了,他給我送來一隻裝在紙箱裡的狗,紙箱摺疊的角度恰好可以讓它用爪子支撐住身體,捲起尾巴,搖頭晃腦。我的病隨即好了起來。從那以後,我就把我的狗比作初級(Petit Cru),也就是伊索爾德那條神狗的名字。

讓·科克託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羅馬的畫室。一隻小小的貨物箱裡裝著《遊行》的模型,裡面有房屋、樹木和小木棚。在美第奇別墅對面,畢卡索在一張桌子上畫「中國人」、經理人、美國女人、馬,對此,諾瓦耶夫人寫道,我們會以為看到了一棵微笑的樹,還看到了被馬塞爾·普魯斯特比作狄俄斯庫裡的藍色的雜技演員。

想想童年的神秘,想想斑點中藏著的風景,想想夜晚維蘇威火山的景象,想想立體顯微鏡下的情景,想想聖誕節的壁爐,想想從鎖孔中看到的房間,你就會明白這種布景的靈魂所在,除了灰色的幕布和狗屋,布景中沒有用其他技巧就將劇院的框架填滿了。

讓·科克託

當我們列舉藝術的頂峰時,意外、偶然性、波動充斥在藝術的過程中。

我們驚嘆於畢卡索為萌芽中的天才開拓的這份顯著的事業對馬拉美來說也是一樣。

畢卡索的角色在於打掃乾淨土地,並豎起障礙。畢卡索不僅擅長象棋,還擅長各種社交場上無傷大雅的遊戲,畢卡索所繼承的比他所擅長的更為講究。

我們只能通過一種不模仿他的無知來反駁他的計算。從立體主義開始,我注意到一陣意外的號角響徹歐洲:催眠、迷人的魅力、舞動的花邊、傲慢、稻草人、產氣菌、煙圈、雪花蓮、神秘的束縛、彈性的魔鬼和孟加拉國的火。

可是,我還能看到下一次清掃嗎?決心成為父親的兒子們的問題與父親的問題並不相似,一旦他們成了父親,他們就會接受這種角色的要求。

至少,如果我垂下眼睛,我的目光仍有機會向畢卡索致敬。

《遇見畢卡索》

作者:讓·科克託

譯者:張莉、唐洋洋

相關焦點

  • 價值1.8億名畫被撕,畢卡索的畫為什麼難看還那麼貴?
    ▲《裸體、綠葉和半身像》這看上去讓人難以理解。畢卡索的畫看起來也不怎麼地,感覺我兒子也能畫,但為什麼就值這麼多錢呢?O1/為什麼我們難以欣賞畢卡索 為什麼畢卡索的畫值錢,當然因為他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藝術家。但我們很多人不僅很難理解他的畫,也很難理解現代藝術。
  • 畢卡索為什麼要把女人拆分成幾何圖形?
    在他的作品,女人的臉常常被分成兩半,身體是又圓形和不規則的幾何拼出來的。其實,畢卡索筆下這些奇形怪狀的女人是有名堂的,這種畫法叫做立體主義。顧名思義,就是因為畫裡的人都是用方塊、三角形、圓形這些幾何圖形組成的。而畢卡索也因為這個被封為立體派掌門人。所以說,想要看懂畢卡索的畫,首先要搞懂畢卡索為什麼要像「變態分屍狂」一樣,把好好的女人拆分成這麼多的幾何圖形?
  • 講座|成名之前的畢卡索,只是一位燒畫架取暖的「北漂青年」
    趙松並不認為畢卡索就不慕名利——相反地,未成名的畢卡索同樣很急切地希望世人知曉他作為藝術家的名字,甚至還會自己「挨個畫廊去問,有沒有畢卡索的畫呀?」,用這種方式進行自我宣傳。但趙松同時明確指出,畢卡索在藝術創作時是真誠的面對作品並尋求突破,並不會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而歪曲自己的藝術追求。在這一層面上,藝術家與名利之間就保留了一個有距離的批判關係。
  • 藝術史家約翰·理察森逝世,寫過最權威的《畢卡索傳》
    她寫道:「理察森爵士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畢卡索普羅米修斯式的雄心壯志和驚人的創造力,而且是對他激昂的、顛覆性的、常常令人不安的藝術的敏銳理解。」他交友廣泛。他的朋友包括藝術家——畢卡索、喬治•布拉克、弗朗西斯·培根、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安迪·沃霍爾,以及作家——讓·科克託、威斯坦·休·奧登、南希·米特福德和田納西·威廉斯。他被《W雜誌》稱為「全紐約人吃飯時都想坐他旁邊的人」。
  • 汽車界的泥石流,公認的醜車,總有一款醜哭你!
    雖說審美是沒有標準的,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但是,醜和美我們還是能分得清的吧,今天就來說說汽車界公認的東施們吧。它開在路上甚至有人驚呼:「快看,那輛車在倒著開啊!」真是汽車界的泥石流!第二名:雪鐵龍 薩拉畢卡索雪鐵龍為什麼要給這個車起名叫畢卡索?不怕他老人家氣的從墓裡爬出來嗎?畢卡索的畫是很抽象,但是雪鐵龍你給車整這麼抽象就是你的不對了吧?就這趴趴的前臉,有一種下凡時臉先著地的感覺,路上隨便跑的老頭樂都要比這車好看吧?
  • 網友:他頂著金毛獅王髮型,走畢卡索風格,寫毛筆字像是三歲小孩
    看起來,他真的頗有一種世外高人的樣子。當然,他不是小說中可以飛簷走壁的江湖俠客或者絕世高手,而是一位畫家。他曾經創作了一種「書法」,當然,這裡指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法,而是指畫裡面的抽象文字。對於他創作的文字,許是網友見多了醜書家的作怪,因此給出的評論是:他頂著金毛獅王的髮型,號稱走畢卡索的抽象風格,寫的字卻像是三歲小孩寫的,不覺得有些詆毀文字嗎?
  • 畢卡索上億名畫被撕,他的畫為什麼這麼值錢?
    被毀的畫作名為《女子半身像》,是畢卡索在1944年創作的,原型是畢卡索的情人朵拉·瑪爾。撕畫之人可稱為「狼人」。「當今世界十大最貴名畫」獨佔三幅,但是畢卡索的畫為什麼這麼值錢呢?自幼有非凡的藝術才能,他的父親是個美術教師,又曾在美術學院接受過比較嚴格的繪畫訓練,具有堅實的造型能力。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據了不朽的地位。
  • 魏碑書法大賽特等獎作品,是「醜書」嗎?請看作者早期的作品
    這些天,剛剛結束的雲崗杯魏碑書法大賽評出的特等獎作品,成了大家爭論的焦點。主要是因為這件作品,除了評委,很少有人看得懂。當然,也有一些人說特別好的,不過,多數人說這是「醜書」,包括一些中書協的會員。要問到底美不美?是最漂亮的「皇帝的新衣」?還是有畢卡索的畫作那種高度的藝術品?爭論得不可開交!
  • 為什麼說畢卡索,是營銷心理學大師?
    今天提起畢卡索的大名,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他25歲就能夠通過賣畫賺錢,28歲就財富自由了。在當今國際上拍賣的藝術作品裡,最貴的前十名,畢卡索的作品就佔了四個。他活到了92歲,留下了7萬多幅畫作,遺產高達四百億人民幣。在美術史上,生前就擁有這麼多財富的畫家,只有他一個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90年滿腔熱血,懷揣著馬拉加全國美展金獎的畢卡索來到巴黎時,等待他的卻是人生中最低谷的時期,這期間他的創作被稱為"藍色時期"。
  • 美老師和醜老師
    所以醜老師一心撲在教學上,教學水平越發精湛。醜老師雖然英語教得極好,但普通話卻不普通。比如他總是把「你」讀成「ðen」。醜老師為了讀準「你」,經常憋得面臉通紅,看上去相當痛苦。有人說醜老師有適度口吃。醜老師還有一大特點:生活上不拘小節,穿著隨意。隨意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吧。當時人們系褲子普遍用腰帶,講究的用皮帶。醜老師用的既不是腰帶也不是皮帶,而是一根繩子。
  • 畢卡索「鋼筆水墨」作品藏著對中國水墨的探索
    畢卡索畫作《吹笛女與裸躺著的人》3月28日在佳士得巴黎拍出了28.6萬歐元(約215萬元人民幣)。這幅畫作於1932年10月,那是畢卡索私人生活充實、藝術作品高產的一年。這張畫是畢卡索一系列「鋼筆水墨」作品中的一幅,反映出他對瑪麗·泰蕾茲·瓦爾特的愛意。
  • 畢卡索:送你一幅我的畫!張大千:這畫的是我?
    文/王呈祥畢卡索:送你一幅我的畫!張大千:這畫的是我?互贈禮物,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如詩人贈詩、書友贈書、畫家贈畫一樣。通俗來說,就是以物寄情,彼此之間留個念想。畢:外面涼,快帶碗裡來,不對,快到屋裡來。張:畢兄還挺幽默,應該巧樂力豆吃的不少吧!然後,張大千便走進了畢卡索的畫室。令他沒想到的是,畢卡索原來對中國繪畫這麼感興趣,竟仿畫了近兩百幅齊白石的作品,雖說畫得不怎麼好,但對中國繪畫的理解是非常深的。
  • 錢多多美育課堂:「奇怪的臉」——帶孩子一起感受畢卡索的魅力!
    首先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幅名畫《格爾尼卡》,作品可能大家並沒有聽過,但既然是名畫,它的創作者的名氣可非同一般了,他就是繪畫天才——畢卡索。小編很好奇為什麼畢卡索的這幅油畫與其他的油畫作品不一樣呢?它不但沒有色彩,就連畫中所有的造型都是與眾不同甚至殘缺到難以識別的。
  • 「小時候美長大醜,小時候醜長大美!」是「檸檬酸」還是有依據?
    但是也有認同這兩條評論的人。畢竟現實中確實有很多醜小鴨變天鵝的例子,也有很多長殘了的例子,因此,「小時候美長大醜,小時候醜長大美!」的說法一直都存在。 不過為什麼有的人能從小美到大,或者越長越好看,而有的人就被「殺豬刀」一刀一刀分割了呢?
  • 1156.25萬美元畢卡索作品:憩息(瑪麗-德雷莎)賞析
    該展匯集了畢卡索在1932年的重大傑出作品,如:私人收藏的油畫《夢》(Le Rêve),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關於作品創作的文獻資料。此次展覽由畢卡索博物館和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合作舉辦。在畢卡索的整個創作生涯中,1932年是他的高產年,創作對他而言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這也表明生活與創作兩者之間的並存關係。
  • 價值1.8億元畢卡索名畫被撕 這幅畫意味著什麼?
    價值1.8億元畢卡索名畫被撕 這幅畫意味著什麼?時間:2020-01-04 20: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價值1.8億元畢卡索名畫被撕 這幅畫意味著什麼? 近日,在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一名男子把一幅價值2千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億元的畫作撕毀。
  • 藝術大師畢卡索、米羅、達利、塔比艾斯作品展
    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年)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畢卡索一生風格多變創作不止,經歷了藍色時期、玫瑰時期、古典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蛻變時期、田園時期等。
  • 西班牙考爾德—畢卡索作品聯展展示空間設計 | OOIIO Architecture
    西班牙考爾德—畢卡索作品聯展展示空間設計 | OOIIO Architecture 經典案例 2020-07-08
  • 畢卡索鋼筆榮膺中國「製造之美」產品獎
    近日,中國2020「製造之美」終評落幕。
  • 為什麼畢卡索是個壞人,而莫奈是個好人?
    還有多少人不知道畢卡索的名字?他是西方現代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生創作3.7萬餘幅作品。這些畫作不僅體現在數量上,而且還體現在質量上。他的作品《阿爾傑斯的女人》(Les femmes d'algers)拍賣價格為1.794億美元,是世界十大名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