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2日上午,《畢卡索傳》作者、策展人約翰·理察森逝世,享年95歲。
作為畢卡索的朋友,理察森的《畢卡索傳》被稱為「質量最高的傳記」,生前還在撰寫第四卷。這套最權威的《畢卡索傳》前三卷已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引進出版。
撰文| 新京報實習記者聶麗平
約翰·理察森在長達70年的職業生涯中有著多重身份,除了是一名藝術史學家和策展人之外,他還是一位藝術家、商人、工業設計師、拍賣行主管和收藏家。他最為人矚目的作品是他所寫的畢卡索傳記,共有四卷,前三卷已經出版。理察森去世之前,仍在撰寫第四卷傳記。
這部傳記受到廣泛讚譽。《紐約時報》的首席書評員角谷美智子稱這部多卷本傳記《畢卡索傳》(中譯版名,英文書名為A Life of Picasso)是「權威的」。她寫道:「理察森爵士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畢卡索普羅米修斯式的雄心壯志和驚人的創造力,而且是對他激昂的、顛覆性的、常常令人不安的藝術的敏銳理解。」
他交友廣泛。他的朋友包括藝術家——畢卡索、喬治•布拉克、弗朗西斯·培根、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安迪·沃霍爾,以及作家——讓·科克託、威斯坦·休·奧登、南希·米特福德和田納西·威廉斯。他被《W雜誌》稱為「全紐約人吃飯時都想坐他旁邊的人」。據《紐約時報》報導,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安迪·沃霍爾都曾為他作畫。弗洛伊德曾這樣描述他:「他對周圍人的缺點和錯綜複雜之處有著普魯斯特式的直覺,這使他成為了一名理想的人類肖像畫家和傳記作家。」
約翰·理察森的家,圖中理查森的肖像畫為安迪·沃霍爾所畫。
英國藝術家珍妮·薩維爾是理察森的另一位朋友,她給他拍了幾次照片,既有穿衣服的,也有裸體照。在理察森去世之前,珍妮·薩維爾在一封郵件中寫道:「他既有強大的生命力,又有脆弱的一面。」「我喜歡他說話時靠在你身上的樣子,像個預言家。」
「文學質量最高的傳記」
約翰·理察森的代表作《畢卡索傳》(A Life of Picasso)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理察森利用他與畢卡索及其家人、朋友的友誼,以及詳盡的研究,用豐富多彩的故事和以前未出版的材料,詳細記錄了畢卡索的生活和工作。
《畢卡索傳》以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作為劃分標準,《畢卡索傳1881-1906(卷一)》出版於1991年,這一卷以畢卡索1907年創作的《亞維農的少女》作結,這件作品的問世標誌著畢卡索進入了立體主義時期。卷二出版於1996年,講述了畢卡索1907年到1916年的經歷和美學風格,結束於畢卡索放棄立體主義時。卷三出版於2007年,描寫的是畢卡索1917年到1932年的經歷,結束於畢卡索的首次作品回顧展。據報導,這十幾年來,理察森一直在撰寫第四卷,他去世時這一卷已接近完成,但還沒有確定出版時間。
約翰·理察森《畢卡索傳》前三卷中文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出版。
《畢卡索傳》的卷一甫一出版便獲得了評論家的讚譽。藝術評論家約翰·拉塞爾在《紐約時報》上寫道:「這部傳記在不止一個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它的節奏沉穩、從容,細節豐富。」「在自然的私人感情和真實的喧囂回憶之下,整本書都很溫暖。」《衛報》稱:「第一卷以其犀利、無術語的行文,有說服力的藝術史論點以及對主人公性格的辛辣洞察,給人以啟示。」這本傳記沒有像很多藝術史書籍一樣單調而學術,它生動而可讀性高,因此也受到了大眾的喜歡。
不僅是卷一,《畢卡索傳》的每一部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報導稱《畢卡索傳》是文學質量最高的傳記,充滿了知識、詩意、激情和洞察力。
1991年,理察森因《畢卡索傳》卷一獲得了「惠特貝瑞獎」。兩年後,理察森當選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2011年,他被授予法國藝術與文學勳章,2012年,被英國王室封為爵士。
理察森十幾歲時就很欣賞畢卡索的作品,當時他沒能說服母親借給他250美元買下《米諾託之戰》(Minotauromachy,畢卡索的一幅黑白版畫,後來賣了150萬美元)。1948年夏天,理察森第一次見到了畢卡索。當時,藝術收藏家道格拉斯·庫珀帶他去了畢卡索的工作室。24歲的理察森立刻被畢卡索吸引了。他在一次採訪中回憶道:「那是戰後的巴黎,畢卡索每周都會舉辦一兩次工作室開放日。」「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那裡大概有25個人,你可以和畢卡索聊上兩分鐘,沒什麼大不了的。」
理察森與畢卡索第二次見面是在1951年左右,他和庫珀一起去畢卡索在法國東南部的家拜訪了他。理察森多次回憶道,「有那麼一瞬間,他把目光轉向我,久久地凝視著我,使我因此而顫抖。」「他善於發現易受影響的人。」在那之後,理察森和畢卡索成為了朋友,直至1973年畢卡索逝世。
1962年,理察森和畢卡索商量想要為他寫一本書,「他非常配合,告訴了我很多信息。」據報導,最初的計劃只是寫畢卡索藝術生涯中的一部分,但後來變成了一步涵蓋畢卡索整個職業生涯的大部頭傳記。
自學成才的藝術史學家
1924年2月6日,約翰·理察森出生於倫敦。他的父親沃德豪斯·理察森爵士是布爾戰爭的指揮官,理察森出生時,他已經70歲。戰爭結束後,他和別人一起創建了陸軍和海軍用品商店,這是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百貨商店,在孟買和加爾各答設有分部。
理察森出生於富裕家庭,但正如他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的,他「基本上是自學的」——他從未接受過真正的藝術史教育。《紐約時報》這樣評價理察森:「他自學成才,但卻有著永不出錯的眼光和無可挑剔的品位,他能在拍賣會上認出一幅被錯估的畫作,也能在跳蚤市場成堆的舊貨中找出唯一的寶石。」
畢卡索名作《格爾尼卡》
理察森只有六歲時,父親去世了,他的母親將他送進了一所寄宿學校,理察森說那段經歷是「可怕的」,他曾經被天花板的鉤子吊住手腕,但管事的無視他的尖叫聲。13歲時,他被送到斯託公立學校,在那裡,他接觸到了畢卡索等藝術家的作品,理察森說這「引發了他對畢卡索的痴迷」。15歲時,為了成為一名藝術家,他離開了公立學校,進入斯萊德美術學院學習。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他被徵召加入英國軍隊,不過在患上風溼熱後不久就退伍了。
戰後不久,理察森就開始為《新政治家》等雜誌撰稿,有時使用的筆名是理察·詹森。1949年的一天,《新政治家》的戲劇編輯卡斯伯特·沃斯利帶他去參加保羅·鮑爾斯的新小說《遮蔽的天空》的派對,在那裡他遇到了道格拉斯·庫珀。
在20世紀5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他和庫珀同住在法國普羅旺斯的一座城堡裡。1984年,庫珀去世後,理察森寫了一本回憶錄,書名為《魔法師的學徒:畢卡索、普羅旺斯和道格拉斯·庫珀》(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Picasso, Provence, and Douglas Cooper),這本書於1999年出版。在書裡,理察森稱庫珀是一位富有冒險精神和魅力的導師,但他控制欲極強,容易被冒犯。理察森對兩幅據稱是法國藝術家費爾南德. 萊熱的畫作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後,兩人的關係從此破裂。
但在和庫珀同居的近十年裡,理察森接觸到了畢卡索、喬治·布拉克、讓·科克託、費爾南德·萊熱、尼古拉斯·德·斯塔埃爾等藝術家。也是在那幾年,理察森開始在國際藝術屆嶄露頭角。
1960年左右,理察森和庫珀分道揚鑣,搬去了紐約,為《紐約書評》等報紙、雜誌撰稿。1962年,他在紐約的九個畫廊裡策劃了一個大型畢卡索作品回顧展。1964年,他舉辦了一次布拉克回顧展。
藝術家還是商人?
在作家的身份之外,理察森還展露出他對藝術市場的靈敏觸覺,他同時也是一位商人。1964年,總部位於倫敦的佳士得拍賣行在紐約開設了一家辦事處,聘請理察森擔任負責人長達九年。
畢卡索代表作:《亞維農的少女》
1973年,理察森離開佳士得,成為了著名畫廊M. Knoedler & Co.的副總裁,負責19世紀和20世紀藝術品的展覽。後來他又成為了藝術投資公司Artemis的常務董事。
20世紀80年代,理察森放棄了商業,轉而專心寫作,為《名利場》、《紐約書評》等刊物撰稿並寫作傳記。1993年,他加入英國國家學術院;兩年後,他成為牛津大學的一名藝術教授。
但在晚年,理察森再次回到市場,加入了世界上最好的畫廊——高古軒畫廊。從2008年開始,他擔任高古軒畫廊新成立的紐約上城區分部的特別顧問。這讓一些人感到驚訝——一位在高古軒工作的著名藝術史學家?但理察森並不認為自己是紐約商業世界的一部分。理察森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緊跟市場的步伐,但我不是其中的一員。」「我天生就不是商人。我對商業不感興趣:我對它相當恐懼。當我經營佳士得拍賣行的時候,是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我把生意留給了別人。」
在擔任紐約高古軒畫廊顧問時,理察森策劃了多場畢卡索的展覽,第一場名為「畢卡索:火槍手」(Picasso:Mosqueteros),展覽重點是畢卡索藝術生涯後期的繪畫和版畫。《紐約時報》的羅伯塔·史密斯稱這是「世紀之交以來紐約最好的展覽之一」。
理察森通過與畢卡索家族成員的關係,獲得了此前從未公開展出過的畫作。他還說服了各大博物館和知名收藏家,把畢卡索的晚期畫作和版畫借給了切爾西的高古軒西21街畫廊。
理察森最近為高古軒舉辦的展覽是「畢卡索:牛頭怪和鬥牛士」(Picasso: Minotaurs and Matadors),於2017年在倫敦某處展出。
編譯資料參考:
1.紐約時報:John Richardson, Art Historian and Picasso Biographer, Is Dead at 95
https://www.nytimes.com/2019/03/12/obituaries/john-richardson-dead.html
2.ARTNEWS:John Richardson, Friend and Biographer of Picasso, Has Died at 95
https://www.artnews.com/2019/03/12/john-richardson-picasso-biographer-died-95/
3.衛報:Art critic John Richardson dies aged 95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19/mar/12/art-critic-john-richardson-dies-aged-95
4.衛報:John Richardson: a life in art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12/mar/23/john-richardson-life-in-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