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家約翰·理察森逝世,寫過最權威的《畢卡索傳》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當地時間3月12日上午,《畢卡索傳》作者、策展人約翰·理察森逝世,享年95歲。

作為畢卡索的朋友,理察森的《畢卡索傳》被稱為「質量最高的傳記」,生前還在撰寫第四卷。這套最權威的《畢卡索傳》前三卷已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引進出版。

撰文|  新京報實習記者聶麗平

約翰·理察森在長達70年的職業生涯中有著多重身份,除了是一名藝術史學家和策展人之外,他還是一位藝術家、商人、工業設計師、拍賣行主管和收藏家。他最為人矚目的作品是他所寫的畢卡索傳記,共有四卷,前三卷已經出版。理察森去世之前,仍在撰寫第四卷傳記。

這部傳記受到廣泛讚譽。《紐約時報》的首席書評員角谷美智子稱這部多卷本傳記《畢卡索傳》(中譯版名,英文書名為A Life of Picasso)是「權威的」。她寫道:「理察森爵士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畢卡索普羅米修斯式的雄心壯志和驚人的創造力,而且是對他激昂的、顛覆性的、常常令人不安的藝術的敏銳理解。」

他交友廣泛。他的朋友包括藝術家——畢卡索、喬治•布拉克、弗朗西斯·培根、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安迪·沃霍爾,以及作家——讓·科克託、威斯坦·休·奧登、南希·米特福德和田納西·威廉斯。他被《W雜誌》稱為「全紐約人吃飯時都想坐他旁邊的人」。據《紐約時報》報導,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安迪·沃霍爾都曾為他作畫。弗洛伊德曾這樣描述他:「他對周圍人的缺點和錯綜複雜之處有著普魯斯特式的直覺,這使他成為了一名理想的人類肖像畫家和傳記作家。」

約翰·理察森的家,圖中理查森的肖像畫為安迪·沃霍爾所畫。

英國藝術家珍妮·薩維爾是理察森的另一位朋友,她給他拍了幾次照片,既有穿衣服的,也有裸體照。在理察森去世之前,珍妮·薩維爾在一封郵件中寫道:「他既有強大的生命力,又有脆弱的一面。」「我喜歡他說話時靠在你身上的樣子,像個預言家。」

「文學質量最高的傳記」

約翰·理察森的代表作《畢卡索傳》(A Life of Picasso)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理察森利用他與畢卡索及其家人、朋友的友誼,以及詳盡的研究,用豐富多彩的故事和以前未出版的材料,詳細記錄了畢卡索的生活和工作。

《畢卡索傳》以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作為劃分標準,《畢卡索傳1881-1906(卷一)》出版於1991年,這一卷以畢卡索1907年創作的《亞維農的少女》作結,這件作品的問世標誌著畢卡索進入了立體主義時期。卷二出版於1996年,講述了畢卡索1907年到1916年的經歷和美學風格,結束於畢卡索放棄立體主義時。卷三出版於2007年,描寫的是畢卡索1917年到1932年的經歷,結束於畢卡索的首次作品回顧展。據報導,這十幾年來,理察森一直在撰寫第四卷,他去世時這一卷已接近完成,但還沒有確定出版時間。

約翰·理察森《畢卡索傳》前三卷中文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出版。

《畢卡索傳》的卷一甫一出版便獲得了評論家的讚譽。藝術評論家約翰·拉塞爾在《紐約時報》上寫道:「這部傳記在不止一個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它的節奏沉穩、從容,細節豐富。」「在自然的私人感情和真實的喧囂回憶之下,整本書都很溫暖。」《衛報》稱:「第一卷以其犀利、無術語的行文,有說服力的藝術史論點以及對主人公性格的辛辣洞察,給人以啟示。」這本傳記沒有像很多藝術史書籍一樣單調而學術,它生動而可讀性高,因此也受到了大眾的喜歡。

不僅是卷一,《畢卡索傳》的每一部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報導稱《畢卡索傳》是文學質量最高的傳記,充滿了知識、詩意、激情和洞察力。

1991年,理察森因《畢卡索傳》卷一獲得了「惠特貝瑞獎」。兩年後,理察森當選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2011年,他被授予法國藝術與文學勳章,2012年,被英國王室封為爵士。

理察森十幾歲時就很欣賞畢卡索的作品,當時他沒能說服母親借給他250美元買下《米諾託之戰》(Minotauromachy,畢卡索的一幅黑白版畫,後來賣了150萬美元)。1948年夏天,理察森第一次見到了畢卡索。當時,藝術收藏家道格拉斯·庫珀帶他去了畢卡索的工作室。24歲的理察森立刻被畢卡索吸引了。他在一次採訪中回憶道:「那是戰後的巴黎,畢卡索每周都會舉辦一兩次工作室開放日。」「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那裡大概有25個人,你可以和畢卡索聊上兩分鐘,沒什麼大不了的。」

理察森與畢卡索第二次見面是在1951年左右,他和庫珀一起去畢卡索在法國東南部的家拜訪了他。理察森多次回憶道,「有那麼一瞬間,他把目光轉向我,久久地凝視著我,使我因此而顫抖。」「他善於發現易受影響的人。」在那之後,理察森和畢卡索成為了朋友,直至1973年畢卡索逝世。

1962年,理察森和畢卡索商量想要為他寫一本書,「他非常配合,告訴了我很多信息。」據報導,最初的計劃只是寫畢卡索藝術生涯中的一部分,但後來變成了一步涵蓋畢卡索整個職業生涯的大部頭傳記。

自學成才的藝術史學家

1924年2月6日,約翰·理察森出生於倫敦。他的父親沃德豪斯·理察森爵士是布爾戰爭的指揮官,理察森出生時,他已經70歲。戰爭結束後,他和別人一起創建了陸軍和海軍用品商店,這是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百貨商店,在孟買和加爾各答設有分部。

理察森出生於富裕家庭,但正如他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的,他「基本上是自學的」——他從未接受過真正的藝術史教育。《紐約時報》這樣評價理察森:「他自學成才,但卻有著永不出錯的眼光和無可挑剔的品位,他能在拍賣會上認出一幅被錯估的畫作,也能在跳蚤市場成堆的舊貨中找出唯一的寶石。」

畢卡索名作《格爾尼卡》

理察森只有六歲時,父親去世了,他的母親將他送進了一所寄宿學校,理察森說那段經歷是「可怕的」,他曾經被天花板的鉤子吊住手腕,但管事的無視他的尖叫聲。13歲時,他被送到斯託公立學校,在那裡,他接觸到了畢卡索等藝術家的作品,理察森說這「引發了他對畢卡索的痴迷」。15歲時,為了成為一名藝術家,他離開了公立學校,進入斯萊德美術學院學習。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他被徵召加入英國軍隊,不過在患上風溼熱後不久就退伍了。

戰後不久,理察森就開始為《新政治家》等雜誌撰稿,有時使用的筆名是理察·詹森。1949年的一天,《新政治家》的戲劇編輯卡斯伯特·沃斯利帶他去參加保羅·鮑爾斯的新小說《遮蔽的天空》的派對,在那裡他遇到了道格拉斯·庫珀。

在20世紀5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他和庫珀同住在法國普羅旺斯的一座城堡裡。1984年,庫珀去世後,理察森寫了一本回憶錄,書名為《魔法師的學徒:畢卡索、普羅旺斯和道格拉斯·庫珀》(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Picasso, Provence, and Douglas Cooper),這本書於1999年出版。在書裡,理察森稱庫珀是一位富有冒險精神和魅力的導師,但他控制欲極強,容易被冒犯。理察森對兩幅據稱是法國藝術家費爾南德. 萊熱的畫作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後,兩人的關係從此破裂。

但在和庫珀同居的近十年裡,理察森接觸到了畢卡索、喬治·布拉克、讓·科克託、費爾南德·萊熱、尼古拉斯·德·斯塔埃爾等藝術家。也是在那幾年,理察森開始在國際藝術屆嶄露頭角。

1960年左右,理察森和庫珀分道揚鑣,搬去了紐約,為《紐約書評》等報紙、雜誌撰稿。1962年,他在紐約的九個畫廊裡策劃了一個大型畢卡索作品回顧展。1964年,他舉辦了一次布拉克回顧展。

藝術家還是商人?

在作家的身份之外,理察森還展露出他對藝術市場的靈敏觸覺,他同時也是一位商人。1964年,總部位於倫敦的佳士得拍賣行在紐約開設了一家辦事處,聘請理察森擔任負責人長達九年。

畢卡索代表作:《亞維農的少女》

1973年,理察森離開佳士得,成為了著名畫廊M. Knoedler & Co.的副總裁,負責19世紀和20世紀藝術品的展覽。後來他又成為了藝術投資公司Artemis的常務董事。

20世紀80年代,理察森放棄了商業,轉而專心寫作,為《名利場》、《紐約書評》等刊物撰稿並寫作傳記。1993年,他加入英國國家學術院;兩年後,他成為牛津大學的一名藝術教授。

但在晚年,理察森再次回到市場,加入了世界上最好的畫廊——高古軒畫廊。從2008年開始,他擔任高古軒畫廊新成立的紐約上城區分部的特別顧問。這讓一些人感到驚訝——一位在高古軒工作的著名藝術史學家?但理察森並不認為自己是紐約商業世界的一部分。理察森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緊跟市場的步伐,但我不是其中的一員。」「我天生就不是商人。我對商業不感興趣:我對它相當恐懼。當我經營佳士得拍賣行的時候,是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我把生意留給了別人。」

在擔任紐約高古軒畫廊顧問時,理察森策劃了多場畢卡索的展覽,第一場名為「畢卡索:火槍手」(Picasso:Mosqueteros),展覽重點是畢卡索藝術生涯後期的繪畫和版畫。《紐約時報》的羅伯塔·史密斯稱這是「世紀之交以來紐約最好的展覽之一」。

理察森通過與畢卡索家族成員的關係,獲得了此前從未公開展出過的畫作。他還說服了各大博物館和知名收藏家,把畢卡索的晚期畫作和版畫借給了切爾西的高古軒西21街畫廊。

理察森最近為高古軒舉辦的展覽是「畢卡索:牛頭怪和鬥牛士」(Picasso: Minotaurs and Matadors),於2017年在倫敦某處展出。

編譯資料參考:

1.紐約時報:John Richardson, Art Historian and Picasso Biographer, Is Dead at 95

https://www.nytimes.com/2019/03/12/obituaries/john-richardson-dead.html

2.ARTNEWS:John Richardson, Friend and Biographer of Picasso, Has Died at 95

https://www.artnews.com/2019/03/12/john-richardson-picasso-biographer-died-95/

3.衛報:Art critic John Richardson dies aged 95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19/mar/12/art-critic-john-richardson-dies-aged-95

4.衛報:John Richardson: a life in art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12/mar/23/john-richardson-life-in-art

相關焦點

  • 傳記|畢卡索是真正的安達盧西亞人,每位模特都是他的情人
    英國作家約翰·理察森的《畢卡索傳》極其細緻卻不繁瑣,其中第一卷寫於1991年,描述1881-1906年的畢卡索,藝術史上一般稱為「藍色時期」和「玫瑰時期」。在作者看來,馬戲團、流浪漢、妓女等邊緣群體之所以頻頻進入畢卡索的畫作,不能把它們抬高到社會關切,它們更貼近理察森的弗洛伊德式闡釋,一種安達盧西亞式的對好奇之物的強烈凝視。畢卡索,裸腳女孩,1895(時年藝術家14歲)作家張煒寫過《遠逝的風景》,品讀域外的畫家。這是一部華麗的美文集。
  • 貢布裡希「窮盡一生」寫就《偏愛原始性》
    ■貢布裡希 《偏愛原始性——西方藝術和文學中的趣味史》■《音樂課:學習演奏裡拉琴》 希臘紅繪瓶畫,公元前五世紀初■畢卡索 《格爾尼卡》草圖之一■《火窯三士》,三世紀他曾感嘆:我實在覺得現在藝術史家什麼都寫
  • 非常書單:當愛因斯坦「遇」上畢卡索 神奇世界大門打開了
    相信大家熟悉的是一般傳記(他傳)和自傳,即一人一傳。那什麼叫平行傳記?即根據一些時間、空間和事件節點,同時為兩個人物立傳,敘事方式,類似中國傳統小說的雙線結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愛因斯坦•畢卡索——空間、時間和動人心魄之美》正是這樣的平行傳記的傑出代表。
  • 畢卡索: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之一
    個人生活 結束了在馬德裡的進修後,1900年,畢卡索只身前往歐洲藝術首府巴黎旅行。他在巴黎遇見了當地記者兼詩人 馬克思·雅各(英語:Max Jacob)。雅各幫助人生地不熟的畢卡索了解、學習當地的語言與文學作品,並成了畢卡索的第一位巴黎友人。那時正是巴黎最嚴寒的日子,畢卡索常需要燒掉自己的作品來取暖。
  • 朵拉·瑪爾與畢卡索:藝術與女人
    在那裡有世界上最高尚的靈魂損耗著自己,如同享用貢品,與永遠的貧民接受著自己僅可餬口的食糧。·瑪爾曾經被描述為「一個捕捉圖像的黑髮女獵手」,她身上的標籤多不勝數,畢卡索的情人,甚至藝術靈感的來源「繆斯」,從那些畢卡索為其所畫的肖像便可見一斑。
  • 現代主義繪畫家畢卡索:20世紀最具爭議的藝術大師
    」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這是畢卡索對自己繪畫作品的描述。在現代主義興起的20世紀中,畢卡索算得上是雖具有爭議,同時也是對繪畫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大師。通俗的說,他最有影響力的方面在於他不再將」畫得像「為繪畫水平高低的標準,而在於能夠通過繪畫把自己的情感表現出來;而他最具有爭議的方面在於人們通常覺得他的話是」亂七八糟「,根本看不懂畫的是什麼。其實,畢卡索是一個繪畫天賦極高的藝術家。畢卡索的父親是藝術老師,所以從小就受到了藝術的薰陶,對繪畫特別感興趣。
  • 為什麼說畢卡索,是營銷心理學大師?
    今天提起畢卡索的大名,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他25歲就能夠通過賣畫賺錢,28歲就財富自由了。在當今國際上拍賣的藝術作品裡,最貴的前十名,畢卡索的作品就佔了四個。在狠狠的攢了一批畫作後,畢卡索磨磨拳、搽搽掌,開始在大巴黎發揮他天才般的品牌營銷天賦。畢卡索心想,要想讓巴黎的買家「記住我、選擇我、替我傳」,先要讓巴黎的畫廊老闆「記住我、選擇我、替我傳」。
  • 仰望夜空,畢卡索的藝術之光始終在浩瀚的星空閃爍
    也許我寫一輩子的文章,也賣不出去;也許我寫一輩子的小說,也成為不了郭敬明,前路,有太多未可知,有太多迷茫,但是如果不試試看,誰會知道結果呢?就像一條江中的小魚,不向前遊,誰知道兩岸的風景呢?路是人走出來的,幸福是靠自己拼出來的,如果都不曾走、都不曾拼,你有什麼資格期盼,有別人那般熠熠生輝的結局呢?
  • 倫敦呈現「畢卡索與紙的藝術」:撕紙,燃紙、將紙變成了立體
    理解一位真正的天才,要回到起點,畢卡索的起點,是紙的藝術。畢卡索不僅用紙畫畫,他撕紙,燃紙,將紙變成立體。2020年1月25日起,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聯合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巴黎畢卡索美術館舉辦「畢卡索與紙的藝術」特展,從《格爾尼卡》的研究到4.8米寬的拼貼畫,展覽呈現橫跨畢卡索80年生涯的300多件紙製作品。
  • 藝術|40歲開始自學畫畫的他,卻是畢卡索的靈魂導師!
    第一次參展時的畫作被觀眾惡意劃破,餘生都在藝術圈權威人士的冷嘲熱諷中度過,卻又在晚年贏得了一批年輕人的追崇:大名鼎鼎的畢卡索和馬蒂斯都是他的忠實追隨者。在盧梭離世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他的畫作被掛於世界各地的知名博物館中展出。提起他,人們通常會加之以「現代藝術教父」這個頭銜。
  • 莫迪裡阿尼的肖像藝術叱吒拍場 與畢卡索平分秋色
    莫迪裡阿尼,20世紀初期巴黎藝術圈的核心參與者,畢卡索一生的勁敵與朋友。他筆下那憂鬱的神情、細長的身體與模式化的面孔,投影出義大利古典藝術、非洲雕塑、後印象派與立體主義的側影,卻最終獨一無二,使肖像與人體這一藝術史上經久不衰的主題變得更為現代。【義大利古典藝術的滋養】莫迪裡阿尼的第一位繪畫教師,是崇尚義大利色塊畫派的古列莫·米凱利。
  • 畢卡索 莫奈 梵谷…他們是怎麼進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歡迎關注微信眾號號:肆藝空間SiyiArt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創建於1891年,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術展覽館之一,也是當今美國三大美術館之一。他畫過他生命中的許多女人,他與某位女性的關係或是女伴的特質似乎是加速畢卡索藝術風格變化的重要原因。紅椅子上坐著的人物是瑪麗-特蕾莎·瓦爾特,她與畢卡索1925年左右相識,當時已婚的畢卡索正與她發展一段戀情。畢卡索被這位比他年輕了28歲瑪麗深深吸引,他的畫中開始出現瑪麗的金髮和豐腴的身材。
  • 藝術大師畢卡索、米羅、達利、塔比艾斯作品展
    讓我市觀眾不出國門就可以欣賞到國外藝術大師的作品,為濟南市的藝術愛好者和藝術院校的學生提供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和觀摩機會。 展覽還將同時展出中國著名畫家方召麐、崔如琢等人的精品力作。畢卡索等大師們都在不同時期深受中國藝術的啟發,也影響著中國現當代藝術。通過本次展覽將實現東西方文化藝術家們的對話,為我市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搭建一個更高藝術水準的平臺。。
  • 指南| 無以媲美的藝術海岸線,有畢卡索最愛的居留地
    由於氣候溫暖也使19世紀繪畫的季節延長到冬季,它是現當代藝術史上無其他海岸線可以媲美的一條藝術海岸線。02 在昂蒂布 邂逅莫奈的色彩使昂蒂布(Antibes)在藝術史上開始留名的,要算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其實發現蔚藍海岸的藝術原因之一,是印象派作品在巴黎的式微和諾曼第作為度假題材的疲憊。印象派的題材和風格在19世紀晚期都已經太過熟悉而被人厭棄了,幾個印象派的代表畫家紛紛陷入創作危機,克勞德·莫奈就是他們中的一個。
  • 畢卡索上億名畫被撕,他的畫為什麼這麼值錢?
    被毀的畫作名為《女子半身像》,是畢卡索在1944年創作的,原型是畢卡索的情人朵拉·瑪爾。撕畫之人可稱為「狼人」。「當今世界十大最貴名畫」獨佔三幅,但是畢卡索的畫為什麼這麼值錢呢?圖片來自網絡畢卡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還是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
  • 法國作家達恩弗蘭克講座:當代藝術探索者畢卡索
    值中法語言年之2011畢卡索大展之際,法國著名作家、評論家達恩弗蘭克即將於12月19日起開啟來華之旅!
  • 82歲著名西方哲學史家、復旦大學哲學系原系主任黃頌傑逝世
    82歲著名西方哲學史家、復旦大學哲學系原系主任黃頌傑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20-03-09 15:00 來源
  • 畢卡索背後神秘女子:藝術家朵拉·瑪爾的故事
    畢卡索這個名字可能人們並不陌生。這位西班牙20世紀最著名的畫家可以說是現代藝術的鼻祖。然而,朵拉·瑪爾這個名字未必就廣為人知。她經常被人以畢卡索的情人而提起,但實際上,瑪爾本人也是一位極富天分的藝術家。
  • 精神病康復者展現藝術天賦 專家贊"中國畢卡索"
    精神病康復者展現藝術天賦 專家贊"中國畢卡索" 2008年12月16日 09:09 來源:華西都市報 展廳一隅展出了由精神病康復者創作的四個系列作品,密碼系列、人像系列、中國獅系列及中國結裝飾畫系列,其中的成語密碼系列引發了最高駐足率,然而,誰也料不到該系列竟是由為康復者輸送自信與藝術細胞的實驗課程演變而來,更有專家指出,在這次展覽當中發掘出了中國的女畢卡索。
  • 油畫大師畢卡索,「壞學生」的天賦,帶給我們震撼教育啟示
    巴勃羅·魯伊斯·畢卡索(1881-1973),畢卡索,西班牙畫家、雕塑家。畢卡索是西方現代最具創造力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藝術家,他被視為現代藝術開創者,一生畫法和風格迭變。他對20世紀的藝術史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稱他為「人類藝術史上罕見的天才」。代表作品有《格爾尼卡》《亞威農少女》《夢》《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卡思維勒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