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78棟古厝古民居將修繕

2020-12-17 福建閩南網

日前記者從福清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獲悉,為保護文化遺產,保留古厝,福清市出臺了《古厝、古民居保護工作方案》,配套資金1100萬元對存在房屋安全隱患的78棟古厝、古民居進行修繕。

記者了解到,福清市在開展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中,發現不少古厝瀕臨倒塌,情況令人擔憂。為保護文化遺產,福清市將古厝保護與排查整治、合理利用有機結合,在保護古厝的同時挖掘文化內涵。

據悉,根據前期摸排情況,這78棟古厝、古民居包括一都鎮保二頭古民居群、東關寨舊寨、塔楻後古民居、高山鎮玉樓村東厝間、南嶺鎮食菜厝等。其中,東關寨舊寨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由門樓、內坪、主座、護厝、附屬建築組成。建築專家認為,東關寨舊寨堪稱「福建明清古民居的典範」。

根據方案,將由福清市住建局牽頭,福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旅局配合,組建專家庫,作為古厝、古民居保護的技術力量,在摸排整治過程中提出技術建議,保證工作有序高效推進。

在資金保障上,福清市擬採用「三個一點」的原則籌集古厝、古民居保護、修復資金,即通過「鄉賢自願出資、村民自發修繕、鎮街財政撥款」等方式籌集資金,福清市政府專項安排1100萬元作為配套資金,用於古厝、古民居保護修繕工作。(福州晚報記者 王光慧)

相關焦點

  • 福清修繕保護古厝古民居
    近日,福清市出臺《古厝、古民居保護工作方案》,配套資金1100萬元,對集中摸排發現的78棟古厝以及鄉村中空置的古民居進行修繕保護。  在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中,福清組建專家庫,作為古厝、古民居保護的技術力量,在摸排整治過程中提出技術建議,保證工作有序高效推進。
  • 福清78棟古厝、古民居迎新生!
    >方案涉及全市78棟古厝古民居 配套資金1100萬元 針對存在房屋安全隱患的古厝、古民居進行補強、修繕、改造>……全市已摸排的78棟古厝以及鄉村中空置的古民居目前,我市已結合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摸排情況
  • 福清:古厝能入股 鄉村激活啦
    福清市成立以古民居入股的農村合作社,打通古厝修繕、管理、運營全鏈條,吸引鄉賢返鄉投資、創業,為鄉村振興開啟新引擎古厝能入股鄉村激活啦冬日的周末,福清市鏡洋鎮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迎來旺盛人流,看百年古厝、聽「學霸」故事、品院士家風……紛至沓來的遊客
  • 福清市成立以古民居入股的農村合作社 為鄉村振興開啟新引擎
    今年8月,下和洋村成立了全省首個以古民居入股的農村合作社,將沉睡的古厝變成珍貴的股份。下和洋村所有擁有古厝繼承權的村民都是古厝合作社社員,每人的股份按照擁有繼承權的古厝面積計算。合作社通過發展旅遊業實現古厝盈利後,一部分用於古厝維修,剩餘的分配給持股人。「沒想到,靠著家裡的古厝,還能成為股東。」
  • 福清創新模式 推動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
    對此,福清創新推出了「雲端會診」模式,邀請205名專家技術人員「雲值守」,利用釘釘平臺及微信視頻等功能,對摸排員吃不透的問題提供遠程技術支持,及時確認房屋隱患、提出處置建議。  「除『雲端會診』外,福清打造的多梯隊人才隊伍也為摸排的專業和嚴謹提供支撐。」
  • 福清全力推進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
    截至目前專家團隊已現場協助鎮街摸排房屋共306棟,解答技術問題467個;視頻協助摸排房屋93棟,解答技術問題127個。>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中,專家們來到現場對古厝進行評估、鑑定,落實了相關修繕流程和方法。
  • 福州這個公園「飛」來一座清代古厝!
    傳承地方特色 不失獨特亮點上社10號古厝由兩進院落構成總建築面積412平方米保留了較為完整的福州地區傳統的古民居平面格局陳沛告訴記者,上社10號古厝採用福州地方建築傳統手法及工藝建造而成,如:馬鞍式山牆、花崗石柱礎、穿鬥式木構架,富有福州傳統古民居特色,對於研究福州古民居的建築形制與風格,具有重要的科學及建築價值。
  • 古厝新生,看連江三落厝如何成為網紅古厝
    「圖片來源:連江古民居」每個四合院之間均有過水渠相連,水渠清澈見底,水渠裡有很多魚蝦田螺,為古民居增添了一份神奇與樂趣。「圖片來源:連江古民居」四百多年來的額風雨洗禮,古厝裡依然將觀景閣、納涼凳、練武石、石磨等保存完好。
  • 同安現「軍事防禦」古民居——路下六路「棋盤厝」
    其實,和這些名詞相關聯的正是位於同安汀溪鎮路下村的一座古民居———路下六路「棋盤厝」。  同安區汀溪鎮文化站站長劉良鎮表示,「棋盤厝」是廈門市惟一現存的一座帶有軍事防禦功能的大型清代古民居,也是廈門地區最為完備的大型紅磚古厝民居,至今還有居民居住在此。
  • 廈門最大的衛星島嶼,有一處紅磚古厝建築群,始建於明朝年間
    三年前,我來過大嶝島一次,但是並沒有到這個紅磚古厝建築群遊覽,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去了臺灣免稅公園,很好奇,就在裡面看了來自寶島的商品,有很多小東西,還品嘗了一些臺灣的小吃美食。對於大嶝島的這一處閩南古建築群並沒有十分的關注,直到這次來重新做了一些攻略,才只知道這個紅磚古厝建築群的歷史由來。
  • 永泰白雲鄉力鈞故居:古厝修繕牽出一段墾荒史
    修繕後的力鈞故居中間白裳者是力鈞詩巫福州公會尋訪力鏘後人的來信白雲深處,名醫故裡。永泰縣白雲鄉樟洋村,海拔640多米。盛夏時節,田地中的玫瑰悄然盛放,優雅的氣息映襯著村裡的一棟古厝——力鈞故居。這是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的古厝,有著298年歷史,去年底完成修繕後,它引起了不少福州文史愛好者的關注。這棟古厝中,不僅走出了清代名醫力鈞,還有一位墾荒先行者力鏘。百餘年前,力鏘與著名僑領黃乃裳一起,帶領福州同鄉開拓馬來西亞詩巫。
  • 內外兼修產業「助跑」 福清南宵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見習記者 汪培清 文/攝  顏值亮眼的成排別墅、美景「傍身」的休閒步道、追趕「時尚」的垃圾分類……走進地處福清江鏡鎮北大門的南宵村,不少現代元素接連入眼,在青山綠水與成片古民居的襯託下,又不失生態宜居之美。
  • 國慶假期,福州這些古厝等您來打卡!
    重重白牆、片片黛瓦 在連江規模最大的古民居三落厝遊客們在四合院中或泡茶閒聊 或拍照遊玩一派怡然自得三落厝由三座水平三進、以「過雨亭」相連的四合院組成院落間均有水渠相連現在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後,對於古建築還是有情結在的,也帶孩子來了解福州的歷史文化,了解福州的古厝文化。
  • 連江三落厝:「保」「用」並舉,古厝新生
    國際展覽落地小山村,緣於村裡對明代古厝三落厝的修繕、重生。   「橋通流水出青林,與客尋幽古徑深。佔象有臺迷草色,砌花無主漫春陰……」修繕後的大厝,如珍珠拂去蒙塵,再次煥發出奪目的光彩。明朝連江籍進士吳文華詩中描述的美景,昨日重現。   青山環抱,青瓦白牆。作為晚唐禮部尚書張瑩的故居,三落厝最早始建於唐代,後因火災毀於明朝。
  • 紅磚古厝:那一抹閩南紅的風情
    蔡氏古民居(資料圖)     提到紅磚古厝,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閩南地區    蔡氏古民居 保存最完整         官橋鎮有南安最大最完整的古厝,也是這次南安申遺的主要閩南紅磚建築群——蔡氏古民居。    這古厝由誰所建,具有多少年歷史?古民居主人蔡資深的第五代後裔蔡宗敬向我們一一道來。    蔡氏古民居的一磚一瓦,體現出閩南紅磚建築的精髓。
  • 三江口古厝邂逅波斯菊花海
    梁厝的波斯菊花海,利用的是傳統古民居前的田地,每一片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形成了螺旋形的迷宮圖案,有的是規規矩矩的方陣,有的一壟一壟交錯種植。  在花田外圍的小路,是古樸的青石板路面,不少青石板都是在施工時發掘出的舊石條。而在花田內,養護工人則開闢出了土路,方便遊客進行拍照打卡。
  • 2019年福州古厝備受矚目,你去過幾個?
    2019年6月8日,人民日報重刊《〈福州古厝〉序》再次將世人的目光引向福州古厝。7月26日-29日,福州舉辦「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活動,重溫習總書記的《<福州古厝>序》,牢記囑託發揚古厝文化全力做好新時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
  • 7公頃閩南古厝留住「山頭記憶」
    7公頃閩南古厝留住「山頭記憶」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舉辦《守望·山頭村》影片首映禮坐落於火炬(翔安)產業園區的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達」)佔地100公頃,在這偌大的廠區內,一處閩南古厝聚落總能吸引最多的目光。原來,這是擁有170年歷史的山頭村古民居。昨日下午,一場充滿儀式感的《守望·山頭村》影片首映禮在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舉行,向來客們講述了現代企業與傳統文化和諧共生的情懷。
  • 省人大代表熱情點讚福州歷史文化街區和古厝保護工作
    17日傍晚,結束了福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古厝保護工作專題調研的省人大代表楊冰對記者說。這次調研所到之處涵蓋了市區和永泰縣、連江縣部分歷史文化街區和古厝,60多位省人大代表參加調研。代表們邊走邊看邊聽邊思考,認為歷史文化街區和古厝保護工作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得鄉愁,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他們在熱情點讚的同時也提出了意見建議。
  • 探訪東美村山門村兩處歷史建築,耄耋老人的古厝記憶!
    近日,記者分別探訪東美村、山門村的兩處歷史建築,採訪了村中耄耋老者,了解兩棟古厝的背後故事。和周邊的石厝不同,這座古厝格外規整。正面望去,古厝約有5米多高,雙層結構,沿著大門的中軸線呈左右對稱。一樓,大門兩側各設一個門,結構分明;二樓則設有四個小窗,小巧精緻。歷史建築,採訪了村中耄耋老者,了解兩棟古厝的背後故事。厝的房簷雕刻著送子觀音一磚一瓦,一門一窗皆可窺見歷史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