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成為村裡新時尚。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見習記者 汪培清 文/攝
顏值亮眼的成排別墅、美景「傍身」的休閒步道、追趕「時尚」的垃圾分類……走進地處福清江鏡鎮北大門的南宵村,不少現代元素接連入眼,在青山綠水與成片古民居的襯託下,又不失生態宜居之美。從雜、亂、吵的生活聚集地,升級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南宵村在守好文化、守住「綠色」的同時,正依託高質量的融合發展之路,為村莊再添一條多彩的幸福路與振興路。
文明鄉風鋪就幸福路
剛到村口,記者就遇上拎著「大包小包」的村民薛瑞金。在智能分類垃圾箱前,他熟練地刷卡,再將紙箱、飲料瓶等分類投入。
「我們村是福清第一個實行垃圾分類的村,2個月內,這些智能分類垃圾桶將『住』進全村。」村黨委書記薛爾輝告訴記者,在每日集中清運,確保垃圾不落地的同時,垃圾分類已成為村裡的「新時尚」。每天,東厝住宅小區、下和洋古民居內的分類垃圾箱都能「吃」得飽飽的。為提高村民積極性,村裡還專門發放了積分卡,一定積分可換取生活用品,還能在村內幸福院就餐。
為規範農村住宅建設,改善居住環境,南宵村主導開發了我省最大的新農村住宅小區,為全村發展帶來活力。除了精心添置的綠植,村內閒置地也「見縫插綠」。下和洋217號是村裡的「明星房屋」之一。繞過3層主樓,景觀水池、小橋、廊亭映入眼帘,綠意掩映下,主人高正夫婦正討論著房前屋後的下一步升級計劃。
中午時分,與村部臨近的幸福院熱鬧起來,幾十位老人將2層食堂坐得滿滿當當,志願者們把精心搭配的飯菜端上餐桌,老人們邊吃邊聊,不時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這是福清著力打造的鄉村振興八大工程之一,聚焦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每天花上7塊錢,就能解決一日三餐。」薛爾輝說,考慮到南宵村有13個自然村,今後,村裡還會分片開設幾個幸福院,方便老人們出入,也能實現管護全覆蓋。
融合發展走好振興路
面對村莊自然「稟賦」很一般的現實情況,為了「富口袋」,南宵村依託宜居新家園,努力打造產業發展平臺,走出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在村民們最愛的「打卡地」——西浦溪休閒步道上,沿全長2.6公裡的慢道漫步,微風徐徐,溪水潺潺,一旁的黃金百香果種植基地結出累累碩果。中秋節前,頗具規模的南宵農業創業園就將基本建成,在這裡,開心農場、垂釣園、足球場、風箏區等將一應俱全。「村裡環境好,政策好,名氣越來越響,回鄉創業我們有底氣,更有希望!」創業園四季果園項目負責人薛立華對村裡發展充滿信心。
為讓有限的自然資源最大化集約利用,南宵村將荒地整合,從村民手中集中流轉了1500畝土地,建起高標準蔬菜基地,在增加村財的同時,不少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除了土地資源,南宵村還有歷史和文化資源——下和洋古民居群落。以廣場上翠榕為圓心,學堂、古厝成群,是典型的福清民居風格,眼下修繕正陸續進行。在這裡,有福清市最早、目前僅存的自然村完小下和洋小學,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由禧正是從這裡走出去,成為氣象專家;還有步雲學堂、醫學之家等10多棟民居,已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新亮點。
「下次你們再來,還會有新驚喜。」薛爾輝馬不停蹄,又圍繞做好一二三產融合的新項目忙碌起來:通過打通斷頭路,將西浦溪農業園區、下和洋古民居、海仔溫泉串聯起來,一個佔地3000多畝,集農業、休閒、觀光、旅遊、養生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將為南宵發展帶來新變化。
相關連結
福州市今年計劃創建400個美麗鄉村
2019年,福州市計劃創建400個美麗鄉村,計劃投資10.39億元。截至6月底,累計完成投資5.77億元,佔年度投資 的55.51%,其中汙水有效治理、垃圾有效處理、規範農房建設、實施廁所革命及道路提升與環境綠化等成效明顯。
目前,晉安日溪鄉點洋村、馬尾琅岐鎮光明村、長樂鶴上鎮新覽村、福清一都鎮普禮村、閩侯南通鎮上洲村、連江江南鄉儒洋村、羅源中房鎮下湖村、閩清金沙鎮墘面村、永泰紅星鄉西寨村等村莊的建設提升成效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