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素食主義者?

2020-12-12 21世紀商業評論

【隨著人們飲食態度的改變,素食主義悄然流行,並吸引素食餐廳和食品巨頭迅速跑馬圈地。】

現如今,從「飯局裡經常會有人聲明自己只吃青菜並要求用植物油炒」、「年輕女性用純素沙拉當晚飯」到「麥當勞素食漢堡在芬蘭瑞典成常規單品」,「上海老字號素食餐廳被評為米其林一星」,素食主義浪潮正在席捲食品行業。

儘管有很多人對「素食」的行為還不大理解,尤其是老一輩人總會認為吃素缺少營養,但是,身邊的素食主義者確實已經越來越多了。

據Harris Interactive 的調查顯示,從2008年到2015年,美國素食主義者的人數從700多萬增長到1000多萬,佔比從3.2%增長到3.4%。Veganlife 雜誌稱,過去十年中,英國的素食群體從15萬增加到了50萬,足足翻了三倍。

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了

素食是一種飲食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稱為素食主義者。對現代而言,新素食主義意味著有益身心健康的飲食新時代。麥可·艾倫·福克斯(Michael Allen Fox)所寫的《深層素食主義》(Deep Vegetarianism)中對素食主義者的具體分類是這樣的:

蛋奶素食者:吃蛋和乳製品,但不吃肉;奶素食者:吃乳製品,但不吃蛋或肉;全素(或純素)食者:不吃任何肉、乳製品或蛋 (一般也不吃蜂蜜);………

筆者找了幾位吃素的朋友,與他們交流探討了關於「素食主義」的種種。

1.吃素不會營養不良

小吳丨男丨公務員丨31歲

因為我平時很注重養生,所以會看一些講述「吃素」的文章,就被洗腦了。後來發現蔬菜水果味道很不錯啊,原汁原味的也挺好。於是從2018年2月開始吃全素。

吃素以後最大的矛盾在於家人不理解,總會擔心營養不良。其實他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你看寺廟裡面胖和尚那麼多。

吃素以後沒有什麼變化,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成為素食主義者後,你問我有什麼哲學感悟,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真的沒有。

2. 生活越是簡單,越是覺得輕盈

Taylor丨女丨某財經媒體記者丨25歲

真正的導火索是我爸生病住院,他經常抱怨說因為自己吃了太多肉才導致血壓高,如果早點吃素就好了。從那以後,我就開始吃素了,因為素菜館比較難找,廚藝提升了很多。

除了吃素,我的生活也很簡單的,除了兩三個知心好友的聚會,一般的朋友聚會我是不參加的,一堆人吹捧或者尬聊都很難受。家裡的衣服也都是牛仔褲和襯衫為主,同個款式的可以買好幾件,這樣就不會為每天穿什麼發愁了。

生活越是簡單,就越是覺得輕盈。

3. 吃素能夠讓人更清醒

Mike丨男丨某虹膜識別公司創始人丨27歲

先說說為什麼吃素。作為正在創業的技術男,我是2017年開始吃素的,感覺吃素能夠讓人更清醒。我的偶像賈伯斯也是素食主義者。

我覺得素菜本來就很好吃啊,尤其是豆製品。假如現在要讓我吃肉,我真的吃不下去,跟吃藥似的。

比較不方便的是,平時公司聚餐,其他人都會將就我點一些素菜,即使我強調沒關係的,我可以吃「鍋邊素」的,大家還是會點素菜,並跟服務員強調,用植物油炒。

我平時有去健身房和跑步的習慣,沿著深圳灣紅樹林可以跑10km。不過,我不是完全的素食主義者,運動完後會喝牛奶和吃雞蛋,看上去挺壯實的,所以我爸媽不大care我吃素這件事。

中國的素食主義者到底有多少?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明確的數據可查。從CBNata聯合天貓發布的《2018中國餐桌消費潮流趨勢報告》可以看到:2017年水果及蔬菜銷售額增長速度最快,足見素食主義潮流的盛行。從省份生鮮偏好來看,北京和上海可謂是積極響應「佛系」飲食的號召,對蔬菜水果偏愛有加。

素食餐廳和食品迅速跑馬圈地

餐飲和食品行業的商家們早就開始針對素食主義這一趨勢謀篇布局。

2017年9月,上海《米其林指南》發布,大蔬無界素食館上榜,獲得「必比登美食推薦」稱號。大蔬無界的創始人宋淵博曾在贏商網的採訪中提到:「素食不僅僅只是一種飲食文化,而是可以作為魯、川、粵、淮等『八大菜系』之後的第九大菜系,並且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料理,沒有國界之分。」

宋淵博還談到,他相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對食物和健康的更高追求,素食的市場前景將無限廣闊,這將是餐飲行業中的另一片藍海。

大蔬無界2011年創立,近兩年發展迅猛,目前在國內已開了10家,其中上海4家,成都2家,杭州2家,南京1家,蘇州1家。

食品行業的巨頭們也在躍躍欲試。

2017年12月,麥當勞第一次把素食漢堡McVegan加入常規菜單。McVegan 的「肉餅」由大豆製成,漢堡配料包括番茄、生菜、洋蔥和泡菜。目前,素食漢堡在芬蘭和瑞典大量出售。

市場研究諮詢公司英敏特(Mintel)發布的《2017年全球食品與飲料趨勢》報告也指出: 2015年9月-2016年8月,打著「素食」和「純素食」概念的產品數量,比五年前各自增加了25%和257%。

部分素食者坦言,她們平時會有意識地補充蛋白粉均衡營養。雖然沒有直接的銷量數據證明蛋白粉的銷量大幅提高,但從湯臣倍健公司2017年的年報顯示,粉劑類的產品2017財年營業收入增加了45%。湯臣倍健公司的蛋白粉產品在國內流行已久。

雖然人們選擇「吃素」的原因千奇百怪,但是「素食」已成為一種流行。消費者的這種偏好正促使更多的商業公司積極布局。

本期編輯: 薇薇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選擇了「素食主義」?
    寫在前面: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選擇了「素食主義」?我發現,身邊有很多人變成了「素食主義」者,他們明明不信仰佛教,但是他們卻從不吃肉。當然,大部分人都是吃肉的,所以素食主義者只是少數。但就是這少數人,卻推動了素食餐廳的發展。
  • 媽媽,我想成為一名素食主義者,可以嗎?
    和父母們一樣,孩子也越來越關注他們所吃的食物,尤其是肉類是從哪裡來的,那些動物是如何長大的。一些孩子只是不喜歡肉的味道,還有一些孩子則更敏感,一旦他們知道爸爸買回來的香脆培根三明治,其實就是動畫片《豬寶貝》裡那只可愛的小豬豬,他們就會感到噁心,嚴重時還會吐出來。首先,你要找出羅茜問這個問題的原因,她為什麼決定做素食主義者?是因為她在電視裡看到了什麼嗎?還是因為在學校討論過這個話題?
  • 高智商小孩容易成為素食主義者
    研究人員說此項研究能夠解釋為什麼聰明的人會更健康。   "Brighter people tend to have healthier dietary habits," concluded lead author Catharine Gale, a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the MRC Epidemiology Resource Centre.
  • 澳媒:在中國當一個素食主義者已不像以前那樣困難
    澳大利亞新聞網2月4日文章,原題:在中國要成為一個素食者所面臨的困難中國菜風靡世界,但有一個群體對它感到苦惱:素食者。在中國,不論哪個菜系幾乎少不了肉食。67歲的張秀豔女士因為腸胃原因不能吃肉,長期以來她對在中國當一個素食主義者的苦惱習以為常。
  • 英語口語對話:素食主義者
    我好想來一塊美味多汁的牛排啊!B: Oh. OK. I don't eat meat, but that's fine, I am sure wherever we are going they will have other options, right?
  • 健康:素食主義者的終極指南,原來素食主義者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吃
    【素食主義者的終極指南,原來素食主義者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吃】素食肉類替代品:終極指南即使您沒有遵循素食或素食,也有很多理由希望將肉類替代品納入您的飲食中。菠蘿蜜雖然菠蘿蜜已經在東南亞美食中使用了幾個世紀,但它最近才在美國成為肉類替代品。
  • 越來越多巴西人開始嘗試素食 14%民眾系素食者
    中新網5月22日電據南美僑報網報導,巴西素食協會(SVB)近日表示,近年來,隨著健康食品概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巴西民眾開始嘗試素食,目前承認自己是素食主義者的巴西民眾比例已經達到了14%。
  • 娜塔莉波特曼從9歲就成為素食主義者,「把動物當成了孩童」
    這個殺手不太冷》、《V字仇殺隊》、《黑天鵝》……多樣的人物演繹,讓她早已成為影后級別的女演員但是,她從9歲開始就是一位素食主義者,這件事你知道嗎?就在幾個月前在洛杉磯舉行的「我們日」(WE Day)論壇上,娜塔莉·波特曼向超過16000名學生呼籲純素食主義,並稱蛋類和奶類是「對女(雌)性動物的剝削」。
  • 科學吃素 給素食主義者的8點建議
    ,難免與家人和朋友發生衝突,家人可能會苦口婆心地勸阻你,你還會失去一些和朋友聚餐的機會,此時就是考驗你心理的時候了,你為什麼要成為素食主義者?如果沒有,那麼很可能因為身邊人的三言兩語就放棄了。」 需補充維生素B12 素食主義者最容易缺乏的就是維生素B12,因為這種營養素在植物性食物中幾乎沒有。B12有助於保持神經及血細胞健康,併合成DNA。缺乏B12會讓人感覺睏倦、身體虛弱、便秘、體重減輕、神經出現問題以及產生精神抑鬱等。所以一些吃素的人容易患抑鬱症或容易出現精神疾患。
  • 素食主義者的飲食要領
    「素食主義者」,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吧?比如,我身邊就有很多親屬,同學,朋友等等,據我所知:她們素食出於各種原因,大部分的人是由於對某種「信仰」,而成為素食主義者的。當然,人各有志,無可厚非。但是,作為營養師的我,還是,為她們的身體健康有些擔憂和不安!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工作成為自由職業者?或者根本不工作?
    有人問:為什麼你覺得越來越多的人不想工作,想成為自由職業者,即使是現在的小學生中學生,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網紅,更何況,他們根本沒有就業?在天主教的開頭,懶惰是最突出的。所以,並不是越來越多的人不想工作,而是人的本能永遠不想工作。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我們還會有這種感覺?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工作,成為自由職業者?或者乾脆不就業?
    有人問:為什麼感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想工作,想成為自由職業者,就連現在的小學生中學生,最大的夢想都是當網紅,更有甚者乾脆都不就業?天主教裡開宗明義七宗罪,懶惰赫然在列。所以,不是越來越多的人不想工作了,是人類的本能從來就是不想工作。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我們還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呢?
  • 為什麼素食主義者說吃肉的人身上有「臭」味?
    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人的體味大概有幾個方面有關,人種,生活習慣(包括洗澡頻率,飲食,生活中用的香料)。其中人種是很大的一個且不可以改變,DNA的傑作,體表分泌物的差異。比如歐洲人的體味就比較重,包括歐洲素食主義者。另外是飲食習慣,比如吃咖喱(印度),火鍋,燒烤,無論葷素都會在衣服甚至毛髮上粘上味道。
  • 哪些人不適合做素食主義者
    你也想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那就先看看素食主義有沒有什麼副作用吧!在剛開始的幾個星期你可能會覺得特別累。沒有肉素食主義者往往很難得到足夠的維生素B12和鐵,而它們有助於使血紅細胞在整個身體裡運輸氧氣。所以貧血的人並不適合做素食主義者。有些素食主義者會進食一定量的堅果,但這不是少數堅果可以彌補的。
  • 《素食主義者》:了不起的寧靜之感
    46歲的韓國女作家韓江憑藉小說《素食主義者》成為贏家,這是韓國作家首次入圍並獲得國際布克獎。韓江是韓國十分活躍的小說家,曾獲韓國文學小說大獎以及韓國文壇的李箱文學獎。在本屆國際布克獎中,與她一道獲得提名參與競爭的,還有諾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
  • 所有人不吃肉變成素食主義者會成怎樣?
    人們會成為素食主義者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因為不願讓動物受苦,還有些人是希望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也有人支持可持續發展,或者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管人們怎麼說,素食主義者都堅定地認為,不吃肉的好處多多。並且加入素食陣營的人越多,這些好處就更能在全球遍及開來。
  • 蒙北燕麥被評為「2020素食主義者首選產品」
    中國天然燕麥第一人,蒙北燕麥創始人李剛嶺為大會致辭:蒙北燕麥很榮幸,成為2020世界素食發展大會總冠名品牌,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和大家共同傳播素食文化,促進素食產業的發展。悄然傳播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時尚的標籤。素食,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環保、健康生活方式。
  • 我,是素食主義者
    我從十六歲起,就是個素食主義者。最初的時候,我媽一度驚慌失措,以為我是因為考試壓力過大要出家。在老一輩眼裡,只有出家人才吃素。那時候我是怎麼說的呢?好像是「我只是有點難過,我想哄哄自己。」只是之後有時候會問父母,這些營養明明也能從素食中得到,為什麼非要吃肉呢?我媽一愣,說好吃不就得了嗎?那之後我就不吃肉了。班上同學有的會暗地裡諷刺我是「裝腔作勢」,卻不到我面前來說,搞得我想解釋也不知從誰而起。久而久之就想,算了。
  • 素食主義者是什麼樣的群體?素食主義真的是所有人的未來嗎?
    有機、輕食、健身餐……在這樣的飲食新風尚下,素食主義,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注意。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的素食餐桌又是怎樣的呢?本文就來帶你探索一下素食主義者的世界。在美國有1/10人口、英國有1/6人口已經或正在考慮成為素食者。一度大火的安妮海瑟薇、威廉王子、張杰謝娜、大S汪小菲等人紛紛搶著辦的素食婚宴。素食成為一種新的時尚生活方式,在全世界逐漸流行起來。
  • 現在的人葷素皆吃,我們的祖先吃什麼?他們原本是素食主義者
    從生物食性來看,人類是雜食性動物,但人類社會也有不少吃肉比吃植物多的人,也存在著素食主義者。對此可能有朋友會好奇,人類的祖先也是雜食性動物嗎?前段時間《科技日報》一篇科學報導指出了人類祖先可能是素食主義者,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遭遇了生存環境的變故,才不得不開始接受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