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語文課》:在劇場上一堂別致「語文課」

2020-12-27 搜狐網

  鉛筆、橡皮、語文書,聽寫、提問、做卷子,上課、考試、留作業……日前,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的舞臺,7名演員帶領現場觀眾,完成了一堂別致的「語文課」。

  這堂溫馨懷舊的「語文課」,是沉寂近兩年的導演黃盈的新作。黃盈說:「我們的冒險是嚴肅認真的,就像語文課一樣,雖然帶著大家玩著笑著,但也在引發思考,促進我們成長。」

  看《語文課》的觀眾真的樂在其中,他們沉浸於這一堂帶他們重回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語文課」,他們興致勃勃地跟著演員複習偏旁部首、重溫課文分段甚至和演員一起背誦古文。劇場內極強的遊戲感無疑讓黃盈輕鬆贏得了觀眾的口碑。於是,不僅17場的演出票早早售罄,還進行了加演。這一次,黃盈的冒險成功了。

  劇場變課堂,文章納古今

  話劇《語文課》將舞臺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課堂,黑板、水藍色牆圍、從劇場頂棚吊下來的白熾燈、漆成黃色的木門都營造出熟悉的教室環境。

  當然,「語文書」必不可少。演出開始時,就像新學期開學時一樣,觀眾都能領到一本新書。這是劇組特製的語文課本,參照人教社語文教材的封面設計,簡潔淡雅,裡面的內容別有洞天。《烏鴉喝水》、《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曹劌論戰》……幾十頁的內容,包含了「70後」和「80後」從小學到中學的很多耳熟能詳的課文。

  題材引共鳴,懷舊滋味多

  7位演員,110分鐘,12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回顧……黃盈說,《語文課》的創作就是想探究「我們是如何從一個四處瞎逛的小孩子變成今天的自己的」。

  7位演員在劇中都用了自己的本名,從小學一年級第一節課自我介紹演起,有人穩重,有人調皮,有人乖巧。隨著演出的進行,在不同的故事裡,每個人忽而是學生,忽而是老師,忽而是跟觀眾講故事或者互動的演員。這種跳進跳出很頻繁,演員的狀態也並不像常規戲劇中那麼緊繃。「如果他們長時間假定性化身為一個人物的話,不利於把劇場變成課堂。」黃盈說,「所以我希望他們更加自由,敘述和表演能夠隨時組接,主要是把事情講清楚,而不用太在意自己是不是真的化身為另外一個人物。」

  演員會在演出中講述一些跟語文課有關的故事。一位演員分享自己對朱自清《背影》的感受:學課文時並沒真正理解其中的父愛,直到高考那天,進場之前父親非要給她買瓶水,她看著父親的背影,雖然不胖,也沒有穿深青色棉袍,但他的背影仿佛跟課文裡寫的一模一樣。這些故事有些是演員自己的,有些是他們身邊朋友的,黃盈沒有對其進行藝術處理。特意加強事情本身的戲劇性,他覺得沒有必要。

  聽說讀寫答,觀眾變學生

  劇場裡每一個觀眾都變成了一個「學生」。觀眾起初對於這樣的互動形式還稍顯緊張,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的互動熱情也越發高漲。當臺下的觀眾在演員的帶領下,共同朗讀「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時,朗朗的讀書聲讓劇場成了「課堂」。在「聽寫」環節,臺上的演員以遊戲的方式考觀眾「筆畫」,臺下200多名觀眾都認真地拿筆答卷,「考試」結束後,劇場也響起了一片考試結束的歡笑聲。該劇的結尾,演員為觀眾留了一道作文題,並希望觀眾能將這份家庭作業收藏起來,作為這堂「語文課」的收穫。

  「正襟危坐地講一個故事,非要講出一個道理,這對於語文課來說好像不是很合適,不如把自由還給觀眾。」黃盈談到,上學時之所以有些同學不喜歡上語文課,是因為課堂給出了太多標準答案,你必須按照固定的要求去理解。「當我們排《語文課》時,如果也只是把我們認為對的東西說出來的話,可能也會帶給大家同樣的感受。」所以他決定弱化戲劇敘事和創作者的個人表達,從溫習漢字到分享生活經歷,讓觀眾回憶自己的語文課,找到最初學習語文的態度和感覺。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劉淼)

  票務代理:永樂票務

  訂票電話:4006-228-228

  訂票連結:http://www.228.com.cn/index.html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娛樂 http://yule.sohu.com/20140703/n401719756.shtml report 1978 鉛筆、橡皮、語文書,聽寫、提問、做卷子,上課、考試、留作業……日前,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的舞臺,7名演員帶領現場觀眾,完成了一堂別致的

");}

相關焦點

  • 話劇《語文課》北京上演 打造開放式課堂(圖)
    話劇《語文課》北京上演 打造開放式課堂(圖) 2014-06-16 10:37:34  鉛筆、橡皮、語文書;聽寫、提問、做卷子……近日,一堂別致的「語文課」在人藝「開講」,主人公是7個普通人以及前來觀賞該話劇的200名觀眾。
  • 語文課竟可以這樣上 全年級合演話劇《雷雨》
    12幕劇、12個周樸園、12個繁漪……串成了一部完整的跌宕起伏的話劇。9月15日下午3點,南京一中的報告廳內座無虛席,高二年級語文組組織的話劇《雷雨》匯演開始,全場演出進行3個多小時,由每個班級的演出小組分段表演。觀看演出的除了本年級學生,老師、家長也主動要求觀賞。
  • 來劇場吃飯、上課《黃粱一夢》《語文課》東藝跨年上演
    除石倚潔、曹鵬、張浩天等人即將接棒獻上精彩的音樂會之外,東方藝術中心在新年之際,還特別邀請黃盈工作室帶來兩部風格截然不同的戲劇作品——《黃粱一夢》和《語文課》將重磅上演。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1日,「新國劇」《黃粱一夢》將在跨年時分展現東方哲學思辨、呈現傳統與現代交融,舞臺上特別烹飪的「黃粱飯」也將讓觀眾們在米飯飄香中與主角一起「大夢一場」。
  • 來劇場吃飯、上課、玩遊戲《黃粱一夢》《語文課》東藝跨年上演
    圖片說明:《黃粱一夢》和《語文課》劇照。(東藝供圖)東方網記者桑怡12月14日報導:東方藝術中心在新年之際,特別邀請黃盈工作室帶來兩部風格截然不同的戲劇作品《黃粱一夢》和《語文課》。在每場演出伊始,演員們都會淘米、蒸黃粱米飯,隨著劇情發展,米香飄滿整個劇場。演出結束米飯煮熟,演員再分給觀眾品嘗,因此很多觀眾戲稱這是一部「用來吃」的舞臺劇。此次《黃粱一夢》正好迎來面世後的第十個年頭。從12月31日到1月1日,兩場演出恰好在新舊交替之間跨越兩個年份,配合著「做一場黃粱夢」的概念,帶著觀眾們一同辭舊迎新。
  • 語文課不是話劇課,教會學生最重要
    這些上課喜歡「神聊「的老師,他們為什麼能把語文課上得這麼精彩?我是嚴肅的老師,學生們常說,上我的語文課大氣都不敢出。但是我的課堂重點明確,條理清晰,即使是不會聽講的學生,也能從中撿拾到一些知識點,一節語文課下來不會一所所獲。
  • 語文課的幾種非常態
    王興偉語文課是讀書課。用陳日亮先生的話說,就是「我的讀法就是我的教法」。可惜,很多課,花裡胡哨,教師激情澎湃,但看不到學師生的讀書,或者說看不到有效的讀書。這樣的語文課司空見慣,有許多表現狀態,以下三類是最為常見:一、「讀不透,環節湊」型。
  • 《文心》:回顧民國語文課,讓你重新喜歡語文課
    《文心》這本書是兩位對以初中生為讀者的一本書,講解民國時期的語文課,讓枯燥的語文課變得有趣。這本書給我帶來了三個重要思想,我想分享給大家。在這一個場景中,我回想到當初自己曾經的語文課,在很多時候也是看不懂教科書的文章,經過老師的解釋和鑑賞才慢慢地理解。 教科書的文章或者古詩都是前人的經驗,是當時那個時代的智慧,我們學的是這些人的智慧,是歷史的的結晶,學的時候是很難理解,而且學得很枯燥,很多學生都會厭倦上語文課,但是《文心》這本書通過故事的模式來讓我們知道語文課可以有不一樣的方式去學。
  • 「放牛班」的語文課
    郝佔軍仔細一看,提出這個問題的,竟是語文課代表。還沒等郝佔軍開口,又有學生發言:「我們村子有的人只上過小學,也過得挺好呀!」也許是這句話說到了一些同學的心坎兒上,有人竟然鼓起了掌。「誰認為讀書有用,回答這位同學的問題。」郝佔軍本來想讓班上的學生分成正方反方,通過辯論的形式來解答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舉手。
  • 現在讀書會 |「走出」:語文課的真諦與驕傲——讀連中國《語文課III》
    ——讀連中國《語文課III》 文/王尚文幾個月前,在日趨嚴重的暈眩困擾之中,打開連中國先生的《語文課III》,一眼望去,只覺得萬紫千紅,美不勝收,卻無法認真仔細地賞讀,多少次打開又遺憾地放下。讓我迷戀的遠不僅僅是它極富詩意的表達,而主要是連先生關於語文課的新思考。我與語文課打了一輩子交道,深深感覺到語文課改革創新之不易,在紛至沓來讓人眼花繚亂的那些一味求新的新名稱、新花樣面前,我甚至覺得我們語文課還是保守一點好,至少比較穩妥一點。
  • 語文課還能這麼上……
    為了讓在揚求學的大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揚州,記者今獲悉,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首次將「揚州工」文化精神融入進大學語文課,語文課的學習不在停留在課本裡,而是衍變出「行動課堂」,讓大學生走出校園去感受揚州傳統技藝中蘊含的精益求精、專注、突破創新等內涵。
  • 長沙名師「跨界」交流:當語文課用上信息技術手段
    當語文老師用上信息技術手段,語文課會有哪些奇妙的事情發生呢?6月3日,跨學科視野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 系列課例研修活動在長郡中學舉行。活動中,長郡中學的肖楊、林穎慧、黃雲波三位老師展示了四堂別致的的語文課。其中,「道本一體、術有萬千」,肖楊老師講愛國詩篇,創意十足;林穎慧老師講辛棄疾,高效實在;黃雲波老師說紅樓丫鬟,新穎別致。在四堂課中,老師們運用靈活變化的技術手段來達到課堂最優化,收穫了一幕又一幕的精彩。
  • 一堂真正的語文課是怎樣的?
    教學多年,我一直認為,一堂好的語文課絕不是一個老師單槍匹馬「教」出來的,而必須是師生攜手共同「思」得的。堂上老師滔滔不絕,堂下學生昏昏欲睡,這樣的課堂無疑是老師的失敗;但課上學生開懷大笑,課下做題茫然四顧,又何嘗不是精心逗笑的老師的悲哀呢?
  • 語文課的幾個辯證關係
    文中,他談到對當前語文課值得反覆思量的種種問題,歡迎讀者參與和討論。     最近幾年,我一直在參與中國的語文教育與語文教學,聽過若干觀摩課,編過數部官方的、民間的語文課本和讀本。這兩天半的觀摩,使我學習到、感受到了一句話,就是:講課是一門藝術。
  • 語文課無需「高大上」:那些語文課上的「掉書袋」與「煙火秀」
    語文課不需要「掉書袋」宋馬令《南唐書.彭利用傳》:「對家人稚子,下逮奴隸,言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既然如何,我們為何將原本簡單的語文課變得複雜?語文課不需要「煙火秀」例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 外國的語文課怎麼上,你一定想不到?
    我們的語文課怎麼上,上過學的人其實都知道。但國外的語文課怎麼上,可能沒有幾個人清楚。今天我就就帶領大家看一下外國的老師是怎麼上語文課的,與我們的語文課差別大嗎?美國:語文課就是讀書會。美國的語文課更像閱讀分享課。至於讀什麼書,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要求,更沒有統一的教材,都是由任課老師來決定。儘管中學語文課深淺程度是可選的,但無論哪種課程,大量的閱讀都逃不掉。剛上初中的孩子,每學期大概要讀六七種英文風格的英文作品。如果是希望上好一點高中的學生,平均一學期大約要讀10本左右的名著。
  • 資訊| 在劇場吃飯、上課、玩遊戲,來東藝和黃盈「新國劇」一起跨年
    緊接著,1月2日《語文課》歡樂開講,整個劇場空間將被打造成一個「趣味課堂」,讓滬上觀眾們來到劇場上課、答題、玩遊戲,在熱熱鬧鬧的觀演體驗中回憶青春、迎接嶄新的一年。 「新國劇」黃盈與他仍在探索中的「新國劇」被譽為「亞洲最具開創精神的青年導演」黃盈,不僅有著開闊的國際視野,更有堅實的中國傳統藝術基礎。
  • 話劇《師者之路》今天上午首演
    「這節語文課還真是有意思,好像和課堂上老師教的不一樣,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到了一些道理!」今天上午,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看完在馬蘭花劇場看完話劇《師者之路》首演之後說,「看戲的時候,有好幾個地方,我都哭了!」
  • 煮一鍋飯,上一堂課,這是劇場,沒走錯地方--上觀
    辭舊迎新之際,兩臺特別的舞臺劇《黃粱一夢》《語文課》將登上東藝舞臺,前者源自唐傳奇《枕中記》的故事,後者濃縮語文教育的探索歷程,都是青年導演黃盈的「新國劇」探索。「黃粱一夢」這個成語可謂家喻戶曉,故事圍繞失意的讀書人盧生展開。盧生在旅店裡遇到了道士呂翁,在等候店主烹製「黍飯」的過程中得到了一個神奇的青花瓷枕頭。
  • 愛上語文課就這麼簡單
    「女俠」輕振衣袖理工男愛上語文課在畢業生王曼辰的筆下,張磊是白紗蒙面的隱遁俠人,手中竹簫微動,圍攻壯漢紛紛倒地,一群迷弟迷妹學生拍手叫好。從接手新班到3年後把他們送進大學校門,她用一身俠氣,給一屆屆孩子帶去夢想、勇氣和愛。
  • 高校語文課究竟應該怎麼開
    高校語文課究竟應該怎麼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1日 09: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昨日有報導稱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