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回顧民國語文課,讓你重新喜歡語文課

2020-09-05 黎書俠

最近發掘了一本比較有教育意義的書,那就是《文心》,它最初登載在《中學生雜誌》,後在1934年開明書店出版單行本。作者是夏丏尊和葉聖陶,夏丏尊原本我是不認識的,經過一番查詢我才知道,他是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先驅,還是我國語文教學的耕耘者,在文學道路上的貢獻非常大。葉聖陶這位先生我知道的是一位大教育家,在教育領域有很多貢獻。《文心》這本書是兩位對以初中生為讀者的一本書,講解民國時期的語文課,讓枯燥的語文課變得有趣。這本書給我帶來了三個重要思想,我想分享給大家。


01 學校的書是學習前人經驗的書

文中樂華和大文要預習文章的時候表示看不懂文章,樂華的父親枚叔跟他們解釋,文章是大人或者古人的經驗,而你們是現代人又是小孩,看不懂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在這一個場景中,我回想到當初自己曾經的語文課,在很多時候也是看不懂教科書的文章,經過老師的解釋和鑑賞才慢慢地理解。

教科書的文章或者古詩都是前人的經驗,是當時那個時代的智慧,我們學的是這些人的智慧,是歷史的的結晶,學的時候是很難理解,而且學得很枯燥,很多學生都會厭倦上語文課,但是《文心》這本書通過故事的模式來讓我們知道語文課可以有不一樣的方式去學。

從字開始講解到文章分析,一本書下來可以讓你對語文這門課程有新的認識。本書通過樂華的經歷來講解語文有什麼魅力,而且很容易讓人把自己帶入進去,體味當中的情感,讓人耳目一新。枯燥變得有趣,而且學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作者在教學方面是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地讓讀者發現語文並不難學,而且還可以有趣地學。


02 學習不止在學校

在第十九章的時候樂華因為家庭問題,不能繼續在學校繼續讀書,要去父親介紹的鋼鐵廠當學徒,很多人都認識出去工作了就不用再學習了。實際上,樂華在下班之後還要參加培訓班學習工程繪圖等,這些是工作上的學習,跟學校的知識是不同一個領域。

離開學校並不代表不用學習,在學校學的是前人的思想上的智慧結晶,而工作之後學的是有實際的用途,代表的是實用性,能夠提升個人價值的內容。換句話說就是你的個人能力,擁有什麼技能能夠作為勞動力去出售,等於你的謀生技能。

樂華在鋼鐵廠工作的時候並沒有落下語文課的功夫,在工作的時候背誦文章,在培訓班下課之後抽出時間閱讀同學寄給他的講義,自己研究文章的寫法。在休假回家的時候與同學討論文章的時候都沒有跟他們完全說不上話。還可以參與討論。

如果我們離開學校之後就完全不去學習新的知識,那麼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延伸下去想,可能會變得真正地一無是處,沒有任何價值的廢人,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由此可見,學習不止是在學習,還要在社會上學習,把自己打造成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可以靠自己養活自己的人。



03 讀書不是空讀書,要用到實處

讀書如果只是讀而沒有用到實處,所學的知識就像一片虛無。讀書是增加我們的見識,增加我們的知識儲備,如果把這些知識用到實處,就變成了一種輸出,而閱讀的時候就是一種輸入。輸出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寫,可以教,都是比較好的方法。

寫是怎樣的寫,教是怎樣的教?寫是把自己的理解寫成文章或者書籍,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良好的表達能力去把自己想寫的內容寫下來,整理成文章或者書籍,讓別人看懂你的想法。教是把知識做成知識體系,讓不懂的人通過你的方法學會你教的內容,簡單來說就是你作為老師去教導別人。

無論是寫還是教,都是自己對知識的再一次鞏固,因為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都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把知識轉化成別人能夠容易理解,這個過程是自己對知識一種回顧,更自己對知識更加深刻,從而讓知識用到實處。


《文心》這本書是作者通過主角樂華的故事來讓讀者看到,學語文並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還可以把學習語文變成一種樂趣。同學之間的互助,師生之間的亦師亦友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願你能體會到這有趣的故事。


作者簡介:黎書俠,一個喜歡閱讀的俠客。

相關焦點

  • 《文心》不僅是給兒女的結婚禮物,更是一堂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
    《文心》是葉聖陶、夏眄尊這兩位成為兒女親家的先生寫給他們的兒女預備作結婚禮物的書籍,當然,也是極好的語文學科內容講學和知識浸潤、方法傳授的佳品。文心,即文字是心的表現;國文,即語文,即生活。書中不僅給予讀者文學知識,還充沛了學生以及非學生的生活觀的眼界。
  • 話劇《語文課》:在劇場上一堂別致「語文課」
    鉛筆、橡皮、語文書,聽寫、提問、做卷子,上課、考試、留作業……日前,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的舞臺,7名演員帶領現場觀眾,完成了一堂別致的「語文課」。  這堂溫馨懷舊的「語文課」,是沉寂近兩年的導演黃盈的新作。
  • 語文課應該是給學生減壓的課堂
    同學們再次舉手,輪流說出了自己的設想:「敢於發聲,勇於去做」「學會保護自己,學會與人溝通」「法律是有力的武器」「法律既保護人,也限制人」……語文課在討論中很快就過去了,每一位同學發言後,都響起熱烈的掌聲。不少同學沒有搶到發言的機會,只有等下節課。語文課應該是給學生減壓的課堂然而,半年前,同學們並不是這麼自如、自信和對答如流的。
  • 語文課的幾種非常態
    王興偉語文課是讀書課。用陳日亮先生的話說,就是「我的讀法就是我的教法」。可惜,很多課,花裡胡哨,教師激情澎湃,但看不到學師生的讀書,或者說看不到有效的讀書。這樣的語文課司空見慣,有許多表現狀態,以下三類是最為常見:一、「讀不透,環節湊」型。
  • 話劇《語文課》北京上演 打造開放式課堂(圖)
    話劇《語文課》,將舞臺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課堂。從劇場頂棚吊下來的白熾燈,還有漆成黃色的木門……都營造出熟悉的教室環境,一下子把觀眾拉回到學生時代。  除了舞美的獨特設計,《語文課》還為觀眾準備了上課的用具,鉛筆、橡皮、課本都一一分發到觀眾手中。80後觀眾們倍感親切,課本中有從小學開始學過的《小貓釣魚》《烏鴉喝水》《劉胡蘭》《羅盛教》,一直到高中的各種古文篇章。
  • 外國的語文課怎麼上,你一定想不到?
    我們的語文課怎麼上,上過學的人其實都知道。但國外的語文課怎麼上,可能沒有幾個人清楚。今天我就就帶領大家看一下外國的老師是怎麼上語文課的,與我們的語文課差別大嗎?美國:語文課就是讀書會。美國的語文課更像閱讀分享課。至於讀什麼書,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要求,更沒有統一的教材,都是由任課老師來決定。儘管中學語文課深淺程度是可選的,但無論哪種課程,大量的閱讀都逃不掉。剛上初中的孩子,每學期大概要讀六七種英文風格的英文作品。如果是希望上好一點高中的學生,平均一學期大約要讀10本左右的名著。
  • 現在讀書會 |「走出」:語文課的真諦與驕傲——讀連中國《語文課III》
    ——讀連中國《語文課III》 文/王尚文幾個月前,在日趨嚴重的暈眩困擾之中,打開連中國先生的《語文課III》,一眼望去,只覺得萬紫千紅,美不勝收,卻無法認真仔細地賞讀,多少次打開又遺憾地放下。讓我迷戀的遠不僅僅是它極富詩意的表達,而主要是連先生關於語文課的新思考。我與語文課打了一輩子交道,深深感覺到語文課改革創新之不易,在紛至沓來讓人眼花繚亂的那些一味求新的新名稱、新花樣面前,我甚至覺得我們語文課還是保守一點好,至少比較穩妥一點。
  • 「放牛班」的語文課
    郝佔軍仔細一看,提出這個問題的,竟是語文課代表。還沒等郝佔軍開口,又有學生發言:「我們村子有的人只上過小學,也過得挺好呀!」也許是這句話說到了一些同學的心坎兒上,有人竟然鼓起了掌。「誰認為讀書有用,回答這位同學的問題。」郝佔軍本來想讓班上的學生分成正方反方,通過辯論的形式來解答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舉手。
  • 語文課無需「高大上」:那些語文課上的「掉書袋」與「煙火秀」
    語文課不需要「掉書袋」宋馬令《南唐書.彭利用傳》:「對家人稚子,下逮奴隸,言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主人說:「我們這兒有位官宦先生喜歡掉書袋,因為蘇東坡的《前赤壁賦》裡面有『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的句子,於是就把月亮叫做『少焉』。剛才我講的『少焉』,就是指月亮。」從此,「掉書袋」的稱號就流傳下來。《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多麼好的一篇散文!
  • 一堂真正的語文課是怎樣的?
    我的語文課,你也是主角。如果你是新生,你必須做好以下準備:每節課上你都必須時刻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大腦的高速運轉,你必須時刻思考問題,以及——隨時回答問題。一堂有益的語文課,一定是在師生的對話問答中苦思而得的,而8人以內的小班課堂上,每個孩子都有足夠的機會與老師深入對話。其次,我的課堂速度「很慢」。
  • 我最喜歡的一堂語文課_難忘的一堂課作文700字
    關鍵詞:1~9999,作文1~999,作文題目我最喜歡的一堂語文課_難忘的一堂課作文700字
  • 愛上語文課就這麼簡單
    「女俠」輕振衣袖理工男愛上語文課在畢業生王曼辰的筆下,張磊是白紗蒙面的隱遁俠人,手中竹簫微動,圍攻壯漢紛紛倒地,一群迷弟迷妹學生拍手叫好。從接手新班到3年後把他們送進大學校門,她用一身俠氣,給一屆屆孩子帶去夢想、勇氣和愛。
  • 一本好書《文心》不僅教寫作,也是教學方式與語文知識的枕邊書
    《文心》《文心》是民國時候寫成的,成書時間大約是1934年,以故事的形式講述1930年代幾個中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故事。《文心》用詞屬於簡練,邏輯清晰,主體明確的那種,這也跟我們寫作一樣,不寫流水帳,不寫拖沓文,不寫文字堆砌,主體明確,這才是一篇簡練的文章。其次,《文心》是對我們對於當代語文知識的一次梳理,雖然是民國寫成,但主要概念跟當代並無差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應該有所感觸。每一個概念和知識點,討論的都很清晰明白。
  • 語文課還能這麼上……
    為了讓在揚求學的大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揚州,記者今獲悉,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首次將「揚州工」文化精神融入進大學語文課,語文課的學習不在停留在課本裡,而是衍變出「行動課堂」,讓大學生走出校園去感受揚州傳統技藝中蘊含的精益求精、專注、突破創新等內涵。
  • 來劇場吃飯、上課、玩遊戲《黃粱一夢》《語文課》東藝跨年上演
    圖片說明:《黃粱一夢》和《語文課》劇照。(東藝供圖)東方網記者桑怡12月14日報導:東方藝術中心在新年之際,特別邀請黃盈工作室帶來兩部風格截然不同的戲劇作品《黃粱一夢》和《語文課》。1月2日,同樣出品自黃盈工作室,風格卻大相逕庭的《語文課》即將歡樂開講。從《烏鴉喝水》、《曹劌論戰》,到我們熟悉的《荷塘月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語文課》將以趣味橫生的姿態走入劇場探討語文教育,在100分鐘裡濃縮從小學到高中12年的語文課堂,概覽從民國到當下的語文教材。
  • 【中考作文】我最喜歡的一堂語文課
    考場上,看到作文題目,我的思緒又回到了那節讓我記憶深刻的語文課上—— 上課鈴剛打,教室裡就嘈雜起來。
  • 十二星座最喜歡上什麼課?雙子是語文課,白羊是英語課
    雙子語文課,白羊英語課,金牛數學課白羊座:英語課看著電視裡面的學霸們,用流利的英語與外國人對話,上來不服輸的勁,說什麼也要將英語學好,但是依舊愛國!摩羯座:政治課從小就看到那些當官的很有能耐,老人一逗就說,我長大了也要當官,吃好吃的和好喝的,而且出去也倍有面子!
  • 2018中考滿分作文:語文課上700字
    ——題記   又是夏雨傾盆的時節,總喜歡隔窗聽雨。從前不懂得聆聽,是因為不曾懂得語文之美,而今,在語文課上,我將詞賦詩曲如雨般聆聽。語文課不只有寫作、詞語的解釋,更有一種情懷、一種情結、一種精神的升華。   我喜歡把上語文課比作聽雨,因為語文如雨一般蕩滌人心。   聽!
  • 51K郝素娥||我的語文課和我的語文老師
    課桌是從家裡搬來的高一點的板凳,坐的是低一點的板凳,由於每家的板凳都不一樣,教室裡的樣子就可想而知了;只記得第一節語文課學的是「毛主席萬歲」其他學了啥真的不記得了,上課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最高興的是到農田裡幹活,記得有一次去摘棉花,天黑才回家,被媽媽罵了「家裡這麼多人不需要你去掙那兩個工分,送你到學校就是好好學習。」不管我怎麼解釋,媽媽也不相信是學校讓去摘棉花的。
  • 我們上過的語文課,大多沒有擺脫功利底色
    如果老師拿這樣的教材來作為語文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從中獲得的營養會嚴重不足。因此,我覺得,學校裡的語文課,語文書與補充教材的比例,五五開是一個恰當的比重,既充分考慮到語文本身的營養,也充分考慮到應試的問題。新京報:你在每一堂課的文本選擇上,做了哪些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