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一個話題:這輩子最不成為的男人是什麼樣的?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我最不想成為我爸爸那樣的男人。」
後來這位網友補充說,他從小記事開始,他的爸爸總是不允許他犯一點錯誤,理由大概就是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者上課打瞌睡,甚至還小到吃飯蹺二郎腿,吧唧嘴之類的毛病。
等到他長大以後,爸爸雖然沒有以前的架勢那樣要打他,但總是喜歡用言語諷刺自己。可自己的爸爸其實也沒那麼完美,小毛病也很多,也做錯過很多事,所以他一直很不服氣,父子關係很不好。
家庭暴力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造成無可逆轉的身體健康問題。父母不管何種原因對孩子訴諸暴力,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心痛的是現實中卻屢屢發生。
語言暴力也是一種暴力,在和孩子的溝通中,家長們往往不會主動意識到這種方式有什麼問題,但這些言語其實也是帶有「暴力」的,常常會引發自己和孩子的痛苦。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樣一件令人心酸的事情。
7歲兒子高燒不退,嘴裡還在叨念「洗衣機」,寶媽打開看卻心疼了
有一位做護士的寶媽,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沒日沒夜的上班,或者加班到深夜,所以和自己的孩子丈夫相處的時間一直很少。
因此家裡的小兒子一直都是丈夫帶著,丈夫平時為人憨厚老實,但是也不愛說話,經常默默無聞的幫忙做事。
寶媽回到家的時候,看到兒子一直好好聽著丈夫的話,叫他做什麼事情,兒子都老老實實去做,心裡覺得很欣慰,比起其他母親,有個願意操心的丈夫,也算是一種福氣。
一開始孩子還是非常活潑的,可後來就非常沉默寡言,也變得不愛笑,寶媽以為兒子性格隨他爸,一樣不愛說話而已。
可是在兒子7歲的時候,寶媽卻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有一天,她半夜工作回到家,卻發現兒子高燒不退,而丈夫也不知所蹤,家裡都是被推倒又凌亂的酒瓶子。
寶媽立刻將兒子帶至醫院,奇怪的是,兒子一路上嘴裡一直念叨著「洗衣機、洗衣機……」。
之後丈夫來到醫院照顧兒子,兒子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寶媽先是責備丈夫為什麼不好好看著孩子,丈夫輕描淡寫地說:「沒事,小病而已。他還不愛寫作業呢,真不想管他了!」
看到丈夫如此反應,這讓寶媽心裡中好奇心無限放大,回家查看洗衣機究竟怎麼了。
發現裡面有一張紙條,寶媽打開看後一陣心疼,忍不住落淚,也感到後悔不已,只見紙條上面寫著「爸爸,不要打我了!」
寶媽趕緊趕到醫院後,發現兒子身上有一些大小不一的淤青,似乎還是最近被弄傷的,兒子終於怯怯地說出,「我只是不想寫作業,別的小朋友都可以和爸爸媽媽商量少寫,爸爸聽完很生氣,一喝酒就愛打我,還不許我告訴媽媽……」
她就幡然醒悟,揭穿了丈夫的偽善面具。
原來,孩子的爸爸一直是失業狀態,因為他經常帶孩子,被街坊鄰居多嘴議論說是吃軟飯的,非常憤怒,其實這個爸爸對待孩子一點耐心都沒有,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或者一不聽話的時候,就會開始哭鬧,可爸爸只會用暴力制服他,害得孩子變得非常內向。
但是父子倆一直沒有在妻子面前表現出來,裝作很和諧的樣子,寶媽覺得很後悔,痛哭流涕,認為丈夫打孩子就是不對,他還不如實承認,一怒之下和丈夫離了婚,不管怎麼樣,以後自己就得好好陪在孩子身邊保護他。
為什麼會出現家庭暴力的問題?
國人普遍的自卑和嚴重的戾氣,就是家暴所產生的心理創傷。
一般來說,家庭暴力普遍的會導致自卑和戾氣,有其他誘因會轉為暴力傾向。通過觀察幼兒行為,可以看到一個特徵。假設幼兒被攻擊,而自己不能攻擊到對方。
通常會攻擊自己,從而釋放內心的情緒。
然而在成長階段中,暴力往往是不可反抗的行為,伴隨的還有語言攻擊。
語言暴力造成自卑感。——兒童的心理很脆弱。
當有人不停的謾罵和侮辱,又無法擺脫這種環境,只有一種方法可以使自己解脫,就是認為對方罵的是對的。大腦意識會讓自己接受這樣一種看法,以免在日常生活中產生持續性的焦慮和不安。
肢體暴力產生膽怯。——膽怯是一種神經質的行為。
往往來自毫無理由的家庭暴力,一點小事就遭到懲罰,可能懲罰並不嚴重,但往往在心理產生了一個機制,遇見點什麼事都感到害怕,這是一種心理投射。
無法反抗帶來的戾氣。——情緒是需要釋放的。
大量的積壓就會產生戾氣,然而越是自卑,越是膽怯,情緒越難以釋放,積壓的戾氣就越來越嚴重。從而有可能引起一種行為:「報復社會」。
所以,家庭暴力,從上一代延續到下一代,是一個惡性循環的問題。
家庭暴力對孩子成長的心理影響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可以說是無法估量的,孩子經常挨打或挨罵(家暴),會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將會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
這種皮肉之苦,會使他們產生畏懼、自卑、暴躁、懦弱、撒謊、叛逆等心理。
事實證明,如果一個孩子經常挨打挨罵,那麼他們有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
做家長的千萬要注意!!!
自卑:
有的家長打了孩子後,還硬要孩子"認錯",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實上,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傾向加劇。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他的牴觸情緒很大。
在被打之後,他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經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之路。
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挨打,時間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
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這樣的孩子往往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這為他將來走向社會埋下了一顆"懦弱"的種子!
叛逆:
由於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裡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
這種叛逆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後,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
家長打孩子,其實是給孩子做了壞榜樣。父母粗暴高壓,會導致本來性格倔犟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對立情緒,進而變得性情暴躁,行為粗野,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對別人施暴,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無聲的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讓家長生氣。
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越打犟勁越大。有的孩子常常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叛逆,這也是為什麼青春期最難管教的原因,因為他們在小時候得不到應有的呵護和愛。
所以米粒媽媽一直很在意孩子的幼兒教育,孩子在小時候的可塑性很強,我們怎麼樣對他,他們長大以後就會變得怎麼樣:
父母對他關愛有加,他就會變成一個陽光又充滿愛的人;相反,父母對他拳腳相加,以後他就很可能成為一個陰暗的「暴力分子」。
我明白每一個父母都是第一次當孩子的爸媽,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叛逆問題,往往束手無策還特地著急,很容易衝動地打罵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但是,做父母的忍心讓孩子的天真和善良泯滅在我們的暴力之下嗎?有什麼問題不能通過溝通的形式進行呢?我認為言傳身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好在這本《正面管教男孩100招》很好地解決了我心中的煩惱,正處於第一個叛逆期的小米粒,就一直用哭鬧不止的方式跟我抗議,我打也不是,罵也不是。
家裡有男孩的家長朋友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遇到過下面的問題:他們亂發脾氣,亂摔東西,玩手機看電視沒有節制,作業不及時完成,和你對著幹,什麼事情都愛說不……
而這本書摒棄了傳統的打罵、批評、嬌慣等教育方式,用全新的理念幫助我們管教男孩、培養男孩。
我們可以嘗試了解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動機,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和孩子一起定規矩。
我也是新手父母,讀過這本書以後,受益很多,它教會我了我如何去跟小男孩溝通,為男孩設立規矩,同時讓那個孩子改掉一些壞毛病,學會自我獨立、做人、學習,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29.8元一本《正面管教男孩100招》,一個月內讀完的話,每天都花不到1塊錢,我們可以利用睡前10分鐘的時間,靜下心好好學習教育孩子的方式,畢竟,孩子出現在世界上,從父母這裡先得到的是愛,而不是暴力。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購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