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戒、受戒是執持淨戒的基礎——覺本法師篇

2021-01-08 重樓逾陀

〈重樓言戒〉01輯/共33篇

02篇| 學戒、受戒是執持淨戒的基礎——覺本法師篇

受戒是過短期的出家生活

一般在家戒會的戒期都是七天,前五天完成授五戒的法事,後二天則傳授菩薩戒。戒期訂為五至七天的用意,是要讓戒子能多薰習戒法,熟悉行、住、坐、臥的威儀,以及上殿、過堂等五堂功課,也希望求戒居士們住在寺院,體驗短期的出家生活。

出家戒會則由最早的十五天,慢慢改成三十二天,而在白聖長老八十歲大壽時辦了一次五十二天的戒會,去年佛光山也舉行九十天的羅漢戒期,天數雖有不等,但用意及精神,無非都是要成就新戒們能多練習威儀,熟悉叢林式的出家生活。

精舍五至七天的戒期,對上班的居士來說,還是太長了,除非他求戒心切。但恐怕有些戒子會認為別人受的是七天戒,而自己只受三天,不夠紮實。

其實,雖只有三天的時間,但是在正授前戒子所應學習的穿袍搭衣、長跪、合掌、過堂……都已先訓練好了,而且在開堂前也講解了三皈、五戒、菩薩戒,到開堂時就只需練習正授儀軌,而講授五戒、菩薩戒,只要選擇重要的部分消文,加以複習就可以了,因此並沒少學習。但如果沒有前方便學習課程,就要在這麼短促的時問內傳授在家戒,還是不相宜。

受戒貴在學戒和持戒

持戒的基礎在學戒與受戒,戒期中應讓戒子們多聽講戒、多學威儀,就如同蓋房子,不論蓋的是什麼形式,都得先穩固地基,持守五戒,也要先懂得五戒的內容,才能持守清淨。

講戒應淺白易懂,不用說太多名相,而威儀的教授需要分節說明示範,讓他們熟記儀節及訊號,並反覆練習,直到熟練為止,如此戒子出了戒場才能運用自如,確實持戒。

「受戒容易持戒難」,七天或三天的戒期很快就過去了,受戒後的持戒還要靠自己的努力。受戒不持戒永遠也不會效果的。

持戒是智慧和耐力的磨練,受戒後力行每條戒,將未受戒以前的壞習氣改掉,慢慢地家人覺得你受戒後變得善良多了,自然能帶動他們學佛,建立起佛化家庭。

受戒只是個過程,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平常的受持戒法。請問法師、大德、參加道場定期的誦戒會、戒學講座等,都是輔助新戒們更如法持戒的方便法門。

#佛緣#

相關焦點

  • 臺灣高雄淨覺山光德寺三壇大戒舉行二壇正授
    三師七證在戒壇內舉行外壇佛事合影佛教在線臺灣訊 2008年12月16日,臺灣高雄淨覺山光德寺三壇大戒舉行二壇正授,共傳授215位戒子比丘戒、比丘尼戒。此次法會邀請世界華僧會會長淨心長老擔任得戒和尚,臺灣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圓宗法師為羯磨和尚,本覺法師為教授和尚;應邀擔任尊證阿闍黎的有: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副理事長會光法師、理監事慧省法師、淨明法師、明定法師、圓本法師、明光法師、心立法師、心茂法師、明定法師、傳證法師等。
  • 《戒律學綱要》第一章:受戒學戒與持戒
    不過,佛法雖講平等,乃是講性體上的平等——立足點上的平等,不是講事相上的平等——沒有老少,沒有尊卑,沒有前後的平等;佛說人皆可以成佛,因為人皆本具佛性,眾生不是諸佛,因其佛性未顯。故在佛教的戒律上,也是有等級和層次的,從三歸五戒,級級增加,層層上升,以三歸為基礎,菩薩比丘為具足,受了三歸戒的人,自然不能達到菩薩比丘戒的戒行,卻沒有一個菩薩比丘是不受三歸戒的。
  • 虛雲老和尚:戒不可不如法,僧不可不擔當
    今天這篇開示,是虛雲老和尚面對佛教的衰敗與不如法,挺身而出,以身作則,依法傳法,弘揚佛法的經歷。佛教常說,佛門遭難,濫傳戒法,規矩失傳,真理埋沒。這些話我也常講,前幾十年我就說,佛法之敗,敗於傳戒不如法。若傳戒如法,僧尼又嚴守戒律,則佛教不致如今日之衰敗。我自己慚愧,初出家時不知什麼是戒,只知苦行,以為吃草不吃飯等等就是修行,什麼大乘、小乘、三藏十二部都不知道。
  • 《來佛三聖永思集》26:戒為無上菩提本(供稿人:悟勝法師)
    ·印志法師監修·因緣生編撰)戒為無上菩提本(有聲書)戒為無上菩提本(供稿人:悟勝法師)  慚愧後學悟勝在反覆拜讀《來佛三聖永思集》一書,和觀看「賢公和尚,佛門榜樣」的光碟後世尊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明確指出戒律是我們一生學佛成佛的根基:「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嘆。」十方三世諸佛無不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縱觀三藏十二部經典,哪一部經論沒有強調戒律的重要性呢?佛的說法和做法都是在提醒我們學人:應當重視戒律、學習戒律、嚴持戒律。《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隨戒釋相篇第十四》有說到:「毘尼藏者,佛法壽命。毘尼藏住,佛法方住」。
  • 淨空法師:嚴持淨戒意思是叫我們不造業,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他告訴我們,《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華嚴經》叫大本,《無量壽經》是中本,《阿彌陀經》是小本。這三部經裡面所說的完全相同,言語有簡繁不同,《華嚴》說得詳細,《無量壽》說得簡單,沒那麼詳細,《阿彌陀經》更簡單,便於早晚課誦用,內容完全相同。我們相信。
  • 敦煌雷音寺2020年三壇大戒傳戒活動通啟
    五、報名所需材料1.敬請求戒僧人認真填寫《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出家二眾受戒申請表》一式二份。(可在中國佛教協會官網下載,中國佛教協會官網——下載專區——倒數第二瀏覽標題「傳戒表格」——拉至網頁底部左下角下載地址:「1」,點擊即可下載。
  • 普陀山普濟禪寺傳戒法會:男眾部正授沙彌戒
    普濟禪寺(圓通禪林)戊戌年二部僧三壇大戒法會男眾部舉行正授沙彌戒(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寂戒法師)眾新戒具足沙彌威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寂戒法師)初壇正授沙彌戒三師為:得戒和尚道慈律師、羯磨阿闍黎怡藏律師、教授阿闍黎妙江律師。上午8時,戒堂前掛「正授沙彌戒」牌示,殿內供香花燈燭,氣氛莊嚴肅穆。新戒們在戒堂依次排班恭迎三師。在悠揚的梵唄聲中,三師登座。新戒至誠禮請三師,為作法儀。得戒和尚為新戒說法開導,告誡新戒當持淨戒,增長善法。新戒各稱法名,隨三師奉請諸佛菩薩、大小二乘經典、光明會上寄位諸天等,普降法筵、證盟受戒。
  • 四川遂寧廣德寺暨蓬溪高洞尼眾禪院2019年傳授二部僧三壇大戒通啟
    女眾部得戒尼和尚:如意法師(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四川尼眾佛學院院長)羯磨阿闍梨:本淨法師(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內江高峰寺住持)2、求戒沙彌(尼)年齡必須在20-59周歲之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男眾剃度後在寺院修學一年以上,女眾在寺院修學兩年以上。經剃度師同意後,由所在寺院、市、州佛教協會推薦受戒。
  • 佛門高僧大德眼中的淨空老法師---聖嚴法師篇【02】
    聖嚴法師和淨空法師是戒兄弟,1961年兩位法師同在基隆八堵海會寺受具足戒,得戒和尚是淨土導師道源長老。佛門中有句話:「同戒如同命」,兩位大德是非常好的朋友,聖嚴法師在一九九九年訪問新加坡的一次講話中,談起了和淨空法師的友誼並對淨空法師大為讚嘆。
  • 淨空法師是清淨比丘的鐵證!
    引禮師為:宏慈、明性、明真、明三四位法師。淨空法師是1961年臺灣基隆八堵海會寺受戒,與臺灣聖嚴法師、祥雲法師同戒,得戒和尚道源老法師、羯磨慧三老法師、教授兼開堂師白聖老法師、陪堂師就是這次傳授比丘尼戒中也擔任尊證的悟明法師。請問,臺灣佛教界會在這樣一堂極有意義的傳戒法會中,找一位沒剃度、沒受過比丘戒的人擔任戒師?
  • 湖州長興壽聖寺傳戒通啟:學誠大和尚為得戒和尚
    恭逢南山律祖道宣律師創立關中淨業戒壇1350周年,為秉承世尊之遺教,光大如來之戒法,接引後學,紹隆佛種。經中國佛教協會(中佛會﹝2017﹞249號)批准,由浙江省佛教協會主辦,湖州壽聖寺將承辦傳授三壇大戒法會,本次傳戒法會禮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上學下誠大和尚為得戒和尚。
  • 淨空法師談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因為你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哪一個法師,這個觀念一定要清楚、明白。如果是皈依一個法師,你就錯了,這個觀念有很大的過失。這個皈依受戒,怎樣才能讓佛菩薩點頭?讓佛菩薩承認?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沒有關係,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沒有受這個形式,佛菩薩也承認。「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呢?
  • 學院新聞 | 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求戒學僧受戒圓滿謝師感恩
    全體新戒聆聽道慈大和尚慈悲開示    2020年11月15日,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前往慈谿五磊講寺求受三壇大戒的16名學僧受戒圓滿,學院常務副院長會閒法師不辭辛勞親至戒場接眾新戒回校,出堂前,眾新戒學僧排班至五磊講寺丈室向宗立法師禮謝告假
  • 戒律講座(六)《結語:以戒為本》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強調的是三乘戒律是獲得三乘修行成就的基礎,我們知道三乘指的是聲聞緣覺乘,還有大乘當中的波羅密多乘,以及金剛乘,通常可以這樣講,三種戒律分別是別解脫戒,菩薩戒還有密乘戒,這三種戒分別可以對應三乘的修行成就。
  • 甘肅省敦煌市雷音寺2020年三壇大戒開始報名
    五、報名所需材料1.敬請求戒僧人認真填寫《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出家二眾受戒申請表》一式二份。(可在中國佛教協會官網下載,中國佛教協會官網——下載專區——倒數第二瀏覽標題「傳戒表格」——拉至網頁底部左下角下載地址:「1」,點擊即可下載。
  • 2018年臺灣省新竹縣潮音禪寺傳授三壇大戒會通啟
    >佛教在線臺灣訊 臺灣省新竹縣關西鎮潮音禪寺開山建寺一百周年,為弘揚如來戒法,啟建護國息災千佛三壇大戒會,戒會將依律制三人一壇登壇受具足戒,比丘尼以二部僧中受戒,並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以紹隆僧種,令正法久住,淨化人心。
  • 甘肅省佛教協會將於敦煌雷音寺舉辦傳授三壇大戒法會
    五、報名所需材料1.敬請求戒僧人認真填寫《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出家二眾受戒申請表》一式二份。(可在中國佛教協會官網下載,中國佛教協會官網——下載專區——倒數第二瀏覽標題「傳戒表格」——拉至網頁底部左下角下載地址:「1」,點擊即可下載。
  • 聖嚴法師:請尊重還俗的出家人 他們起碼是知恥的好人
    特別是教內的人,甚至姑息犯戒而不還俗的僧尼,卻又不能原諒舍戒還俗的僧尼。 因為不學戒律,對於戒律的知識太差,竟以舍戒還俗為恥辱,不舍戒而犯戒,倒覺得無所謂。 最大的原因,中國佛教的僧尼,沒有僧團制裁的約束與保障,所以形成了這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