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炫技本在規則之內

2020-08-04 長城網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劉遠舉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對外公布後,因為大量引用冷門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詞,引發輿論爭議。

高考滿分作文:炫技本在規則之內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截圖。

一般來說,這樣的一篇艱深、晦澀的文章,背後的哲學、文字能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打下堅實基礎。所以,很多人認為,很可能是這位學生囫圇吞棗了,系統性準備了相應的句子、詞語。當然不能排除這個可能,考生很可能平時系統性地準備了哲學入門知識,生僻詞,不僅如此,還針對出題方向,準備了人生、成敗、友情、選擇、接受等等命題的方案。第一次評卷老師給36分,估計就是認為是這種情況。

但從文字總體來說,正如浙江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的說法,「它的每一句話都圍繞著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也就是說,這文章不是湊的,是寫的。一個學生可以在一篇文字中用上幾個自己平時準備的名人名言,幾個生僻詞,但在40分鐘內,大量的應用,而且符合邏輯,這還是需要相當強的能力的。

比如,文章中提到達達主義。達達主義的主要特徵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狀態、拒絕約定俗成的藝術標準、幻滅感、憤世嫉俗、追求無意、偶然和隨興而做的境界等等。可以發現,達達主義在作文中的使用,或許可以爭論,但卻不能說是一個低級的、完全不通的錯誤。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整篇文章基本恰當地使用這些名詞。這背後就是一個學生的能力。

所以,即便是套題,僅僅靠背是不行的,起碼對準備的材料,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融會貫通,建立自己的框架,這意味著這個學生的能力已經很強了,也是下了工夫的。

或許這與之前輿論中引起關注的,科研人員子女以非常高端的課題參與青少年科學創新大賽一樣,是一種定向搭柱子的行為。

真正的原創的科技,真正對哲學的融會貫通,自然是需要很多年的積累,然後才能獨立自主的創新與感悟。這就像在厚實的基礎上建樓房。與此相對應的是,如果有人自上而下地教,不求甚解,也能像模像樣做研究、寫文章。但這樣的研究與文章,沒有任何學術上的擴展性,也沒有太多獨立的思想性,無非是一種高層次的模仿、依葫蘆畫瓢。這就像直接在樓房下面精確的、定向的搭柱子,幾根柱子也可以支撐樓房。

不過,在評分的時候,文章到底是怎麼寫出來的,其實並不重要。高考作文評分,有可操作的標準。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高考,是在評價一篇應試作文,這與文章的好壞,是兩個層面上的問題。釐清這一點,是因為好的文章自然能顯示好的能力,但有爭議的文章,有時候也能展示出很高的能力。所以,高考作文評分,應該把關注的重點放在考生能力上。

既然關注能力,那麼,作為高考中最開放式的題目,在作文上炫技,是可以接受的。既然有《赤兔之死》這樣的炫技作文得滿分的宣示在前,那麼,這篇同樣炫技的作文,得個高分並不為過。

更重要的是,炫技是可以被接受的,這是事先宣示的規則。所以,我們就應該遵守這種規則,不能因為這種炫技,因為文風,或者看起來是一種目的明確的投機,就改變已經確立的規則。從這個意義上,評分組是嚴格按規矩辦事。

不能讓依照規矩玩的人吃虧,這是高考的原則。所以,這篇作文即便是投機取巧,也該得到公正對待,更何況,這種投機取巧背後有著明確的能力,這本該得到高考的承認。

不過,即便從技術上看,這篇文章用詞生僻,引用大量哲學家、作者,故作深奧,以至於閱讀流暢性很差。文章寫出來,是為了交流的,即使是高中生作文,即使是炫技,也不能說只要有了思想性就可以不顧及文章的流暢。因為文字的流暢度,仍然是高考作文的標準之一。

更重要的是,高考的評分標準,本身就是一個指揮棒,滿分就會放大這種炫技中的負面因素。所以,我覺得,這可以是一篇高考高分作文,但打滿分,或許並不滿足技術上的標準。當然,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找到問題,所以,也不必對此太過在意。

相關焦點

  • 我掌握了高考作文滿分的秘密,但那是一個畸形的規則
    想在高考作文中拿滿分麼?你知道怎樣才能寫出一篇滿分作文麼?你也許覺得很難,那是因為你沒有悟透規則。按自己的意思想寫啥就寫啥,那是不行的,你得按閱卷老師的意思來寫。閱卷老師喜歡哪些類型的文章?誰掌握了這個秘密,誰就找到了高考作文滿分的鑰匙。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只有題目能讀懂?好作文首先是要好好說話
    近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一經發布,引發熱議無數,有許多網友評論考生「故弄玄虛」「不說人話」「炫耀詞彙量」。滿分作文開頭該篇文章中,作者不僅引用了一些西方哲學家的名言,如這類型文章不適合作為範文推廣,高考中更不能鼓勵這類文風。這樣的滿分作文被效仿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張頤武表示,考生在文章中運用晦澀的文字,基本沒錯,但是評為滿分,欠妥當。一些老師擔心,這樣的文章會不會在社會中掀起一股風潮,認為故作高深、晦澀難懂的高考作文會受青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只有題目能讀懂的作文你來試試
    就在今天,我讀了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文章裡的漢字分開都認識,不對,有的字還不認識,組合起來更不懂了。但是,這篇作文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堆砌詞語導致晦澀難懂,網友評論此文「不說人話」、「炫耀詞彙量」。滿分作文又會成為學生們的學習範本,正因如此,專家告誡「其中的晦澀不希望同學們模仿」,也就是說,不要在故意炫技而使文章晦澀。
  • 高考滿分作文已經出現!揭開閱卷規則,分享作文備考乾貨
    高考作文年年都是重頭戲,因為每年的作文都不一樣,不僅體現了對考生思維的新要求,還是社會動態、價值觀念的指向標。而且,對於高中畢業很久的普通大眾而言,作文題可能是唯一一道咱們能看懂的高考題了。總之,到目前為止,山東省、北京市高考作文已經出現了滿分作文。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是浙江語文閱卷組之恥
    最近,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許多網友對這篇《生活在樹上》的文章褒貶不一。高考閱卷組也是眾說紛紜。第1位閱卷老師只打了39分,覆審的2位老師卻打出了55分的高分。最後,整個閱卷組綜合下來,評定其為滿分作文。一、高考滿分作文長啥樣?相信大家都很好奇,高考滿分作文是什麼樣子的?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只有題目能讀懂的作文你來試試
    就在今天,我讀了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文章裡的漢字分開都認識,不對,有的字還不認識,組合起來更不懂了。我不想"對無法言說之事保持沉默",因此,試圖用我淺薄的知識來理解這篇文章。如有失誤,請各位海涵,因為文章太高深。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惹爭議:看不懂?那是你太久沒讀書了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惹爭議:看不懂?那是你太久沒讀書了文/無計談星浙江省作為教育大省,歷年高考都逃不了上熱搜的命運,而今年,浙江省再次以一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以其特立獨行的風格和晦澀難懂的語言衝上了熱搜。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滿分作文?
    最近,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這篇作文的題目是《生活在樹上》。1《生活在樹上》何以得滿分?既然是王小波等這樣的大家最推崇的作家,《樹上的男爵》這本小說最想表達的,肯定不單單是一個怪異的故事,一個奇怪的男孩。
  • 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惹爭議,到底什麼是好文章?
    近日,中國浙江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輿論熱議。該文充斥著多個冷門名人名言與生僻詞語,被網友怒批「不說人話」。這篇高考滿分作文開篇寫道:「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高考滿分作文的玄機所在
    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熱議,有人認為作文展現考生積累,有人則認為太過晦澀。該篇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在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兩位給了55分,最後,又被判為滿分。消息傳開後,街談巷議,議論紛紛,迅速竄上了熱搜!主要原因無非是產生了爭議,即大家覺得:這樣晦澀的作文怎麼就滿分了呢?
  • 浙江回應「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被眾人稱頌的滿分作文是怎樣的?
    為做好每年的高考評卷工作,我省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製定了《評卷工作細則》與《評卷教師工作規則》。經調查,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
  • 對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炒作,不過是大藝術家們的炫技
    最近一篇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而對於這篇滿分作文的好壞爭論也是「各執一詞,各自有理」。有的人會稱讚這名考生「才華洋溢,詩書滿腹」,但也有人批評為「堆砌辭藻,過於媚雅」。發出來這篇滿分作文也是為了向全國人民展示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平。
  •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夢想,哪裡走
    高考微信 新東方網整理了全國卷高考滿分作文800字範文,大家可以看看滿分作文都是怎麼寫的,和自己的作文對比一下,看看思路和遣詞造句上的不同都在哪裡,在平常多加以練習,一定能在作文上有大的突破。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你真的看懂了嗎?#學浪計劃
    看點:近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絡上引起熱議。考生在僅有的字數要求內,引用八位哲學家較為完整的語錄,文風偏向濃厚的西式翻譯風格,並附有嚆矢、振翮、孜孜矻矻這樣比較生僻的詞彙。該文歷經三位閱卷老師批改,第一位老師給出39分,而後面兩位評卷老師則都給出滿分的分數。
  • 高考滿分作文,值不值滿分
    每年高考分數出爐的時候,熱議最多的就是各省的高考狀元和滿分作文了。近日,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成為了人們議論的焦點,也在學術界和全網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值不值滿分」和「值不值得推廣」。有人說,這篇作文顯示了作者廣泛的閱讀面和高深的文學素養,也有人說,華而不實,有文筆沒靈魂。我通篇看了一遍,沒看懂,又看了一遍,還是沒懂。我想,對於我們這些文學素養不高的普通讀者來說,想要讀好這篇文章,恐怕旁邊需要備一本字典和一本詞典,否則看多少遍也不會明白,文章中的某些詞語的讀音和意思。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
    審核組比中學老師更早進入角色,他們需挑選出十幾份打好分、各個層級的樣卷及評分有爭議的討論卷,制定出評分規則初稿。中學教師到崗後,拿到樣卷討論,將評卷建議提交至閱卷小組組長處,小組組長再和審核組商議,定出評分細則,接著開始試評、正評。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這次浙江高考共有8個作文評卷小組,共200多人,審核組有六七人。
  • 2020高考滿分作文:一審老師只給39分,網友:炫技大於內容
    每一年的高考結束,語文作文都會變成非專業以及專業人士熱議的對象,今年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現在已經迅速的成為了各大社交網絡的「爆款」熱議對象。其中2020年,浙江高考的滿分「神文」將關於高考的作文熱度推向了一個高潮。這篇「神文」叫做《生活在書上》,可以說是完全根據浙江卷語文作文的要求寫作,但是在判卷的時候爭議就已經開始了。
  • 爭議很大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究竟長什麼樣
    浙江滿分作文今年受到較大的爭議,我們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202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題目,是這樣。讀著讀著,就會有這樣的感覺,第一遍看不懂,第二第三遍還是不懂,懷疑以自己的智商,根本不配看滿分作文。但搞笑的是,有網友用用「文章生成器」生成了一篇文章,竟然與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高度相似。
  • 高考滿分作文?網友:我們不支持
    相信很多朋友最近都有看到在網絡上引起巨大討論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讀完這篇作文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同一個感受:通篇的生僻字,晦澀難懂!這樣文章到底是否應該成為滿分作文?我們為什麼要堅持反對這篇作文成為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反思:好文從何而來?
    政治學博士馬華靈清楚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認為「一篇辭藻華麗的高考滿分作文不如一篇淺顯易懂的小學生作文」,這位作者「既不好好說話,也不好好說理」。拿過無數作文獎項、被稱為「文學天才」的費瀅,2003年高考作文《人情與季節》僅得25分,按滿分60分計竟然不及格,在當年也曾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在這樣的標準化考試中,其實嚴禁自由發揮,而必強調不能「偏題」——如果任憑各人自由發揮,那就無法按單一標準來衡量判定作文的好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