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的女兒摸了摸我肚子上的刀疤,看著我說:「媽媽,我是從這裡生出來的嗎?」我說:「是呀,你是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的,結果媽媽肚子上留下了這一塊疤。」女兒聽完,自言自語地說:「還好,大灰狼的肚子也是被羊媽媽剪開的,不過他肚子裡是石頭,你肚子裡是我。大灰狼的肚子後來被縫上了,那當時醫生也是用針和線把你肚子縫起來的?會不會疼呢?」我笑著說:「還好吧,醫生把你從肚子裡拿出來後,再用線一點點地把媽媽肚子縫了起來。」
她聽完後,又摸了摸疤塊,然後把頭貼到了我的肚子上。
我很慶幸她沒有繼續問下去。
可是某一天,她突然再次就此發問:「媽媽,為什麼晶晶說她是撿來的?她媽媽肚子上沒有刀疤,難道她真是撿來的?這太可怕了!」
「哦,這個……」我頓了頓,「她當然不是撿來的,只是她媽媽生她的部位不同,你是從肚子裡生出來的,她是從媽媽的PP裡生出來的。」女兒驚奇地看著我:「她媽媽為什麼要說謊?說謊會不會像匹諾曹一樣鼻子會長大呢?」好在她沒有繼續糾纏在晶晶到底是不是撿來的,而是把問話轉向晶晶媽為什麼要說謊,不然,我無法繼續與孩子的尷尬的問答。
我從哪裡來的?或許是許多父母面對孩子時常常會遭遇的問題。
在不同的年齡,孩子會產生不同的好奇心和與之相應的問題,而你怎麼去應對她的提問呢?是躲避,還是科學地講解性愛?當孩子問他從哪裡來的時候,孩子需要的答案更多是在她到底是不是你生的,而不僅僅在於那些細節的問題。那些關於精子和卵子的問題對於一個6歲前的孩子來說是無法理解的,更多的時候她會關心你是怎麼生出的她,以及剛剛出生時的她是什麼樣子?而你只需要按照年齡的區別,給予她響應的回答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讓她感覺她就是你生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老一輩的回答:你是從山溝裡撿來的。
這種回答是最不明智的,會使她失去一定的安全感,她會一直在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你的孩子?孩子關心的是「出生」本身,而不是你那說謊式的回答。
如果你感到難為情,可以和她一起看圖慢慢地了解生命,比如:小蝌蚪是從哪裡來的?雞寶寶是怎麼孵出來的?小馬是怎麼出生的?讓她了解原來出生有這麼多種方式:有的是媽媽直接生出來的,有的是由蛋孵出來的。當然,做媽媽很辛苦噢,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開始照顧寶寶,給寶寶餵奶,哄寶寶睡覺。這時的她自然會轉移到對你的愛上,而不是在一個問題上糾纏不清。
另外,生活中的場景也是教育對象,比如:看到大肚子的阿姨,可以這樣問她:「阿姨肚子裡是小弟弟還是小妹妹呢?」讓她直接地感受到寶寶就是在媽媽肚子裡的,而不是從山裡撿來的。我們也可以帶她去見見剛出生的小寶寶,讓她真實地了解嬰兒的樣子,只有正確合理的引導,才能讓她感覺到愛,感覺到安全。
希望下次的你,面對她的直接提問,不要再含含糊糊地說:「你是從大山裡撿來的。」那樣的她會傷心很久,也會一直有找媽媽的感覺,嚴重的話也許還會離家出走呢!如此一想,為什麼我小時候一直有想要離家出走的念頭呢?也許就是媽媽一直對我說:你是爸爸從山溝裡撿回來的!這可真是件要不得的事。
當然我希望她下次不會再問更尷尬的問題,走著瞧吧!
原創文字,禁止轉載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九尾狐818)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