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語言學課程 | 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09 Salience

2021-03-02 生態語言學通訊

「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The Stories We Live by: a free online course inecolinguistics)是一套免費的生態語言學在線課程,由英國格羅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Gloucestershire)和國際生態語言學學會(International Ecolinguistics Association)於2017年6月6日聯合推出。

在線模式

免交一切費用

內容多樣而全面

配有生態語言學教材

配有生態語言學專家團隊

本節為課程的第九部分,有關「突顯」,即故事中體現了對某種生活方式的重視。

通過分析英國新自然寫作的事例,作者運用多種語言學手段來建立突顯效果。

有關課程詳情,請登錄http://storiesweliveby.org.uk

生態語言學課程 | 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08 Erasure

生態語言學課程 | 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07 Convictions

生態語言學課程 | 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06 Identities

生態語言學課程 | 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05 Evaluations

生態語言學課程 | 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04 Metaphors

生態語言學課程 | 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03 Framings

生態語言學課程 | 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02 Ideologies

生態語言學課程推送 | 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01 Introduction

免費課程推送| 生態語言學在線課程:我們賴以生存的故事

相關焦點

  • 瀟湘家書 生態篇章|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更加美好
    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更加美好  文萍是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綜合部的一名工作人員,熱愛生活和運動的她,從事環境新聞宣傳工作8年,2019年在事務中心成立後,調到了綜合崗位。角色的轉變讓她對工作有了新的理解,經常的加班加點也讓她對愛人充滿了抱歉。
  • 生態語言學走向成熟
    生態語言學走向成熟 2020年08月07日 09: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吳楠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女性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對於現代社會出生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可能接觸不到關於男女平等的話題,但是從他們上幼兒園、小學乃至中學的情況來看,他們會感受到一種平和、安靜的學習、生活氛圍,男女平等、人人平等,良性競爭,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人類文明大的跨步,我們需要珍惜。
  • 全方位推進生態語言學研究
    第五屆全國生態語言學研討會近日在山東師範大學在線舉行。與會學者圍繞會議主題「生態文明與生態語言學」,就生態語言學學科體系建設、生態話語分析理論與實踐等多個議題展開交流研討。  在生態語言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態話語分析,關注語言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聚焦生態問題,旨在通過話語分析闡釋話語如何構建人類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苗興偉表示,語言研究領域出現的生態轉向,促進了生態語言學的產生與發展。
  • 你賴以生存的依靠是什麼
    敞開封閉的心門,讓溫暖的陽光進來,驅散心中的黑暗貳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依靠每個人賴以生存的依靠都不同心中的依靠我們心中的依靠,是我們的保障,是我們能夠繼續不斷前行的支點。
  •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如果我們看見菜市場上一個大哥賣著茄子、西紅柿,我們只會覺得他是單純的在賣菜。但如果他把檸檬、西瓜、苦瓜、辣椒四樣東西堆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大腦內部的一種特殊的意義系統就被激活了,這酸甜苦辣,不就是構成了我們人生的百味麼?就像我們雖然沒辦法像愛斯基摩人一樣窮盡雪的形態,但我們依然可以彼此交流對雪的感受。
  • 過度砍伐樹木: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破壞只會導致悲劇
    現在的人類們大多都在提倡環保和低碳生活,而且越來越多新能源的出現也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所以說,現在人類破壞大自然而攝取自身所需要的能量,這樣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了,但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很多方面還是需要借用大自然的力量的,就比如說製造紙張,以及建築方面,有的時候我們都需要砍伐相當數量的木材來滿足這些工業的需求
  • 代表祥瑞的鶴,為何離開賴以生存的地方,去往河南?
    代表祥瑞的鶴,為何離開賴以生存的地方,去往河南鶴在我國文化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它體形優雅,看起來仙風道骨,常伴君子之風,特別是丹頂鶴,它的出現代表著長壽,吉祥,經常被古人將它和神話中的神仙聯繫在一起,只要有個地方出現鶴,幾乎都會被認為是天降祥瑞
  • 「認知語言學之父」 教你兩大語言利器
    《別想那隻大象》 (美)喬治·萊考夫 著 閭佳 譯 湛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 喬治·萊考夫是世界知名語言學家和認知科學家,認知科學和認知語言學的創始人之一,長期以來著力研究認知語言學對人際溝通的啟示。
  • 「大腦思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核心,我們對大腦認知有多少?
    「大腦思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核心,我們對大腦認知有多少?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少之又少,近代著名學術家東尼·博贊對大腦領域進行了不斷的研究,也適當的讓人類對大腦這個比較普通的詞有個模糊的認知。大腦是個無限大的宇宙,我們能夠使用的僅有不到1%。
  • 作家王充閭:傳統文化已失去賴以生存的社會結構
    在此背景下,文化生態的養成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文化是國家、民族永續生存的核心基因。   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連綿數千年,不管是站在文化保護、文化繼承的角度,還是站在塑造國民文化品格的角度,學習傳統文化都是當代中國人所不可或缺的人生必修課。然而,近年來,傳統文化教育卻逐漸被邊緣化,尤其是中小學語文教材的「去中國化」現象令人感到憂慮。
  • 考研專業介紹: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一、學科概況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是一個相對新興的專業。 除了語言學本體理論研究之外,更關注語言的應用研究。研究的範圍非常廣泛,主要研究語言在各個領域中實際應用的語言學分支。它著重解決現實當中的實際問題,一般不接觸語言的歷史狀態,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論上的爭辯。可以說,它是鑑定各種理論的實驗場。
  • 2019年語言學年度書單(50本)
    生態語言學:語言.生態與我們信奉和踐行的故事作者:Arran Stibbe,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年04作者從專業教育者的視角,以現代語言學流派與英語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現代各大語言學流派對英語教學方法不同層面的影響,並提出英語教學的改革重點。對現代語言學流派、英語教學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從業人員具有學習與參考價值。
  • 2019考研專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9考研,對考研專業了解越多,考研人越易選出適合自己的方向,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將陸續推出2019考研業解析系列,進行基本的專業介紹,探析就業前景與方向,推薦知名院校,介紹相近可調劑專業,並以一所高校為例對課程設置進行說明。
  • 珍愛賴以生存的地球\嚴詩喆
    其一,習近平主席在廣西調研期間,百忙中專門考察了北海紅樹林生態保護區,並就保護好生態環境作了重要指示。其二,河南農民秦某於回家途中,在山坡上採了三株「野草」(實為珍稀保護植物蕙蘭),結果被判刑。兩者突顯環保已上升到國家層面,乃重中之重的問題,而法治也從不缺席!  我們知道,地球已有四十六億歲了,它是人類在大宇宙中的諾亞方舟。
  • 農村田地出現荒廢,是什麼讓農民放棄了賴以生存的命根子?
    雖然很多人都說我們不可能再受饑荒了,但我的回答是:會的! 編者不才,說不來美國日本俄羅斯的事,就說說我們自己。我用自己狹隘的思維去做這麼一個假設:中國人國多達十四億!按每天人均需消耗糧食0.5斤去計算,那就是7億斤!而這僅僅計算了國人消耗的數量,加上被浪費的及用於養殖飼料的糧食,何止這個數字,要翻幾倍!
  • 美麗中國 健康你我|第1條:良好生態環境是人類健康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態環境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養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能夠減少環境汙染,維護個人健康。為引導公民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普及現階段公民應具備的生態環境與健康基本理念、知識、行為和技能,動員公眾力量保護生態環境、維護身體健康,共建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發布了《中國公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包含基本理念7條、基本知識13條、基本行為和技能10條。讓我們一起學習打卡!
  • 「計算語言學」的探路者——王海靜博士的故事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晉事晉人」專欄今天與讀者見面了。   這個專欄是山西日報按照中宣部、省委宣傳部的要求,積極參加新聞戰線走轉改大型主題活動「行進中國·精彩故事」的新聞報導展示。  我們將以這次主題活動為契機,圍繞省委「淨化政治生態,實現弊革風清,重塑山西形象,促進富民強省」的戰略部署,結合當前的中心工作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認真組織,精心策劃,組織編輯記者邁開雙腳深入基層,與群眾親密接觸,廣泛尋找線索,發掘鮮活新聞,力爭以感人心弦、動人心魄、啟人心智的新聞報導,講好山西故事,傳播山西聲音,並在這一過程中錘鍊新聞隊伍
  • 保護生態平衡,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原標題:【社評】一隻鳥一條魚的生死,跟我們有多大關係? 捕殺和轉賣一隻鳥,有人可以賺5元錢,其背後則是一個物種個體數量持續減少乃至滅絕的慘烈現實,進而整個食物鏈、生態平衡都可能受到影響。進一步說,物種多樣性對人類具有深遠意義,這一點,我們應當儘快凝聚起共識。
  • 「野外生存」列入高校課程
    昨天,「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實驗研究」總課題組在華東師大對外宣布:第一批野外生存的大學生將進軍神農架、大興安嶺等地。據介紹,今年7月正式進行第一批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實驗,屆時華東師大、上海交大、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東北林業大學和浙江林學院等高校將分別派出學生組隊前往位於神農架、黑龍江的帽兒山、浙江昌化的大明山和清涼峰等實驗基地進行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