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語言學之父」 教你兩大語言利器

2020-12-17 瀟湘晨報

《別想那隻大象》 (美)喬治·萊考夫 著 閭佳 譯 湛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

喬治·萊考夫是世界知名語言學家和認知科學家,認知科學和認知語言學的創始人之一,長期以來著力研究認知語言學對人際溝通的啟示。近日,他的著作《別想那隻大象》由湛廬文化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引進出版。

喬治·萊考夫指出,所謂框架,是你看不見也聽不到的東西,它屬於認知科學家稱為「認知無意識」的環節。框架是塑造我們看待世界方式的心理結構,它也塑造了我們追求的目標、制訂的計劃、行為的方式等。我們通過語言來認識框架,你聽到一個詞,它的框架就在你大腦裡被激活了。

基於這樣的認知,喬治·萊考夫在書中用「別想那隻大象」的例子說明,在語言大戰中戰勝對手的方法很簡單,即千萬不要用對方已經不斷重複強調的關鍵詞。他告訴我們,「隱喻」和「框架」是控制話語權的兩大利器,你可以運用這兩種武器在30秒之內了解對方言語的核心含義,並迅速做出反應。

喬治·萊考夫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認知科學和語言學特聘教授,國際認知語言學協會主席,認知科學學會理事會成員,曾在哈佛大學和密西根大學任教,曾擔任史丹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研究員。他的著述頗豐,其中《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各國語言學界廣為傳述。 據《信息時報》

認知語言學

【來源:呼和浩特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認知語言學的兩大承諾和五大理論假設
    在認知語言學的陣營中,正是由於這一理論上的多樣性,有些學者開始梳理認知語言學理論之間的關係。Geeraerts(2006))曾在他編輯的《認知語言學基礎讀本》中這樣形容認知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就像一個群島,散落其中的有隱喻島、轉喻島、構式語法島等眾多島嶼,每個島嶼都有不同的美麗風景,整個群島構成了豐富多樣、多姿多彩的美麗畫卷。
  • 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理論新趨勢
    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理論新趨勢 2017年03月28日 06: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馥芳 字號 內容摘要:語言和認知的神經研究一直對認知語言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
  • 認知語言學 語言學交流平臺
    會後,出版了《認知語言學雜誌》(CognitiveLinguistics),並成立了國際認知語言學協會(ICLA: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還出版了認知語言學研究(Cognitive Linguistics Research)系列叢書。此後,《語用學與認知》雜誌於1993年由約翰•班傑明斯出版公司發行。
  • 「非漢語語言學之父」李方桂
    他與趙元任同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語言學方面的院士也僅此兩位;他曾任美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在美執教二十餘年;他是美國人類語言學薩皮爾的嫡傳弟子,並是深受其喜愛的「聰明的中國學生」;他也是結構主義語言學家、美洲印第安語專家布龍菲爾德眼中的「明星學生」;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中說他是「中國在外國專修語言學的第一人」。他就是被譽為「非漢語語言學之父」的李方桂先生。
  • 認知拓撲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的新趨勢
    認知拓撲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的新趨勢 2017年07月21日 09:08 來源:《東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作者:文旭 趙耿林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已證實了認知的拓撲性
  • 認知語言學的發展趨勢之一:認知社會語言學
    本書收錄的研究成果體現了認知社會語言學堅持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框架,關注意義和語法結構,把原型理論,認知語法理論、構式語法理論、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模式等認知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應用於語言的社會研究這些特徵。認知社會語言學直接產生於認知語言學同社會語言學的合流,而認知語言學同社會語言學的結合是認知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標誌著認知語言學研究在其發展過程中步入新的階段。
  • 探析語言學研究的認知功能模式
    語言學研究發展到今天,已經從最初對於語言形式和結構這種外在客觀成分和現象的關注,轉向更加有深度和更加複雜的語義層面。其中,對於語義研究最為推崇並把語義的地位提升到核心領域的,當屬「大功能主義語言學」之下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這兩大理論學派以語義作為核心研究對象,在對語言本質的討論上,也都把關注點放在功能之上。
  • 為你讀書|清華大學走出的「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和「考古學之父」
    很多人知道他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先驅,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卻不知他也是中國現代音樂學的先驅。他的生活趣事與他的學術成果一樣精彩。趙元任是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人,光緒十八年生於天津。他本身是一個語言奇才,在南京的金陵中學時,就通曉八種語言。羅素1920年訪華,趙元任充當翻譯。有一站,他們去長沙,趙元任發現旁邊坐了一個長沙人,就開始跟他交流,學長沙話。
  • 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範式
    [1]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正是認知語言學活力之所在,這使其成為當代語言學各種發展趨向的集大成者。(Geeraerts & Cuyckens 2007:15)1. 理論層面將認知語言學眾多理論和研究方法整合於一體的是其兩大承諾:認知承諾和普遍性承諾。 (
  • 語言學和認知科學
    語言是人類獨有的、區別於動物的重要特徵,是人類思維的結晶。語言的奇妙之處在於,語言形式(如語音符號、詞彙)是有限的,但人類卻能表達和理解無限的語句和信息。那麼,語言究竟是什麼?人的語言是從哪裡來的?語言和人類其他認知能力的異同又是什麼呢?這些問題無一不指向認知的核心問題。
  • 認知語言學:反思與展望
    內容摘要:認知語言學作為國際理論語言學界新興的一種語言學研究範式,經過近40年的發展,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均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已成為一個多學科、跨學科和超學科的語言學流派。但與此同時,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在學界引起了不少非議和批評。認知語言學研究暴露出許多問題,面臨諸多挑戰。
  • 現代語言學之父喬姆斯基談深度學習的未來
    喬姆斯基首先是位語言學教授(被許多人稱為「現代語言學之父」),但在學術圈之外,他更為知名的身份可能是活動家、哲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出版了 100 多本書,並在 2005 年《外交政策與展望》雜誌進行的民意調查中被評為世界頭號公共知識分子。鄭重聲明,我是喬姆斯基作品的崇拜者,尤其是他對美帝國主義、新自由主義和媒體的批評。
  • 認知語言學對社會維度的關注:「轉向」還是「不足」
    自認知語言學發軔以來,學術界對認知語言學忽視社會維度的批評聲音就一直不斷,先後出現了主張認知語言學「社會轉向」的兩大學派——認知社會語言學(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和社會認知語言學(sociocognitive linguistics)。
  • 他被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人生仿佛開過掛一樣,你知道他嗎?
    趙元任趙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5日),字宜仲,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武進縣)人,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哲學家、作曲家,亦是中國語言科學的創始人,被稱為漢語言學之父,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
  •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蘊涵
    為了理解真相,語言使用者必須能夠使概念化的這些機制明顯可見。這是認知科學和認知語言學研究的中心任務之一。這些機制在隱喻思維中顯得尤為清晰。在隱喻思維或某個特定框架中被概念化的某個情境,對語言使用者而言,親身的真實符合論允許我們用情況中的「真相」來理解正常含義。
  • 獨樹一幟的俄羅斯認知語言學研究
    它關注語言的一般認知機制,主要探討感知、理解的神經基礎,語言知識結構表徵及信息加工過程,語言習得的神經機制及結構化原則,言語生成及言語理解等問題。 關鍵詞: 作者簡介:   認知語言學是認知心理學與語言學相結合的學科,是在歷史比較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大百科詞條(稿)】認知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與傳統語言學,特別是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轉換生成語法在研究目標、基本假設和研究方法上有著本質的差異。認知語言學認為,人類的語言能力並不是一種獨立的能力,而是跟一般認知能力密切相關。語言的結構,特別是語法結構與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具有一定程度的對應或「擬像」關係。句法並不是一種自足的系統,它與詞彙密不可分。
  • 認知語言學心理焦點說批判
    認知語言學對此認識截然相反。如有學者認為:認知語法主張在一個簡單的及物句中,主語對應於主體,賓語對應於背景;一般情況下人們把概念上凸顯的事物(焦點)作為主語,而把不那麼凸顯的事物(背景)作為賓語。這種焦點說源於心理學,不妨稱為「心理焦點」。  以上兩方的矛盾主要為:功能語言學認為焦點是新信息,在述題中;認知語言學認為焦點是話題,是舊信息。
  • 「2017 當代語言學前沿論壇:語言、認知與心靈」研討會主旨發言摘要
    兼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常務理事,《當代語言學》《中文信息學報》和日本《中國語學》等十幾家雜誌編委。主要研究理論語言學和漢語語言學,特別是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兼及計算語言學和中文信息處理等應用性研究。從認知心理學和計算機處理自然語言的角度研究漢語句法和語義問題,形成了一種基於認知並面向計算的語法研究的路子。
  • 秉要執本——認知語言學話語體系建設之思
    我國對術語學和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均起步較晚,對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進行術語梳理,有助於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傳承和傳播,對認知、概念、概念化、範疇化、語言意識、聯想、聯想實驗、稱名場、聯想場等核心術語進行分析,可為術語研究注入認知力量,有助於提高對術語理論的科學認知。概念、範疇、語言意識等理論為術語學理論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方法的內參和理論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