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句雲生:別出「心」裁的俄羅斯心理語言學
該學派由俄羅斯著名心理語言學家特維爾國立大學教授扎列夫斯卡婭領軍。其科研成果頗豐,扎氏本人著述就達350多部(篇)。學派主要成員有:勃列夫、佐洛託、卡敏斯卡婭、列別捷夫、梅德韋傑娃、米哈伊洛娃、拉菲科娃等。該派主要探討詞和語篇的心理語言學研究,核心內容是認知心理語言學和民族心理語言學交互機制下的心理詞彙研究,開創了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界從詞的視角下手研究人語言能力的新模式。
-
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研究方法標「心」立「義」
俄羅斯心理語言學一直在完善自身的研究方法,從方法視角審視自身可助我們了解其學科特性。立足語言心理實驗 心理語言學是眾多科學理論的融合。它的流派依託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與心理學、語言學等許多學科緊密相關。現今,心理語言學框架下不同流派的研究視角均有差異。
-
淺析21世紀俄羅斯語言學創新研究方法
淺析21世紀俄羅斯語言學創新研究方法 2018年08月27日 08:0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麗芬 字號 內容摘要:語言研究的現實問題不再局限於純粹的語言範圍
-
探析語言學研究的認知功能模式
語言學研究發展到今天,已經從最初對於語言形式和結構這種外在客觀成分和現象的關注,轉向更加有深度和更加複雜的語義層面。其中,對於語義研究最為推崇並把語義的地位提升到核心領域的,當屬「大功能主義語言學」之下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這兩大理論學派以語義作為核心研究對象,在對語言本質的討論上,也都把關注點放在功能之上。
-
秉要執本——認知語言學話語體系建設之思
眾所周知,術語學是一門方法論科學,對核心術語的研究可為整個科學研究提供內參和完善的方法。核心術語遴選和研究可總結出認知語言學術語特點,知曉認知語言學術語建構現狀、優缺點,提煉認知語言學術語研究方法,推廣術語學的方法論,提高認知語言學研究中術語引介及本土化的質量。
-
認知語言學的發展趨勢之一:認知社會語言學
本書收錄的研究成果體現了認知社會語言學堅持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框架,關注意義和語法結構,把原型理論,認知語法理論、構式語法理論、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模式等認知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應用於語言的社會研究這些特徵。認知社會語言學直接產生於認知語言學同社會語言學的合流,而認知語言學同社會語言學的結合是認知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標誌著認知語言學研究在其發展過程中步入新的階段。
-
多模態研究:認知語言學的新方法
多模態研究:認知語言學的新方法 2017年09月12日 07: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中祥 字號 內容摘要:所謂多模態研究,是指通過多種技術手段記錄人際交流過程中不同類型的模態數據
-
從文化視野看斯拉夫民族語言學研究
語言學研究方法在其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首先,語言是最主要的文化研究材料和傳統民族文化的載體,發掘語言內部的文化信息,是接近斯拉夫傳統文化最為直接的方式;其次,文化和語言是同構且具有同等功能的符號系統,這也使得用語言學的認識論、方法論來研究斯拉夫民族文化成為了可能,在傳統精神文化研究中可以廣泛使用語言地理學、語義學、句法理論、語用學、認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理論方法。
-
概念系統研究:認知語言學的獨特理論貢獻
概念系統研究:認知語言學的獨特理論貢獻 2014年10月13日 08: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10月13日第655期 作者:王馥芳 字號 內容摘要:認知語言學對概念系統的研究指向人類的體驗性經驗
-
認知語言學 語言學交流平臺
最近,小編對認知語言學非常感興趣,眾所周知,認知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大新興流派,它以第二代認知科學和體驗哲學為理論背景,在反對主流語言學轉換生成語法的基礎上誕生,在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開始成型。認知語言學涉及人工智慧、語言學、心理學、系統論等多種學科,它針對生成語言學天賦觀,提出:語言的創建、學習及運用,基本上都必須能夠透過人類的認知而加以解釋,因為認知能力是人類知識的根本。
-
認知語言學:反思與展望
內容摘要:認知語言學作為國際理論語言學界新興的一種語言學研究範式,經過近40年的發展,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均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已成為一個多學科、跨學科和超學科的語言學流派。但與此同時,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在學界引起了不少非議和批評。認知語言學研究暴露出許多問題,面臨諸多挑戰。
-
認知拓撲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的新趨勢
認知拓撲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的新趨勢 2017年07月21日 09:08 來源:《東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作者:文旭 趙耿林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已證實了認知的拓撲性
-
認知語言學三種研究路徑對英語語境學習的正向作用
Ungerer 和 Schmid 提出了認知語言學的三種研究路徑分別是:經驗觀、突顯觀、注意觀。筆者將就三種研究路徑對語言現象的解釋力進行分析。認知語言學經驗觀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範疇和範疇化、意向圖式、隱喻和轉喻等。
-
語言學和認知科學
語言和人類其他認知能力的異同又是什麼呢?這些問題無一不指向認知的核心問題。 雖然語言學只是認知科學的一個領域,但以探索語言結構(包括語音、句法、語義等)的本質和規律為己任的語言學研究在認知科學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認知科學中最早的跨學科合作就是語言學與心理學的合作,並產生了心理語言學。
-
【大百科詞條(稿)】認知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與傳統語言學,特別是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轉換生成語法在研究目標、基本假設和研究方法上有著本質的差異。認知語言學認為,人類的語言能力並不是一種獨立的能力,而是跟一般認知能力密切相關。語言的結構,特別是語法結構與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具有一定程度的對應或「擬像」關係。句法並不是一種自足的系統,它與詞彙密不可分。
-
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理論新趨勢
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理論新趨勢 2017年03月28日 06: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馥芳 字號 內容摘要:語言和認知的神經研究一直對認知語言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
-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走進科學實驗室
、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等學科,綜合多學科開展語言神經機制和腦功能方面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語言學的當代形態。」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問題不是單純的理論語言學或者認知科學、心理科學、神經科學、生命科學可以單獨解決的,必須依靠多學科交叉、協同多個學科領域實現創新。
-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蘊涵
認知語言學不可能建立在先驗哲學世界觀基礎之上,就其所運用的第二代認知科學理論方法,以及對就概念、理性和語言的理解貢獻而言,認知語言學具有重大的哲學蘊涵
-
認知語言學對社會維度的關注:「轉向」還是「不足」
認知語言學對社會維度的研究早就有提及,不是「轉向」問題,至多是一個論述「不足」問題。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社會轉向;概念化 作者簡介: 綜而觀之,學界關於認知語言學研究「社會轉向」的說法有待商榷。
-
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範式
Gibbs (2007: 7)指出許多「門外漢」對認知語言學的抱怨之一便是無法證明其理論的虛實,[2]這使其釋義的充分性和可信性大打折扣,影響其研究的可證偽性和可重複性進而危及其科學性。我們認為,儘管內省法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但其在語言學研究中尚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正如Talmy(2007: XII)所言,內省法仍然是認知語言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並在認知語言學的發展中起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