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要執本——認知語言學話語體系建設之思

2020-12-13 澎湃新聞

秉要執本——認知語言學話語體系建設之思

2020-11-15 1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句雲生 中國社會科學網

認知語言學問世之初就受到語言學界的極大關注,其闡釋力強、範式新穎,理論和應用價值較高。尤其是在當下,所有學科方法論視角下對自身概念術語體系的整理都是本學科的重要課題。經過30多年的發展,認知語言學在我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伴隨著學科發展的問題接連顯現,如核心術語不明確、術語解釋乏力、術語亂用、術語亂譯等。

核心術語助力學科話語體系建設

闡釋認知語言學術語特點、一般規律、發展趨勢,對深化其學科知識和理論穩定性有重要意義。認知語言學的發展歷史就是其術語的發展變化史。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具有複雜性、多層次、多維度的特徵,其形成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及對自身的深度思考與加工。認知語言學存在一定跨學科屬性,受到心理學、語言學、哲學、人工智慧、生理學等學科的影響,所以術語構成複雜,核心術語遴選相對困難。

在中國當代語言學理論裡,利用術語學的核心術語理論研究認知語言學話語體系前景廣闊。眾所周知,術語學是一門方法論科學,對核心術語的研究可為整個科學研究提供內參和完善的方法。核心術語遴選和研究可總結出認知語言學術語特點,知曉認知語言學術語建構現狀、優缺點,提煉認知語言學術語研究方法,推廣術語學的方法論,提高認知語言學研究中術語引介及本土化的質量。以術語學的視角挖掘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發展的規律和特徵有助於準確理解核心術語的內涵,不僅對理解這些詞語及其所指稱的概念本身,甚至對把握整個術語學的研究內容走向都非常重要。反之,對它們的理解若失之毫釐,則可能謬以千裡。認知語言學術語迅速發展,然對其的理解、使用、翻譯都有一定程度的不準確性。建構核心術語遴選方法,介紹認知語言學主要學派,分析能夠「以點帶面」建構整個學科的核心術語,在綜合考慮各國認知語言學術語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達到學科話語體系建構的目標。

核心術語研究有三大理論價值

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一是查找認知語言學發展過程中的術語問題。國內語言學界開始認知語言學研究已有30多年的歷史,但大都不是從術語視角進行,有個別學者也發現認知語言學的術語現狀令人擔憂,但並未做進一步探討。究其原因,並非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不值得研究,而是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研究十分複雜、困難,加之中國術語學剛剛起步,對自然和人文社會科學術語進行分類和標準化的工作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二是推動認知語言學本土化研究。我國引進認知語言學時間已經不短,但在結合我國語言學研究實際或本土化方面,依然有大量工作要做,還需要繼續大力推進。通過術語學的語彙分析和詞典分析方法可加速認知語言學術語的本土化,使其融入母語研究。如今,認知語言學研究成果很多,但很多都缺少術語學支撐,術語亂用現象也比較明顯。通過規範核心術語以及外漢術語內涵準確對標可促進國內語言學、認知科學的發展。國內認知語言學論文數量很多,然而探討術語問題的委實不多,規範認知語言學術語迫在眉睫。

為此,要加強我國術語學和認知語言學的理論研究。我國對術語學和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均起步較晚,對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進行術語梳理,有助於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傳承和傳播,對認知、概念、概念化、範疇化、語言意識、聯想、聯想實驗、稱名場、聯想場等核心術語進行分析,可為術語研究注入認知力量,有助於提高對術語理論的科學認知。概念、範疇、語言意識等理論為術語學理論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方法的內參和理論動力。另外,術語學已經進入認知主義範式,本研究將二者有機結合,可以推動認知術語學交叉學科的發展和研究,為兩個領域研究提供新視角、新思路。

要進一步推動我國詞典學的發展。對單一語言學領域核心術語的加工可推動術語規範和標準化。本研究可用於指導專業領域術語詞典的編纂。我國語言學界20世紀80年代引進認知語言學研究,但至今尚無專門的認知語言學詞典,比較常見的認知語言學術語雖然可以在語言學術語詞典中查到,但也不甚詳盡。俄羅斯術語詞典學對術語類義現象的研究比較深入,值得我國學界在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的選取及詞條制定上予以思考和借鑑。另外,語言意識理論對我國聯想辭書的編撰有指導意義。

從現實意義看核心術語研究

核心術語對認知語言學發展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它在多個方面均有體現。

為分析語言學術語提供指導方法。認知語言學術語繁多、構成複雜。對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進行梳理和分析,側重從術語結構和術語表達間關係進行闡述,能為我國認知語言學的術語稱名、規範和編纂提供方法參考。核心術語體系建構有一定的創新性,對分析其他語言學術語有借鑑意義。

拓寬認知語言學研究視角。將術語理論應用於認知語言學,分析其術語構成、術語內涵、術語的闡釋力,包括用核心術語的方法建構認知語言學術語體系,為認知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視角。國內的認知語言學術語研究基礎相對薄弱,對術語現象分析較少。一個新的分析視角的引入對該學科進一步完善學科話語體系、構建中國特色的認知語言學派會產生積極作用。

拓展認知語言學的實際應用領域。認知語言學術語研究以各學派理論為基礎,將概念、語言意識、聯想、聯想場、聯想實驗等語言學界的前沿理論和方法引入我國,對漢外詞彙研究、對外漢語詞彙教學及我國詞典學的發展有一定參照意義,而且對拓展認知語言學理論空間和方法論更新有一定作用。

概括起來講,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研究主要是為了實現以下目標:闡釋認知語言學的核心術語;建構核心術語的研究方法;對比核心術語的不同內涵;推廣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助力認知語言學學科話語體系建構;從術語學角度解決認知語言學術語的基本問題,為我國認知語言學術語規範和理論推廣提供理論指導。核心術語建構應立足於認知語言學發展原貌,考慮到歐美認知語言學對「認知」和「範疇」兩個術語的研究,兼收俄羅斯認知語言學特色對「概念」「語言意識」和「聯想」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進行遴選。認知語言學核心術語遴選力求參照各個學派為理論基礎和遴選標準,整合心理語言學、語義學和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形成中西兼顧的話語體系。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學派背景下漢語術語學學術話語體系建構及俄譯研究」(19BYY21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

相關閱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秉要執本——認知語言學話語體系建設之思》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新中國70年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新時代,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致力於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之時,有必要回顧和研討70年來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建設問題。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語言學的學科體系建設相對來說是起步較早、發展比較成熟的,中國科學院建院之初就設有語言研究所。70年來,作為國家科學院的專門語言研究機構,語言研究所一直發揮著科研領頭的作用。
  • 認知語言學的發展趨勢之一:認知社會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框架下包含了一系列具有共同視角和取向的不同理論框架,包括原型理論,圖式網絡,概念隱喻,意象圖式,轉喻,心理空間,框架語義學,認知語法,構式語法以及基於用法的語言習得研究。研究者把用法語料中反映出的各種參數結合起來描寫語言單位的特徵和功能,如Gries (2001, 2003a, 2003b)通過該方法發現英語小品詞的位置/移動取決於句法形態、語義和話語功能的因素,而Grondelaers et al. (2002), De Sutter et al. (2003), 以及 Tummers et al. (2004)則把用法語料的參數延伸到社會變異領域(p 20)。
  • 語言學的問題意識、話語轉向及學科問題
    這種「蜂巢」般的碎片格局,嚴重妨礙了語言學共同體的形成和現代語言學人才的培養,難以整合其他學科的語言研究成果而形成「大語言學」的知識體系,限制了語言學的學科輻射作用和社會輻射作用。在總結70年中國語言學發展之時,必須認真考慮語言研究的「本源問題」、話語轉向問題和學科設置及知識體系整合的問題。
  • 獨樹一幟的俄羅斯認知語言學研究
    獨樹一幟的俄羅斯認知語言學研究 2019年02月18日 07: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句雲生 劉麗芬 字號 內容摘要:認知語言學是認知心理學與語言學相結合的學科
  • 建設中國譯學話語:認知與方法
    本文根據翻譯研究的實際,提出四種建設中國譯學話語的策略與方法:挖掘傳統術語、提煉現代概念、借鑑國外範疇、完善已有表述,以凸顯中國智慧和中國思維。中國譯學道路不是簡單地「尋古」或「去西方化」,而是以中國現實、中國立場尋求與西方對話。
  • 第七屆全國話語語言學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辦
    新聞網訊 11月15-17日,由全國話語語言學研究會主辦,外語學院承辦,北京大學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山東外語教學》編輯部等單位協辦的第七屆全國話語語言學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全國話語語言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李佐文教授,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肖江南,外語學院院長卞建華出席並致辭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前沿高層論壇」在深召開
    張曉紅表示,跨進新時代,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靠文化引領、內涵發展、創新驅動,在高端人才引進、師資隊伍建設、學科發展、專業建設、大英深化改革、國際化行動的徵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她認為語言學應擔當人文社科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的使命,並預祝本次高層論壇開壇成功。
  • 論新時代黨建話語體系建設
    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中出現的新話語,既為新時代黨建話語體系建設提供了豐富的話語素材,也為構建新時代黨建話語體系提出了新要求。即如何構建兼具學術性和政治性的新時代黨建話語體系,彰顯黨建話語的思想高度、學理深度和邏輯嚴謹度,全面提高新時代黨建話語體系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 應用語言學的時代面向
    近年來,學界越來越關注和重視應用語言學研究。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中關於「三大體系」的重要論述,是應用語言學學科規劃與發展、學術思想與方法建設、知識體系構建及話語體系構建的重要指南。紮根中國語言應用實踐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是基礎,學術體系是支撐,話語體系是集中反映。
  • 認知語言學:反思與展望
    有鑑於此,本文首先簡述認知語言學的發展歷程,在此基礎上,重新審視認知語言學研究的不足之處,並探討其未來發展趨勢。  一、認知語言學的發展歷程  認知語言學不是一個單一的理論,而是一種研究範式,是由眾多基於相同承諾、工作假設和原則的理論匯集而成的。
  • 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範式
    張 輝 孫崇飛一、認知語言學理論及其研究方法與以往研究流派不同,認知語言學並非單一、密切鉸接的理論,而是具有不同理論主張和研究方法的事業(Evans 2012: 129)。Kesckes(2010ab)多次指出,與現行語用學理論過分強調「合作」(cooperation)相反,認知研究過分強調「自我中心」(egocentrism)[4]在話語構建中的作用。Kristiansen(2008: 410)也曾指出:儘管體驗認知包容社會文化因素,但早期的認知語言學主要強調人類共有的神經生物系統和軀體經驗,從普遍認知運作和認知圖式的角度探討人類認知的體驗性。
  • 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的路徑分析
    總書記在2016年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強調,「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⑤,強調要大力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並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還不十分明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在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
  • 認知語言學 語言學交流平臺
    最近,小編對認知語言學非常感興趣,眾所周知,認知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大新興流派,它以第二代認知科學和體驗哲學為理論背景,在反對主流語言學轉換生成語法的基礎上誕生,在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開始成型。認知語言學涉及人工智慧、語言學、心理學、系統論等多種學科,它針對生成語言學天賦觀,提出:語言的創建、學習及運用,基本上都必須能夠透過人類的認知而加以解釋,因為認知能力是人類知識的根本。
  • 闡述中國方案 加強「一帶一路」話語體系建設
    近四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帶一路」話語體系的同步建設愈發緊迫和重要。  2016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切實推進輿論宣傳,積極宣傳「一帶一路」建設的實實在在成果,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學術研究、理論支撐、話語體系建設。
  • 【大百科詞條(稿)】認知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與傳統語言學,特別是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轉換生成語法在研究目標、基本假設和研究方法上有著本質的差異。認知語言學認為,人類的語言能力並不是一種獨立的能力,而是跟一般認知能力密切相關。語言的結構,特別是語法結構與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具有一定程度的對應或「擬像」關係。句法並不是一種自足的系統,它與詞彙密不可分。
  • 努力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
    應怎樣理解話語問題?  楊生平:話語就是通過對同一事物不同表達所形成的陳述系列整體研究後提煉出的關於這個事物的書寫或言說。我們探討「話語」至少涉及三個問題,即講什麼、怎麼講以及這種講法所引起的社會後果是什麼。  遼寧日報:目前,對話語問題研究比較多的是語言學,從這個角度分析中國話語效果如何?
  • 對話句法:認知功能語言學的新領域
    之後,2014年《認知語言學》(Cognitive Linguistics)雜誌第三期刊登了由Rachel Gior及杜布瓦共同主持的對話句法理論的發展和應用專欄,標題為「對話共振:激活跨語句的相似性」。其中,杜布瓦的最核心文章「走進對話句法」(Towards a dialogic syntax)主要介紹了對話句法的理論基礎及核心術語,奠定了對話句法的發展基礎。
  • 名詞審定助力學科話語體系建設
    名詞審定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也是一項浩大的國家系統工程,涉及各個學科名詞體系的建構,基本名詞的收集、定名與釋義等。因此,可以說,名詞審定工作是中國科學技術、經濟建設和文化傳播繁榮發展的一個明顯標誌。其重要意義在於,它能推動科學名詞的規範化使用,保障語言健康,傳承中華文化,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促進學科發展和社會進步。
  • 讀書小札|王寅教授:什麼是認知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主要是在認知科學的理論背景下建立起來的,同時兩者之間亦有同步發展、相輔相成的關係。認知科學既推動了認知語言學的發展,成為後者的主要理論基礎,同時也汲取了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成果,認知語言學成為認知科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學者們一般將認知語言學視為認知科學的一個分支,是認知研究和語言學的邊緣學科。
  • 學人觀點丨王寅教授:什麼是認知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主要是在認知科學的理論背景下建立起來的,同時兩者之間亦有同步發展、相輔相成的關係。認知科學既推動了認知語言學的發展,成為後者的主要理論基礎,同時也汲取了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成果,認知語言學成為認知科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學者們一般將認知語言學視為認知科學的一個分支,是認知研究和語言學的邊緣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