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理論新趨勢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理論新趨勢

2017年03月28日 06: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馥芳

字號

內容摘要:語言和認知的神經研究一直對認知語言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認知語義學的語言神經基礎語言和認知的神經研究一直對認知語言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早期的語言神經研究較早的語言神經研究是伯克利分校的語言神經理論項目。語言神經理論項目的理論本質是把語言學習和使用看作是一個體驗的神經系統,研究者試圖運用大量的分析、實驗和模式化理論工具來模式化神經系統的網絡表徵和計算特徵,以便構建語言學習和使用的語言神經模式。Feldman的語言神經理論主要致力於解釋「我們理解和學習語言的時候,有多少大腦功能(包括情感和社會認知)協同工作」?在該書中,他解釋了經常被用作心理語言學模式的局部神經網絡如何能表徵各種概念的意義。

關鍵詞:研究;語言神經;神經理論;認知語言學;語詞;隱喻;計算;神經元;網絡;語法

作者簡介:

  語言和認知的神經研究一直對認知語言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早在1978年,美國認知心理學家Kay和McDaniel對視覺生理學如何制約顏色術語系統的研究,就對早期認知語言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軔至今,認知語言學已有40年的發展史,從一個飽受質疑、備受爭議的非主流語言研究範式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業已被廣泛接受的主流語言和認知研究範式。現今,認知語言學家們所提出的獨立理論框架不下十餘種,而且被廣泛應用於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和文化歷史學等領域,甚至開始對自然科學產生影響。

  認知語義學的語言神經基礎

  語言和認知的神經研究一直對認知語言學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早在1978年,美國認知心理學家Kay和McDaniel對視覺生理學如何制約顏色術語系統的研究,就對早期認知語言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認知是神經細胞和環境互動的結果,故認知語言學認為語法本質上是一個神經系統,語法特徵是具有人文體驗性的神經系統特徵。有鑑於此,語法神經理論是認知語言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研究路徑看,認知語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論是:意圖在理智和意義這種非物質心理活動和人類生理這種物質活動之間建立起密切聯繫。它意圖把前者的概念化過程最終主要降解為以生化反應為基礎的神經系統活動。根據認知語言學創始人之一萊考夫教授的研究,認知語義學的基礎是模擬語義學,其理論核心是理解是一個想像性的模擬,那麼,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神經網絡如何能表徵各種概念的意義?

  從模擬語義學的神經學機理角度看,鏡像神經元把我們和其他人聯繫在一起,這個機制使得我們的概念生成和構建契合了世界與其他人協調,並擁有人際之間共享的概念。也正是這個機制使得人類身體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的互動成為可能。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中平)

相關焦點

  • 認知拓撲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的新趨勢
    認知拓撲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的新趨勢 2017年07月21日 09:08 來源:《東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作者:文旭 趙耿林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已證實了認知的拓撲性
  • 神經語言學研究新趨勢: 從病理邁向生理
    但是,隨著神經科學、語言學,尤其是心理語言學的不斷進步,神經語言學研究正表現出從病理邁向生理的新趨勢。本文先通過梳理這一新趨勢發展脈絡過程,概括出傳統病理取向研究的五大學說,進而在梳理生理取向研究中,從神經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的結合視角出發,分析了四個最主要前沿研究熱點問題的新進展,探討了「優化語言學習」的鮮明特色及其「幹預」在優化中的重要性,並從優化外語教學的四個方面闡述了新趨勢帶來的啟示。
  • 建立在神經語言學基礎上的語言教學法----神經語言學法
    一、 理論基礎神經語言學語言教學法主要建立在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5]由Paradis 教授所領導認知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上,合美國的密西根大學Ellis教授所領導的綜合體系研究中心[6]的研究工作上,同時這一理論也參照了加拿大蒙特婁的孔哥蒂亞大學[7]Segalowitz教授所領導的語言教學法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也受到了前蘇聯果茨基
  •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走進科學實驗室
    、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等學科,綜合多學科開展語言神經機制和腦功能方面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語言學的當代形態。」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問題不是單純的理論語言學或者認知科學、心理科學、神經科學、生命科學可以單獨解決的,必須依靠多學科交叉、協同多個學科領域實現創新。
  • 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範式
    內省法對於研究可及性高的語言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有時甚至是唯一可行的研究方法。近來,包愛民等人(2012: 8)基於腦科學的最新發展成果認為:「精神/心理狀態可以被反思/內省,也可以用語言表述,而無論是反思/內省還是語言的基礎都是客觀的(物質的)。現代神經科學技術甚至能使人們對本來具有神秘感的腦-意識(身-心)關係進行徹底地『祛魅』」。
  • 神經語言學與失語症 語言學午餐
    這一技術主要包括正電子釋放成像(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腦電圖(EEG)、腦磁圖(MEG)等,它們的基本原理是在進行某項語言任務時,大腦相關部位的神經活動要相應地增強,隨之產生血液供應量和電化學的變化,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檢測發生變化的部位來判斷參與該任務的大腦區域。
  • 認知語言學的發展趨勢之一:認知社會語言學
    本書收錄的研究成果體現了認知社會語言學堅持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框架,關注意義和語法結構,把原型理論,認知語法理論、構式語法理論、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模式等認知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應用於語言的社會研究這些特徵。認知社會語言學直接產生於認知語言學同社會語言學的合流,而認知語言學同社會語言學的結合是認知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標誌著認知語言學研究在其發展過程中步入新的階段。
  • 語言學和認知科學
    雖然語言學只是認知科學的一個領域,但以探索語言結構(包括語音、句法、語義等)的本質和規律為己任的語言學研究在認知科學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認知科學中最早的跨學科合作就是語言學與心理學的合作,並產生了心理語言學。隨後,語言學與計算機科學、與神經科學的交叉結合又產生了計算語言學和神經語言學。為什麼語言會在認知研究中擔當如此重要的角色呢?
  • 獨樹一幟的俄羅斯認知語言學研究
    它關注語言的一般認知機制,主要探討感知、理解的神經基礎,語言知識結構表徵及信息加工過程,語言習得的神經機制及結構化原則,言語生成及言語理解等問題。它關注語言的一般認知機制,主要探討感知、理解的神經基礎,語言知識結構表徵及信息加工過程,語言習得的神經機制及結構化原則,言語生成及言語理解等問題。
  • 認知語言學的兩大承諾和五大理論假設
    與以往研究流派不同,認知語言學並非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而是在同一理論假設指導下的具有不同理論主張和研究方法的事業(Evans,2012: 129)。[1] 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正是認知語言學活力之所在,這使其成為當代語言學各種發展趨向的集大成者 (Geeraerts & Cuyckens,2007: 15)。
  • 概念系統研究:認知語言學的獨特理論貢獻
    概念系統研究:認知語言學的獨特理論貢獻 2014年10月13日 08: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10月13日第655期 作者:王馥芳 字號 內容摘要:認知語言學對概念系統的研究指向人類的體驗性經驗
  • 神經語言學國際熱點與趨勢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
    展望未來,神經語言學應匯聚多種神經科學方法,吸收人工智慧新技術,協調左右腦的語言功能,推動語言加工理論的創新,並與語言康復有機結合。神經語言學要對這些複雜的條件做出合理解釋,就需要利用新技術,對具有爭議的理論(如詞彙表徵的具身性和象徵性之爭)提供科學證據,以修正語言加工理論。      (3)神經語言學研究需融入計算模型與人工智慧。
  • 「2017 當代語言學前沿論壇:語言、認知與心靈」研討會主旨發言摘要
    兼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常務理事,《當代語言學》《中文信息學報》和日本《中國語學》等十幾家雜誌編委。主要研究理論語言學和漢語語言學,特別是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兼及計算語言學和中文信息處理等應用性研究。從認知心理學和計算機處理自然語言的角度研究漢語句法和語義問題,形成了一種基於認知並面向計算的語法研究的路子。
  • 當你孤獨的時候還可以「擁抱一下」神經語言學!
    一、暑期班宗旨為加快語言學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建設,培養中國神經語言學人才,江蘇省語言科學與神經認知工程重點實驗室將於2015年8月在江蘇省徐州市舉辦「2015年神經語言學理論與技術暑期班」。本次暑期班邀請長期在中國和美國從事相關研究的頂尖學者為主要授課人,以中文授課為主的方式全面介紹應用腦成像技術(包括fMRI和ERP)對語言能力及相關學科進行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最新進展,同時邀請具有豐富一線實驗操作經驗的中美兩國教授、博士、博士生指導fMRI和ERP實際上機操作,從而達到了解神經語言學相關理論知識和掌握實際實驗操作兩個方面的目的。
  • 認知語言學:反思與展望
    內容摘要:認知語言學作為國際理論語言學界新興的一種語言學研究範式,經過近40年的發展,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均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已成為一個多學科、跨學科和超學科的語言學流派。但與此同時,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在學界引起了不少非議和批評。認知語言學研究暴露出許多問題,面臨諸多挑戰。
  • 認知語言學 語言學交流平臺
    也有人認為認知語言學不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而是當代語言學的一個學派,屬於廣義的功能主義語言學。語用學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一門新學科,認為語義研究必須結合語言的使用者和具體的語境。正是因為語用學注重對意義的推導,而意義與人的認知是密切相關的,因此,語用學研究最終也走上了認知研究的道路。
  • 【大百科詞條(稿)】認知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與傳統語言學,特別是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轉換生成語法在研究目標、基本假設和研究方法上有著本質的差異。認知語言學認為,人類的語言能力並不是一種獨立的能力,而是跟一般認知能力密切相關。語言的結構,特別是語法結構與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具有一定程度的對應或「擬像」關係。句法並不是一種自足的系統,它與詞彙密不可分。
  • 雙關語的語義通達模型及其認知神經加工特徵
    儘管當前雙關語認知加工的神經機制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還遠遠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然而從當前有限的研究中仍可看出,成功理解雙關語並體會其幽默效果的關鍵在於雙關語兩種詞義的成功通達和維持,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是語境和詞義使用頻率;在此過程中,左腦的語言加工優勢在前期起到了語言加工的主導作用,但在後期的語義—語境整合以及幽默體會等環節中,右腦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理論與方法專欄 | 牛津心理語言學手冊
    《理論語言學五道站》(2020年第53期,總第117期)理論與方法專欄為大家推薦英國約克大學心理學副教授Shirley-Ann Rueschemeyer、心理學教授M.此版對該領域的發展進行了全面回顧,整合了心理語言學領域八十餘位專家的觀點,具有極強的權威性。本書共分為五個部分,涵蓋了心理學、語言學、認知神經科學、遺傳學和神經心理學等領域。其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排版簡潔,是心理學、語言學和神經科學等領域學生和學者們的必讀書目。
  •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蘊涵
    認知語言學不可能建立在先驗哲學世界觀基礎之上,就其所運用的第二代認知科學理論方法,以及對就概念、理性和語言的理解貢獻而言,認知語言學具有重大的哲學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