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無法挽留港資鞋業外遷 中國鞋業加速東南飛

2020-12-22 金投外匯網

臨近春節,珠三角鞋廠陸陸續續在放假。「節後不知道有多少鞋廠能照常開工身邊不少臺商都已跑到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投資建廠。現在,要在東莞厚街找個朋友吃飯都很難。我們也在考慮今年要不要在越南設立公司。」一家亞洲鞋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2015年1月,我國鞋類產品出口的數量與金額皆出現大幅下滑,當月鞋類出口56.99億美元,出口額同比下滑10.9%,出口量同比下滑13.5%。2014年,中國鞋類出口562.5億美元,同比增長10.8%,數量增長4.5%。

即使近段人民幣貶值利好出口,但依然無法留住臺資、港資鞋業外遷的腳步。多家鞋業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反映,自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20%,雖然近段人民幣貶值有利降低出口成本,但由於此前多年升值過猛,這次回調對鞋業利好有限,關鍵的是中國大陸鞋業成本優勢基本殆盡,用工成本上漲和勞動力不足成為傳統鞋企發展最大的掣肘,提出將工廠外遷到東南亞要求的海外採購商日益增多。

越南海關總局日前發布的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越南鞋類出口市場達40個國家和地區,最大市場為美國,出口額為33.3億美元,同比增長26.7%,佔越南整個鞋類出口份額的32.2%。此外,對比利時、德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增速皆超過20%。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去年對中國出口鞋類5.05億美元,同比增長42.2%,總量排在第六位。自 2010年中國—東協自貿區全面啟動以來,東協出口到中國的鞋子品牌全部實現零關稅,中國鞋企不僅外銷訂單被越南等東南亞分流走,內銷地盤也逐漸被東南亞鞋業「蠶食」。

上述鞋業協會負責人談到,珠三角不少外資鞋廠紛紛將原有鞋廠縮小規模甚至關閉。一雙皮鞋,在珠三角下訂單時需要 20美元,而在越南只需18美元,客戶肯定會要求將訂單放在越南。東南亞國家在人工成本、關稅等方面佔有優勢,甚至一些東南亞製造的鞋服產品在廣州批發市場上的價格,比在珠三角工廠下單的價格還低。

在全球最重要的製鞋基地之一的東莞,媒體前不久發起了第5次東莞企業生存報告調查,聚焦於東莞鞋企困局。受訪的150家企業中,超過6成企業表示,2014年的接單量下降。訂單利潤下滑的企業佔比達到69.34%,32%企業表示虧損經營,難以維持。近9成鞋企的用工成本都在上漲,近半受訪企業用工成本上漲在10%至30%的區間。此外,49.33%受訪企業表示,2015年的訂單同比2014年將繼續下滑。高達9成鞋企不看好未來,擔心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將有更多鞋企倒閉。大部分鞋企嘗試將訂單轉移到成本低廉的東南亞生產、切入高端精品鞋市場或嘗試私人訂製等, 但有23.21%的受訪鞋企表示將選擇關門結業。

記者通過多方調查獲悉,東莞厚街華宏鞋廠、東莞東坑名雅鞋廠等多家中小型鞋企已在去年關閉,大型鞋企近年來也紛紛逐漸減少員工規模。全球最大運動鞋製造商臺灣寶成集團旗下裕元工業設於東莞高埗鎮的工廠,高峰期達10萬人左右。不過,曾分享過大陸人口紅利的寶成,如今卻承受著成本優勢喪失帶來的痛苦,僅在2012年就砍掉51條製鞋生產線。目前,裕元工業在東莞的員工已減少幾萬人。而裕元工業在廣東中山市的寶元工廠現也從原先5萬多人瘦身成幾千人的規模。與此同時,裕元工業在越南、印度尼西亞的生產線則逐年增加中。

目前在東莞厚街規模最大的製鞋企業綠洲鞋業有限公司,最高峰期時工人大約達到3萬人,現在壓縮到1萬人上下,該企業總經理尤以力經常往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跑,並已在越南設廠。中國女鞋最大製造商之一的華堅集團,在東莞兩家工廠分別有8000人和6000人,這兩家工廠現合併成一家5000~6000人的工廠,與其他外遷的鞋企略有不同,華堅集團跑到非洲衣索比亞設廠,那裡目前已有幾千名工人。

不僅是東莞,在珠三角其他地區以及浙江溫州、福建晉江等製鞋基地都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陣痛期,不時有企業轉移或關閉。在運動鞋製造行業地位僅次於寶成集團的賜昌鞋業,主要生產耐克(NIKE)、新百倫(NB)等品牌運動鞋,其生產布局也在發生明顯變化,原先在深圳兩家工廠加起來有3~4萬名工人,現劇減到幾千人,生產線逐漸往珠江三角洲東北部的惠州博羅以及粵東北的河源轉移。不過,賜昌鞋業在東南亞發展速度則更快,目前在越南的工廠已達到5~6萬人。

因對成本極其敏感,世界製鞋業從未停止過區位轉移。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先是從北美轉移到中美和南美,從歐美轉移到日本,隨後轉移到韓國和中國臺灣,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轉移到大陸東南沿海,同時也有部分臺企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國家。

廣州臺商協會榮譽會長、創信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振昌近日接受採訪時談到,珠三角此前僅比越南、印度尼西亞的用工成本高50~100美元,但自2008年新《勞動法》實施之後,用工成本差距逐漸拉大,預計到2015年底,中國大陸大約將有一半臺商鞋企將工廠從大陸往東南亞轉移。「鞋業向來是將製造環節放在成本低廉的地方,往往不是與主要消費市場『共處一室』。 由於成本優勢快速喪失,即使中國潛在龐大的內銷市場也無法改變製鞋產業外遷的走勢。」吳振昌說。

相關焦點

  • 人民幣貶值難留住鞋廠外遷的腳步 中國鞋業加速「東南飛」
    即使近段人民幣貶值利好出口,但依然無法留住臺資、港資鞋業外遷的腳步。多家鞋業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反映,自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20%,雖然近段人民幣貶值有利降低出口成本,但由於此前多年升值過猛,這次回調對鞋業利好有限,關鍵的是中國大陸鞋業成本優勢基本殆盡,用工成本上漲和勞動力不足成為傳統鞋企發展最大的掣肘,提出將工廠外遷到東南亞要求的海外採購商日益增多。
  • 溫嶺鞋業借「網」尋路 100多家鞋企涉足電子商務
    據石林鞋業介紹,該公司產品50%出口烏克蘭,去年上半年銷售量為70萬雙,同比減少2/3,再加上烏克蘭貨幣貶值嚴重,鞋價就是上調了30%,利潤仍然下降20%。上半年有一筆3000多萬的烏克蘭貨幣因來不及兌換,幾天時間就貶值1/3,光是匯率就損失了400多萬元人民幣。
  • 盤點:2013年度中國鞋業十大品牌新聞
    2013年,作為全球最大的鞋類生產國出口國的中國,其鞋業註定是跌宕起伏、頓挫波折,註定是光影四射、唏噓不已:本土運動品牌的集體沉淪,利潤下滑;傳統品牌進軍電商,突飛猛進;代工鞋企紛紛外遷、另闢蹊徑……站在2013年寒冬的冰點,中國鞋業品牌觀察員譚儒回望2013年之後,對2013年度中國鞋業十大品牌新聞進行了如下點評。
  • PAL'H時尚休閒鞋分析中國製鞋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然而,進入風雲變幻的2008年,一枝獨秀的中國製鞋業開始了新的裂變,在國際貿易壁壘、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勞動力短缺,特別是國家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的影響下,一直處於強勢地位的中國製鞋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中國製鞋業的轉移危機以及產業升級的緊迫性,全球製鞋業新的格局如何變化,已成為全球業界關注的焦點。
  • 日本丸紅鞋業攜手中國網紅賣童鞋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經濟新聞》1月22日報導稱,丸紅的子公司丸紅鞋業(MARUBENI FOOTWEAR)將在中國以童鞋品牌「IFME」為中心,擴大銷售兒童商品。該公司將起用在中國視頻網站上活躍的著名網紅,擴大兼顧功能性和低價格的日本熱門鞋的知名度。為了開拓具有壓倒性規模的市場,將運用在鞋類方面的客戶數據,擴大業務範圍。
  • 東莞鞋業重現「臺灣光景」臺資鞋企將分流裂變
    國際鞋業會議秘書長孔繁郇(記者 鄭志波 攝)  按照西方學界的理論,每隔20年就會發生一次全球性產業轉移。臺灣地區鞋業資深專家,國際鞋業會議秘書長孔繁郇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東莞的臺資鞋企轉型升級將出現分流,高端鞋的代工企業將繼續在東莞升級,低端鞋的代工企業則正在加速轉移到成本低廉地區,此外立足大陸市場的企業將堅守東莞,而以國際市場為主的企業,將轉移部分訂單到東南亞等地。
  • 品牌創新添翼廣東皮革鞋業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廣東承接了港、臺以及歐亞皮革鞋業的歷史性轉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鞋業、皮具生產和出口基地,其產量佔到全國半壁河山,世界四分之一。皮革鞋業三十年「百強企業」出爐六大倡議力促產業轉型升級日前,廣東省皮革鞋業三十年發展成就優勢企業評選結果已經產生,表彰大會將於4月30日在有「中國男鞋生產基地」之稱的鶴山市隆重舉行。據悉,本次評選活動首次由廣東鞋業廠商會、廣東省皮革協會、廣東省鞋材行業協會三大皮革類行業協會聯合主辦。
  • 溫州製鞋業面臨洗牌:康奈、奧康、紅蜻蜓三足鼎立
    5月下旬的一天黃昏,溫州「中國鞋都」26號,偌大的廠區,安靜得出奇。   「很多鞋廠都放假了。」給廠區看門的來自貴州的保安說,這三四年的情形是「一年不如一年」。   包括製鞋業在內的輕型消費品製造業是溫州最初賴以起家的幾個支柱產業之一。而近年來隨著其比較優勢的逐漸喪失,製鞋業將何去何從?
  • 2018河南鞋業年度盛典暨頒獎晚會在鄭州隆重舉行
    2019年1月5日下午,「踐行時尚,出彩中原」 京莎杯2018河南鞋業年度盛典暨頒獎晚會在鄭州海為酒店隆重舉行。本次活動在河南省卓越質量品牌研究院指導下,由河南鞋業聯合會、信陽鞋業聯合會、川渝商會鞋城商會等多家鞋類行業組織聯合發起主辦。
  • 佛山星期六鞋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合資議案內容詳見《佛山星期六鞋業股份有限公司對外投資公告》,信息披露媒體:《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和信息披露網站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三、 會議以7票同意,0票反對,0票棄權,審議通過了《關於授權公司經營管理層開設、關閉、調整獨立店鋪的議案》;公司屬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開設、關閉獨立店鋪(
  • ECCO不再是榜樣,中國鞋業品牌逆襲之路在哪裡
    目前,中國鞋業呈現出冰火兩極。一方面,曾經上榜過中國「鞋王」的百麗、達芙妮,近幾年在步步倒退,陷入市場寒冬苦苦煎熬;另一方面,李寧以國潮重塑品牌定位,迎來發展新高峰,安踏更是成功收購了國際體育集團亞瑪芬,進入國際化賽道。  經過數十年的充分發展,無論是在設計還是質量等方面,中國鞋履品牌與國外大牌之間的差距日益縮小,中國鞋業的整體競爭力得到長足進步。
  • 收回經營權,租賃改自營、引入直播賣貨……鄭州昔日「鞋業一哥...
    最終,大同鞋業做出巨大調改——收回商戶經營權,商戶重組,大同鞋業由租賃改為自營。市場與商戶和平分手。這是王海峰2017年從前任何超手裡接過權杖,帶領大同鞋業遷至大觀國貿市場後的重大變局,亦是大同鞋業18年歷史裡首次變更商業模式。
  • 【行業】東莞鞋業現狀:產業鏈完整,持續轉型升級,對接新零售
    東莞鞋業持續處於轉型升級中。大型代工廠仍處於寒冬在外需沒有明顯復甦以及勞動力等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中國鞋類出口訂單並沒有明顯好轉。據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2015年1~5月,中國鞋類出口176萬噸,同比下降4.7%,出口金額為207.16億美元,同比微增長0.7%。
  • 泰亞鞋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根據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的天職業字[2015]15052號《驗資報告》,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公司已收到王悅、馮顯超、趙勇、王政、海通開元、經緯創達、海桐興息、騏飛投資、聖杯投資、華泰瑞麟和九彤投資持有的愷英網絡股權,公司總股本增加人民幣499,999,996.00元,公司變更後的註冊資本為人民幣676,799,996.00元。
  • 鞋業優化升級十佳案例二:浙江卓凌鞋業有限公司
    卓凌鞋業邁出的這一步,是溫嶺自有品牌的新一輪振興之路。3月,著名演員陳建斌和浙江卓凌鞋業有限公司正式籤約,成為其生產的中老年鞋的品牌形象大使。此時,卓凌鞋業生產的中老年鞋還沒有完全推出市場。「溫嶺鞋企以前從來沒有請過這麼大牌的代言人,而我們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我們的新產品造聲勢、創品牌。」
  • 大批臺灣鞋企入豫 周口謀造中國鞋業「第五極」
    與河北張家口並稱中國南北兩大皮都的周口市曾一度擁有多個鞋業品牌,但隨著廣東東莞、福建泉州、浙江溫州、四川成都等國內四大製鞋產業基地的形成,周口鞋業迅速凋零。但5年前開始的產業轉移浪潮讓周口重新迎來重振鞋業輝煌的機會,彼時,隨著人民幣升值、土地費用升高,以及鞋企缺工問題的凸顯,大批臺資鞋企開始向內地轉移。
  • 第十屆中國(廣州)國際鞋業展覽會將召開
    與會來賓300多位鞋業品牌和貿易公司的負責人、30多家新聞媒體代表到會參加。  展會:行業盛會,高端定位  「第十屆中國(廣州)國際鞋業展覽會」 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德納展覽集團共同主辦,廣東德納展覽有限公司承辦,將於2011年3月24日—26日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舉行。
  • 成立「中國鞋都企業戰略聯盟」 奧康國際牽頭破解鞋業困局
    奧康國際作為溫州民企「領頭羊」與中國鞋業龍頭,在此次活動中還牽頭髮起成立「中國鞋都企業戰略聯盟」,並同時進行「奧康奧萊千店籤約啟動儀式」以及啟動「萬家門店,十萬雲店」戰略目標,用領先的「雲戰略」為中國鞋業破解當前發展困局,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 臺灣鞋業無國際品牌 反為大陸品牌服務
    臺灣鞋業無國際品牌 反為大陸品牌服務 2012-04-23 17:06:47 來源:網上輕紡城 楊廣立向記者表示,製鞋機械業者最容易看出鞋業興衰,大陸運動鞋
  • 星期六鞋業成A股第一家女鞋品牌
    和百麗、達芙妮等知名品牌一樣,佛山星期六鞋業有限公司(下稱「星期六」)是一家女鞋製造及零售商,它自創的「ST&SAT」品牌,在中國內地已經建立起來1205個品牌連鎖店,2007年營收6億多元,淨利8571萬元。日前,星期六的IPO申請已經順利通過證監會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