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型代工鞋廠紛紛轉移、關閉或壓縮規模時,一批微小型鞋企突然間湧出,以新模式對接網際網路時代,正逐漸形成東莞這一全球最重要製鞋基地的新常態。
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近期頻頻到東莞鞋業中摸底產業現狀時,他吃驚地發現,儘管東莞製鞋工人數量依然呈現減少趨勢,但鞋企的數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
李鵬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以往東莞製鞋廠動輒成千上萬人,但現在超過上萬人的鞋廠寥寥無幾。
在一些縮減規模或倒閉的大型工廠原有廠房裡,演變成三五家甚至十來家幾百人或幾十人的微小鞋廠,貌似一個小型的工業區,訂單直接對接淘寶、微店等新零售端。東莞鞋業持續處於轉型升級中。
大型代工廠仍處於寒冬
在外需沒有明顯復甦以及勞動力等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中國鞋類出口訂單並沒有明顯好轉。
據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2015年1~5月,中國鞋類出口176萬噸,同比下降4.7%,出口金額為207.16億美元,同比微增長0.7%。
多家鞋企普遍反映經營成本依然增長,由於報價上漲而導致訂單量有所減少,利潤依然呈現下滑的趨勢。
全球最大運動鞋製造商臺灣寶成集團對外發布的運營情況也顯示,製鞋業務淨利潤越來越薄。
閒置的裕元廠房一角
1989年落戶廣東東莞高埗鎮的裕元鞋廠,高峰期員工約10萬人,被稱為「中國最大鞋廠」,也是全球最大的鞋廠之一。
經歷近30年的輝煌,現在它已經空空蕩蕩到你無法想像,只剩不足1萬人。閒置廠房也租給了新的企業。
一個時代結束了。
生產搬遷到越南、印尼
裕元鞋廠大到什麼程度?下班的時候,浩浩蕩蕩都是穿裕元工服的員工,密集的人流可以十幾分鐘不斷,員工用餐要分批。裕元廠不僅有住有吃,有幼兒園,甚至有專門的消防隊。
2012年舊照片,裕元員工排隊進廠
裕元是臺灣寶成集團旗下的工廠。寶成集團在行業的地位,與富士康在電子行業的地位一樣。耐克、阿迪達斯、New Balance、Puma等知名運動鞋,都是裕元代工的。
早在幾年前,隨著中國人力成本不斷抬高,製造大廠已經紛紛頂不住,臺灣的電子廠、鞋廠紛紛搬走,特別是越南、印尼等勞動力成本比較低的國家。作為這股風的探路者之一,裕元也早就調整自己的布局。
約10萬人的工廠,現在只剩1萬人。產能搬遷到越南、印尼等國家,部分也遷至中國內地。去年,公開數據就顯示,裕元越南和印尼廠的產能已經超過中國大陸。
曾經的「中國最大鞋廠」
現在空空蕩蕩
寶成集團旗下工廠「裕元鞋廠」,位於東莞高埗鎮,曾經是中國最大鞋廠,堪稱「運動界的富士康」,巔峰時期非常風光!
看這豪派的大門!
10萬員工,一到下班時間,方圓十裡、浩浩蕩蕩都是裕元的人,密集的人流可以十幾分鐘不斷,員工用餐都要分批。裕元廠有住、有吃、有幼兒園,甚至有專門的消防隊!
不過,時代在變,東莞的產業在轉型,年輕人們也不願去工廠了,裕元鞋廠便漸漸縮小在東莞的規模。現在裕元鞋廠在高埗鎮只剩1萬多人。
逐步撤離後,寶成在東莞留下空蕩蕩的廠房,成為一片回憶之地,經常有人去拍照留念,追憶這裡曾經的製造業輝煌……
廠房出租給別人
如今,裕元老舊的廠房靜靜地聳立在那裡,像是在訴說曾經的輝煌。大多數廠房都已經閒置。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裕元把閒置的廠房盤活,第一批放出了13萬平米的廠房對外招租。目前,已經有3家企業共租下10.1萬平米。
據亞洲協會調查統計的數據,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隨著中國製造成本節節攀升,目前東南亞鞋業已搶走中國30%的訂單。
由於成本不斷上升以及訂單流失,曾經產量佔到全球市場1/10的東莞鞋業近年來加快調整,安加鞋業、飛利達鞋業、聯運鞋業、華宏鞋廠、名雅鞋廠等已陸續搬遷或關閉,
這些工廠動輒幾千人甚至上萬人,而華堅集團、綠洲鞋業等這些規模超過萬人的大廠也在縮小東莞製鞋基地的規模。
「作為全球的製鞋基地,東莞儘管有不少大型製鞋廠搬遷或縮小規模,但主要還是低端訂單被分流走。
李鵬談到,許多品牌鞋企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庫存,包括百麗、李寧等企業都被庫存所困擾,而網際網路最大的好處就是有望實現零庫存。
例如,現在剛上市的涼鞋,品牌商早已在2014年底下單生產,而現在這些微小鞋企打造自己的品牌時,完全可以藉助網際網路應季生產,統一購買一批材料後,先設計一些款式放上網看市場反應,
假如銷量不錯可以及時補貨,而萬一不受歡迎,則可以將原有的材料生產其他款式,這是傳統大眾品牌所往往不具備的優勢。
部分微小型鞋企,憑著出色的設計以及管理能力,未來有望發展成類似歐洲高級定製的鞋企。
目前,東莞鞋業出現兩大趨勢。一方面,在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規模生產已逐漸失去優勢,
大型鞋廠還會繼續將部分生產線往東南亞地區外遷以及往江西、湖南、貴州等地內遷,但不少工廠的研發、設計、接單到貿易等相對高附加值的環節基本都還留在東莞,
國際採購商、原材料以及高端製鞋人才也依然匯聚在東莞,東莞逐漸形成這些鞋企的總部;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正推動內銷加快發展,為電商設計以及加工鞋產品的內銷訂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
藉助東莞幾十年為國際代工建立好的完善的產業鏈,東莞微小型鞋企正迅猛成長,或許逐漸發展為主流。」李鵬如此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