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豆腐腦和香煎豆渣餅,學會不用出去買早餐
豆腐腦是傳統美食,街頭巷尾總是會聽到賣豆腐花的聲音,也是我小時候最愛的小吃之一,這個聲音伴隨著我的童年,只要一聽到豆腐花的叫賣聲,鐵定會從屋子裡跑出來,有錢就買一份來吃,沒錢就看看,聞著那個味都香,我們家鄉的豆腐花不是甜口,是酸辣和麻辣味,比甜口的豆腐花更有食慾,聞著那香味都要咽口水,以前,我們那條街有家專門賣豆腐花的,他們一家就靠這個維持生計,剛開始是租了房子做生意,賺到錢後就買了租的房子,再後來就把舊房子拆了修成一棟三層高的樓房,在那個時候算是真正的土豪了,一家幾口人,每天都挑著兩個能保溫的大木桶走街串戶地叫賣,木桶下面有碳火溫著,豆腐花才不會涼。
我的家鄉是座山城,那個時候做小生意的,都是擔著擔擔出去叫賣,看到賣豆腐花的那家人,幾乎個個都是駝背,不少人以為他們家的基因就是駝背,只有附近的街坊鄰居才清楚,那是他們常年累月擔著超負荷的擔子,被壓成駝背的,他們原本也是高大挺拔的正常人,所以,你別看他們一家都掙到了錢,那是付出了不為人知的代價。
到南方後,就再也沒吃過家鄉口味的豆腐花,三五幾年回一次老家,豆腐花是必吃的美食之一,如雪膚般的豆腐花,放上麻辣或酸辣調料,仿佛紅妝素裹風姿綽約,再放蒜泥水,撒上芝麻、花生、榨菜、香菜等點綴,一碗很有特色的豆腐花就好了,也只有那碗鹹口豆花才會讓我魂牽夢繞,能吃上一碗真正的家鄉豆腐花,那不只是滿足口福欲,更是遊子的思鄉情懷,每個人到了一定年紀,忘不了的還是家鄉,葉落歸根這個詞就會刻骨銘心地體現出來,可現實是,根本沒法再回到家鄉,多年的南方生活,已經習慣了這邊的氣候,那葉落歸根只能是在夢中了,不過,我可以自已做家鄉美味,自製豆腐花,絕對的麻辣口味,一次能吃三碗。
【豆腐腦】
特點:細嫩鮮美,營養豐富,價廉物美
【所需食材】
主料:幹黃豆150克,葡萄糖酸內脂3克。
調料:蒜泥、生抽、陳醋、辣椒油、榨菜、熟芝麻、香蔥、花椒油、香油、香菇粉、鹽。
【製作步驟】
1. 幹黃豆要提前泡好,我是晚上睡覺前泡好,早上起來做。
2. 將泡好的黃豆洗乾淨,破壁機裡準備1500毫升清水。
3. 將黃豆放進破壁機中,這水和黃豆的比例是10:1,如果你泡了100克黃豆,清水用1000毫升就夠了,記住這個比例,做多做少都可以。
4. 啟動破壁機,將黃豆打成豆漿。
5. 打細一些,越細越好。
6. 豆漿打好後,要過濾出來。
7. 最好是過濾兩遍,做出來的豆腐花才會更細膩。
8. 打去浮沫,放到灶上去煮,邊煮邊打浮末,一定要完全煮熟,不熟的話吃了會腹痛。
9. 用幾克溫水,將葡萄酸倒進去攪拌至完全融化。
10. 我又將煮好的豆漿過了一遍,一是涼得快,二是口感更加細膩。
11. 煮好的豆漿過濾後,再將融化的葡萄糖酸內脂加進去,輕輕地攪動幾下,讓其均勻地與豆漿融合在一起,如果豆漿煮好之後沒有過濾,得放涼到80度左右,才能將葡萄酸放進去,過濾完的話,溫度也差不多了。
12. 將放了葡萄糖酸內脂的豆漿靜置十來分鐘,待其自然凝固,不用等放涼,只要凝固後就可以吃,這個天要吃熱氣騰騰的才舒服,夏天可以放涼再吃。
13. 將大蒜剁成泥,加熱開水和鹽泡一泡,榨菜切碎備用,香蔥洗乾淨切成蔥花。
14. 將豆腐腦舀在碗裡,放生抽、陳醋、辣椒油、花椒油、榨菜、蔥花、香菇粉、熟芝麻、2勺蒜水,一碗麻辣味的豆腐花就做好了,這樣的豆腐腦我一次能吃三碗,太好吃了,口感特別細嫩。
15. 還可以淋上桂花蜜和白糖,這兩種更是簡單,只要做好豆腐花就可以了,根據自已口味放上喜歡的糖,除了桂花蜜和白糖,還可以放紅糖水。
【香煎豆渣餅】
做法:
1. 豆渣只需要取一半就夠了,不用全部用完,剩下的豆渣還可以蒸豆渣饅頭。
2. 豆渣裡面加入切好的青椒碎、枸杞,加入一勺澱粉,適量五香粉、香菇粉,再放麵粉,麵粉與豆渣比例是1:1,攪勻後打入一個雞蛋,加了雞蛋煎出來口感會細滑一些,再次攪拌均勻。
3. 取一份放在手中搓圓,再按壓成餅。
4. 取電餅鐺或平底鍋,放適量油在鍋中,將餅放進去用小火煎制,全程都要用小火。
5. 煎得差不多了翻面再煎,一邊煎一邊翻面。
6. 反覆翻來翻去,兩面都要煎得金黃酥脆。
150克黃豆可以做一家四口人的早餐,自已動手,真的很划算,吃上一碗熱騰騰的豆腐花,瞬間就不冷了,做這樣的早餐不用很長時間,只要提前泡好了黃豆,比平時做早餐的時間還要少。
【小貼士】
蔥花少放點,也可以用香菜末代替蔥花,我是家中沒有香菜,只好用了少許蔥花,煎豆渣餅的時候用了青椒來配色,豆製品與香蔥、菠菜同食,易生成不易被人體吸收的草酸鈣,不利於健康,少放點蔥花沒事,比如煎豆渣餅的時候,放很多蔥花就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