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我的訓娃觀(三)
(接上篇)
4.平等相待
家長要做個大孩子,才能與孩子真正地溝通。
跟孩子說話時你蹲下來嗎?從孩子的視角看過問題嗎?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孩子笨,慢,貪玩兒,但是每個家長小時候也都是一樣。既然不能把孩子變成大人,那就把自己變成孩子,這樣才能與孩子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溝通。俯視的溝通方式往往適得其反。
5.認知地圖
給孩子一張地圖。孩子總是從冰山一角來看世界。家長的職責是給孩子畫一張地圖,就能讓孩子從全面的視角看世界。這樣孩子的視野就會廣闊,就容易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培養一個獨一無二的孩子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所以每一件事,作為具有高維思維的家長,要給孩子一個整體的視角。如果家長自己不會,就去調查和整理吧。如果還不行,那就跟著我一起做。
6.恩威並重
有的家長,特別是隔代老人,對孩子非常溺愛,孩子的任何需求都盡全力滿足,這樣的孩子的情商會特別低。而一些父母又對孩子特別嚴厲,特別是我看到過某些母親特別強勢,把孩子訓得唯唯諾諾,孩子是聽話了,但是也失去了人生的最大動力-勇氣。
中國的傳統思想講究陰陽平衡,講究適可而止。歸結起來就是一個「度」字。平衡狀態是最穩定,最能長期發展的。對孩子的教育也要講究「度」,要正確引導加鞭策,讓孩子能夠正常地成長。
管理學中有一個蘿蔔加大棒的理論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我個人覺得把這種方法和思路用在教育孩子上也非常適合。通過獎勵與處罰的方式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只要持之以恆,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道理都明白,執行很關鍵。需要家庭所有成員都有相同的,明確的價值觀,孩子的認識才能有一致性,不混亂。所以在孩子有自我意識,特別是三歲以後,與隔代老人適當的分開是必要的。除非所有家庭成員在思想上達成共識,否則會給孩子的價值觀造成混亂。
另外,根據我的親身體驗,孩子是需要一些強迫性的。不用擔心孩子是否會抗拒或會讓他們沒有主見。孩子是沒有邏輯性的,給孩子一定的強迫性就像看電影向後快進,只要孩子上了一個新的軌道,初期是抗拒的,稍加時間就習以為常,按照新的軌道前行了。
7.決不食言(誠信)
在與孩子的交往中,家長絕對不能食言。特別是孩子記事以後。所以不要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必須履行諾言。這樣孩子從小就把誠信當成天經地義的事情,否則一旦孩子的誠信出問題,這一生會非常艱難。
8.注重溝通
溝通分為兩方面,
1)孩子的溝通能力
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不能正確,有效地溝通,所有的教育都是空談。我對兒子的教育也是要等他能夠溝通開始。溝通又涵蓋兩個方面,一是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並認真聆聽。二是要掌握多門語言。
2)自己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平等。而不是用家長的威嚴訓斥。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去幫他提高認知,分辨是非。所以講道理讓孩子信服很重要,不過當孩子較小沒有意識無法溝通時,可以使用必要的強制措施。
9.賦予責任
孩子天生就是有責任心的,家長千萬不要抹殺孩子的責任。我兒子每次看到我掃地時都會裝模作樣地亂掃一通。我就由著他來,並告訴他正確的姿勢和方法。雖然在他來看只是一種遊戲,但是潛移默化的是責任。在他懂事時,就應該讓他參與家務勞動,參加家庭決策並發表意見。讓他清楚自己的角色及責任。
10.長期主義
不少家長想要立竿見影,其實教育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需要決心和耐心。要不然我怎麼計劃12年。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沉澱和累積,才能逐漸潛移默化,可能幾年後才能看出效果。所以兒童教育是急不來的。一種方式是否有效要很長時間才能驗證,所以需要做長期打算和心理準備。
以上就是我的訓娃觀,雖然不全面也不一定正確,但卻是我思考後的結果。在今後的的訓娃事業中,我將在自己訓娃觀的框架下不斷地嘗試和總結,希望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