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只要在家吃飯,我們頓頓都是光碟。」說起節約糧食,家住季華五路萬科廣場的張先生表示,他家實行的做法是每頓飯菜少做一點,寧願少吃也絕不浪費,真餓了再吃點水果或零食。
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伴隨「光碟行動」日漸深入人心,像張先生一家在居家生活中厲行節約的市民越來越多了。9月1日,佛山日報記者走訪多名市民,他們紛紛分享了少囤食材、一天一煮、做菜多樣少量等節約小妙招。
妙招1:煮一餐吃兩頓
上午11時半,獨自住在禪城張槎的小珍拿出早上買的半斤牛肉,用刀分成兩半,一半放冰箱,另一半則加了點尖椒,做了一碟小炒牛肉,隨後又水煮了一小把菜心。兩個菜,配上一人量的米飯,小珍解決了一頓午飯。儘管兩個菜的量不多,但仍剩下了一些,小珍拿出保鮮膜將其密封后放進冰箱,「晚上撈麵拌著吃,不會浪費,還能節省時間」。
↑小珍一日三餐經常做小份菜,一頓飯分兩頓吃,做到不浪費。/受訪者供圖
「一天一煮,一頓飯菜分兩頓吃。」這是小珍從獨居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小妙招。以前,小珍曾試過中午做兩葷一素,但發現晚上繼續吃,仍然會有剩菜,後來就改成了一葷一素,基本就沒有剩菜剩飯了。
除了飯菜量有講究,小珍日常還會減少食材囤積,基本保持每兩天買一次菜,「保持肉菜新鮮,對健康也比較好」。
和小珍一樣,家住禪城瀾石塘頭村的王淑琴一家也經常一頓飯菜兩頓吃,做到不浪費。9月1日這天,兩個兒子都去上學了,家裡只剩王淑琴夫妻倆。她早早就煲了一鍋排骨蓮藕湯,炒了盤青椒肉片和大白菜,最後飯菜都吃完了,湯還剩了不少,「孩子放學回來就能喝,兩頓就能喝完,不會浪費」。
王淑琴表示,以前試過晚飯時煲湯,但經常會剩下,第二天就餿了,後來改成中午煲湯,當天都能喝完。藉助煲湯的啟發,她後來煮糖水或做點心,都會選擇中午做,晚上還能再吃,大大減少了浪費。
妙招2:飲食少量多樣
「我家的做法是減少菜的分量,增加菜的數量。」家住禪城區同福小區的陳月松,是鄰居口中的廚藝達人,說到一日三餐如何避免浪費,她頗有心得。
打開她家的碗櫃,碟子、碗、湯盅等餐具幾乎都是小容量的。「餐具換小了,菜也煮少了,自然就不會浪費。」陳月松告訴記者,她以前做菜習慣用大盤子,一煮就是一大份菜,最後經常會剩菜。為了減少浪費,她首先換了一批小餐具,買菜時,一想到家裡的碟子放不下,每樣菜都會少買一點。
「以前一大盤菜,菜式就比較單一,吃多了就膩,後來改成小盤菜,就會多煮一兩樣菜,大家反而胃口更好。」陳月松表示,減少食材分量的同時,她會增加菜的種類,而且每次買菜只買夠當天的量,既能保證食材新鮮又不會浪費。像昨晚一家三口吃晚飯,她炒了3道熱菜,涼拌了一份木耳,都用小碟子裝,看上去精緻又美味,最後全部都吃完了。
陳月松表示,習慣了這種少量多樣的飲食方式後,一日三餐浪費的現象減少了許多。「以前剩菜多,我老公經常要負責清盤,胖了不少,這幾年明顯沒那麼胖了。」在陳月松看來,節約糧食的觀念改變了他們家的飲食習慣,也讓家人的飲食更加營養健康。
文丨佛山日報記者周龍鳳
編輯丨俞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