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人臉識別技術走到了「十字路口」

2020-12-22 中國科普網

人臉識別

從早前刷臉才能進小區引發抵制,到遊客狀告動物園未經同意採集人臉信息的勝訴,再到售樓處戴頭盔看房、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星級公廁人臉識別取廁紙等事件陷入輿論漩渦……作為人工智慧產業應用落地的「排頭兵」,人臉識別從備受推崇的技術「風口」到飽受爭議的輿論「浪尖」,反轉的速度似乎有點過快。

其實,在網際網路技術席捲全球之初,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就如影隨形。特別是AI技術落地的廣度和深度在無限拓展之時,其陰影面開始暴露無遺。

人臉識別更易被盜取

「人臉識別是生物特徵識別,是不可逆的。一旦掌握存儲了用戶的面部特徵,對用戶來說,這個安全識別以後就失效了。」文淵智庫研究員王超接受科普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諸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都是生物特徵識別,但人臉識別更容易被記錄和盜取。

廣義的人臉識別實際包括構建人臉識別系統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包括人臉圖像採集、人臉定位、人臉識別預處理、身份確認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狹義的人臉識別特指通過人臉進行身份確認或者身份查找的技術或系統。

王超說,人臉並不像手機號、密碼那樣可以修改,也不像指紋那樣需要主動操作,而是本身公開外露,在無感的情況下就能被採集。此外,照片、視頻、偽造3D頭套等有時都能被識別,這也增加了人臉識別應用的不可控性。

日前,在媒體就公眾如何看待一些商業場景採集人臉信息的調查中,絕大多採受訪者對此表達了擔憂:「商業機構如何保障這些人臉信息的安全?」「他們怎麼能不經同意就採集我的人臉信息?」「相較於人臉識別帶來的一些便利,我更在意個人信息的安全。」

「人們不是拒絕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而是擔心自己的人臉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後果將不堪設想。」安全領域的相關專家接受科普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被收集的人臉數據一般存儲於人臉識別應用的運營方或技術提供方的資料庫中。無論是在本地伺服器還是在雲端,一些企業缺乏有效的安防措施,一旦伺服器遭到入侵,人臉數據就面臨著洩露風險。

各地出臺禁令

隨著各地人臉識別事件的進一步發酵,天津、南京、杭州等多地近日陸續出臺或準備出臺整治違規人臉識別系統的新規。與此同時,各地也開始出現拆除人臉識別系統的風潮。

近幾日,南京多家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面臨拆除,原因在於南京住房保障與房產局通過的一則致力整改當地房地產商收集購房人個人信息的內部文件通知;天津也在12月1日通過《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傳出當地相關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被限制採集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信息的信號。

「僅靠輿論和一些地方政策出臺的規定,很難從根本上杜絕人臉識別被濫用的現象。」王超表示,只有從立法入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困境。目前不少小區、售樓處濫用人臉識別設備的現象已經比較嚴重,如果缺乏監管,等到公眾的人臉數據大範圍被存儲、轉賣和盜取後,將對社會的危害不言而喻。

其實,各界對於包括人臉識別等個人信息安全立法的呼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國家立法機構也一直在跟進中。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簡稱《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條就規定,處理生物識別信息等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

而除了《民法典》,今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也明確提出:收集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前,應單獨向個人信息主體告知收集、使用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以及存儲時間等規則,並徵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明示同意。

10月21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強調,只有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方可處理敏感的個人信息。

從國家逐步推出的相關法律條文看到,相關法規逐漸完備,下一步則需要相關部門、企業、公眾共同加強生物識別信息保護意識,在把握底線的條件下促進人工智慧行業穩健成長。

產業發展何去何從

當前,有關人臉識別的爭議已在全球多國出現,而處於風口浪尖的科技巨頭也開始紛紛轉變戰略。

此前,IBM主動放棄人臉識別業務,宣布將不再提供、開發或研究任何人臉識別和人臉分析軟體;微軟則在去年刪除了其最大的公開人臉識別資料庫,認為科技公司不能在此領域自我規管,需要政府介入,採取規管措施。

在國內,各地也頻現出臺人臉識別禁令以及拆除相關設備,人臉識別技術顯然已經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

近些年來,隨著AI時代的到來,國內大量企業紛紛加入人臉識別技術的浪潮,布局其中。如商湯、曠視、雲從等安防巨頭也成為其中發展較為迅猛的企業,不斷深挖人臉識別這一領域;另外,還有網際網路企業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也沒放棄這一市場。

王超表示,人臉識別技術如果發展得好,未來潛力是巨大的,可以節約社會大量的安全成本。「人臉識別是高效、準確識別人身份的工具,現在基本的硬體和軟體技術完全可以配套了。但是人臉識別涉及的隱私以及安全問題,牽涉到社會倫理以及生物識別,所以需要謹慎實施」。

專家認為,法律法規是人臉識別的一道保險鎖,而數據安全技術則是另一道保險鎖,只有守住這兩把鎖,人臉識別才有未來。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陳杰

編輯:毛夢囡

終審:尹宏群

<公眾號ID:kepuing>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十字路口:臉的恐慌
    圖/新華人臉識別十字路口:臉的恐慌本刊記者/楊智傑發於2019.10.14總第919期《中國新他是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中科院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研究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有二十多年。對於做技術的人而言,在校園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監控學生狀態不算新鮮事。「在業內,一些科技公司早已有了這樣的設想,或者擁有了接近成熟的技術。」山世光說。人臉識別進課堂的探索最早引發關注,始於2018年。
  • 走到哪都可能「丟臉」 人臉識別技術的法律邊界在哪?
    新華社天津12月4日電(記者王井懷、楊子春、劉惟真)買房、存包、取廁紙,上班、上學、逛動物園……人臉識別已經全面嵌入生活。  近期,戴頭盔看房、人臉識別第一案、天津出臺條例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等相繼成為熱點,透露出人們對人臉信息洩露的焦慮。走到哪都需要「刷臉」,有必要嗎?人臉信息被「弄丟」的風險高不高?
  • 安防、刷臉取款、闖紅燈抓拍,人臉識別技術開始落地了
    據報導,目前在深圳、濟南、蕪湖、泰州、海口、上海、菏澤、綿陽、蘇州等城市的交通路口出現了一種黑科技——闖紅燈人臉識別系統,該系統可以對闖紅燈的行人和車輛進行抓拍,並在路口大屏幕上曝光。各城市的人臉識別系統不盡相同,大體工作過程如下:人臉識別系統在十字路口設有一個電子顯示屏和人臉識別攝像機,當紅綠燈由綠變紅時,系統會發聲提醒。
  • 城市民宿走到「十字路口」
    站在十字路口,城市民宿何去何從?有關專家認為,專業化和特色化是行業發展的助推器曾經如火如荼的城市民宿市場,如今走到了十字路口。過去兩年資本的大規模介入,使行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從業人員已近百萬。在較為樂觀的預計中,行業營業收入在2020年有望達到400億元。
  • 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全解
    該技術是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今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經過近年的不斷發展,已逐步形成一套以數位訊號處理技術。計算機圖形圖像、資訊理論和語義學相互結合的綜合性技術,並具有較強的邊緣性和學科交叉性。其中,人臉檢測與識別當前圖像處理、模式識別和計算機視覺內的一個熱門研究課題, 也是目前生物特徵識別中最受人們關注的一個分支。
  • 美國人為什麼不待見人臉識別技術?
    2019 年 5 月,舊金山市對人臉識別技術發出了禁令,禁止該技術在政府機關和執法機關中使用,從而成為全球首個對人臉識別技術發出禁令的城市。不過,美國社會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反對不止於舊金山。
  • 新聞分析:伊比利亞美洲合作之路走到十字路口
    與會代表反覆強調革新,但這一成立20多年的地區合作機制已然走到了「生死攸關」的十字路口。分析人士指出,拉美國家經過多年經濟發展後,已無需像當年那樣對前宗主國言聽計從。本屆峰會上,一大批左翼國家領導人的缺席就證明了這一點。偌大一個南美洲,只有哥倫比亞和巴拉圭兩國總統參加了這次會議。
  • 不好意思,您已經被拍下人臉識別了!
    但是,人臉識別系統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闖紅燈者們心中的固有觀念,會受到的處罰已經不僅僅是口頭警告和罰款20元這麼簡單了,甚至有可能會「丟臉」!闖紅燈人臉識別系統最近,山東濟南和江蘇宿遷等地在十字路口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對闖紅燈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進行抓拍曝光。自濟南5月初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已抓取6200多起闖紅燈違法行為。
  • 人臉識別哪家強?科大訊飛發布最新人臉識別技術
    ,一直是公認的模式識別難題,在過去幾十年間,世界頂尖科研機構一直在為人臉識別而努力,但是沒有任何一個計算機算法能夠超越肉眼在LFW上的識別率97.52% ,直到香港中文大學湯曉鷗教授團隊開發出了一個基於高斯過程的人臉識別技術—GaussianFace,「高斯臉的識別率為98.52%,這是機器首超人類」 ,「幾個月前我們的DeepID人臉識別技術在LFW上獲得了99.15%的識別率,又超極限;2014
  • 中國體育走到十字路口
    裡約之後,中國體育已經走到重要的十字路口,是堅持精英體育,還是全力以赴向自己並不擅長的職業體育項目進軍?是把有限的資源放在競技體育奧運爭光,還是進一步普及和提高群眾體育水平尤其是青少年獲得體育運動的機會? 時代在變,中國在變。以體操為例,過去那種「流汗流血」式的選拔制度,已經與新一代的培養觀念嚴重背離。閉目造車式的選人和訓練,也決定了中國體操從觀念到操作完全脫離了世界主潮流。
  • 防止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
    近日,「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引起廣泛關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宣判原告郭某與被告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服務合同糾紛一案,判決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某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某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駁回郭某提出的其他訴訟請求。
  • 昆明使用AI人臉識別技術抓拍違法行為
    行人和非機動車違法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過程中,昆明公安交警加大科技投入,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前期對非機動車違法抓拍的基礎上,深挖現有科技信息化資源,研發新的功能模塊——利用視頻智能抓拍+AI人臉識別技術開展對行人、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智能抓拍並處罰曝光
  • 一文讀懂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的理解人臉識別(Face Recognition)是一種依據人的面部特徵(如統計或幾何特徵等),自動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又稱為面像識別、人像識別、相貌識別、面孔識別、面部識別等。通常我們所說的人臉識別是基於光學人臉圖像的身份識別與驗證的簡稱。
  • 招商銀行啟用人臉識別技術
    摘要 【招商銀行啟用人臉識別技術】從招商銀行獲悉,該行已在全國率先啟用人臉識別技術,輔助辦理開戶、風險評估等業務。目前,可在招行網點人臉識別輔助開卡,開卡速度大大提高。
  • 驚豔人臉識別「世界盃」,我們在這項技術上取得了領先新突破!中國網安在國際Megaface人臉識別挑戰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這一成績的取得標誌著中國網安在人臉識別技術前沿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網安凌雲Argus人臉識別系統是由中國網安雲計算與大數據事業部開發的,具有完全獨立自主技術的,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性能人臉識別系統。系統基於專業的深度學習算法和海量數據訓練的人臉識別方案,能有效提取人臉關鍵特徵,準確識別圖片中的人臉信息。
  • 人臉識別技術與財產安全緊密相連 監管不能「留白」
    有金融從業人士如此警告,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將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緊密維繫在一起,可能將用戶推向更加危險的境地。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如今監管與學界都開始探索人臉識別技術應用邊界,相比之下,民眾對於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仍顯落後。
  • 以貌取人 人機大戰裡的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技術▲ 那麼什麼是人臉識別技術呢?    人臉識別技術,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技術,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分析和識別。▲ 推動人臉識別技術的關鍵人物——馬雲    是什麼力量使人臉識別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就實現了如此巨大的變化、迅猛的發展呢?
  • 長篇乾貨 | 深度解析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是AI技術發展較快、應用較多的一個領域,目前國內人臉識別應用已相當廣泛,並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 01 發展史 1. 人臉識別的理解 人臉識別(Face Recognition)是一種依據人的面部特徵(如統計或幾何特徵等),自動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又稱為面像識別、人像識別、相貌識別、面孔識別、面部識別等。
  •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個品牌好_人臉識別考勤機排行榜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種品牌好。人臉識別考勤機,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領域,目前在有些企業中已經廣泛得到運用。本文主要介紹了人臉識別考勤機的幾大優秀品牌,一起來看下文。   人臉識別考勤機排行榜——漢王   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全球文字識別技術與智能交互產品引領者,多年來,通過不斷自主創新,在聯機手寫識別、光學字符識別
  • 人臉識別第一課:學習技術原理
    此外,手機中的智能相冊,可以根據照片中的人物進行自動歸類……由此,對人臉識別技術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多。所以今天就來一起看看,人臉識別技術是如何實現的?人臉識別考勤通道在了解原理之前,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人臉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