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 人機大戰裡的人臉識別技術

2020-12-23 中關村在線

    刷臉」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它是眼下研究很熱門、發展很迅猛的人身識別技術的一種,即人臉識別技術。你可能會說,不就是看臉識人嗎。沒錯,除了極端嚴重的「臉盲症」患者,我們識別一個人最原始、最自然、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看他的臉。相信您已經看過了最新一期的《最強大腦》,百度機器人對戰人類的人機大戰,又一次勝利了。那麼到底人臉識別技術,我們和機器人到底相差有多遠呢?


人臉識別技術

▲ 那麼什麼是人臉識別技術呢?

    人臉識別技術,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技術,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分析和識別。

▲ 推動人臉識別技術的關鍵人物——馬雲

    是什麼力量使人臉識別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就實現了如此巨大的變化、迅猛的發展呢?不得不提,一個人——馬雲。可以說,刷臉支付系統的應用引發人們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關注。刷臉支付系統將人臉識別算法與現有的支付系統進行融合,在支付時人們不再需要銀行卡、存摺、密碼甚至手機,只需要對著攝像頭完成人臉識別,刷臉支付系統就會在幾秒內完成身份確認、讀取帳戶、轉帳支付、交易確認等環節。


Smile to Pay

    2013年9月5日,刷臉支付系統在中國國際金融展上亮相。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也與Face++平臺實現合作,研發出Smile to Pay掃臉技術,並通過馬雲在漢諾瓦的展示為世人所知。

▲ 人臉識別技術是怎樣實現的?

    實現人臉識別的方法有多種,比如基於幾何特徵的人臉識別方法、基於特徵臉的人臉識別方法、神經網絡的人臉識別方法、彈性圖匹配的人臉識別方法等。特徵提取是人臉識別技術的核心部分,是對人臉特徵的描述。對人臉特徵的提取越準確,越能精確地表達人臉特徵信息,比對和匹配的準確性。


這個小孩長大後就是我


人臉識別流程圖

▲ 將來的生活工作更智能

    人們會迎來一個「刷臉」時代:當你走進一家常去的咖啡廳,會發現服務員已提前為你準備好最喜歡的咖啡;當你來到公司上班,智能迎賓機器人已自動打出帶有你名字的歡迎語;當你上網買東西,不需再輸入密碼、指紋,只需要對著手機攝像頭作幾個表情就可以完成支付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人臉識別技術將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智能。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以貌取人 人機大戰裡的人臉識別技術http://sh.zol.com.cn/623/6231867.html

sh.zol.com.cn true http://sh.zol.com.cn/623/6231867.html report 1870 刷臉」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它是眼下研究很熱門、發展很迅猛的人身識別技術的一種,即人臉識別技術。你可能會說,不就是看臉識人嗎。沒錯,除了極端嚴重的「臉盲症」患者,我們識別一個人最原始、最自然、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看他的臉。相信您已經看過了最新一期的《最...

相關焦點

  • 最強大腦「人機大戰」第二輪戰平,吳恩達詳解背後技術原理
    如果說在上一輪人機大戰的人臉識別對決中,由於小度對陣了並不擅長人臉識別的王峰,令比賽意義打了折扣,那麼昨天進行的第二輪聲音識別的人機大戰,雖然最終只是戰平,但對於AI 界的意義卻似乎更大。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表示,「在此次人機大戰之前,我們使用了2萬個人的數據和超過5000個小時的訓練時間來訓練我們的模型。」
  • 人臉識別哪家強?科大訊飛發布最新人臉識別技術
    ,一直是公認的模式識別難題,在過去幾十年間,世界頂尖科研機構一直在為人臉識別而努力,但是沒有任何一個計算機算法能夠超越肉眼在LFW上的識別率97.52% ,直到香港中文大學湯曉鷗教授團隊開發出了一個基於高斯過程的人臉識別技術—GaussianFace,「高斯臉的識別率為98.52%,這是機器首超人類」 ,「幾個月前我們的DeepID人臉識別技術在LFW上獲得了99.15%的識別率,又超極限;2014
  • 人臉識別將用於尋找走失兒童
    在AlphaGo的升級版——Master,連勝60位世界級頂尖棋手後,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度」,在《最強大腦》的人臉識別中也戰勝人類選手。上周五晚,第四季《最強大腦》在江蘇衛視首播。而全場最大看點則是「人機大戰」,人類「最強大腦」王峰2:3惜敗於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度」。《最強大腦》幕後首席科學團總顧問、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劉嘉稱:「 小度 在人臉識別領域暫時排名世界第一,從計算的難度來講,甚至可能會超過現在特別火的AlphaGo。」
  • 《最強大腦》「鬼才之眼」失利 人機大戰理智戰勝情感
    原標題:人機大戰,理智戰勝情感   在上期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中,人機大戰再度上演。為了人類而戰的「鬼才之眼」王昱珩爆冷失利,人工機器人再下一城,晉級決賽。此次戰績讓許多觀眾失望不已,甚至質疑比賽是否存在黑幕。
  • 審視人臉識別:一種AI技術的全球性濫用
    顯然,一場比以往更大範圍的對AI技術合理使用(尤其是人臉識別)的批判正在展開。人臉識別問世所走過的60年人臉識別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 Bledsoe 的研究有情報機構的贊助,使得其對於人臉識別技術基本緘口不言,直到 2000 年以後 CIA 逐漸解密,Bledsoe 才被公認是最早研究人臉識別技術的科學家。Bledsoe 的發明之後,技術的改進集中在如何增加人臉測量點上。
  • 從Master到百度《最強大腦》人機大戰:AI成坊間話題意味著什麼?
    不過,在AI領域的人機大戰還在繼續。幾乎在Master獲得五連勝的同時期,中國在人工智慧上投入最大的科技公司百度宣布加入人機大戰,與下棋不同的是,這場人機大戰的形式是百度的「小度」機器人參加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第四季,所面臨的選手是在觀察力、記憶力或者聽力某個特定能力上出眾的「最強大腦」選手,進入最終腦王爭霸賽是其目標。
  • 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全解
    自20世紀下半葉,計算機視覺技術逐漸地發展壯大。同時,伴隨著數字圖像相關的軟硬體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使用,數字圖像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信息來源的重要構成因素,各種圖像處理與分析的需求和應用也不斷促使該技術的革新。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數字圖像檢索管理、醫學影像分析、智能安檢、人機互動等領域都有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涉足。
  • 防止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
    近日,「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引起廣泛關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宣判原告郭某與被告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服務合同糾紛一案,判決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某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某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駁回郭某提出的其他訴訟請求。
  • 一文讀懂人臉識別技術
    、海報等非真人場景,因此在一些場合可欺騙攝像頭,如在金融領域裡的身份識別,海關檢查等關鍵性應用中,將會有風險。人臉識別的現狀1.1 實驗室效果和現實效果對比,差距巨大現如今的人臉識別技術在金融、安防等領域的應用實際上的效果要比實驗室裡的差很多,前陣子西安的某高校引入人臉識別晨讀打卡,由於反應速度太慢,到中午還排著很長的隊。
  • 招商銀行啟用人臉識別技術
    摘要 【招商銀行啟用人臉識別技術】從招商銀行獲悉,該行已在全國率先啟用人臉識別技術,輔助辦理開戶、風險評估等業務。目前,可在招行網點人臉識別輔助開卡,開卡速度大大提高。
  • 人臉識別、AR等技術成香餑餑
    在人臉識別、AR、自動駕駛等熱門發展方向,計算視覺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商業化應用逐漸落地,那麼計算視覺技術的發展方向前景如何呢?如今,計算機的視覺計劃一般從四個方面來推進,首先是人臉識別,通過捕捉人臉關鍵點形成人臉表情王,實現人臉的準確識別。如今年iphone X的faceI D功能、人臉刷卡功能,還有支付寶的人臉解鎖支付等,都是運用人臉識別的功能。其次,是地圖服務和智能識別技術的結合,利用計算視覺技術,打造身臨其境的現實世界效果,也就是我們通常廣為應用的實景地圖顯示。
  • 清華大學:人臉識別技術爆出巨大醜聞
    剛剛寫稿前,清華大學RealAI研究團隊對外還說了這樣一段話:現有的人臉識別技術可靠度遠遠不夠,一方面受制於技術成熟度,另一方面受至於技術提供方與應用方的不重視。如果,隨便來一個人都能使用人臉識別,對你隨便攝像。那我們這些「 路人 」,在人臉識別的霸權之下,不是人人都成為了「 皇帝的新衣 」。清華大學曝光的事件,以及北京日報曝光的人臉識別事件,都不是獨例;你們看一看下面這個網友的留言:網友說:說個更可怕的,去年我在杭州一家商場裡上廁所,洗手池邊上掛著個黑色方盒子,我一站邊上裡面立馬傳出語音讓我看這個盒子。
  • 人臉識別系統的基本原理
    自20世紀下半葉,計算機視覺技術逐漸地發展壯大。同時,伴隨著數字圖像相關的軟硬體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使用,數字圖像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信息來源的重要構成因素,各種圖像處理與分析的需求和應用也不斷促使該技術的革新。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數字圖像檢索管理、醫學影像分析、智能安檢、人機互動等領域都有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涉足。
  • 美國人為什麼不待見人臉識別技術?
    2019 年 5 月,舊金山市對人臉識別技術發出了禁令,禁止該技術在政府機關和執法機關中使用,從而成為全球首個對人臉識別技術發出禁令的城市。不過,美國社會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反對不止於舊金山。
  • 長篇乾貨 | 深度解析人臉識別技術
    從技術方案上看, 2D人臉圖像線性子空間判別分析、統計表觀模型、統計模式識別方法是這一階段內的主流技術。人臉識別的現狀 1.1 實驗室效果和現實效果對比,差距巨大 現如今的人臉識別技術在金融、安防等領域的應用實際上的效果要比實驗室裡的差很多,前陣子西安的某高校引入人臉識別晨讀打卡,由於反應速度太慢,到中午還排著很長的隊。
  • 前沿|人臉識別技術走到了「十字路口」
    文淵智庫研究員王超接受科普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諸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都是生物特徵識別,但人臉識別更容易被記錄和盜取。廣義的人臉識別實際包括構建人臉識別系統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包括人臉圖像採集、人臉定位、人臉識別預處理、身份確認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狹義的人臉識別特指通過人臉進行身份確認或者身份查找的技術或系統。
  • 人臉識別第一課:學習技術原理
    此外,手機中的智能相冊,可以根據照片中的人物進行自動歸類……由此,對人臉識別技術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多。所以今天就來一起看看,人臉識別技術是如何實現的?人臉識別考勤通道在了解原理之前,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人臉識別。
  • 生物識別技術產業發展深度報告:指紋與人臉識別
    生物識別技術的主要研究對象包括語音、臉部、指紋、掌紋、虹膜、視網膜、體形、個人習慣(包括敲擊鍵盤的力度和頻率、籤字)等,與之相應的識別技術包括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掌紋識別、虹膜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流程一般為,通過設備對信息進行採集,隨後進行預處理,然後將生物信息中的特徵進行提取,將其與檔案特徵進行比對,對比結束後得出識別結果。
  • 深扒人臉識別60年技術發展史(附國內人臉識別科技企業名單)
    最近歌神張學友變阿SIR,演唱會上頻頻抓到罪犯,將人臉識別技術又一次推到了大眾的視線中。要說人臉識別技術的爆發,當屬去年9月份蘋果iPhone x的發布,不再需要指紋,只需要掃描面部就可以輕鬆解鎖手機。任何技術一旦進入智慧型手機這個消費市場,尤其是被蘋果這個標誌性的品牌採用,就意味著它將成為一種趨勢,一個智能設備的標配。
  • 2017人臉識別技術企業排行榜TOP20
    人臉識別是生物識別的一類,正在朝向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的結合 人臉識別其實是生物識別中的一類,其它還包括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步態識別等等。人體是複雜龐大的系統,具有超出人類想像的豐富特徵,而基於大量的數據和對算法的設計,機器的識別能力正變得越來越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