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臉識別技術企業排行榜TOP20

2021-02-15 網際網路周刊

用臉紋代替指紋來證明「我是誰」

 

人臉驗證(Face Verification)和人臉識別(Face Recognition)已經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北京師範大學一棟女生宿舍上線了「人臉識別系統」,儘管目前機器處在調試狀態,但校方肯定這一系統對於保障宿舍安全的有效性;某地肯德基已經將「微笑支付」變為現實;在金融領域,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已經上線了ATM「刷臉取款」;北京天壇公園安裝了「人臉識別廁紙機」,它可以自動放出長度約60釐米的紙,目的是為了節省廁紙;而近期發布的iPhoneX將FaceID引入了現代人生活中無法逃離的手機,並試圖藉此技術來鞏固自身的科技實力……

 

可見,「臉」正在成為個人身份的憑據。萊布尼茲曾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對人工智慧而言,它正在以強大的學習能力和精妙的算法來給予每個個體獨一無二身份屬性的確認。

 

就生活而言,通過「刷臉」來確認身份將極大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設想,如果地鐵、飛機等安檢可通過刷臉完成,將節省多少時間!

 

人臉識別是生物識別的一類,正在朝向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的結合

 

人臉識別其實是生物識別中的一類,其它還包括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步態識別等等。人體是複雜龐大的系統,具有超出人類想像的豐富特徵,而基於大量的數據和對算法的設計,機器的識別能力正變得越來越精準。

 

就人臉識別的應用而言,目前有兩種模式:第一是1比1的人臉驗證,也就是將人臉圖像與資料庫中的圖像進行比對;第二是1比N的人臉搜索,也就是要在N張照片中搜索出最相符的那一張。提高人臉識別的速度與精準度是其應有之義,而它所面臨的難度在於: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的身體自然地會發生一些變化,近來便有人調侃整容之後iPhoneX還能否正常開機,同時複雜的背景環境也會影響識別能力。

 

各大學術研究機構或者研髮型公司正在不斷試驗、提升自身的人臉識別技能,他們會在重要的國際性賽事中證明自己的能力。目前國內外研究團體主要關注的賽事有:麻薩諸塞州大學建立的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可用於評測非約束條件下的人臉識別算法性能)和FDDB(Face Detection Data Set and Benchmark,為來自全世界的研究者提供的標準的人臉檢測評測平臺);華盛頓大學發布並維護的公開人臉數據集MegaFace;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通過模擬人類識別系統而建立的ImageNet,相應的是計算機視覺大賽ILSVRC(ImageNet Large Scale Visual Recognition Competition);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也推出了與產業更相關的FRVT(Face Recognition Vendor Test)來為供應商提供人臉識別測試。

 

同時,微軟也推出了包括大規模人臉識別競賽(Hard Set/Random Set)和小樣本學習(Low-Shot Learning)競賽。無限制類(Random Set)是指可以利用外部數據,它更多的是對數據和算法的綜合比拼;而有限制類(Hard Set)則是單純算法的比拼。在百萬名人識別子命題有限制類中比賽中,北京獵戶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第一名。

人臉識別的進步與大數據、機器算法是緊密相關的,它的進步就是人工智慧的進步,將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可能。

 

國內人臉識別技術正在實現大範圍的應用

 

人臉識別技術有三大技術點:人臉檢測、跟蹤、關鍵點定位及活體識別;人臉對比驗證;人臉查找。通過人臉對比,機器能夠判斷兩張照片是否為同一個人,在驗證註冊者的身份時非常的方便快捷,如金融領域的在線身份認證、酒店check-in、會員認證或追蹤走失兒童等方面都可以發揮其價值。人臉查找仿佛就是「在人群中一眼就認出了你」,可用在智能相冊中人臉的自動聚合等方面。

 

人臉識別不但用於身份驗證、娛樂應用,實現體驗好、耗時短、秒級驗證和成本低等效果,還可用於公共場所的監控攝像頭,助力治安、防暴等任務。

 

例如,阿里媽媽直通車和鑽展中的明星代言商品具有非常好的廣告效果,用戶認為明星代言更可靠,相應地用戶去點擊的可能性更高。但是,有些商家冒用明星圖像代言來爭取流量,不僅違反法律,也給公司造成了多種風險。之前,阿里媽媽採用人工排查的方式,風險覆蓋面和準確率較低,同時人工成本極高。而藉助人臉識別算法,排查可以自動完成,且效率提升、成本降低。

 

作為老牌的專注於識別的企業,漢王科技已助力銀川市政府應用生物識別技術打造智慧政務平臺;在公安刑偵、追逃領域實現了大量應用;技術授權已與華碩、海爾、長虹、海信、平安銀行等達成合作,並推廣應用到智能家電、筆記本、移動終端等應用平臺。

 

基於對技術的審慎態度,安全問題值得關注

 

從一開始,人們對於人臉識別的安全性就抱有懷疑,因為難免有人會通過照片或3D仿真面具等方式進行欺騙。

 

來自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無處躲藏》也提到:「臉孔是公開的,但低成本、快速、大量地記錄、存儲和分析人臉圖像的能力,終有一天會帶來隱私、公平和信任等觀念的根本性改變。」

 

未來,人臉識別將不僅僅限於證明身份,機器將能夠讀取更多的信息,包括心理狀態、疾病可能、甚至性取向等。而當這些信息能夠被輕易獲得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會變得極度透明,甚至讓人覺得窒息。這些情境在諸如《黑鏡》和《1984》的藝術作品裡已經有所描繪。

 

基於良善、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意願,人類藉助科技力量來推動進步,但我們仍需審慎地看待科技帶來的進步。

 

結語

 

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壯大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新興產業。人臉識別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一環,召喚著人工智慧時代的真正到來。

 

(文/斑馬)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個品牌好_人臉識別考勤機排行榜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種品牌好。人臉識別考勤機,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領域,目前在有些企業中已經廣泛得到運用。本文主要介紹了人臉識別考勤機的幾大優秀品牌,一起來看下文。   人臉識別考勤機排行榜——probuck普羅巴克   凱拔(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是KABA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是國內智能鎖領域的領導企業。
  • 人臉識別哪家強?看看國內30家TOP企業!
    已開發出面向企業的多個在線,API、離線SDK的核心產品線,包括人臉檢測、人臉特徵點定位 ,人臉識別,名人識別,人臉屬性識別和目標/場景識別、色情圖片識別等。根據不同業務場景下的人臉識別需求,為廣大企業級用戶和合作夥伴提供業界領先的視覺身份認證技術和整體解決方案。致力於打造新一代的計算機視覺理解和人工智慧引擎,讓計算機以及其他智能硬體能看懂我們這個世界。
  • 深扒人臉識別60年技術發展史(附國內人臉識別科技企業名單)
    最近歌神張學友變阿SIR,演唱會上頻頻抓到罪犯,將人臉識別技術又一次推到了大眾的視線中。要說人臉識別技術的爆發,當屬去年9月份蘋果iPhone x的發布,不再需要指紋,只需要掃描面部就可以輕鬆解鎖手機。任何技術一旦進入智慧型手機這個消費市場,尤其是被蘋果這個標誌性的品牌採用,就意味著它將成為一種趨勢,一個智能設備的標配。
  • 生物識別技術產業發展深度報告:指紋與人臉識別
    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歷程來看,指紋識別最早出現在 19 世紀,屬於較早被發現並有效使用的識別技術,得到了較長時間的發展演變;人臉識別出現時間相對較晚,主要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得到應用,但是近些年來的發展速度較快,逐漸成為產業內較為重要的分支,隨著相應技術的不斷成熟進步,未來預計將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 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全解
    通常採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根據資料,2017 年生物識別技術全球市場規模上升到了 172 億美元,到 2020 年,預計全世界的生物識別市場規模有可能達到 240 億美元。自 2015 年到 2020 年,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增長了 166.6%,在眾多生物識別技術中增幅居於首位,預計到 2020 年人臉識別技術市場規模將上升至 24 億美元。
  • 防止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
    近日,「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引起廣泛關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宣判原告郭某與被告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服務合同糾紛一案,判決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某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某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駁回郭某提出的其他訴訟請求。
  • 審視人臉識別:一種AI技術的全球性濫用
    在這個新的歷史時期,企業開始大量投入其中,從而進一步推動人臉識別走向商用市場:雲端——2010 年起,Facebook 招募了圖像身份自動標記人員,從那時開始,FB 平臺上每天有超過一百萬張照片被上傳和標註;終端——諸如 Windows Hello 和 Android 的 Trusted Face,將人臉識別作為一種安全功能集成到了個人設備中,然後在 2017 年推出了 iPhone X 和 Face
  • 人臉識別哪家強?科大訊飛發布最新人臉識別技術
    ,一直是公認的模式識別難題,在過去幾十年間,世界頂尖科研機構一直在為人臉識別而努力,但是沒有任何一個計算機算法能夠超越肉眼在LFW上的識別率97.52% ,直到香港中文大學湯曉鷗教授團隊開發出了一個基於高斯過程的人臉識別技術—GaussianFace,「高斯臉的識別率為98.52%,這是機器首超人類」 ,「幾個月前我們的DeepID人臉識別技術在LFW上獲得了99.15%的識別率,又超極限;2014
  • 前沿|人臉識別技術走到了「十字路口」
    文淵智庫研究員王超接受科普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諸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都是生物特徵識別,但人臉識別更容易被記錄和盜取。廣義的人臉識別實際包括構建人臉識別系統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包括人臉圖像採集、人臉定位、人臉識別預處理、身份確認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狹義的人臉識別特指通過人臉進行身份確認或者身份查找的技術或系統。
  • 清華大學:人臉識別技術爆出巨大醜聞
    3.企業各類宣傳標語彙總4.經典6S目視化管理手冊2.2021工作總結計劃模板全套人臉識別技術,爆出巨大醜聞。據《北京日報》報導,這位不久前剛在南四環某樓盤購買了商品房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他在籤約前發現自己被人臉識別了。結果就是,雖然他是在經紀人陪同下簽約的,但由於人臉識別系統記錄到他曾主動到訪過一次,因此不能享受2%的優惠,「兩個價格相差近20萬元。」男子非常疑惑!自己第一次去售樓處的時候,根本沒有留下真實姓名和登記,怎麼會有自己的信息??可能我們平時生活的時候,很多時候都習慣了攝像頭,也習慣了人臉識別。
  • 驚豔人臉識別「世界盃」,我們在這項技術上取得了領先新突破!中國網安在國際Megaface人臉識別挑戰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其中,在權威的國際人臉識別挑戰賽Megaface Chanllege 1中,由中國電子科技網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網安)自主研發的「網安凌雲Argus人臉識別系統」測試成績排名世界領先,Verification指標(TAR@FAR=1.0E-6)達到96.66%,位列排行榜國際第四,見圖1,Identification(Rank-1)指標達到81.43%,位列排行榜國際第十,見圖
  • 美國人為什麼不待見人臉識別技術?
    2019 年 5 月,舊金山市對人臉識別技術發出了禁令,禁止該技術在政府機關和執法機關中使用,從而成為全球首個對人臉識別技術發出禁令的城市。不過,美國社會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反對不止於舊金山。
  • 一文讀懂人臉識別技術
    全球人臉識別市場前瞻根據人臉識別行業發展現狀;到2016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在127.13億美元左右,其中人臉識別規模約26.53億美元,佔比在20%左右。預計到2021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預計將達到63.7億美元,按預計期間的複合增長率達17.83%。2.
  • 2020人臉識別報告:上萬家企業入局,八大技術六個趨勢一文看盡
    1、發展歷程 人臉識別的研究開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 , 到 90 年代進入了初級應用階段 ,主要停留在學術研究和小範圍的實驗室環境應用 , 直到 2012 年後的深度學習的復興 , 人臉識別技術取得歷史性的進步 , 真正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普及 , 且識別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類的常規辨識度 。
  • 長篇乾貨 | 深度解析人臉識別技術
    報告還提到中國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2017年佔有12.88%市場份額(佔世界比例)。 人臉識別是AI技術發展較快、應用較多的一個領域,目前國內人臉識別應用已相當廣泛,並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 01 發展史 1.
  • 中國人臉識別技術十強公司:科大訊飛第九!第一名是哪家公司呢?
    聲紋識別技術雖然有易用性高和人工審計不算太難等優點,卻也有著準確率不夠高和防偽技術偏弱等缺點。剩下的掌紋識別、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技術都有著易用性高和準確率高的特點。不過,掌紋識別的防偽技術卻是完全沒有。指紋識別的防偽技術有是有,但不夠強。而人臉識別技術的防偽技術不僅較強,且人工審計的難度也不大。由此可知,人臉識別這一技術方案比起指紋識別技術,在現實中的應用範圍肯定會更加寬廣才對。
  • 走到哪都可能「丟臉」 人臉識別技術的法律邊界在哪?
    「房地產行業的頭部公司大多在用人臉識別技術。」設備提供商負責人熊偉直言。  有專家指出,讓客戶毫無防備地暴露在人臉識別設備下,侵害客戶的個人生物信息安全。記者梳理多地公開報導發現,倒垃圾、取廁紙、乘車、上班「打卡」、課堂點名等近30種生活場景中應用到人臉識別技術。  ——公共場所。甘肅省武威市圖書館人臉識別借還書新功能近日上線。
  • 市場嘗鮮戴口罩人臉識別|人臉識別|中關村科學城|姚顯駿|商湯科技
    人臉識別門禁市場玩家嘉楠(全稱「北京嘉楠捷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人工智慧銷售副總裁姚顯駿對記者說,「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成為全球挑戰的今天,戴口罩人臉識別是人臉識別廠商升級的一個主要方向。」雖然目前這項技術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產生了一些行業領先者。但目前人臉識別領域能夠盈利的企業還不多,市面上更是流傳企業為拓展市場不惜虧本的聲音。而這項技術涉及的個人隱私風險的問題更不容忽視。
  • 市場嘗鮮戴口罩人臉識別|商湯科技|人臉識別|中關村科學城|姚顯駿
    人臉識別門禁市場玩家嘉楠(全稱「北京嘉楠捷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人工智慧銷售副總裁姚顯駿對記者說,「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成為全球挑戰的今天,戴口罩人臉識別是人臉識別廠商升級的一個主要方向。」雖然目前這項技術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產生了一些行業領先者。但目前人臉識別領域能夠盈利的企業還不多,市面上更是流傳企業為拓展市場不惜虧本的聲音。而這項技術涉及的個人隱私風險的問題更不容忽視。
  • 2020人臉識別報告:上萬家企業入局,八大技術六個趨勢一文看盡:智...
    1、發展歷程人臉識別的研究開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 , 到 90 年代進入了初級應用階段 ,主要停留在學術研究和小範圍的實驗室環境應用 , 直到 2012 年後的深度學習的復興 , 人臉識別技術取得歷史性的進步 , 真正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普及 , 且識別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類的常規辨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