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給孩子上補習班,始終是家長內心的一個糾結。看到許多孩子都進了補習班,自己的孩子要是不去,會不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這誰也不能給出一個絕對的結論,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歷和心理成熟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看上去很不錯的孩子,一旦受到到不好的環境影響也有可能走向我們期望的反面——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希望出現,但是卻也不能完全避免。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老師在給出建議的時候,也不會把話說得很滿。
哪些孩子應該進補習班呢?首先,是缺少自律性的孩子。這樣的孩子,自律性差,作業往往會拖拉,即便是父母督促,也難以有明顯的效果。因為父母和他們太熟悉,他們知道怎麼敷衍父母。這樣一來,儘管父母拎著他們的耳朵說,他們往往也會詭計百出,讓你防不勝防。
進了補習班,因為老師的眼睛盯著,還有那麼多的學生在,他們就是想逃避,但是為了面子,他也會努力一把的。這樣一來,生活就會變得有計劃性,作息時間也會有規律起來。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一旦習慣養成,那麼他們就會知道怎樣約束自己的行為,變得積極上進。
其次,成績不太好或者偏科嚴重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是必須要補的對象——基礎差,讓他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就只有通過加小灶來補齊短板。
這樣的孩子,往往因為基礎差缺少學習的興趣,想憑他一個人的努力,或許有些奢望。這就像登山一樣,明明對高山產生了畏懼,他還有信心攀登絕頂嗎?恐怕沒有到半山腰就會退回來吧。所以,這樣的孩子最好報一個周末培訓班或者一對一的私教。這樣一來,可以給孩子有針對性的夯實基礎,讓孩子跟上學校的課程,拿到較好的成績,進而對學習滋生出新的興趣來。
第三,有主動學習願望的孩子。學習其實是很個性化的事。同樣的知識,有的孩子學得吃力,有的孩子卻學得輕鬆,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如果孩子對學習有熱情,有上進心,主動要求上輔導班來提高自己。這樣的孩子,無論他成績是否優劣,我們都應該給予支持。
成績優秀的孩子提出上輔導班,他肯定是對老師課堂的知識感到不滿足,想要提高難度,來挑戰自己。這樣的孩子,他奔著優者更優的目標而去,家長不應該高興嗎?而成績一般的孩子,主動提出上補習班,他肯定是發現了自己學習中的漏洞,希望在補習中得到一個完善的機會。這樣的孩子,到了輔導班,效果肯定會很明顯的。
那麼,哪些孩子不適合補習呢?首先,只帶耳朵聽課,不動手訓練的孩子。許多孩子上補習班,不是他們喜歡學習,而是想逃避父母的視線,因為在父母的監督之下,他們就沒有多少的自由,不是要學習,就是要刷題,而聽課就比這要輕鬆許多。
這樣的孩子,家長如果留意一下,他在家中做不做作業就能夠被發現。如果一個孩子吵著鬧著上補習班,而在家卻不動筆,那麼他最大的可能就是在選擇逃避。這樣的孩子上補習班,不但沒有什麼幫助,還可能給他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得不償失。
其次,學霸不適合上補習班。進補習班的一般都是有學習需求的學生,你本身就沒有什麼需要補得了,進補習班不是純粹浪費時間嗎?
學霸都有著極強的自律性,自學能力超強。你有這樣的能力,還不如自己去拓展自己學習的廣度和深度,而補習班一般都是針對一般的學生補缺補差的。你作為學霸,不存在這樣的短板,去了,能對你的學習有什麼助益呢?與其在補習班空耗時光,還不如自己研究學習。
第三,被家長逼著補的孩子,也是不適合上補習班的。對於補習,家長喜歡抱著補總比不補好的邏輯思維思考問題。這種想法其實是完全錯誤的。孩子不願意補習,那麼他就會有很多的辦法應付補習。
這樣的孩子進了補習班,他們會抱著得過且過的心理。這樣一種狀態,往往會讓他們無心在老師的教導上,而是神遊天外。在輔導班裡,不是侵擾其他的同學,就是看小說、玩遊戲,把補習班當作一個休閒放鬆的地方。這樣一來,補習會有怎樣的效果呢?恐怕能保證成績不下滑,都是大恭喜了吧。
學習始終是一個很個性化的東西,它需要的是你的主動性。你如果有學習的欲求,願意主動學習,那麼補習能助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如果你沒有學習的意識,怠惰逃避學習,那麼一篙松浸退千尋也是有可能的。因此,家長們在選擇要不要給孩子上補習班,首先就要看清孩子的態度。這是給孩子補習的前提——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謹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