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9月8日,武漢大學舉行本科生開學典禮。一名未被選中作為新生代表發言的學生自行上臺希望展示自己準備好的演講,工作人員及時對該生進行了勸離。當晚,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發布的聲明中表示「敢於展現自我體現了武大青年可貴的勇氣,但再強烈的個人意願也不應隨意打破公共秩序的邊界。」此事引起不少網友的質疑:「機會不是這樣爭取的,還是要遵守規則」;「金子總會發光,急於表現自己反而讓人討厭」。也有網友表示可以理解,「該同學有勇氣打破常規是難能可貴的,校方應該讓他發言」。武大校刊也開闢專欄對此事進行討論。對以上事件,你怎麼看?請結合材料內容,以武大新生的身份,向武大校刊「爭鳴」專欄投稿,表明你的態度,體現你的思考與認識,並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基本立意】
核心角度:從評價學生行為的角度進行立意。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立意:
①對該生行為作出肯定的評價,可以從渴望展示才能、釋放才能、有勇氣打破常規等角度立意。
②對該生行為作出否定的評價,可以從學生沒有規則意識、沒有大局意識、每個人都應遵守公共秩序等角度立意;
③從思辨角度立意,可以從勇氣固然可嘉,但是「打破規則」則是不可取的等角度立意。
次要角度:從評價校方回應的角度進行立意。
偏題角度:如寫「言論自由」、「多一點人文關懷」等,或者寫成了「規則」或「勇氣」的話題作文。
【寫作要求】
同時,作為一篇任務驅動型作文,本文在寫作時需要完成以下任務:
任務一:「對以上事件,你怎麼看?」,寫作時要表明自己對事件的態度和看法。
任務二:「以武大新生的身份」,寫作時要明確寫作身份,點明自己武大新生的身份。
任務三:「向武大校刊「爭鳴」專欄投稿」,明確規定了寫作語境和寫作目的,同時暗示了寫作對象,作為校刊上的文章,寫作對象應為武大本校學生。
任務四:「表明你的態度」,寫作時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態度,觀點要鮮明。
任務五:「體現你的思考與認識」,寫作時要表明自己的看法,並闡述理由。任務六:「並提出希望與建議」,寫作時要針對武大學生提出希望和建議。
【佳作欣賞】
1.
勇氣與規則並行,意氣與風度齊驅
——致武漢大學「爭鳴」
近日,一則新生企圖自行上臺演講未果的新聞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同樣作為武漢大學的新生,我對這樣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並不認同,縱使有一腔勇氣,損害了集體利益,豈不得不償失?
對此,我想說:勇氣與規則並行,意氣與風度齊驅。讓我們攜手做一個有風度的武大人。
校園並非一個人的天下,展現自我的勇氣固然重要,但遵守規則,維護公共秩序,才是集體利益的最大化。康德曾說:「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讓我敬畏: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試問,這種沒有提前溝通、自作主張的行為是否打亂了會場的秩序?如果打破了公共秩序的邊界,受到損害的是上千人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觀點還會被他人接受嗎?你認真準備演講的用心,還會被他人認可嗎?我想說,唯有維護公共秩序,唯有讓你的品行而非僅僅是你的演講內容深入人心,你金子般的光芒才能在校園閃耀。
倘若這樣的行為被進一步放大,在美麗的武大校園,我們將會看到這樣的一個社會:一個人人滿腔熱血、卻無規則可言的社會。這像極了今日的香港,年輕人固然有追求言論自由、集會自由的勇氣,卻無視法理規則,肆意上街遊行、破壞社會,其結果反倒是香港經濟遭受十年來最大下滑,百姓怨聲載道。這樣的結果,你們想看到嗎?
回看我們的社會,倘若人們能心懷勇氣的同時也能遵守規則,滿腔意氣的同時也能風度翩翩,他們發的光,也終究被人們看到。是央視主播劉欣,一腔消除外界誤解的勇氣、一身溫文爾雅的風度,冷靜地講道理、闡事實,消除「中美」認知誤區;是大學生村官群體,縱使滿懷少年意氣,也遵守鄉村自然發展的規則,他們靜下心來科學策劃,創造了中國大地上一個個脫貧奇蹟。陳獨秀曾說:「青年之於社會,當如新鮮活潑細胞之於人身」。唯有以勇氣與規則並行,唯有用意氣與風度齊驅,我們才能肩負起建設未來的重任。
親愛的武大人,我希望我們也能做到:
下一次,在急於表達觀點之前,不妨先停下來,想一想是否擾亂了秩序;下一次,在展現自我之前,不妨先檢查一下自己,意氣有了,風度呢?
勇氣與規則並行,意氣與風度齊驅。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做一個優秀的武大人。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
【評點】本文審題準確,思路清晰,首先明確表明態度:不認同這種有勇氣但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進而提出中心論點「勇氣與規則並行,意氣與風度齊驅」,接著分三個段落談對「勇氣和規則」「意氣與風度」的認識和思考,最後順理成章提出希望和建議。作者身份、讀者對象、寫作情境都比較明確,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標題和結尾化用詩句,為文章添加了亮點。
2.
勇氣誠可貴規則價更高
近日我校開學典禮上一位未被選中的新生代表自行上臺發言,被校方勸離,此事引起了廣泛討論。借這次向「爭鳴」專欄投稿的機會,作為與他同屆的武大新生,對於此事,我想說:勇氣誠可貴,規則價更高。
這位新生想要上臺發言展示個人想法,體現了我們「武大人」可貴的勇氣。海選時大浪淘沙,複選又風起雲湧,在如此激烈的選拔下,這位同學「過五關,斬六將」,雖未被選中,但還是上臺演講,這都充分展現了他勇於表達個人意願。一紙已準備好的發言,一次為表達意願毅然上臺的行動,不僅可以讓自己的觀點被更多人熟知,連接起情感共鳴的橋梁,而且可以藉此機會與校方充分溝通自己的想法促進校生關係發展。勇氣,在訴求的表達中不可缺席。倘若沒有勇氣,春秋戰國時期將不會有各學派爭芳鬥豔,百家爭鳴的思想盛宴;倘若沒有勇氣,北洋政府時期將不會有學生工人站起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表達訴求的勇氣,讓想法變成可能,落地生花。
然而,表達強烈的個人意願也應遵守公共秩序,勇氣應在規則內彰顯。「無規矩不成方圓」,揭示了社會形態要靠規矩塑造;「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告訴我們不耽誤農業生產的季節,不違背農業生產的規律,即可獲得豐收。可見,規則產生的作用是基礎的,是根本的,只要跨越了規則的邊界即便強烈的主觀能動性最終也會徒勞無功。君不見,葛宇路以自己的名字為道路命名勇敢地表現了藝術訴求,但違背了地名管理條例路牌最終被強拆;君不見,香港群眾勇敢表達對立法相關條例的反對但其部分激進暴力的舉動打破了公共秩序的枷鎖而被叫停。作為武大新生,我們在入學前業已熟讀校園的規章制度,已得知不得隨意破壞公共秩序,表達意願本應有度!假若每位學生表達訴求都如同那位同學般在秩序邊緣挑逗,校園將會變成「你方唱擺我登場」的戲臺。
在此,我提出我的希望與建議:表達個人意願,我們要按「規則」索驥,憑勇氣探索。在武漢大學這所兼容並包的校園裡,我們應有著「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勇氣,遨學術之海,摘成就之冠。而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應尊重社會秩序、社會公俗,時時在心中豎立起「規則」的旗幟,若是要「七十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們在不到「三十而立」的美好年華裡便要收起自己的鋒芒,謹慎循矩而行,努力追求卓越境界。
望與每位武大學子一同共勉,心手相牽,薪火相傳,將夢想在盛世放飛!一位武大新生2019年10月17日
【評點】本文條理清晰,首先針對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位新生想要上臺發言展示個人想法,體現了我們『武大人』可貴的勇氣。」,然後提出「表達強烈的個人意願也應遵守公共秩序,勇氣應在規則內彰顯。」,最後提出希望與建議。脈絡清晰。本文也較好地落實了任務,語言表達流暢。
3.
尊重公共秩序,再談突破精神
開學典禮上,一位未被選中為新生代表的同學上臺請求發言遭到勸離,引起了校內及社會的熱議。同為武大新生,我希望在校刊上對此事發表一些看法。我認為,作為社會整體的一員,我們應首先尊重公共秩序,再討論對突破精神的追求。這位同學敢於展現自我的勇氣固然可貴,但再強烈的個人意願也不應隨意打破公共秩序的邊界。想要在開學典禮上得到全校的矚目,理應在事先的正規競選中與其它同學公平競爭,而不是另闢蹊徑,欲跳過選拔流程直接上臺演講。若此舉得到允許,不僅是對真正的學生發言代表和其他遵守規則的同學的不公平,也給社會各界開了個不好的範例。如若此次「挺身而出」受到輿論認可,那麼往後類似活動學生蜂擁而上,各自備好一份演講,既有的選拔秩序豈不形同虛設?由此觀之,這種為了個人意願打破公共秩序的行為不應得到弘揚,只有在公共秩序的統籌之下,個人自由的邊界才可能不任意蔓延,互不衝撞地鑲嵌在社會領域內。
並非所有的「勇氣」都值得鼓勵,我們需要的是創新創意、助推社會的「打破常規」、而非一意孤行、以己中心的「破壞秩序」。需要明確的是,「打破常規」與「破壞秩序」並不等同。「打破常規」意指突破舊有的思維窠臼、迸發出新生的創意突破,其本身與公共秩序實際上並無衝突,甚至可有利於社會秩序的建構。而「破壞規則」不然,其目的局限於個人訴求的一畝三分地,僅僅是違反規矩,而無對社會的積極意義。正如梁漱溟堅守孔孟之學,一反新文化運動揚西棄中的文化潮湧,宣傳儒家文化的新設想,此所謂打破常規,弘揚重光之任;正如華為前瞻世界局勢,一反私企市場主體商品的常規,布局研發「鴻蒙」,此所謂打破常規,開闊企業格局。真正的「打破常規」,是謂不為物移的孤勇,是謂敢為人先的創新,而非意圖令規則為了個人意願讓步。
劉同在《向著光亮那方》裡作出這樣的比喻:「風箏是因為束縛,才能飛得高。」作為武大光榮的一員,我們應對公共秩序與突破精神的關係有更辯證的認識,在尊重規則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個人的主動性與創造力。如哈工大大學生自主研發衛星「紫丁香一號」,我們可以在學校的支持下實踐創新;如廣州十六中的陳逸華質疑地鐵一號線翻新,我們可以為公共設施的完善建言獻策。諸此種種,皆是秩序之內展現個人價值的有效途徑。
尊重公共秩序,再談突破精神。「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秩序之內,規則之內,我們的突破與表達才會有更清朗開闊的社會環境。
【評點】作為一篇考場高分作文,本文觀點鮮明,論說辯證有力,語言準確豐富,事例較充實。開篇提出中心論點「應首先尊重公共秩序,再討論對突破精神的追求」。第一個分論點「……固然可貴,……再強烈也不應……」的句式,在讓步中鮮明表態。第二個分論段著力於釐清「打破常規」和「破壞秩序」,較有思辨力。接著順理成章提出對武大學生的希望建議,較好地完成了寫作任務。
4.
勇氣雖可貴,規則價更高
今天,在我們武大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發生的戲劇性一幕,讓我難以釋懷。該同學在事先沒有安排的情況下,意圖自行上臺發表演講,這種行為十分不妥。我想借校刊「爭鳴」專欄,表達個人的看法:遵守規則更為上策。
作為一名同級武大新生,參加這樣一場盛大的開學典禮,我深知維持現場秩序的不易。其巨大的總人數給管理員帶來了負擔及困難。維持好現場秩序將直接關係到每個人的安全,意義重大,需要每個同學的配合。但很顯然,這位同學沒有考慮這些因素,僅憑個人意願便擅自上臺。這樣的行為不論是於大家還是於他自己,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他擾亂了現場秩序。這種破壞規則的行為很可能造成現場混亂,甚至可能導致踩踏事件等不可預測的嚴重後果,威脅到同學們的生命安全。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遵守規則才能維持秩序,才能保證開學典禮的正常進行,從而保障大家的安全。
當然,這種敢於展現自我的行為是難能可貴的,這需要極大的勇氣。但是,正如學校官方微博中說,再強烈的個人意願都不應打破規則。難道擁有勇氣,就可以隨意違反規則嗎?嚴苛的規則面前無個人意願,規則的設立就是為了保證公平、維持安定的環境。我相信,當時在座的新生不乏有勇氣且想發言者,若是允許這位同學發言,那下一位勇氣可嘉的同學是否也該被允許?如果這樣,每個同學都不會再重視、遵守這個規則,久而久之,就再無規則可言,學校的管理也就以失敗告終。不遵守開學典禮規則可能未必會引起嚴重後果,但如果將其放大到社會,後果或將難以想像。一個沒有規則沒有制度的社會必將雜亂無章。試想一條沒有「紅燈行,綠燈停」的馬路,將頻頻引發交通事故,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損失,這將多麼可怕。因此,遵守規則實為重中之重。
該同學想爭取機會表現自己,應該首先與校方進行溝通申請,了解規則和情況後,按照規則流程,仔細說明意願及理由,靜候批准。若失敗了就耐心等待下一次機會,不懈地努力,相信學校不會埋沒人才。遵守規則是實現個人意願的前提條件,更是必要條件。有勇氣固然好,但更應該學會在規則範圍內展現勇氣。
勇氣雖可貴,規矩價更高。作為一名新生,首要任務是了解熟悉規矩並嚴格遵守規則,然後才是表現自己,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青年。是金子總會發光,偌大的武大校園,一定會有我們新生展現勇氣和才華的機會。
【評點】本文觀點明確,思想表達清楚,寫作思路清晰,很好地完成了寫作任務。第一段交代事件,表明旗幟鮮明地表明個人的觀點態度,並明確了寫作的語境和讀者對象。第二段首先表明寫作身份,二、三段指出這種行為的危害,從危害開學典禮本身延伸到社會上不遵守規則的危害。第四段提出希望和建議,並重申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第五段結尾,回扣材和中心觀點,並再次點明寫作身份和讀者對象。本文文從字順,意脈連貫,在考場上屬上乘之作。
5.
激蕩青年聲音,蹈行公共準則
我校一名新生在開學典禮時渴望自行上臺演講被勸阻。這一行為是在既定程序之外的,更出乎大家的意料。是任由學生彰顯個人風採,還是堅決蹈行規則呢?依我看來,作為武大人,我們既要敢於向時代發出青年之聲,更應學會蹈行公共準則。
誠然,這是一個敢於發聲的時代,我們這一代青年更是在「勇於表達、弘揚個性」的思想潮流下浸潤成長的,我校這名新生也的確是一位想積極表達、展現自我的新時代青年。看如今網際網路時代,人人都擁有麥克風,我們不再習慣做默默無聞的追隨者,而更願意向公眾發出屬於我們的聲音,閃耀屬於自己的光芒。恰如上海市「青年人大代表模擬會議」,朝氣蓬勃的中小學生積極加入到為政府獻言建策的潮流中,又如香港暴亂之時微博的年輕力量「飯圈女孩」「帝吧網友」自發創立祖國反黑站捍衛國家主權。勇於展現自我,不斷銳意進取,和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我們青年的確需要這樣的勇氣。
但更為可貴的是,在陣陣「弘揚個性」的波流中,我們應找到一片陸地,構築起堅實的公共準則。我校的開學典禮有眾多尊貴來賓蒞臨,更有網絡直播上的萬人關注。倘若不加分辨地讓人人都自主發聲,規則何在?秩序何在?恐怕這樣的典禮,最終也只會以混亂和無序收場罷了。我們的「麥克風」並不能時時處處無限度地發聲;蹈行公共準則才是參天大樹之根本,萬裡長河之泉源。君不見,當「張揚個性」的熱浪吞噬青年的思想,裹挾青年的情緒,快手應用中少年不學無術、違法犯罪的現象隨處可見,一干人在網絡上口誅筆伐,引起法律隱憂的情況將愈發普遍。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學會在表達自我的同時蹈行規則,不破壞規則的邊界。
那麼,作為武大學子的我們要怎樣才能做到正確發聲,真正和時代相適應呢?其實,這位新生可以將他的發言稿投遞到校刊,抑或是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心聲,有更多合乎規則的途徑供我們選擇,在規則的限度內展現自我風採,又何樂而不為呢?再者,我們武大校園也可多多增設平臺供學生發聲,在校刊中開闢學生專欄,定期舉辦學生演講活動亦不失為上佳選擇。
唯有蹈行公共準則,武大才可真正激蕩屬於青年的聲音,讓武大的未來之樹更加葳蕤蓬勃、蒼翠挺拔;唯有恪守公共準則,新時代青年才可真正駕馭屬於自己的航船,在時代的汪洋中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評點】本文審題精準,寫作任務落實到位,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語言表達乾淨利落,富有張力。
6.
勇氣誠可貴,規則價更高
近日,我們武大開學禮上一位新生欲自行上臺發言被工作人員勸離的事件引起熱議。一部分人認為應該被制止,這是對規則的漠視;一部分人認為應當允許,這是爭鳴的體現。作為一名武大的新生,我認為他的行為固然體現勇氣,但缺乏對於規則的尊重,實屬不妥。
勇氣誠可貴,思慮欠周全。從老莊道家學說誕生伊始,到「溫良恭儉讓」的代代傳承,再到今日「和而不同」的思想廣泛為人接受,謙遜中庸就成為了我們為人處事的思想脈絡,溫和隱忍也成為我們的文化標記基因。在這位同學身上看到的敢於爭取的奮發勇氣,確實能夠激勵我們前行,但被勸離的命運早已註定。校方重視典禮秩序,若許他一人上臺,必將激起千層浪,恐有更多人渴望上臺,其中,必定不乏種種作秀的口和想紅的心。更何況,從公平性上權衡,新生代表發言需要競選,如果未入選仍執意發言,勢必破壞契約精神和公平競爭,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從影響受眾上分析,學校未審核該稿件,若他發表不正當言論,而給予話語話筒的主體又恰是國內知名高校,恐產生難以控制的影響。因此,儘管這位同學勇氣可嘉,望爭鳴於校,但在公眾場合也應周全思慮,謹言慎行!
自由須有邊界,規則仍需加持。縱有再強烈的個人意願,一旦不顧規則,罔顧秩序,便是渴求自由過了火。古人有云:「無規矩不成方圓」;今人有行,從習慣法到成文法的蛻變正是為自由框界的最好佐證。缺乏對於社會秩序和公序良俗的遵守,必將導致「層樓終究誤少年,自由早晚亂餘生」的後果。且看香港反修例事件,有些暴徒趁火打劫,喪心病狂,踐踏祖國尊嚴,不僅自己身陷囹圄為人所唾罵,更嚴重影響了香港的經濟發展;且看有人以自己的名字給公路命名,漠視規則,給百姓出行帶來不便,最終私立的路牌被強拆。馬克李維曾道:「規則是自由最好的盾牌」,這些無不提醒著大學生們,自由宛若孫悟空,規則如同緊箍咒。任你上天入海,總要有所敬畏!
空有勇氣綴其表,不如胸中藏乾坤。我認為與其一腔孤勇臨時發言,不如沉潛靜心積累,用正確手段贏得機會。塞涅爾曾言:「奴隸住進奢華居室,也終為奴隸。」若不提升自己,這位同學終為勇氣的盲從者。當然胸中藏乾坤也要勇於表現自己,不要自蒙汙濁,紀伯倫曾道「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第一次是在本該進取時,卻故作謙卑。」要學習魯迅等有識之士,爭鳴於世,無懼沉浮。當然一時的失敗低落也不要衍生成絕望,「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釋道治其心」。攢實力,有勇氣,不氣餒,終「鳴」世。
作為一名武大學子,我欣賞他的勇氣,也希望他敬畏規則,「看似簡單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積累學習的路長且艱,必有「灑向千峰秋葉丹」的毅力與豁達。打造內功,腳踏實地,努力爭鳴於世,真鳴於時。
【評點】本文語言犀利,素材豐富,思路流暢,縱橫捭闔。有明確的寫作對象,審慎的邏輯分析,也緊扣材料論述了自由與規則的辯證關係。立場鮮明環環相扣,表述得體層層深入,體現了作者深厚的積累與靈動的思維,確為考場佳作。
7.
勇氣誠可貴,規則價更高
近日,在我校開學典禮上一名同學渴望上臺展現自我,卻因規則限制而被勸離之事引發大眾議論。作為一名武大新生,我欣賞這位同學的勇氣與膽識,但我更贊同我校的做法。公共秩序的邊界不能被隨意打破,規則不能被個人意願逾越。
勇氣之光應照耀於規則之下。誠然,有網友表示這位同學的做法體現了打破常規的勇氣,殊不知,打破常規並不等同於突破規則,規則是一種秩序,是限制,是邊界。天上的星星要繞著自己的軌道運行,地上的火車要沿著鋪設的鐵軌前進。物如此,人亦然。沒有規則,人的行為就沒有正誤之分,人生也就缺乏前進的軌道。規則的存在就是讓公共秩序和諧有序地進行,讓社會更加穩定和諧。正因如此,我們更應遵守規則,敬畏規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讓打破常規,展現自我的勇氣建立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
個人意願應服從於對規則的敬畏之心。正如康德所言:「這世上只有兩件事情讓我敬畏,一是天上的星星,二是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將規則與光輝燦爛的繁星並列,足見規則的價值之永恆。誠如文有定法,律有常規,吾輩青年怎能放任個人意願超出規則的邊界?且看澳大利亞遊泳運動員因服用興奮劑而被終身禁賽,且聞男子因逾越動物園的規定翻過圍牆而被老虎咬死,凡此種種,無不體現了逾越規則的危害之大,影響之深。我校那名同學的個人意願已超過了公共秩序的邊界,打破了規則的限制。若不及時制止,校園的管理如何有序進行?由此觀之,我們應遵守規則,敬畏規則,而不是逾越規則,打破規則。
敬畏規則方可構築和諧校園。作為武大的新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遵守校規,配合學校的管理工作,放下譁眾取寵的心態,用更加理性的姿態展現自我。將「小我」融入「大我」,讓個人利益服務於集體利益,讓個人意願服從於對規則的敬畏之心。唯有如此,我們的校園才能更加和諧有序,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安定如意。
遵守規則才能共建和諧社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遵守規則,是為了維護公共秩序,是為了共建和諧社會,更是為了早日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時代的領航者,我們應敬畏規則,尊重規則,並遵守規則。在勇於展現自我的同時,懷著對規則的敬畏之心,一定能成就這個時代最美的風景。
勇氣誠可貴,規則價更高。願我校學生能更加主動地遵守規則;願校方能夠提供更多的渠道讓青年發聲;願吾輩青年能夠擁有展現自我,打破常規的勇氣同時不失對規則的敬畏之心;仰望著浩渺星空同時關注著腳下大地,一同回味過往,砥礪向前。
【評點】本文審題精準,標題「勇氣誠可貴,規則價更高」切中要點,表明態度,十分鮮明。主體部分結構嚴謹,論述充分。不足之處是四五兩段談做法稍顯空泛,不夠具體生動。
8.
讓金子在秩序規則中發光
《爭鳴專欄》的老師:
你們好!
我是一名武大的新生,對近日熱議的新生擅自上臺發言,我想發表一些個人觀點,還望笑納!
儒家思想中,國不可一日無禮,可見,禮是一切社會規範和制度的表現。從古至今,我們的社會一直追求規範有序,無論哪個朝代,講規則,守規則都是個人必備的素養。身為武大青年,身擔國之重擔,豈能不清楚不明白這種道理?縱使作為金子,也要學會在秩序和規則中發光。
社會要在井然有序的規則下才能平穩運行。我們生活在當下,安全且幸福,穩中有序,正是因為有社會規則的保障。我們深知排隊打飯,不亂闖紅燈,禮讓行人,這就是一種社會規則。假如失去了這種規則,小則我們個人利益受損,大則社會不再平穩,人民生活沒有保障。這位新生自行上臺發言,就是對這樣一種社會規則進行了破壞,引發了場面混亂,也成為了為武大在外形象扣分的汙點。
個人意願不順應秩序要求,終不會得以實現。林彪乃開國功臣,卻在文革期間勾結四人幫企圖奪取國家政權後失敗,客死他鄉,臭名遠揚。縱使我們有萬般能力,也要順應社會的秩序,遵守社會的規則,它既是枷鎖,也是我們前進的支柱。只有遵守,才能讓金子發出更迷人的光芒。這位新生的勇氣和膽識讓我很佩服,不是誰都有勇氣和能力面對臺下那麼多的觀眾,他既是金子,又何必急於這一時的風頭而譁眾取寵呢?相信武大,是我們的伯樂,這匹千裡馬,一定會走遠!
我希望這位同學可以暫時收斂身上的鋒芒,學校沒有選擇你,一定說明你身上還有一些短板,克服了它們,你定能守得雲開見月明!屠呦呦60年堅守,才戴上了諾貝爾獎的桂冠;于敏的潛心和熱血,才彌補了原子彈領域的空白。我們不要太過急於表現自己,而要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更有實力!你可以虛心聽發言同學的演講,自行上臺實則也是對那位同學的一種不尊重,我們武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我們還會有更大的舞臺!
是金子總會發光!是金子也會在秩序規則中發光!
此致敬禮!一位武大新生
【評語】作為一篇高分作文,本文有以下優點:1.任務意識強。文章以書信的文體,開篇就點明了自己武大新生的寫作身份和寫作目的,在結尾用一整段來寫希望與建議,很好地完成了寫作任務。2.結構清晰。文章以「金子也要在秩序規則中發光」為總論點,開篇結合禮對社會規範的作用提出觀點,接下來從規則的重要性和個人意願的角度對事件進行分析,最後再次重申總論點,思路清晰,論證嚴密。
9.
個人自由不能越過群己權界
在最近的開學典禮上,一名武大青年雖未被選中作為新生代表發言,卻仍自行上臺希望展示自己的演講,引得多方議論。恰校刊特闢「爭鳴」一欄供大家討論,我與他同為新生,想趁此表達對這位同學急於表現自我,罔顧公共秩序的反對。這名同學能有所想,敢有所言,誠然體現了青年人應有的思想獨立,行為自信;但是,正如武大在微博上的表態「再強烈的個人意願也不應隨意打破公共秩序的邊界」,開學典禮是一場正式莊嚴,程序既定的儀式,並非思想自由討論之空間。尊重開學典禮的程序與儀式,也是對武大既有秩序與傳統的敬畏與學習。
這名同學希望展示現自我,但是必須知道,展現自我要通過合理程序,即是言,個人自由不能越過公共秩序的邊界,不能打破群己權界。
我們21世紀的青年,在改革開放的春潮之後,都被喚醒了敢想敢為的勇氣與激情。打破常規,特立獨行正在成為一些同齡人的行事標準。希望展現自我的個人意識的覺醒之勢卻有超過規則意識的普及之速的嫌疑。但是一個文明社會的達成,不僅要有更多個體的發言權,還要有意見的統一,個體利益的協調,而這,靠的就是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社會組織的基礎。沒有公共秩序,所有像這名同學一樣希望表達自己的同學都可以不論次序,隨意發言,最終喪失了開學典禮的莊嚴,也使每一位同學的發言無法被充分傾聽;所有像「高鐵霸座男」一樣的人都可以扭曲地表達自己舒適的意願,最終我們的高鐵服務體系就會崩潰。相反,只有守好個人意願與公共秩序之間的群己權界,我們個人權益才能得到保障。一元錢官司的打贏,與它遵守法律程序之正義不可分割;鄭淵潔版權維護能贏得廣泛認可,與它符合更廣泛的公共權利相關聯。只有在公共秩序內行使個人自由,表達自我,才能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共贏。
當然,武大也應該提供更多讓青年學生表達自我的機會,像北京大學的三角地一樣,讓校園裡充滿思辨之風。個人自由絕不超過公共秩序,讓我們新青年將規則意識與自由意識共同孕育。
【評語】作為一篇高分作文,本文審題精準、立意深遠。本文從「群己權界」的角度入手分析該生行為,可謂精準深刻,可見該生思維之功力。接下來文章從正反兩方面來論證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並結合「高鐵霸座男」等事例水到聚成地提出要「在公共秩序內行使個人自由」的觀點。當然,如果結尾的希望與建議能更充分一些會更好。
10.
在個人與公共的天平之上
日前,在我校新生開學典禮上,一位並非新生代表的同學希望上臺發言而遭勸離一事引發熱議。儘管學校官博已作出回應,但對於同是武大新生的我而言,我仍想對這位同學的行為淺表拙見。
私以為,這位渴望展現自我的同學採取這般方式未免有失妥當。與其罔顧公共秩序而急於表達個人意願,不如嘗試在二者之間探索合理平衡點。
這位同學「不請自來」的行徑,本質上暴露了其秩序意識的淡薄。古語有云:「毋有規矩,不成方圓。」誠哉斯言。揆諸古今,放眼中外,小到家庭學校、大到國家社會,無一不需要既成穩定的公共秩序加以規範和匡正。正如眾多網友所質疑的那樣「機會不是這樣爭取的」,這位同學不僅踐踏了武大的校規,更衝撞了校園乃至社會公共秩序的底線,刺痛了眼下諸多國人脆弱敏感的秩序神經。沒有在公共規則的框架內而急於噴湧的表達訴求,無疑是浮躁而冒進的,又何以遵循武大師長們「遵規守紀」的訓誡呢?
以破壞公共秩序為代價以換取個人意願的表達,對武大學子乃至社會各界都是不良的示範效應。如果任由未被選為新生代表的同學隨意上臺發言,堂堂開學典禮豈不變成了辯論會?設置新生代表的意義又怎不會湮沒其中?如果這位同學的表達衝動沒有受到勸阻,那麼「不守規則也可以表達自我」的潛意識便會在每一個武大學子身上萌發。這既給日後我校校園建設帶來窠臼,又對學生們觀念形成與人格塑造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遊行、集會的權利,但人數、場所、目的必須報批,這意在昭示:在公共秩序下表達個人意願,方為人心所向。
究其根源,這位同學如此渴望自我表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武漢大學在發展學生個性、提供展示平臺方面所不盡完善的地方。也許新生代表再多一個名額,這位同學的表達欲望就可得到滿足,也就不至於現今這種漠視公共秩序而希望表達的情形發生。作為高校,理當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與更加豐富的機遇,通過對公共秩序的進一步廓清以求一切思想的源泉活水在武大之中充分湧流。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願你我同為武大人,皆能以清醒的認識在個人意願與公共秩序的天平上力求平衡,共為武大增光添彩!
願武漢大學越辦越好!
【評語】作為一篇高分作文,本文有以下優點:1.任務意識強。開篇就點明了自己武大新生的寫作身份和寫作目的,結尾用二段分別對學校和學生提出希望與建議,任務完成得很充分。2.分析深入透徹,論證有力。文章對該生的行為進行了析本質、論影響的分析,論證上能靈活使用假設論證、引用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使文章論證深入透徹。3.語言凝練,作為一篇議論文,該文用詞精煉,「未免失當」、「罔顧秩序」、「誠哉斯言」、「揆諸古今」等語言表達顯得既有分寸,又文雅簡潔,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