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他們同事幾個,想請領導吃飯。
他發微信給領導,結果領導回了句「還請了哪些人」。這話讓他犯嘀咕了,領導是想去還是不去呢。
後來我們聊起了這件事,我跟他說,領導問這話,多半是已經決定要去了。只是有些細節還需要確認。
換個角度說,你被同事邀請去吃飯,你不想去,結果還問對方「還有哪些人」,是不是會讓別人不好想?
所以,領導不是不去,而是想提前了解一些情況,方便自己做準備。除非特殊情況,不然不會推掉。
領導問還有哪些人,是想知道自己該如何面對,不同的人群,他的回應是不一樣的。
這裡面大概就分為三類:
1、都是自己的下屬,只有自己一個領導
只要不是什麼情況特殊,一般會應邀。因為員工已經請得來了,就肯定不會有什麼需要自己迴避的。迴避就不會請自己。
那領導應邀,就是以同事的身份,一起聚一聚,並不帶有特殊的身份與意義。就是吃個便餐。
2、除了自己,還有其他同級別領導
在了解了其他領導的大概情況後,自己可能需要考慮一些問題。當然,也不一定會有多大的顧慮。
同級別領導,沒有誰比誰大。坐到一起也不會顯得多麼的不自在。
3、有更上層領導在
有上級在,不說要圖表現,至少不能表現得太差。領導雖然不會說,但在這些方面,他比一般員工更看重。
基本上只有一種情況領導會選擇不出席,那就是不論是同級,還是上級裡,有他不想直接面對的人。
話不投機半句多,這頓飯要是去吃了,多半也會很不自在。與其如此,不如直接推脫掉。
員工要想請領導順利,不讓領導尷尬,就先簡單說下情況,好給領導臺階下。
直接去請領導,但沒有給一些必要的說明,確實會逼著領導問出那句話。領導不是多慮,而是混職場,有些事情該細緻就得細緻。只有員工才會不管不顧,直接就問領導去不去。
員工要是替領導多考慮,就不會如此簡單,而是先介紹一下大概情況。
比如:領導,我們幾個同事聚餐,想請您一起去,賞個臉?或者:領導,我們幾個同事,想請您,還有其他幾個領導吃個飯,您一起來?
這樣一說,領導大概就清楚什麼情況,也就好回答了。
這些話,都是些細節性的問題,一句話的事,卻可以讓領導對你有不一樣的認識。
既然都請吃飯了,表現得再好點,豈不是更好?
我之前有同事請吃飯,他一開口,我就不想去了。
他說:我和幾個同事打算去聚餐,要不要一起?我看你也挺忙的好像。
看似是一句關心,但這話就不應該由他說。忙不忙是我的事,是不是誠心要請,那才是他該管的。
他如果誠心請了,別人忙也會放一放手頭的事。不誠心,就算沒事都不會去領這個人情。
職場上,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細節看出成敗。同事之間或許還沒什麼,但對領導,還是細心些為好。
指不定就這一句話,領導就更喜歡自己了呢。